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考察学习民宿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7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关于考察学习民宿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民居等相关资源,主人参与经营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期,C成立县调研组,先后到X市A县、X市B县进行了实地走访,察看了"X""X""X""X"等民宿,并与多个民宿业主进行了交流学习。现将调研情况以及我县民宿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A县、B县民宿产业发展情况

A、B两地发展民宿产业基础优越、特色明显。一是政策保障有力,两地均明确了民宿产业发展定位,围绕集群打造、产业激励、等级评定奖补、规范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民宿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二是土地供给多样,两地民宿土地供给多为对原有民居、废弃厂房、旧学校、道班的改扩建和村集体用地或公共服务用地供给。三是资金使用灵活,两地均有效利用了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为乡村民宿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较为突出的是利用村集体闲置资源抵押银行贷款以及镇村集体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民宿建设,每年实现5%以下比例村集体分红。四是扶持力度较大,两地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对民宿建设中涉及的用工用地、资金税费等给予倾斜支持。鼓励采取"政府金融支持+企业投资建设+租赁运营"、"企业设计+政府投资+专业团队运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发建设特色民宿。五是品牌效应明显,A县建成了秦岭山区地域特色的民宿集群,B县打造了"秦岭十景、十色生活"特色民宿集群,B县"飞茑集"民宿上榜中国民宿十强。两地还都引进了顶尖民宿品牌,扩大了地区品牌影响力。

二、C县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C县以打造"中国康养名县"为目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和康养度假"三大提升"行动,坚持把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快康养产业升级、助力群众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先后建成了棣花携程农庄、丽呈别院·望山居、鱼岭水寨伯牙山居、核桃先生木屋等精品特色民宿35家、床位数达380余张,去年以来建成12家、目前在建4家。其中,市级以上精品民宿3家、特色民宿1家。全县民宿呈现出雨后春笋般发展态势。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民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出台了《C县支持民宿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发展精品民宿和高品质农家乐工作任务细化的通知》等文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定期研判调度、现场观摩推进等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奖补扶持以及优化简化手续、开展人才培训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民宿品牌影响力。二是坚持取长补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原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一行前来调研指导民宿产业发展。先后组织各镇办、部门赴XA、XB以及镇安、柞水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坚持就地取材。通过盘活闲置农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注册公司、组建合作社等方式集中连片发展民宿。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建材就地取材,再对拆出来的木头、钢材、瓦片等资源再利用,以旧轮胎、旧石磨、石桌子进行点缀和微改造,发挥能工巧匠智慧,打造精品民宿。比如,C酒庄利用遗留的废旧酒罐建设的C酒庄民宿。四是坚持突出特色。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和文化特色发展民宿,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比如,在武关茶乡毛坪茶园基地建成的毛坪村品茗山庄民宿;在棣花陈家沟村建成的文修谷民宿。五是坚持企业带动。通过引进携程集团、水务集团等大企业,发挥头部民宿运营品牌影响力,不但能够为当地引流赋能,还能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比如,通过招商引进携程集团,建设携程农庄项目;省水务集团依托鱼岭水寨景区建成了伯牙山居精品民宿,打造"高山流水""知音故里"旅游品牌。六是依托旅游景区。依托已建成的棣花古镇4A级景区、桃花谷3A级景区等,通过"旅游+"的形式发展民宿,实现文旅产业和民宿产业的"双赢"。比如,依托棣花景区,建成的葡萄星球三产融合示范园民宿、清风街、三谋民宿、宋金街花筑·荷塘畔和四皓养生馆、依托桃花谷景区建成的桃源里精品民宿。七是依托产业优势。依托天麻、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开展多元业态经营,延伸补齐产业链条,既实现了民宿产业发展,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比如,在峦庄镇河口村良种天麻产业园建成的云溪里民宿;在棣花镇许家塬村核桃主题公园建成的核桃先生民宿。八是依托文化民俗。深挖人文历史文化和特色乡土文化内涵,建成以特色民俗为主题精品民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价值体系。比如,龙驹寨街道资峪沟村依托瓦罐文化,建成的古道时光康养居民宿。九是依托镇村建设。围绕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结合"两改两转三促进"和镇区建设发展民宿。比如,商镇王塬村在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过程中,实施整沟域搬迁安置和治理提升工程,正在建设王塬村民宿集群;寺坪镇结合镇区建设实施旧院改造,建成的南山院子和文家谷民宿。十是依托交通区位。依托新建高速路出口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吸引周边群众居住消费。比如,土门镇七星沟村位于丹宁高速土门出口,通过改造老旧房屋,利用周边交通优势,建成的不晚庭院民宿。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还有缺乏。我县未出台民宿发展相关规划设计,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统筹谋划不够,导致民宿缺乏科学布局,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分布零散,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二是管理机制不够顺畅。民宿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文旅、乡村振兴、资源、消防等众多部门,但目前对民宿的经营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度和明确的政策规范,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甚至缺位失管,无法在制度和规范上有效监督管理。三是合规经营还有障碍。部分旅游民宿由于房屋产权不清或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或土地使用存在争议,导致无法办理相关证照。一些品质较高的民宿无法参加全国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某种程度也限制了民宿产业的发展。四是品牌特色不够鲜明。我县民宿整体呈现规模小、形态散、精品少的特点,缺少引领性项目和品牌,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五是管理服务水平不够。大部分旅游民宿服务人员是本地人,对服务的专业度认知不足,生活习惯和审美品位与客人有一定差距,未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对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没有文化情怀与故事,民宿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六是宣传营销不够有力。多数民宿经营者缺乏营销意识,宣传推广手段比较单一,普遍处于以客带客的阶段,在携程、同程、途牛等旅游网络平台注册的信息不全、上传图片不多,没有形成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往往出现"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的极端现象。七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许多民宿所在区域的旅游厕所、停车场、医务室、生活超市、便利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导致旅居度假游客生活不便。

三、调研的收获与启示

(一)文化底蕴是根基

一个地区是否在旅游业上具有一定的潜力,决定因素是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因此,以文化创意为支撑、以业态功能为特色的民宿才更具有吸引力、竞争力。A、B两地注重打造旅游民宿综合体,为游客提供以文化为抓手的个性化体验,比如B县因"飞茑集×空山九帖"的有力结合,上榜中国民宿十强名单。对C而言,发展民宿产业既要把握民宿两字中"宿"的方便与舒适,更要体现"民"的文化与温度,要利用好C的自然资源,顺应消费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发展大势,充分挖掘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赋能,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二)创新融合是引擎

文旅融合,唯有创新。从火爆去年整个夏天的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到冬天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X"大唐不夜城",它们融合体育、音乐、美食、非遗等元素,形成针对性极强的"旅游+""文化+"新业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年轻化、现代化表达。A、B两地既有"田园+民宿""红色+民宿",也有"美食+民宿""非遗+民宿""演艺+民宿"。对C而言,必须把民宿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把驿站文化、古道文化等C特色文化与民宿产业融合起来,打造一批定位不同、方向不同的精品民宿。

(三)联农带农是根本

近年来,民宿在乡村休闲旅游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乡村民宿所处的地理位置能充分展示乡村特有的文化与自然风景,能够发挥乡村空余闲置资产的特色资源价值。A民宿通过聘用当地村民,提供从业技能培训,包装打造民宿管家,共吸引周边群众1200余人参与就业,实现工资收入2600万元。对C而言,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市场资源,鼓励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注册公司、组建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集中连片发展民宿,实现企业经营集体分红,带动村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四)用好政策是保障

政策引领是民宿产业发展的蓝图。A、B两地政府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格局,两地均成立了民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支持民宿产业发展的意见或细则,确保民宿发展持续推进。对C而言,亟需强化政府引导,突出顶层设计,打造具有C特色的民宿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民宿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推进旅游民宿发展。

四、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统筹意识,打好规划牌。结合城镇与乡村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客观评估城镇、乡村民宿发展的合适地区和集聚点,优先扶持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民宿,或者近邻景区、中心城区的民宿。集中力量,形成集聚效应,杜绝"一窝蜂"盲目发展,打造民宿特色文化度假区,全力办好全国民宿产业发展大会。

(二)强化政策意识,打好发展牌。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制定我县民宿发展规划,明确民宿发展方向和核心区域,将民宿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分区域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愉悦型、美食体验型、健身养老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逐步形成配置合理、规模聚集适度、特色主题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有效资金等,加速出台民宿产业发展的等级评定、资金奖补、税费减免等政策,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民宿,解决民宿业发展资金困难。三是综合全局发力,将民宿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康养旅游等一体布局、通盘考虑,最大程度利用本地政策优势助推民宿产业区域性发展。

(三)强化文化意识,打好创新牌。一是深挖文化内涵,增强规划、建筑、功能、视觉、外观、色彩、业态、服务、产业链拓展等方面文化融入意识,加大对人文典故、传统工艺、民俗歌舞等非遗文化的合理利用,重点围绕"古道文化、驿站文化、秦楚文化、诗歌文化、码头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积极培育一批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优质主题旅游民宿。二是注重产品创新,通过旅游经济新业态赋能民宿产业,依托各类节会赛事活动,挖掘地方传统美食,拓展"民宿+体育""民宿+美食""民宿+康养""民宿+电商"等多业态旅游民宿产品,提供游客个性化体验,构建产业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强化质量意识,打好服务牌。一是细分目标客户群体,准确定位,提升文化、住家体验感,培育"软服务"核心竞争力,助推传统"农家乐"向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度假民宿转型,满足多层次的住宿需求,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从游客的体验和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补齐服务设施短板,加强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卫生、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配套服务的人性化便利化程度,为民宿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育,紧盯全国知名民宿企业,引入专业经营团队,加大"民宿管家"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五)强化品牌意识,打好特色牌。一是树立旅游民宿品牌理念,积极引进国内头部民宿品牌企业,学习其创意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优秀经验,支持本地民宿企业参与国省市级民宿评定,打造一批"名声响"的本地民宿品牌。二是提高民宿质量标准,合理引导民宿走个性化、精品化、高端化路线,重点培育乡村民宿示范点,满足高端消费人群对精品旅游的需求。三是强化市场营销,将精品民宿纳入全域旅游体系,加强民宿与周边景区景点联动营销,引导设立专门的民宿推介机构,在互联网领域重点策划发力,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

(六)强化保障意识,打好监管牌。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统筹做好旅游民宿行业监管。加强对旅游民宿的食品安全、污水排放、消防安全、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开设旅游民宿开办和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打通旅游民宿住宿实名登记系统接入、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我县民宿良性竞争、有序合法发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