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评价调研报告(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2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8分钟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市工商联应继续发扬在民营企业中的良好口碑,进一步完善行业商协会建设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行业摆脱不正当竞争,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

1.借鉴先进经验,切实发挥行业商协会各项职能借鉴创新领先地区的商协会建设经验,充分认识商协会建设应稳步前进,质量重于数量,欲速则不达,应在有一定基础的行业进行创新试点建设,健全商协会各项职能,并逐渐推广到各县区各行业,以期真正发挥商协会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商协会和企业党建工作;强化责任担当,聚焦中小企业共性问题,提高政企沟通效率;组织各行业民营企业家参观、学习江浙等地区商协会,树立企业家典型代表,引导优秀企业家将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投入到引领行业和区域创新中去;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引导行业自律,遏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数据库和案例库;推动不同规模企业联合创新,鼓励大中小企业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协作体系,依托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2.壮大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让企业家专注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中介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强化联动集成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集成式、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

(三)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企业对创新人才可得性最不满意,认为创**台、创新服务和创新政策落地都有待提高。完善科技创新环境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要克服单一组织资源与能力的有限性、产学研合作主体的目标不一致、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等问题,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

1.创新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创新人才的短缺和劳动力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例如,**外贸行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传统外贸纷纷涉足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外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本地高校每年只能提供**人左右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相关人才供不应求。因此,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建立校企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企业急需人才清单和高校人才信息库,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扩展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才短缺,同时针对**的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弱,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京津对高端人才存在虹吸效应导致人才引进困难的现状,政府应充分重视本地高校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持续性、专业性作用。政府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课题基金等形式创设合作机会,引领创新合作。本地高校在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解决政府和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努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水平,要进一步通过教师挂职锻炼、科研课题、企业咨询,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等途径,将知识创新成果外溢,使之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现实人力资本,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

2.重视软科学研究,大力发展咨询行业

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旨在为各种类型及各个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软科学不仅在支持决策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实用化方面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现有产学研政策主要聚焦直接作用于工业技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长期忽视了包括领导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决策科学等软科学的重要性。

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家精神不足、第三方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应鼓励企业不仅通过产学研创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解决企业在工业技术方面的现实问题,还要扩展与高校在软科学方面的合作内容,在人才、项目、战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深化合作,改变目前重技术、轻经济,重微观、轻宏观的倾向。

鉴于咨询行业是发展软科学的主要力量,其所提出的咨询建议往往能超越狭隘的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或地方利益,政府应支持引导管理咨询行业,企业应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活动,在咨询队伍中也应增加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人员。

3.创新人才管理,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工作思路,针对创新人才流动性强的特点,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允许和鼓励部分科研人员去企业从事全职或兼职工作。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分配形式和奖励形式,鼓励科研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真正将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四)完善生产要素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税收、金融、用地支持

调查发现,企业对要素成本最不满意,资金、人才和土地是成本较高、较为匮乏且不易获取的三大生产要素。因此,应多管齐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证创新的顺利开展。

1.降低税费负担,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转变规范政府收税、收费行为,清理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少取多予",切实减轻企业税收和缴费负担,让实体型企业轻装上阵。

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政银企共同参与的网上运作平台,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提供灵活性、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2.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高要素普惠性

要研究更加灵活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盘活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企业用地指标等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建设乡镇产业园区,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帮助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享受更多的创新服务。

进一步清理各种要素市场准入条件中隐性壁垒,特别是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落实20**年财政部下发《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和2021年正式实施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提高政府采购的普惠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