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14/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通过学习,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重新打造,就是把贺国强同志的重要思想和双丘村的实践结合起来再写一遍。我的调研习惯,与其"成群结队"不如"单枪匹马",我的调研经验,有的时候独立作业比团队作业效果好,可以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而只要人一多,就不可能有我的思想主张存在,甚至只要人一多,我写的稿子经常被翻来覆去地修改得"体无完肤",用宋丹丹的小品语言是"太伤自尊了"。我当时只是想把调查报告写好,写好了又能怎么办也没去想,我认为写调研文章不能过于瞻前顾后,先写再说吧。

5.获贺国强同志批示。思路明晰了,再写也容易。前面两部分写赤壁的作法和经验,无须大动,第三部分我按贺国强同志的重要思想和我的理解重写三条启示,并把贺国强同志对于双丘村的评价放在文章最前面。重新议了一个标题《喜看科学发展观生根发芽在山村--赤壁市双丘村新农村建设调查》。而后对文章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精心细致的打磨,多遍修改后,自己比较满意了。

产品销给谁?我在重新写作中就已经找到了"新客户",那就是联系赤壁市的中央专班。中央政治局常委联系赤壁,决不仅仅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赤壁这个小市,而且是为了更好地试点示范指导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多出经验,多出成果。而我所作的正是帮助总结经验成果。这应该是好事,是帮顺忙。为中央首长的联系点上总结经验,为湖北新农村建设树典型,为我们单位出成果,也为自己"挣工分",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主意已定,我不再犹豫,把材料寄给联系赤壁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同志。

完成了一桩心事,心里这才真正踏实了。接下来的调研很多,我也没把寄出去的材料放在心上了。我的习惯是:只管耕耘,不等收获,收获会有,无须去等。

那天我正在恩施农村调查,接到中纪委的干部打来电话,说领导同志看了材料,作了批示,肯定报告写得很好,很有说服力,要求适当压缩后上报。我迅速赶回来把报告作了压缩处理发了过去。

贺国强同志于2008年12月2日批示:双丘村是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好典型,应总结推广。

二、几点体会

1.调查研究要"讲政治" --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敏锐的政治觉悟和饱

满的政治热情。我们长期从事的是农村问题调研,农村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 实际上是政治问题。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个地位既是经济地位,更是政治地位。因此我们的调研工作也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平常都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我们调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的调研上。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调查研究为党出主意当参谋,一方面要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执行党的既定路线方针,所以我们的领导经常强调,调查研究必须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如果我们把这一条丢掉了,我们就失去了调查研究的生命或者灵魂。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对此重视不够或者忽视这一点,以为调查研究不过是一般性的工作,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而已,没必要与讲政治扯到一块。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的调查报告就事论事说事情,头痛医头开药方,既不能准确深刻地反映问题分析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从宏观上长远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引不起领导的注意,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也就产生不了更实更大作用。

这次我们到赤壁市双丘村调研,更是与平常的乡村调研大不相同,因为赤壁市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时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委挂点联系是重大政治行动, 双丘村的作法为贺国强同志充分肯定,省委书记亲自安排我们去调研总结,这本身就是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所以我们必须讲政治,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 必须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必须有饱满的政治热情。我的理解,政治责任体现在高标准而不是一般标准、高质量而不是平常过得去的质量、出色效益而不是满足于获得批示能够发表的效果层次上。

政治觉悟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全面理解上,对中央政治局常委挂点联系活动的深刻领会上,对贺国强同志讲话精神的准确把握上、对双丘村这个典型的正确解读上。政治热情体现在接受任务上、深入调查上、认真研究上, 甚至体现在对报告观点的反复研讨上、对报告语言的仔细推敲上、对报告文字的认真校对上等等。

2.调查研究要"抓机遇"--重大机遇绝不放过,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机遇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的手不能揣着。所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平常工作和生活中藏着机遇,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找和捕捉。比方说回老家过年,我就写了《回乡过年的见闻和建议》;

比方说全室同志利用双休赴江西婺源考察,我就写了《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九点启示》;再比方说参加省委九次代表大会简报工作,我也写了篇简报工作研究体会文章,并且这些文章都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遇到重大机遇更要绝不放过。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联系监利县税费改革, 我曾担任县税改办主任,两年时间里,我认真研究税改工作,撰写了多篇调研文章,获正声同志批示10篇,9篇发全省市县区领导干部参阅。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就在群众最着急的事情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上,调查研究一定要有的放矢而不能无病呻吟,一定要找准群众的"痛处"和领导的"痒处","解痛止痒" 是调查研究的本质功能也是机遇所在。我的体会是功夫下得有多深,机遇的回报价值就有多大。

这次双丘调研,我本来是半路加入,我又是新兵一个,我和同事们一同获得了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我不满足,继续努力,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示肯定。说实在的,我当时就有迎接新挑战、争取新高度的激动和亢奋。成如容易却艰辛,艰辛更在于不一定能被领导和同事理解认同,虽然在我看来是一件大好事,但办事的过程不一定恰当,或者有"操作不当"的地方。

3.调查研究要"下深水" --既要有深入的调查,又要有深入的研究。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复杂,不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下载资料就能了解和掌握的,即使是下基层调研,听市县乡村干部介绍,也有二传不到位的事,而不全面、不准确、不真实的调查成果,既害领导,更害农民。我过去在监利县工作时,每一个重大课题的调研,都是用的同一"土办法",用将近一个月时间,把21个乡镇全跑遍,每个乡镇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村, 每次调查都是100多个村,所以我的一些文章直接叫做"百村调查"。现在我调到省城工作,这种调研办法无法实现,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坚持到乡里去、到村里去、到农民家里去。我认为现在的调查研究有这样一种"新八股"现象,前面四股是"四多":"任务多是领导指派,调查多到县市展开,资料多是网上下载,意见多合上级口味"。而基层"迎接"我们的调研也有一套"程序", 不是有这么几名句顺口溜么:"领导未到传真先到,立马准备迅速制造。先是准备材料一套,再是武装典型汇报,上访户主一定看好,万万不能现场去闹"、"领导未行我先行,看看道路平不平;领导未讲我先讲,看看话筒响不响;领导未尝我先尝,看看味道怎么样"。都"准备"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不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还能摸到真实准确的情况吗?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