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81篇(第30/136页)
(一)发挥政府主导、引导、疏导作用,促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一是重视顶层设计,确立城市创新定位。通过顶层设计,确立城市创新定位,打造城市创新品牌,突出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强化战略引领,为重点行业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凝炼重点行业需要解决和突破的关键共性问题,引导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发展上有作为,实现突破,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选准布局一批新兴产业落地天水,构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积极树立城市创新形象,发展创新文化。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资源配置效率低,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科技与经济脱节,干预过多、手段单一、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机制不活、供需脱节、技术偏离市场需求,用人封闭、协调不畅、人才资源浪费,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方式单一等问题。加强省内外毗邻城市的科技协作,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圈等毗邻城市相同相似产业链的优势,加强协作,增进合作,凝聚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三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下半年适时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面落实天水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凝聚全社会科技创新共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高水平引导全市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拓宽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一是健全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区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到2025年力争市、县两级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2%、1%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对接国家省上资金,汇集社会投资,吸引金融资本,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借鉴四川省南充市的经验,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设立市县区级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和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团队和创业者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三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重视无形资产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以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三)立足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支持重要产业、关键领域的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和"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创新"企业。建立相同或相近行业领域、技术路径的研发协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创新。二是围绕创新链打造全产业链创新集群。立足全市科技资源现状,发挥创新平台的整体效能,突出科技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生产一批市场适应性强、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力争在"双循环"格局中占足市场份额,以关键技术产业化带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创新集群,培育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增强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三是深化地校、校企合作。大力培育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集聚行业创新资源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建立产业联盟,促进联盟成员之间技术、装备、市场等优势资源开展生产合作、技术合作、金融合作,打造全周期、全要素、全过程、全链条的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平台,形成基础研究、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不断正向反馈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加速形成企业创新群体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主线、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东旭天水产业园、中航天飞、汇能风电、中诺科技等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资金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二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探索"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立项方式,通过设立市级重大创新项目奖,引导企业重点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通过省级基金、项目支持、参股投资和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式,支持各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吸引外来资本、外来技术和人才协同创新。三是加大"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企业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优化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各个环节,跟上数据经济发展的潮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助力。
(五)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落实技术合同交易额补助、技术转移机构资金支持、成果对接活动和人才培训补贴、租金补贴等扶持措施,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成果在天水落地转化。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职业化、市场化能力。
二是培育支持新型研发转化机构。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转化机构、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通过院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推动科技成果直接就地向企业转移转化。加大金融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化纳入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细化完善有利于转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政策。
(六)围绕"留、引、育",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天水作为内陆欠发达城市,在注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应用性人才的"留、引、育"。一是千方百计"留人"。对人才净流出城市来说,留住硬落地人才是重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点,要高度重视留住硬落地人才工作,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配套政策、成果收益分配机制,为能留住的人才搭平台、找舞台,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二是想法设法"引人"。出台非常规人才政策,吸引各种创新人才。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创建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实施一批引才引智重点项目,充分利用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支持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聘请海外科学家,柔性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重视引进资本运作人才、产业开拓人才、各类研发人才。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三是培育好本土人才。依托"甘肃省领军人才""西部之光""陇原之光""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扶持""天水市领军人才"计划,着力培养本土急需和紧缺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骨干。注重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先支持博士、博士后牵头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加快职教园区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四是抓住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国家利好政策,重视留引育"三农"科技人才。
上一篇:发挥以案促改治本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