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调研报告(第2/2页)
(一)进一步强化培训,促进干部观念、理念的转变。"社会治理"不是"治理社会",平安建设目标也不仅仅停留在维护稳定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深化平安建设,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体,各级干部是具体的"操盘手",操盘手的观念、能力和素质将对创新社会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实效产生直接影响。如前文所述,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在对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认识上还有不清楚,思想解放还有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提高他们创新社会治理和开展平安建设的能力。建议县委、县政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乡党委书记、镇乡长,县级部门负责人开展一次创新社会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设专题培训会。"请进来",就是邀请全国、全省知名的专家学者或省、市对口部门的学者型领导,利用"梓州大讲堂"这一平台,进行集中授课;"走出去",就是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开拓眼界和思维,促进我们干部观念、理念的转变。
(二)进一步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平安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此建议,第一,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建立民生保障逐年增长机制,使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增长;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让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改革公共服务方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径和方法,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并培养专职社工队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符合县情、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差距。第三,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和市场缺失时的"第三只手"的作用。
(三)进一步创新机制,注重源头预防。一是认真执行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以刚性的要求,使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在立项和审批前,都能通过稳定风险评估对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关键环节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全面"把脉",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实现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平安的转变。二是健全矛盾排查机制。继续坚持"三天三一"排查、"三三"调处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依托"大调解"体系,动态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延伸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组建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调处机构,选配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俱佳的人员开展排查调处工作;总结"医调中心"的成功经验,在教育系统建立"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人民调解中心",有效化解"涉校"矛盾纠纷。对缠访户、无理上访户讲究工作原则,必要时采取"信访终结"、依法打击等适当措施,形成震慑,杜绝效仿行为。三是加强应急长效机制建设。近年来,我县在"西博会"、"科博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等重大时段中,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在提升信访综治维稳工作运行质态、应急掌控和处置各种矛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议各职能部门认真梳理,加以提炼总结,将之提升为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建议建立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确保应急处置上能打"有准备之帐"。四是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首先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县内对虚拟社会进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其次要改善网络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探索以微博、微信等广大网民能接受并有效互动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再次要壮大网络舆情研判引导队伍,正确引导舆情发展走向,防止不安全信息落地造成现实危害;最后要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提高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严防形成由网上向网下传导的社会破坏力量。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夯实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根基。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村(社区)"去行政化",让村(社区)的自治功能最大发挥。把能下放的职权下放到乡镇和村(社区),使其在自治中有权管事;加大村(社区)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推行"社区事务准入"和"费随事转",解决好村(社区)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经费,使其有钱做事;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全覆盖,招募一批专(兼)职网格员充实到村(社区),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加强专职社工建设,确保有人做事并培养社区管理的"精英";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文化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增强村(社区)凝聚力。二是加强技防建设。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步伐,逐步解决老、旧、小区技防建设问题;将新建小区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验收。抓好技防设施的升级换代工作,解决好维护经费缺、落实难的问题。抓好农村场镇"小天网"建设,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镇乡负责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防范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措施;实施警力下沉,深化社区警务工作,推动社区民警"专职化"。按照有关要求配齐配强并稳定专职保安员队伍,落实专职保安员报酬,保证他们的收入与本职工作相匹配,与其他就业人员待遇相适应。用好村(社区)办公经费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建设补助金,多元化、多途径解决群防群治的工作经费,切实发挥群防群治作用。
(五)进一步深化载体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以推进依法治理为载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大力培育法治精神,在全社会上下营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自觉通过法治渠道反映问题、主动采取法治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法治氛围;广泛深入进行法律宣传教育,让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成果,走出"只要有事就得闹"的认识误区,形成"信法不信权"、"信法不信闹"的自治意识大氛围;加强依法治理非法扰乱公共秩序、无理起闹、恶意缠访等信访痼疾的力度。二是以平安乡镇、"四零"平安村(社区)等系列平安创建为载体,使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各创建载体的相互联动、整体推进,提高系列平安创建的覆盖面,力争做到创建不留盲区,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三是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建立稳定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估、人员管理、工作运行、督查问责等制度机制,大力推行"一站式集中受理、专业式精准办理、贴心式特殊处理"的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便捷高效服务。四是以"严打整治"为载体,增强社会面控制。重拳出击,以"命案攻坚"、"打黑除恶"为龙头,大力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盗窃机动车辆、入室盗窃等违法犯罪;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界定权责,整合部门力量。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建议根据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相关要求和各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及具体工作,防止因职责不明、权责不分形成"一个部门干,多个部门看"的被动局面,并在此基础上赋予牵头部门组织、协调乃至考核建议等职权,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部门力量的最大整合。二是大力清理,整合技防和信息资源。建议对全县各部门建立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清理,并整合利用,使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安等技防、物防、人防设施作用发挥最大化,有关单位采集的基础数据信息在适当范围内实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