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汇编(61篇)(第16/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56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9分钟

(六)企业景气状况不佳,行业预期转弱压力增大

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景气状况调查明显表现不佳,行业贷款余额比重下降,行业预期转弱压力增大。从92家运输企业参与景气调查情况看。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良好的占14.0%,低于规上服务业4.8个百分点,评价不佳的占14.1%,高于规上服务业2.6个百分点;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预期,选择乐观的仅为16.3%,低于规上服务业8.3个百分点,在规上服务业10个行业中垫底,选择不乐观的占13%,高于规上服务业5个百分点;对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预期,乐观的占21.7%,低于规上服务业2.4个百分点,不乐观的占13.0%,高于规上服务业6个百分点。

(七)企业诉求广泛,纾困解难政策细化和落实压力增大

调研中,15家运输企业均表达了不同的政策诉求。企业诉求主要有:一是实施力度更大的减免政策,3家企业希望在税收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减免企业土地、房屋租金。二是希望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扶持,有3家企业希望能提供贷款减息政策和更加合理的贷款抵押政策,有2家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对小微企业资金扶持。三是期盼加强对企业防疫支持,4家企业建议对企业自筹资金购置的防疫物资和设备给予补贴,或由政府统一发放和调配,将客运车的防疫检测的支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四是多家客运企业建议,落实公交车的运营补贴,调整部分线路班车运营性质,提高燃油补贴,因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希望上调城乡客运车辆燃料补贴标准。

二、工作建议

交通运输是衔接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纽带,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三重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发展受到制约,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纾困扶持措施,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助力交通运输体系正常运转,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副中心建设发挥引领支撑作用。

(一)实施税收减免政策

提高政策实施的覆盖广度、减免力度和时间跨度,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从事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公交客运、出租车、长途客运企业免征增值税,对公路、水运和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实施税收资金补助。

(二)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倾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运输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运输企业的动产质押类贷款产品,切实解决公水路运输企业抵押贷款难的问题。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和承担疫情防控任务较重的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

交通运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交通主管部门和卫健部门要指导和督促运输企业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导运输企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在技术和资金上支持企业开展有效的防疫工作。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不得突破疫情防控相应规定进行中断交通,有效恢复和保持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四)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

政府及运输行业主管部门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加强政策解读,提高政策解读宣传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媒体,通过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度,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扎实开展千人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行动,帮助全市重点运输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广政策事项办理途径和方法,确保政策直达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xx市统计局〕〔审核:范夫〕〔责编:张艳〕

xx市xx区政府部门动态xx区托育情况调研报告

托育服务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xx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进一步提升,xx区积极发展普惠幼儿园,鼓励幼儿园参加普惠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与区发改局和区财政局共同认定评估了3所普惠园,全区普惠幼儿园达到17所,目前全区享受普惠的孩子达到2156人,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88.82%,有效缓解了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险、园舍租金、补充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校舍维修改造等经费紧张的局面,扩大了优质学前资源覆盖面;深化"网格化触点式"管理和一体化管理,科学保教,深入推进以游戏为主的实验课程改革,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区托育服务面临的形势

一是社会托育服务供给缺位,布点不合理。目前,xx区福利性社会托儿所服务体系缺位,育婴成本完全回归家庭。根据调研走访来看我区入托难、托班贵等问题十分凸现。托儿所(班)数量极其不足,婴幼儿在公立机构入托的比例持续下降,0~3岁的孩子主要由祖辈照看,不少母亲为了照料子女,也往往弃职回家。托育服务机构失衡,部分公办幼儿园虽设有托班,招收两岁半或两岁的幼儿,但鉴于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为完成学前教育计划设置的入园率指标要求,我区公办幼儿园基本不招收3岁以下孩子。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办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基本没有,部分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的早教机构因收费昂贵,家长往往望而却步,既未达到缓解家庭照料负担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同时,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服务提供与先进地区和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据调查我区的托育服务供给基本处于"政府缺位、市场失灵、社会失职、家负全责"的失衡状态,既抑制了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也影响了她们的就业发展与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入托率50%以上相比,我区的三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极低,托位仅为125个,占三岁以下婴幼儿的比例仅为1.7%,就是这些托位,利用率不足80%,据调查,大部分家长有托育需求,部分家长,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家长没有受到过托幼方面的教育,宣传力度的不足,加上收费价格、网点布局以及幼儿家长顾虑等方面原因而存在现有园所招不满人,有需求的却入不了园的现状,建了园招不到人的问题,直接导致了xx区托育机构的恶性循环。同时"育儿家庭自负模式",社会托育服务"数量缺乏,结构失衡"的问题更为凸显。托育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子女养育成本与职工收入比例偏高,进一步降低了育龄妇女的二孩意愿。

二是相关政策缺位,托育服务事业发展无章可依。目前,我区的托育服务总体目标不明,部门职责不清,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缺位,托育机构建立和服务标准双双缺失,社会办托育服务的积极性受到极大遏制。社会主体办托育服务无依据、缺标准。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我区的托育需求非常大,一些有办园、办所经验的专业人员和拥有资金能力的市场主体也希望创办专门的托儿所,提供正规、专业的托育服务,但因缺乏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准入机制及标准,往往进入无门,有心有力却无用武之地。非正规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数不多的早教机构收费很高,托育机构在服务标准、师资人才、卫生安全、保育教育、园所环境等方面都亟待规范。

三是全面两孩政策强化托育服务需求,现有照料模式难以为继。我区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存量与增量叠加,托育服务的刚性需求将与日俱增。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1/3的受访者有托育需求,主要集中于2~3岁幼儿的托育,便利性和安全性是家长对托育机构的最重要考量,近80%的受访者希望孩子在工作单位或社区周边入托;超过3/4的受访者希望孩子进入师资和安全性较好的公立园(所)。而实际情况是,有托育能力的托育机构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或者布局等方面原因,无法收到孩子;另一方面是有需求的家长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只能选择放弃工作或者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隔代照料将面临更大困难,祖辈因健康等原因,对照顾子孙心存忧虑。请全日制保姆照顾也面临着工资高昂、婴幼儿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适龄妇女的二胎意愿,进而导致出生率降低和老龄化的提前与加剧。

四是师资力量不足,薪酬低,存在引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现实问题。据调查,目前xx区幼教系统幼师薪酬普遍在3000元左右,由于幼师存在工作专业性强,责任大,时间久等问题,存在劳动与薪酬的不对等,各托幼机构存在引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各幼儿园不愿在师资力量的培训上加大投入,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完善托育服务的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明确托育公共服务地位,统筹协调托育服务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托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将构建公共托育服务体系上升到坚持儿童优先、促进妇女发展,影响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予以重视;要将托育服务纳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监督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整合利用卫健、教育、民政、人社、税收、市监、国土等部门资源,为托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社会发展环境。

二是构建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托育服务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为托育机构提供补贴等形式,打造政府主导保基本、市场主体广覆盖、社会补充供便捷多元化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依托社区,为家庭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家庭为基础兜底等立体多元、性质多样、统筹发展的托育服务发展格局。建议加大对公办园(所)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1岁以上尤其是2~3岁幼儿的收托能力;鼓励将幼儿入园年龄向下延伸至2岁;支持社会资本办园,鼓励有资质的主体开办托儿所、托育中心、邻托服务等,倡导依托社区建立托育服务机构,将家庭隔代照料纳入托育服务体系中,形成主体临时计时托管、假期托管、长期寄宿、夜间保育等形式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家庭的托育服务需求。

三是完善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规范托育服务业的发展。放宽政策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公平对待并扶持民营托育机构,借助财政补贴途径,引导和支持民办托育机构发展,比如提供税收优惠等支持民办公助类托育机构发展。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研究和制定托育服务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师资配备、设施配置等准入标准和条件,引导托育服务规范化发展。用时加强对现有托育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管、动态评估和处罚惩戒等制度和机制,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鼓励有条件企业在工作场所内开设非营利性儿童照料中心,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要研究和探索为贫困家庭提供公共托育服务的方式方法;要将投资公共托育服务作为缓解家庭和工作矛盾、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的重要举措来抓,确保我区的托育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于关爱回访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有效帮助受处分处理人员正视错误、吸取教训,激励受处分处理人员卸下包袱、重拾初心、担当作为,按照上级纪委监委要求,市中区纪委监委对开展关爱回访活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延伸审理触角、开展回访教育是市中区纪委监委自2005年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长效工作。历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工作职责,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通过回访活动体现组织对受处分处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及时化解受处分处理人员的"心结",激励受处分处理人员重整行装再出发。2021年,市中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组织部下发《对受处分处理人员关爱回访工作办法》,各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同心关爱、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为回访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其中,2021年度,按照关爱回访对象"全覆盖"的要求,我们采取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联合回访与各党(工)委、党组、部门自行回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对33名受到党纪政务处分、4名受到诫勉处理的在职人员和158名受到党纪处分的普通党员进行回访。

回访过程中,我们坚持目标导向,明确关爱回访的目的意义,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受处分处理人员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消除疑虑、积极进取;坚持帮教结合,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使他们卸掉思想包袱,重拾生活工作信心;坚持对症下药,认真查阅有关案卷资料,向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及周围群众了解该人员受处分后的思想、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开展关爱回访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区纪委监委及时与部分单位、部门和部分回访对象进行沟通,按照《关于关爱回访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查找问题短板,征求意见建议,调研单位及回访对象均对回访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一)开展回访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虽然每年都会开展回访活动,但有的单位或受处分处理人员依然对回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开展回访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甚至觉得组织的回访是在"揭伤疤",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原因就在于缺乏对回访活动的正确认识,没有将回访活动作为一次挽救、激励党员干部的契机,而认为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因此,回访工作的前期宣传尤为重要。

(二)开展回访活动的方式方法不够新。回访方式以集中谈话为主,形式单一,谈话方案千篇一律,对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摸得不准,缺乏针对性,使得教育谈话浮于表面。

(三)开展回访活动的结果运用不够好。向回访对象所在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反馈回访情况不及时,针对回访过程中回访对象提出的困难和诉求缺少响应机制,受处分的公职人员所关心的工资奖励、职务晋升等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渠道。

三、改进措施

(一)访前做好研判把脉。一是加大回访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现回访意义及成效,开展访前调研,针对回访方式方法、回访内容效果等征求意见建议,使得回访活动真正成为帮教育人的平台;二是回访方式方法力求多样化,坚持以谈心谈话为主,充分运用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微信电话随访等方式,探索适时家访的方式,全面摸清受处分处理人员思想转变情况。

(二)访中做到熟思审处。在制定教育谈话方案时,要坚持因人而异、审慎谋划,应根据受处分处理人员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对存在泄气失望心理的采取鼓励式谈话,对存在委屈埋怨心理的采取疏导式谈话,对存在渴望求生心理的采取关怀式谈话,对存在无关痛痒心理的采取警醒式谈话,让回访对象真正感受到回访人员的诚意和态度,解除思想上的疙瘩和心理压力,发挥回访成效。

(三)访后做实成果运用。建立回访结果反馈运用机制,及时整理回访工作记录,并向回访对象所在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反馈回访情况,提醒受处分处理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在其影响期满后纳入正常干部提拨任用范围。对受处分处理人员能够积极改正错误,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较好、受到单位肯定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其影响期满后向组织提出进一步使用、调整岗位、继续留任等建议。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堵塞发案单位在管理上的漏洞,实现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市中区纪委监委)

xx市xx区统计局关于疫情对企业用工和工资影响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疫情对企业用工和工资的影响,为二季度劳动工资数据报送与分析评估做好准备工作,按照省统计局《关于开展疫情对企业用工和工资影响重点调研的通知》要求,6月21至24日,区统计局组织专人对25家14个行业单位采用填报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企业近期用工、人员到岗和工资发放情况,以及企业在复工复产、用工招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开展了"疫情对企业用工和工资影响"的专题调研工作。

一、疫情对企业用工和工资影响的总体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xx区疫情风险及防控情况

2022年以来,xx区无新冠肺炎病例出现,处于低风险、无封控地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景区景点、学校等公共聚集性场所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毒、有序排队、人员疏导等疫情防控措施,各行各业规范运行,秩序井然。目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已恢复无疫情省份和有疫情省份的低风险区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二)调查单位总体分布及受疫情影响情况

25家调查单位中大型单位4家,占调查单位的16%;中型单位7家,占调查单位的28%;小型单位10家,占调查单位的40%;微型单位4家,占调查单位的16%。25家调查单位中未受到疫情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的9家;受影响,但未停工停产的9家,占调查单位的36%;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现已全面复工复产的4家,现仍然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的3家,分别占调查单位的16%和12%。调查单位中本季度没有停工停产的单位占56%;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15天以内的单位占20%;停工停产1-2个月的单位占16%;停工停产2个月以上的单位占8%。

(三)调查单位从业人员到岗及工资发放情况

调查单位中76%的单位本季度员工平均到岗率在100%;16%的调查单位本季度员工平均到岗率在80%-99%;4%的调查单位本季度员工平均到岗率在50%-70%;4%的调查单位本季度员工平均到岗率低于50%。

调查单位中,84%的单位二季度从业人员与上季度基本持平;8%的单位二季度从业人员与上季度有所增加,主要是建筑业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因二季度是室外建筑和园林绿化维护的主要时期,季节性用工明显增加;受疫情影响,有8%的单位二季度从业人员较上季度有所减少,主要是目前处于停工停产的企业。

72%的调查单位都能按时正常发放二季度员工工资;16%的单位虽能发放二季度工资,但发放时间有所迟延;12%的单位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本季度仅能发放部分工资。72%的调查单位二季度员工工资基本与一季度持平,有12%的单位二季度工资略有增长。8%的单位二季度工资减少20%以内,8%的单位二季度工资减少20%-50%。

随着全国疫情常态化向好的趋势,调查单位中80%的单位恢复正常运行;4%的单位预期在1个月内可以恢复;12%的单位在2至3个月内可以恢复,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4%的单位在半年内可以恢复,主要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分产业来看,调查单位中40%的企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目前仍然处于停产状态的是3家工业企业,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受限等因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阶段性停产状态,最长的本季停产了2个月以上,2家企业从业人员本季度比上季度减少了50%以上,有3家企业有迟延发放工资和发放部分工资的情况。其余企业受影响较小,现在已基本恢复运营。调查单位中60%的企业为批零、住餐、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型文体活动基本停止,文化演出单位受影响较大,人员虽没有全部放假但所有演出活动受限,经营收入大幅下降,只能发放基础工资2000元左右,且还存在迟延和部分发放工资的情况,收入较上年有明显下降。其次是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目前已全面复工复产,但二季度有停工停产1至2月的情况,住宿餐饮业到岗率只有50%-79%,从业人员工资较一季度减少20%-50%,两个行业均存在迟延和部分发放工资的情况。其余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从业人员变动和工资水平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二、疫情期间企业实际享受的优惠政策和企业用工招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期间企业实际享受的优惠政策

调查企业根据行业类别,在疫情期间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40%企业享受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16%企业享受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48%企业享受稳岗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企业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4%企业享受工会会费全额返还政策。

(二)企业用工招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聘者年龄偏大。近年来,我市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人员减少。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收入较高的外地城市就业,致使我市劳动年龄常住人口(15-59岁)逐年下降,除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小微企业在用工招聘时来应聘的主要以70、80后为主,甚至有部分企业因提供的岗位工资水平较低,应聘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生产。

二是高学历、高技能人员缺失。年轻的高学历、高技能人员的从业预期目标与企业提供的岗位环境、工作强度、薪资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在就业企业中充分发挥出来,为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而离开企业,导致刚刚通过培训、实习等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尚未就职既离职的情况,人才流失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切实掌握企业当前及近期的人员、岗位需求,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对接,促进就业者信息和企业岗位信息双向沟通。在疫情期间让就业者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鼓励求职者就近就业,减少人员流动对疫情的影响。

二是针对停业企业行业特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合理科学地引导企业开工复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是鼓励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减少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影响。

四是鼓励企业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采取积极措施稳岗留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稳岗稳产工作。

xx县关于培育壮大存量企业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夏书记批示精神,根据《关于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做好现有企业培育壮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我县培育壮大存量企业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量企业基本现状

截止至2022年3月底,我县工业企业共208户,其中规上企业56户,规下企业152户;中型企业2户,小型、微型企业206户;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共24户,电子信息(物联网)共30户。全县工业企业营收13.68亿元,其中工业园区营收12.07亿元,占比88.2%。

(一)2021年度及2022年第一季度总体情况

2021年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全市排名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35.87亿元,同比增长45.38%,增幅全市排名第1位;工业税收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36.5%;工业企业用电量为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1%,增幅全市排名第3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9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技改同比增长29.8%,技改占固投比重29.1%。

2022年1-3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上企业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54.32%;工业税收1.34亿元,同比增长341.8%;工业用电5641.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4亿元,同比增长43.7%,其中技改同比增长13.1%,技改占固投比重25.5%。2022年全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确保完成50亿元,力争达到55亿元;工业税收完成3亿元以上;新增规上企业完成20户,净增10户以上。

图1.2021年度总体情况

(二)"1+1"产业企业发展情况

1.首位产业企业发展情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我县首位产业,2021年全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87.12%。2022年1-3月,已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66.55%。全县锂电池产业已基本打通全产业链条(如图2),除锂电池材料、电芯、电池封装、应用等核心产业企业外,我县还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引进了伟邦新材料(锂电池废料回收)、同创塑胶(外壳)、悠久科技(贴片)、优色夫(数据线)等锂电池相关配套企业。其中:锂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金晖锂电2021年营业收入3.04亿元,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0.85亿元,二期项目计划投产,预计2022年全年可实现营收10亿元;电芯及充电宝生产类企业酷电新能源、乐电易联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65亿元、2.33亿元,该类企业受原材料上涨以及疫情反复的影响较大,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0.12亿元、0.31亿元;兴邦新能源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增长83.41%,预计全年营收可达2亿元;充电宝服务平台南瓜侠2022年一季度营收增长67%,达0.25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营收0.9亿元。

图2.锂电池产业链

2.主导产业企业发展情况。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为我县主导产业,我县以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为目标,重点强化上下游企业配套,在已有30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基础上,成功签约引进了拓迈科技、圣宇科技、蓝芯微半导体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企业。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已完成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3.16%。2022年1-3月,全县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40.01%。其中:品升电子2022年一季度营收达6618万元,同比增长57%,产能利用率达95%,正在开展二期新产线设备调试,预计2022年年度营收可达5亿元以上;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受阻,拓迈科技2022年一季度产值为2783.2万元,同比增长15%,企业一期第二条模组生产产线于6-7月到位后将提升60%产能,预计2022年年度营收可达2.8亿元;泓汀智能正逐步向高端摄像头产品转型,2022年一季度产值达1504万元,同比增长150%,预计全年可实现营收1亿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