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2页)
(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研发机构层次,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改革政府科技输入方式,主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办法支持产学研合作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快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和双向流动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克服科技成果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转化不通畅的弊端提高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水平,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创新成果尽快就地转化。顺应数字潮流、把握政策机遇,指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依靠技术创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高度关注民营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基层一线人才等重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工作,破除阻碍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努力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优化配置。
(五)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科创金融服务。高标准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优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保理等业务。探索依托省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等方式完善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债券成本及债券融资风险。搭建创投对接平台,推动创投机构与优质项目高效对接,形成集基金孵化、基金服务为一体的包投生态体系。推进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支持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探索银行间信贷抵押物评估报告互认,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优化流程,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支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持续扩面、增量、降价、提效;鼓励政府主管部门主动与金融机构共享信息,运用税收、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信用信息等数据,帮助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精准信用情况"画像"。
(六)提升惠企政策系统性精准性知晓度。强化政策层面的梳理和创新,注重政策执行中的配套衔接,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企业的意愿和诉求,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招商、产业发展政策与人才培养政策、创新激励政策的配套衔接及政策间的协同有序,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加强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研究,做好政策储备工作。提升惠企政策实效性,进一步精简政策兑现环节,打通实施梗阻,确保利好政策传导到基层.落实到企业;优化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新产品推广应用;抓好涉企收费减免缓缴、增产扩产补助、技改奖补等政策落实,推动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转型,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加大政策宣传解释力度,提升政策知晓度和通达率,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在政策调整时给企业预留相应的"适应期""过渡期"和合理的政策预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市工商联和各类商会等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对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产业分析、社会调研、跟踪反馈和服务对接等活动,使其在宣传政策、辅助决策方面创造更大价值。
(七)注重民营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近年来,我市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个别大型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和债务困境乃至"爆雷"。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只有政企同向发力,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战略发展观推动企业稳健发展,避免过度的顺周期现象,杜绝通过一味加杠杆的方式进行野蛮扩张、大干快上等行为,防范经营风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运行制度,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方式,科学规划长短期投融资比重、债务规模和时间区间,提高融资结构与企业发展的适配性。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强化风险管控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分析排查企业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对接帮扶,提前会诊干预,不能眼睁睁看着"灰犀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对出现重大风险的大型重点企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行"一企一策"专班推进,综合运用引人战授、股权融资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篇: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