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脱贫攻坚材料22篇,含心得体会、经验、表态发言、调研报告(第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8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0分钟

在补短板上再加把劲。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脱贫攻坚责任

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查漏补缺,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在排查问题上再下功夫,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等。在问题整改上再下功夫,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在转作风上再加把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一刻不放松地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关心关爱基层扶贫干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等问题。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在内的广大扶贫干部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心无旁骛地投身脱贫攻坚,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建机制上再加把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

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变,要求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大病、意外等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根据"一事一议""一户一策"的原则,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建立健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针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群众,把就业扶贫、孝善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坚持下去、完善起来,激发其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网络

经验文章 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交出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进一

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自觉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入行。我们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扶贫道路,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全省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484万人大幅减少到2019年底的8.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1%大幅下降到0.16%;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132元大幅增加到

10690元;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

域性整体贫困状况大幅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干部,基层治理能力大幅增强。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

策举措。坚持提高站位,压实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省委书记、

省长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行动。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坚持政策引领,强化要素保障。

建立完善"1+20+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革命老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均有了专项政策。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突破千亿、达到1037.9亿元,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坚持分类施策,推进十大工程。

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村均发展产业扶贫项目7.47个、户均1.84个,170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在全国率先出台"351""180"医疗政策,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重点工程,各项政策均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坚持精准帮扶,凝聚攻坚合力。

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整村包保"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一抓双促",全省包村单位达9058家,累计派出驻村工作队1.13万支、驻村帮扶干部2.76万人,8577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5952个村,20个经济强县与2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了结对帮扶。

坚持目标标准,提升脱贫质量。

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持续动态调整扶贫对象,有效杜绝"两该两不该"。"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及中央脱贫专项巡视、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坚持"三严三实",敢于较真碰硬。

建立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在全国率先实行第三方监测评估全覆盖。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全面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坚持探索创新,彰显特色。

驻村帮扶、光伏扶贫、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得国务院通报奖励。"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等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

聚焦"两个确保",进一步推深做实决战决胜之年各项决

策部署。

全面克服疫情影响。

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四个千方百计""四帮四促""四个结合""四个聚焦"等措施落实。

全面狠抓问题整改。

聚焦"354+N"突出问题,建立"四项清单",开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6月底前各类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紧盯剩余8.7万贫困人口,继续聚焦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对7个县、12个村开展重点督导,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继续加强摘帽县后续帮扶。建立"五防"风险机制,坚决防止致贫返贫。聚焦"三户一体",落实更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全面检验脱贫质量成色。

全面开展宣传总结。

充分发掘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讲好减贫故事。全面深化作风建设。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确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反弹。

全面推进接续减贫。

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因势而谋提升脱贫成效

网络

经验文章 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疫情发生后,我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因势而谋、多措并举,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又努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在疫情防控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要顺势兴产业,努力做优生态产业。我县自然资源、生态禀赋、中药材产业等优势比较显著。生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契机,利用空气质量、森林资源、气候环境等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生态产业,以此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首先,立足基础,做大精细农业。

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如充分利用一些无公害蔬菜基地,既满足了疫情期间群众物资需求,又促进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增收。今年,我们坚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科学抓好农业规划和组织生产,着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打造"原生态、纯天然、全有机"

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其次,放大优势,做优康养产业。

立足85%的森林覆盖率,积极发挥"养生天堂、避暑胜地、天然氧吧"的自然优势,顺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康养休闲、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产业,农家避暑点、精品民宿已覆盖全县各乡镇,达到402家。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也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努力推动康养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着力打造品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

第三,突出特色,做强中药制药。

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介入诊疗,发挥了相应作用。我县是"中药材之乡",享有"天然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美誉。从疫情防控初期开始,我们为隔离观察、防疫一线、复工复产等重点人员免费提供中药4万余剂。目前,全县药材产业种植规模达到20万亩,其中一家药业企业带动505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1286亩,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利用好中药材资源,发挥好龙头药业企业的作用,引导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着力发展中药制药产业,能为群众发展增收找到一条好路子。

此外,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多措并举助力消费扶贫,立足优势、发挥特色,坚持线上线下并行,积极推广扶贫产品。一方面直接配送、畅通线下"短渠道",帮助销售贫困群众生产的特色农副产品。另一方面鼓励电商销售、畅通线上"快渠道",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帮助贫困户

上线农特产品,助推优质产品广开销路,尽量把疫情对贫困群

众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

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都是充足的,只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采取有效措施,绷紧弦、加把劲,就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发挥临时救助效能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网络

经验文章 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区围绕落实"三个聚焦",以社会救助改革为支撑点,建立起以主动发现机制为切入点,以统筹救助方式为着力点的临时救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

一、以"早"为先机,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

借助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主动发现"功能嵌入网格管理中,由网格员承担群众关切的搜集上报、汇总整理和分类交办,切实推动脱贫攻坚管理关口前移,做到"一点触发、全网联动"。

二是跟踪回访启动预案。

根据网格员提供的信息及时梳理,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电话、短信、上门走访等形式回访,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及时开展临时救助。

三是发挥民政、扶贫两个队伍作用。

发挥扶贫1589名帮包责任人的作用,通过日常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收集群众关切和意见建议;建立区乡

两级民政干部帮包责任制,帮包到户,落实到人,协调帮助群

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

在现有55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由区镇两级选派或联系383人到村任职,实现全区438个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同时,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为民服务中心、扶贫、卫健、信访等部门打造群众困难问题处置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二、以"简"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

印发《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将社会救助受理审核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办),并在全区80个农村社区设置"一窗受理、全科代办"综合服务窗口。同时,在低保审批流程中取消民主评议环节,使低保审批时间由一个月缩短到15天。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

由区财政划拨临时救助备用金200万元,每个乡镇(街办)按照1:1比例配备资金,3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在乡镇(街办)直接审批。

三是鼓励干部担当作为。

区纪委、监察委建立社会救助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鼓励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为民解难。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个

乡镇(街办)招聘了2名社会救助专职工作人员,解决基层社

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以来,实施临时救助232人次,救助资金46.7万元,进一步发挥了临时救助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三、以"广"为原则,强化政策衔接提升救助综合效能

一是统筹救助资源合力。

建立专项救助、临时救助、扶贫救助、社会力量救助等各有侧重、互联互补的运行模式。实行每月定期筛查和转介办理制度,及时把生活上需要照料、精神上需要抚慰的特困群众纳入重点关爱范围。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开展"暖冬行动""儿童微心愿大家一起办"等系列活动,聘请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为48个特困家庭制定了精细化、差异化的帮扶措施,确保让每位特困群众居住整洁、心情愉悦,日子有奔头、生活有甜头。并对疫情以来摸排的636名失能半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春风送温暖"结对帮扶活动。同时,动员慈善组织开展系列慈善救助活动53次,参加慈善义工600多人次。

以"四访"工作为抓手巩固脱贫成效

网络

经验文章 脱贫攻坚

我县认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工作法,通过"四访"做精做细做实"绣花功夫",增强群众脱贫信心、提升致富能力、找准脱贫方向,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一、干部走访,思想上扶志。

一是坚持"一网覆盖"。

开发"23188"户情大数据系统,健全"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33个镇街分村分组设立网格3664个,落实网格管理员4630名,确保每个院坝有网格员,每个家庭有对接干部,每名干部有帮扶对象。

二是落实"八个到位"。

将"干部到户、见面到人,宣传到户、引导到人,政策到户、落实到人,问题到户、解决到人,产业到户、收入到人,环境到户、文明到人,帮扶到户、志智到人,效果到户、满意到人"作为干部走访基本要求,动态掌握每户家底。

三是提升"两力两感"。

聚焦群众"致富能力、内生动力"和"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开展"两回两讲两解",邀请领导干部回乡回访,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与群众谈村务、拉家常,讲变化、讲政策。针对群众关心的贫困户评定、低保户评议、危房改造、道路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回应、正面引导。目前,708名领导干部主动回乡回访1856次,召开宣讲会712场次,收集群众建议428条,推动24个民生项目落地。

二、教师家访,根子上扶智。

一是抓好"三送一帮"。

推行教师和贫困学生"结对子",每月送"育"上门;组织老师当好孤儿、留守学生的"临时家长",定期送"爱"上门;组建"移动学校",为失明失聪、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每周送"教"上门。成立"放学加油站",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训等个性化帮扶,确保学生晚走可留校、留校有陪伴、陪伴有温度。

二是开展"三讲一听"。

教师入户家访期间,讲学生表现、讲资助政策、讲家庭教育,听取意见建议,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三是实行"三进一保"。

邀请家长进学堂、进课堂、进食堂,参与学生日常教育;保障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三免一补"教育资助体系全面落实,无一遗漏。全县8634名教师通过校讯通、微信群、QQ群等,实

时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传给10多万名外出务工家长,促进家长

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开展贫困学生关爱行动3.5万人次,帮助贫困学生2.5万名。

三、医生巡访,健康上扶弱。

一是开展"三诊联动"。

实行签约医生定期"问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每月入户问诊不少于1次;市县专家和乡镇卫生院定期到院坝集中"义诊",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村医常态"送诊",针对行动不便或者边远山区的老年人、孕产妇和慢性病患者,村医常态化上门入户送医送药送健康、定期关怀关心。

二是强化"六重保障"。

叠加居民医保、大病补充险、民政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精准脱贫保和县级医疗救助六项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三是探索"一体互联"。

与阿里健康、西南医院等机构合作,搭建以互联网为纽带、分级诊疗为核心、实体医院为支撑的网络医院,确保群众在村卫生室可享受三甲医院诊疗,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县里看、重症连省院。全县组建县-乡-村三级医生巡访队伍335支深入村(社区)入户巡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16万人,巡访29

万人次。

四、农技随访,产业上扶技。

一是专家团"包片"。

聘请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机构20余名专家组建"专家顾问团",分南北两片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在低山带发展脐橙

33万亩,在中山带发展油橄榄、小水果各13万亩,在高山发展中药材13.5万亩、烟叶4.2万亩、蔬菜30万亩。

二是特派员"包村"。

统筹全县农业、科技等行业资源,376名特派员每人蹲点一个村,1000名"土专家"每人带动100户,在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大力开展"三变"改革,深入推进"接二连三",促进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

三是经纪人"包销"。

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提升农民群体分析市场信息、对外谈判、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全县农特产品年度上行订单总额达15亿元。

推行"五三三"模式 化解老人户脱贫难题

网络

经验文章 脱贫攻坚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行"五三三"工作模式,有效化解老人户脱贫退出难题,实现贫困老人户应赡必养、应兜尽兜的工作目标,为提升巩固脱贫质量,确保此类特殊困难群体同全区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五步走"摸清贫困老人户脱贫底子

--系统筛选。

结合动态调整和脱贫退出工作,区扶贫办从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筛查导出全区老人户基本信息,及时确定全区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户规模,并反馈各镇村进行核实。

--村级初审。

以镇为单位,由各村具体负责落实,组织村两委会成员和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对老人户逐户进行精准研判,做到"五个弄清楚",即弄清老人户的致贫原因、老人户与子女分户原因、老人户子女现状(外嫁、入赘、死亡销户等)、老人户子女身份状况(贫困户、已脱贫户、非贫困户)、老人户回归家庭和脱贫退出的处理方式(签订赡养协议、回归家庭、或兜底保障)等。

--群众评议。

在村级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及时分类建立化解老人户脱贫退出台账,依据签订赡养协议、回归家庭、兜底保障三类情况,经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评议,无异议后报送镇政府和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审定。

--部门审定。

由区民政局牵头,区老龄办、区残联、区人社局配合,对建档立卡老人户是否属特困供养对象和低保对象,是否享受高

(老)龄补贴和残疾人补贴等信息进行精准把关,核准兜底对象名单,实现区级职能部门和镇村之间信息比对共享,核对无误后,将最终审定名单反馈各镇村。

--社会公示。

由各镇村根据初审、评议和部门审定的最终名单,在各镇

(村)政务(村务)公开栏对建档立卡老人户总体规模、脱贫退出治理方式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达到使老人户脱贫退出工作让各级组织放心、建档立卡老人户舒心、涉贫村全体村民服气顺心的目标。

二、"三举措"搭好化解老人户脱贫台子

一是营造氛围,让"敬老孝老"深入人心。

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宣传、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老龄、综治及各镇为成员单位的保障建档立卡老年人权益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

组。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保障建档立卡老年人权益专项治理

行动的安排意见》《开展让贫困老人回归家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全力化解老人户脱贫难题。针对部分老人与子女分户居住、赡养权益无法有效保障的情况,区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督促建档立卡贫困子女赡养老年人义务的通告》,在各镇村张贴宣传通告700余份,在辖区交通主要干道、镇村显著位置,制作脱贫攻坚公益广告、孝老敬老宣传标语,将敬老孝老宣传纳入农民夜校课程,以"孝子""好媳妇"的现身说法和敬老孝老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各镇村巡回开展扶贫敬老孝老文艺巡演20余场次,形成强大的法律和社会舆论氛围,让孝老敬老从个人追求转变为全社会行动自觉。

二是形成合力,让"孝赡养老"精准落实。

坚持"主官亲自抓、干部一起抓,访遍每一户、政策送到家",从贫困户客观情况出发,运用统分结合模式,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形成"镇、村、帮扶干部"三级责任体系。一是由镇牵头、各涉贫村组织实施,将化解全区157户建档立卡老人户脱贫退出工作明确到各个村"三官一律"(驻村公安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律师)责任人名下,组织"三官一律"和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宣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召开院落调解会、村组评议会、感情交流会等,对全区建档立卡老人户回归家庭工作平茬齐过,确保根据每个老人户不同类型精准出击,督促老人户子女及时履行赡养义务。二

是精准落实老人户在脱贫攻坚期内享受的政策,彻底打消老人

户和子女的顾虑,做到脱贫不脱扶、脱贫不脱政策,为化解老人户脱贫退出难题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和工作环境支撑。三是通过群众事群众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敬老孝老奖惩激励机制等有效方式,在产业发展、资金扶持、集体分红等扶贫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向老人户适当倾斜,优化调整老人户以转移性收入为主体的单一收入结构,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贫困老人户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使老人户赡养责任回归家庭,夯实乡风文明的工作基础。

三是扬善惩恶,让"应赡必养"成为风尚。

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孝子评选活动,评选出"敬老孝老"模范、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

350户,表彰奖励13名"好儿媳"、10名"敬老孝老"模范,对全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精神文明宣传示范村、村规民约示范村、诚信示范村、孝道文化示范村、十佳道德评议会、十佳红白理事会、优秀乡贤队伍、农村道德讲堂示范点、农村扶贫公益救助示范点十类101个扶志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彰。通过群众评、村"两委会"议、红黑榜等形式,对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拒签赡养协议、拒不支付赡养费的,纳入全区失信惩戒黑名单,或由区司法局、区老龄办及时给予上述老人户、单人户法律援助,并委派律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区法院对此类案件采取巡回法庭、驻村开庭等形

式,快审快判,以道德约束和法律惩戒督促子女及时履行赡养

义务。三、"三分法"解开贫困老人户脱贫扣子针对老人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三分法"方式,有效化解

建档立卡老人户脱贫退出难题。一是建档立卡老人户有子女,且子女户籍在本区范围内的,以村为主体,采取召开群众评议会、赡养老人调解会等形式,引导子女与老人合户,让老人回归家庭,情感有寄托,生活有保障。二是建档立卡老人户有子女,但子女因外嫁、入赘或因在外工作家庭人口自然增减等原因,造成子女户籍在区外,事实上造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系老人户、单人户的,组织其家庭成员召开会议,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签订家庭养老赡养协议,明确规定赡养人在履行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确保该类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对于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户无法定赡养人、或虽有法定赡养人但赡养人已丧失赡养能力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农村幸福院托管或纳入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确保老人生活有着落。

目前,我区60岁以上建档立卡老人户中,已有153户签订了赡养协议或回归家庭,96户已实现脱贫。"五三三"工作模式的推行,使贫困老人户脱贫这个"死结"变"活扣",不仅有效化解了贫困老人户的脱贫难题,而且为巩固老人户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从长效机制建立上使贫困老人户脱贫得到有效

保障。在持续巩固老人户脱贫成果的同时,我区在农村非贫困

老人中同步开展"老人回归家庭"专项活动,让孝老敬老、依法赡养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表态发言1

网络

表态发言 脱贫攻坚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再一次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标志着我县脱贫攻坚进入全面决胜阶段。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打一场产业扶贫攻坚战,助推全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