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汇编(61篇)(第15/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56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9分钟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1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就加强诉源治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作出专题部署之后,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治理体系。以做好创建"无讼村(社区)"、诉前联调等工作为抓手,强化对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支持、指导和规范。积极推进基层解纷网络建设,完善诉讼与非诉衔接机制,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纠纷多元化解。

(一)完善设施,建章立制,强化基础保障

通过完善设施、建章立制等方式夯实诉源治理工作基础。设立诉前调解室、惜缘工作室、妇女儿童维权岗、永慧工作室、诉调对接中心,为诉前、诉中的多元解纷提供设施、机构保障;制定《贺州市xx区人民法院诉前联调工作规则(试行)》《贺州市xx区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工作规定(试行)》等十多项制度、规定,为诉源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多措并举,强化源头预防

通过法律宣讲、"蒲公英"精准普法、巡回法庭、"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方式以及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渠道开展普法宣传,深度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民营企业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与旺高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园区形成"院、园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实际应用,引导涉企纠纷诉前调解,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服务辖区企业发展;挂牌成立新民、金竹等六个土瑶聚居村在内的9个村屯、社区民融法官工作室,明确调处工作职责,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非诉矛盾化解;对普遍性、趋势性问题活用善用司法建议,提前防控和化解矛盾风险。在诉讼审判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发现矛盾纠纷根源,及时反馈,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用参考,助力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

(三)加强联动协调,推动构建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区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多元化的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基层组织参加、群众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加强与区妇联、工商联、市场监管局、司法局、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贺州保险行业协会、广西灵丰(xx)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联动协调,共同研究诉源治理工作举措,努力探索和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非诉衔接等工作机制,深化非诉化解,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成立由区妇联牵头,法院、总工会等多部门合作的婚姻家庭案件调解机构---"惜缘工作室",成功调解了一批离婚、妇女维权等家庭纠纷案件。

(四)拓宽多元解纷渠道,深化非诉化解

区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诉前调、立案调、送达调、庭前调、庭中调、庭后调的"六步调解法",使多元解纷工作贯穿诉前、诉中;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永慧工作室"等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不同类型案件的多种解纷模式,使众多矛盾纠纷实现诉前化解,减轻了办案压力,节约了司法工作成本;同时不断完善诉讼与非诉工作衔接,释明解纷方式优势特点,强化非诉方式运用;深化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完善诉前辅助分流机制,实现案件快速流转;加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完善司法确认程序,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快立快办;推广法院诉讼服务网络平台运用,使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基层治理,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据统计,2019年-2022年5月29日,区人民法院的案件诉前、诉中调解、在线音视频调解成功2541件,调解成功率达80.44%;仅今年4月中旬,区人民法院就诉前调结企业合同纠纷案件15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诉源治理大格局远未形成

诉源治理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主推、综治单位主责、基层组织主抓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完成。就当前诉源治理工作而言,主要还是依靠区人民法院开展和落实有关工作,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而且不同的管理序列也导致人民法院对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很难落到实处,与实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目标愿景仍有较远距离。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诉源治理未纳入综治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现有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社会调解组织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联合调解机制不完善,网络系统对接不顺畅,不能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信息化平台建设、调解员人才培养和职业评价体系、基层纠纷化解保障机制等有待完善。

(三)调解队伍建设仍显薄弱

区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能参与诉前调解的人员少,且均为兼职人员,只能通过引入律师、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等第三方力量,聘请特邀调解员45名,合力推进诉前调解。但由于整体的调解素质还不够高,还难以满足全年诉前消化40%案件的工作目标要求;经费保障不足。人民调解财政补贴不足,特邀调解工作经费没有纳入区财政预算,相应的调解员补贴和调解委员会补助落实不够到位,调解工作激励作用发挥不好。

(四)宣传引导还不够深入

一些职能部门对诉源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优势认识不足,宣传不够,"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覆盖面不广。部分群众对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不够了解,化解矛盾纠纷过度倚重诉讼途径,使一些矛盾纠纷上升为诉讼案件。

三、意见建议

诉源治理工作是实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重要实践,对于深入推动平安xx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法院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领会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诉源治理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工作开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二)积极推动建立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形成合力

区人民法院要站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融入,主动汇报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积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主导、法院指导服务、多方协作、统筹发展的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将诉源治理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的考核内容,依托社会综治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调解组织的考核,将诉源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各类多元解纷平台,推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党政机关、各基层组织、各类调解主体的沟通、协调、联系,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覆盖城乡的纠纷调解网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渠道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相互协作的强大合力。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工作实效

区人民法院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两个"一站式"建设,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推动和司法保障作用,以诉源治理工作为抓手,加强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业务指导,提供法律知识咨询服务,不断拓宽解纷渠道,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努力实现诉讼量下降、办案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发挥法官工作室等机构作用,推动专业力量下沉网格,畅通诉前调解协作渠道,确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外调解有序高效,让人民群众感觉到法律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四)加强普法宣传,提升诉源治理工作的社会知晓度

区人民法院要与各乡镇、司法局等部门深入交流协作,按照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多角度、深层次大力宣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非诉解决纠纷方式的优势以及典型案例,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群众了解、支持、参与调解工作,提升群众对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知晓度和信任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强化诉前调解队伍建设,助力提升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水平

要把诉源治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调解上,放在基层队伍建设上,发挥基层人员作用,确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诉源;积极争取区委、政法委支持,加强与有关基层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接,用好全区人民调解资源,强化对人民调解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注重培育、宣传优秀调解员和调解组织,打造金牌调解员和调解团队,建立和优化工作激励机制,提高调解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加大法官对基层调解员的指导力度,帮助基层调解组织提升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

xxx市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了解xxx市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近期,市统计局对14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和128家资质外建筑业企业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疫情过后,呼市建筑业市场正在有序恢复,企业生产经营平稳,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1、2022年1-5月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0.13%的企业经营状况好于去年同期;41.22%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多;48.65%的企业经营情况差于去年同期。

资质外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56%的企业经营状况好于去年同期;35.16%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多;63.28%的企业经营情况差于去年同期。

2、新签顶合同额和新开工进度减少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2.71%的调查企业1-5月份新签订的合同额"高于正常水平";32.43%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处于正常水平";64.86%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低于正常水平"。25.78%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正常水平";74.22%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相比"低于正常水平"。

资质外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56%的调查企业1-5月份新签订的合同额"高于正常水平";28.13%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处于正常水平";70.31%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低于正常水平"。25.78%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正常水平";74.22%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相比"低于正常水平"。

3、企业利润空间收窄

调查问卷显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4.73%的调查企业盈利;41.89%的企业持平;53.38%的企业亏损。资质外建筑业企业的调查企业的亏损比例更大,2.34%的企业盈利;32.81%的企业持平;64.84%的企业亏损。

4、企业对后半年经营状态持保守的态度

调查问卷显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对后半年生产经营状态27.18%的企业表示会"有所加快";43.24%的企业表示会"基本持平";29.73%的企业表示会"有所放缓"。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20.31%的企业表示会"有所加快";46.09%的企业表示会"基本持平";33.6%的企业表示会"有所放缓"。

二、建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

1、企业资质偏低,缺乏技术创新

呼市16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中,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占全部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数的45.9%;二级资质建筑企业36.5%;一级资质企业占17.1%;而具有特级资质的仅1家,占全部企业的0.6%。特级资质企业的缺乏和一级资质总量的不高,使我市建筑业行业缺少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

目前我市建筑企业仍处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缺少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成本承揽工程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调查问卷显示:六成以上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揽到工程。

2、承建领域狭窄,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的影响

呼市建筑业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从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数量来看,房屋建筑业占49.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3.8%,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装修及其他建筑业分别占20.0%、6.8%。超七成企业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受房地产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放缓的影响较大,在桥梁、水利、电力、化工等领域企业较少,承建能力大大较低,承建领域相对狭窄。

3、企业负担较重,盈利能力下降

一是企业周转资金压力大。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较为普遍,工程款回收周期长,行业资产负债率持续偏高。调查问卷显示:在资金紧张的企业里45.95%的资质内建筑企业和67.97%的资质外建筑企业货款回笼慢。二是工程成本不断提高,如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只要因素。部分小微企业反映,由于工程成本的上涨,承接工程将面临亏损,不主动承接工程又难以维持运营,面临两难境地。三是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受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的传导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缺口不断扩大,融资成本逐渐提高。

4、企业管理模式落后,员工整理素质不高

我市低等级资质企业偏多,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不高,施工力量薄弱,很难在大项目竞标中与外省建筑业企业相抗衡。

三、为企业纾难解困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企业战略

加速建筑企业改革,突破以房屋建筑业为主的局限,横向拓宽产业领域,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领域拓展。实施大企业战略,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本和专业协作为纽带,市场培育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推进企业膨胀与联合重组,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和融资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2、加强政策保障,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还款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在清理拖欠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工程款回笼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出台相关贷款帮扶优惠政策,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

加大科技注入建筑业力度,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变,提高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全面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队伍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引进人才,大力提高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培育"小、精、专"的施工队伍。

xxx市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为更好的了解xxx市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近期,市统计局对14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和128家资质外建筑业企业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疫情过后,呼市建筑业市场正在有序恢复,企业生产经营平稳,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1、2022年1-5月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0.13%的企业经营状况好于去年同期;41.22%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多;48.65%的企业经营情况差于去年同期。

资质外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56%的企业经营状况好于去年同期;35.16%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多;63.28%的企业经营情况差于去年同期。

2、新签顶合同额和新开工进度减少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2.71%的调查企业1-5月份新签订的合同额"高于正常水平";32.43%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处于正常水平";64.86%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低于正常水平"。25.78%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正常水平";74.22%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相比"低于正常水平"。

资质外建筑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56%的调查企业1-5月份新签订的合同额"高于正常水平";28.13%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处于正常水平";70.31%的调查企业新签订的合同额"低于正常水平"。25.78%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正常水平";74.22%的调查企业新开工进度与去年相比"低于正常水平"。

3、企业利润空间收窄

调查问卷显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营业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4.73%的调查企业盈利;41.89%的企业持平;53.38%的企业亏损。资质外建筑业企业的调查企业的亏损比例更大,2.34%的企业盈利;32.81%的企业持平;64.84%的企业亏损。

4、企业对后半年经营状态持保守的态度

调查问卷显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对后半年生产经营状态27.18%的企业表示会"有所加快";43.24%的企业表示会"基本持平";29.73%的企业表示会"有所放缓"。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20.31%的企业表示会"有所加快";46.09%的企业表示会"基本持平";33.6%的企业表示会"有所放缓"。

二、建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

1、企业资质偏低,缺乏技术创新

呼市16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中,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占全部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数的45.9%;二级资质建筑企业36.5%;一级资质企业占17.1%;而具有特级资质的仅1家,占全部企业的0.6%。特级资质企业的缺乏和一级资质总量的不高,使我市建筑业行业缺少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

目前我市建筑企业仍处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缺少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成本承揽工程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调查问卷显示:六成以上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揽到工程。

2、承建领域狭窄,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的影响

呼市建筑业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从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数量来看,房屋建筑业占49.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3.8%,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装修及其他建筑业分别占20.0%、6.8%。超七成企业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受房地产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放缓的影响较大,在桥梁、水利、电力、化工等领域企业较少,承建能力大大较低,承建领域相对狭窄。

3、企业负担较重,盈利能力下降

一是企业周转资金压力大。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较为普遍,工程款回收周期长,行业资产负债率持续偏高。调查问卷显示:在资金紧张的企业里45.95%的资质内建筑企业和67.97%的资质外建筑企业货款回笼慢。二是工程成本不断提高,如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只要因素。部分小微企业反映,由于工程成本的上涨,承接工程将面临亏损,不主动承接工程又难以维持运营,面临两难境地。三是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受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的传导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缺口不断扩大,融资成本逐渐提高。

4、企业管理模式落后,员工整理素质不高

我市低等级资质企业偏多,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不高,施工力量薄弱,很难在大项目竞标中与外省建筑业企业相抗衡。

三、为企业纾难解困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企业战略

加速建筑企业改革,突破以房屋建筑业为主的局限,横向拓宽产业领域,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领域拓展。实施大企业战略,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本和专业协作为纽带,市场培育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推进企业膨胀与联合重组,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和融资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2、加强政策保障,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还款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在清理拖欠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工程款回笼周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出台相关贷款帮扶优惠政策,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

加大科技注入建筑业力度,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变,提高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全面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队伍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引进人才,大力提高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培育"小、精、专"的施工队伍。

xx省统计局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对xx市交通运输影响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xx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两级政府关于交通运输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持续冲击,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大力帮扶运输企业,全市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正常。为了解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压力,市统计局深入部门、协会和企业开展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影响压力增大

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政府性债务规模偏大、民生改善任务偏重等现实问题,给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近年来,xx市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优势、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物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求实现"建设枢纽基地,促进要素集聚,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目标。但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的影响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基础不牢,发展不充分、供需局部失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需求结构分化、供给受到冲击、运行成本高企、市场预期不稳、风险隐患增多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疫情冲击持续反复,物流畅通面临压力增大

今年2月下旬以来,全国疫情突发,省内多个地市受到波及,xx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省内外流通环节受到防控措施严厉管制,区域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堵点卡点随时可能出现,跨省跨区运输中断和停顿的不确定性增加。从多家物流企业及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及省内部分市州处于道路交通管制状态,制约了物流供应链的有序运转,导致一些干线运力下降,区域配送受到限制,流通效率降低,此轮疫情在国内多地蔓延后,所有货物的全程物流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加上物流运输出行难,货物进出必做检测消毒,大部分地区驾驶员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装卸货物前后车辆也必须做全面消毒,无形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本地物流企业出不去,外地物流企业不敢来。同时对于一直奔波在各省市之间的一线驾驶员、押运员,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各省市的防疫安排,跟进货物运输途中的道路信息及通行证信息,还需在运输途径各省市之间反复做核酸检测,导致货物无法准时到达客户手中。

(三)市场需求大幅收缩,运输生产指标下行压力增大

年初以来,受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全市人流和物流需求明显下降,交通运输市场收缩,1-5月,全市各项运输生产指标降幅明显,从省交通厅发布的数据看,全市一季度公路水运总周转量44.5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1.5%,其中公路周转量27.76亿吨公里,下降11.4%,水运周转量16.78亿吨公里,下降11.6%。各运输指标大幅下滑,一是公路运输量大幅下滑。今年1-5月,xx市公路客运量854.43万人,同比下降50.4%,降幅高于全省17.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2719.68万吨,下降7.8%,降幅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二是水运客货运输量不同程度下降。一季度水路旅客运输量14.25万人,同比下降21.4%,水路货物运输量672.91万吨,下降5%。

(四)运输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经营面临压力增大

调研15家物流和客运企业,均不同程度反映今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状况不良,企业经营面临压力增大。15家企业中,反映燃油支出上涨的有15家、防疫开支增加的有15家,人工成本增加的8家,场地房租上涨的5家。综合各企业反映的情况,成本上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燃油成本飙升。今年以来,国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4月初每吨汽柴油零售价比年初累计上升近2000元,分别上涨24.4%和26.9%。由于部分道路通行受限,只能绕道行驶,导致燃油费用进一步提升。二是防疫成本高。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出台消杀政策,在货物进口、城市配送等各环节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物流企业在经营中的消杀和防疫成本大幅上升。多家物流企业反映,驾驶员、押运员平均48小时做1次核酸检测,公司车辆、办公场地、生产场地每天消杀2次,外来车辆进入公司前进行消毒,同时还需采购大量个人防疫物资,以上费用基本上由企业承担。三是人工成本提升。由于各地产生黄码标准不一致,导致驾驶员、押运员行程码经常产生黄码,需要居家隔离,致使劳动力使用效率大幅降低,无形中增加人工成本。同时困在中高风险地区的驾押人员也不在少数,驾押人员的时间成本大量增加。四是议价能力低。虽然油价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但公路、水运等货运价均未见明显回升,多数普通货运服务同质化竞争激烈,在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物流服务价格联动存在滞后性。

(五)运输企业营收锐减,规上服务业运行压力增大

xx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数及营收总量均占据较大比例,是规上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对规上服务业运行支撑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受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运行不佳,规上运输企业业务量受较大影响,营收锐减,并传导致整个规上服务业,导致规上服务业运行压力增大。一是大幅拉低了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1-4月,全市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家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下降49.4%,低于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48.1个百分点。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规上服务业中比重明显下降。近年来,规上服务业多个行业单位数及营收总量不断扩张,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却不升反降,从营收占比看,1-4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16.1%,比2021年1-3月低15.7个百分点,比2021年1-12月低4.3个百分点。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