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2/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三)选题要实。实,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实际需要来选题,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摸实情、说实话、想实招。不实则空,空则无用。有的同志在选题时,不是从实践中去选,不是贴紧现实需求来选,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 地选,不着边际地选,这样当然选不出好题目了。比如上级要求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的同志连门也未出就在那里"选"起题目来了: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之我见、关于建立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关于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的对策思考,等等,然后根据平常掌握的情况和材料上反映的情况分析、"探讨"一

番,一篇"大作"就问世了。但这些所谓构想、对策是否对路呢?那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所以说,选题一定要从实处着眼,从领导有什么需求、群众有什么愿望、实践中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方面入手,才能抓住根本,保证质量。

(四)选题要集中。集中,即瞄准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做文章,集中"火力"把它说深说透,而不能把题目所涉范围搞得太大,不能面面俱到。有的同志喜欢抓大题目,这本身不能说有错,有时甚至还是需要的,比如某些带宏观性、战略性的调研报告就很"大",但"大"要大得实在、丰满,而不是装腔作势、空洞无物的"大",也不是包罗万象、琐碎冗长的"大"。比如就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研,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 每个大的方面之中又包括若干具体方面,如果以《关于加强我县党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为题,每个方面都谈情况、论对策,那除非你把它写成一本书,要不就只能"蜻蜓点水",什么都提一下但什么都讲不透。这样还不如抓住一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领导班子建设问题、干部作风问题,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写起来也更好操作。

二、调研文章怎样选取材料

(一)选材要贴紧主题。调查得来的材料是大量的、具体的,甚至是零乱的,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有些有用有些未必有用,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不真实的,那么在分析材料的时候就要认真筛选,把那些有用的、重要的、真实的、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材料留下来,其他的材料则应去掉。一些有经验的同志, 在调查阶段就在边记录边筛选着,凡符合主题的材料包括重要的词句、数据、观点、事例等都划上着重号,这样就为分析材料提供了便利,节省了时间。在选材问题上,有的同志往往被众多的原始材料搞得眼花缭乱,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够密切的某些材料也硬搭上去,结果是冲淡或淹没了主题,文章变成了大杂烩。比如一篇反映某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文章,主题是通过这个典型说明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的必要性, 所选的材料本来够用了,但作者又加进了兴办公益事业、发展生猪生产、共产党员带头推销农产品等几个典型事例,也许作者是为了表现"精神变物质", 本来在"物质"方面概括性地讲讲总体发展面貌也是可以的,但篇幅不宜过大、事例不宜太多,否则就与主题不符了。如果要全面反映该村的变化,那就要换一个容量更大的主题,才能涵盖得了。

(二)材料要充分。调研文章是用事实说话的,这就要求充分地占有材料,

包括事例、数据等都要齐全、具体、实在,使之足够说明某一个问题,否则就会使文章流于空洞,难以使人信服,甚至给人留下强词夺理的印象。一般来说, 掌握材料是在调查阶段就要完成的,但有时也有例外,即在分析材料时发现材料不够用,或者只有间接材料而没有第一手材料,或者只有粗略的材料而没有具体的材料,或者只有"面"的材料而没有"点"的材料,这种情况下就要返回去补课。有的同志不是这样做,而是仅凭手中的材料,再加上一些苍白无力的议论,硬凑成一篇文章。比如一篇以《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为题的稿子,名为调查,实际上只有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比例、小城镇建设新增面积等几个数据,然后就是作者本人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论述以及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一系列"思考",人们从中无法看出该市小城镇建设的全貌、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发展趋势,也看不出所提的对策有多少事实依据。这样写法,作为论说文也许还说得过去,但作为调研文章,就显得空泛了。

(三)注重材料的普遍指导意义。调查研究的目的既然是服务现实、推动工作,那么在选取材料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内部联系,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 使之具有典型的、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会有针对性。写总结经验性的调研文章更应注意这一点。而我们有相当一些调研文章,特别是领导同志署名的文章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比如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我区公安系统开展行风建设的思考》,通篇谈的都是行风建设的过程和效果,什么分了三个步骤啦,采取了四项得力措施啦,取得了五个方面的突出成效啦,实现了六个目标啦等等,接下去没有指出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从普遍指导意义上进行理性思考,所以这样的文章只能算得上是工作体会文章,而不是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可见在体裁选择和主题设定上就要把好关,不能什么文章都冠以调研文章的名义,把调研文章的作用都搞摆了。再看一例:一位领导同志下农村与农民"三同",调查中他发现,该乡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算高,但"能人经济"出现好的发展势头,一批果业大户、养殖大户不仅率先富了起来,而且带动了周围一些缺技术、缺资金的农户一起摘规模种养;由此他还发现,在引导农民开拓致富门路的问题上,能人带动比行政推动往往要顺利得多、效果也好得多,比那种以损害干群关系为代价的"强迫致富"行为更是高明得多。于是他以《扶植能人经济,引导农民致富》为题写了一篇调研文章,文中以翔实、生动的材料说明了发展能人经济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呼吁各级党政领导以

极大的热情发现和培植能人,推动能人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千家万户一起致富。很显然,这篇文章的普遍指导意义就很强了。

此外还要注意各部分材料的联系与区别、材料的典型性、生动性和条理性等问题。由于调研文章主要是靠事实说话的,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分析和选取材料一定要认真细致,走好了这一步,才能提高写作效果。

调研文章的观点提炼和主体布局

时任抚州市市长 谢亦森

(2005年)

一、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调研文章的形成离不开精心提炼观点,其观点来源于调查得来的材料,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离开了材料就不可能有观点,即使有,那也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所以,一切从材料(事实}出发,是调研文章提炼观点必须遵循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从材料上提炼观点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

在分析材料时,首先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东西把这些材料串起来, 以集中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这就要有观点,通过不同的观点把不同的材料"带"进文章里边去。但这种观点必须是鲜明的而不是含混的,否则观点就会像弱将统帅不了士卒一样,难以驾驭材料,材料罗列得再多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整篇文章也会散乱无序。而要使观点鲜明,就必须从材料中升华,既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使之具有一定的理性高度,让读者一目了然,并从中受到启迪。举例来看,调查中了解到这样一些材料:某县直属机关出现一些不良风气, 有的一味强调部门工作重要,不愿派人参与县里的中心工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