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X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关于X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调研报告

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促进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6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2023年1月15日,X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更好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贯彻实施,促进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创新、包容的无障碍环境,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实地查看了我区部分社区、医院、商场、行政服务中心、公交车站、城市道路等公共场所,了解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区残联、建管委、交通委、房管局、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区聋协、盲协、肢协、老年协会和部分人大代表、专家的意见建议。期间,还专门赴杨浦滨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我区历来十分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2010年,X区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2015年又获"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市县"表彰。特别是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贯彻落实新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契机,以争创新一轮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目前我区无障碍环境格局初步形成,无障碍设施覆盖率逐年提高,无障碍信息交流实现从无到有,无障碍环境建设氛围日渐浓厚。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完善领导体系。根据工作实际,更新调整区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建设管理委、区残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经开区)及市直属单位X局(公司)分管领导为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管理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协调推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出台《X区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明确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体系保障、主要内容、任务分解、重点区域、推进步骤和工作要求,并建立了联席会议、调度工作、信息报送、监督工作等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规划引领。区建设管理委正在编制《X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年)》,目前初稿已完成。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分期建设指引、实施保障机制,并对近两年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任务及建设改造计划作进一步细化。

(二)无障碍公共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在积极打造安全便捷的无障碍通达环境方面,目前全区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园绿地、室外公共厕所、商业服务建筑等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已达100%。已建各类公共建筑、为老服务场所、居住小区等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火车站、公交枢纽已形成了设施完备、建设规范、标志明显、运行正常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网络。目前共有方便轮椅上下车的低地板版公交车辆322辆,在有轨电车中通过设置无障碍电梯,盲道,宽通道闸机以及车箱内设有轮椅固定等方式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在打造健康舒适的无障碍宜居环境方面,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进社区,"十三五"期间,为1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十四五"至今已完成653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23年完成206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其中100户面向浦南四镇老年家庭。积极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截至2022年底,我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完成51台,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出行提供便利。

(三)无障碍信息交流不断改善。在媒体服务方面,X融媒体中心《X视新闻》周末手语栏目创办至今已播出500多期,XXAPP设有长者模式;区政府网站设有"关怀版"和"无障碍版",提供辅助工具及语言功能的无障碍服务,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在文化娱乐方面,启动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X图书馆新馆设有无障碍阅览室,与区残联携手推出"阳光云阅读"微信小程序,为特殊读者群体提供文化体验;组织开展了艺术汇演、无障碍电影"社区阳光院线"、温暖同行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在通信服务方面,由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电信公司,向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信息消费专属优惠套餐;组织开展"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慧生活"等项目,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并保留特定窗口电话、线下人工服务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

(四)无障碍社会服务不断提升。在政务服务方面,区行政服务中心、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个人事项帮办服务。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手语视频服务赋能基层工作,48家基层服务窗口实现全覆盖,帮助残疾人更加准确、高效地办理各类事务。X法院提供手语服务,并在立案庭诉讼服务大厅自助服务专区放置了《诉讼服务国家通用手语宣传手册》,供有需要的人群取阅。在公共服务方面,完成全区17个街镇学前特教点的设点布局,在X市城市科技学校设立特殊教育中职办学点,74名残疾人学员参加了X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X学习中心的学历教育。举办社会工作者、手语、电脑、盲人按摩、心理咨询师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162期,培训8411人次。

(五)无障碍环境建设氛围不断浓厚。举办无障碍环境建设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专题培训会,不断凝聚社会共治。结合各类主题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电子屏、宣传折页、机关微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让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运用电视新闻、报刊、"两微一端"等多种载体,对全区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先后开展专题宣传报道,2021年X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短纪录片《我们,是无声骑手》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纪录频道向全球展播。同时,组织残疾人代表赴区工人文化宫、印象城、广富林文化遗址等公共场所开展无障碍体验,对场所内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更为完善的意见建议。区检察院对盲道破损、被占用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各方共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公益诉讼重要内容。

二、本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无障碍设施包括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道路等,无障碍需求人群包括残疾、年老、年幼、生育、疾病、意外伤害等社会成员,因此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面广、规范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区无障碍环境在逐年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场所等领域的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较高,但对照新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人民群众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部门联动、权责明确、配合有力的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一些跨领域、跨部门的难点堵点问题推进力度还需加大,碎片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对照法律法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不够到位,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残联组织与建设方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互动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尚未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城乡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较为薄弱。

(二)意识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导干部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将其简单归于残疾人事业范畴,片面地认为无障碍设施是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认为受益群体太小、利用率不高、没必要那么重视,造成相关职能部门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以及后续的维护保养中,落实监督管理职责不够到位。群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较多的市民对无障碍设施没有完整概念,大多仅仅停留在"盲道"层面。建设领域专业人员无障碍知识和理念缺乏,对无障碍设施设计、建设的细节考虑不到位,造成一些无障碍设施不符合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使用需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主动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不强。

(三)长效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建管脱节"问题依然较为普遍,部分道路和公园,按原设计建设的无障碍坡道,为防止电瓶车进入,投入使用后重新设置了栏杆,直接影响残疾人轮椅的通行;人行道盲道被非机动车占用的问题较为突出;无障碍停车位缺乏有效管理,被随意使用;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缺乏必要的养护管理,部分设施损坏后维修不及时,影响了设施的正常使用,甚至成了安全隐患;对既有设施改造工作相对滞后。

(四)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无障碍设备的管理人员、公共建筑(场所)服务人员,不熟悉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同时缺乏帮助和服务特殊人群的意识,造成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沦为摆设。公共服务领域手语服务比较缺乏;无障碍标识系统不够健全,规格和样式未统一规范,导致有障者无法快速找到所需无障碍设施。

三、推动本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造福全社会成员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社会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区政府要发挥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规则、运作机制,组织、协调和管理X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要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为抓手,按照《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考评标准》指标要求,通过建好基础硬设施、做优交流软服务,营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宜居生活环境,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台阶"、"最后搭把手"等民生难题。要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评定活动。进一步厘清、规范细化区、街镇的职责分工,完善各部门与街镇的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条块联动,提升建设和管理效能。

(二)加强法规宣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以《X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条例》的学习宣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无障碍环境建设内涵,进一步突出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关社会每一个人这一理念,凝聚共识、引起共鸣,积极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良好氛围。要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依法履职尽责,推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人文关怀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部门活动载体,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知识和意识理念,宣传先进典型做法,不断增强无障碍环境"全民共有、全民共用、全民保护、全民监督"的意识。

(三)注重系统建设,持续推进设施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后续相关规划的编制、调整,区政府要落实责任部门,尽早开展编制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统筹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社会共治、监督管理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活动,从源头上把关无障碍环境建设,主动将无障碍环境纳入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中,做到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对于不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通过。要不断拓展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扩大覆盖范围,对既有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建筑、场所、道路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考虑老城区、服务对象较为集中的区域,分年度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

(四)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前提,能确保正常使用、发挥作用才是关键。要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将侵占盲道、私设围栏等妨碍无障碍设施使用的行为纳入管理范畴,常态化开展巡查管理,把细节做实做好。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维修和管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维护"原则,进一步完善、细化无障碍设施维修养护规范,确保无障碍设施功能完善、使用安全。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通过视察、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进社会等活动,查找出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督促政府部门有计划的开展整改工作,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连续性、系统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