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太仓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8日在太仓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王建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和苏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两地两城"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增长10%。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位。
一、全力稳增长添动能,经济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70亿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率达22.4%。高新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47.7%、55.5%。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增长6.8%。规上民营企业产值增长10%。"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扎实开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增长4.3%。7个省级、30个苏州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沪工机器人、建滔半导体等101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联合汽车电子、瑞铁机床、大族激光等23个项目竣工投产。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一期、欧美高新技术产业园等载体竣工投用。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19家、苏州名牌产品21个。高新区获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增长9%。恒大、复星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总部企业3家。旅游文化节暨江海河三鲜美食节等成功举办,推出农旅精品线路3条。旅游接待量、总收入分别增长8.5%、13.9%。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9%和7.8%。新增备案创投企业2家。位列全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第四位。港区列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现代农业稳中增效。"双10"园区加快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新增水稻生产面积7000亩,建成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示范方8个。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6.5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获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粮食生产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全省推广,获评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第三轮农水重点县完成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00亩。培育职业农民1800人,新增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19家。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省级高新区获批成立。科技创新"五百工程"深入推进,全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61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4家、省众创空间2家、省博士后实践基地7个、省留学归国人员双创示范基地1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4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件。科技镇长团作用有效发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一期等载体投用。新认定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8人。第七届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月、首届"创赢太仓"全球创业大赛、首届职业技能大赛、高校院所"太仓日"等活动成功举办。科技金融绩效评估获评省优秀。高新区获评省双创示范基地。
二、合力促改革扩开放,特色发展优势得到新提升。
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成功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产业升级等14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系列政策出台实施,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成效明显。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证照分离"全面推开,新设市场主体1.67万户,增长20.5%。沙溪、浏河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港区全链审批赋权扎实开展。市属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债务有序化解。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深圳招商投资说明会、金秋经贸月、娄东之夜外商投资企业新年音乐会等活动。完成注册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5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57.8%。新引进复游投资、利洁时等超亿美元项目6个,增资扩股超千万美元项目10个。实现进出口总额144.6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出口66.2亿美元,增长8.7%。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65.9%。完成接包合同额9亿美元、离岸执行额3.6亿美元。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省内率先启动。引进内资213.3亿元,增长7.4%。引进优势民营工业企业29家。挂钩帮扶深入开展,获评省"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特色优势持续放大。太仓港新增航线10条、开放泊位3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稳居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名列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31位。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集装箱码头四期等加快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全面推进,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等7个项目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要点,2018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引进沪上项目316个,新增注册资金46.6亿元。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二期加快建设。新引进阅美、德福埃斯等23个德资项目,海瑞恩、克恩-里伯斯等14家德企增资扩股,慧鱼二期、博泽新工厂等12家德企开业运行,德企总数突破300家。参加第九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江苏?德国(北威州)开放创新合作论坛。第十一届德国"太仓日"、第十三届啤酒节等成功举办。
三、聚力提品质拓内涵,城乡统筹发展呈现新面貌。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市总规较大修改完成,快速路网、地下综合管廊、湿地保护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1221"城市重大项目有序建设,娄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和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规划高标准推进。沪通铁路太仓段加快建设,苏南沿江铁路太仓段、沪通铁路二期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铁路场站配套基础设施、太浏快速路等工程稳步实施。科教新城客运站投用,优化公交线路30条。杨林塘岳王大桥主体工程、七浦塘航道疏浚工程、十八港北枢纽工程等顺利完工。第二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加快推进。110千伏板桥、三井、维新变扩建工程投运。
城市管理加快优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区胜利村等地块城市更新扎实开展。月亮湾等地块绿色社区、海绵设施改造以及城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南园西路、洛阳西路、古塘街等完成改造。拆除各类违法建设约70万平方米。城东集中洗车场、天津路便民疏导点建成投用。主城区及区镇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60%、40%。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用。"厕所革命"积极推进,新建公厕18座。主城区智慧停车一期工程完工,新增城区停车位2102个,公共停车位免费停放时间延长至30分钟。公共自行车实现全市域覆盖,新投放1850辆。
城乡发展加快融合。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获国务院表扬。6个镇完成"三优三保"专项规划编制。争取到省重大产业项目和独立选址项目用地计划2091亩、规划流量3321亩,完成拆旧复垦25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34亩,新增向村集体流转土地9500亩。"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全面完成。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列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三资"监管工作有序推进。建立镇级抱团发展平台7个,新一轮5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扎实开展。新毛、新塘、时思、九曲、王秀、新湖管理区整治提升基本完成。新改建农路84公里,整治农村河道230公里,拆坝建桥涵61座,城乡环境长效管理"六大整治"成效明显。横沥村、胜泾村、荣文村建成省级水美乡村。新增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3个、康居特色村2个、三星级康居乡村61个。
四、着力抓治理补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生态体系逐步健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扩大至130.1平方公里。中心公园、滨河公园东延、环城生态廊道等加快建设,"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二期、346国道绿化提档改造等完成,新增林地绿地3191亩。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规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263"专项行动8大类28个整治项目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2042家。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8家,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152家。非电行业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8万吨,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8台。中蓝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华能污泥耦合处置发电项目建成投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划定。整治非法码头50家。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主要入江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目标。
污染防治有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46件交办件全部办结销号,"回头看"35件交办件加快办理。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75项,PM2.5平均浓度下降3.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7个百分点、达76.7%。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区水质提升2个三年行动启动实施,治理黑臭水体93条,新增污水管网50公里。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顺利开展,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建成区污水处理率97%。河长制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河湖长实现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清理人棚混居大棚741个,关停改造畜禽养殖场278家。四级网格化管理、"四随机二公开"等环保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城乡环境监察实现全覆盖。
五、倾力强保障创特色,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城镇登记失业率1.78%。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优质就业推进工程深入实施,新增就业1.1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8.6%。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长期护理险有序推进。低保标准调高至每人每月945元。健全"救急难"机制,发放救助金慰问金1.2亿元。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全国推广。市老年大学加快建设,3家养老机构基本竣工,4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城乡覆盖率超92%。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完成。电站村获评省双拥模范单位。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441套、建成864套。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3.6万人。位列全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行县级市第三位。
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与民生相关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80%。建成校舍6.2万平方米、开工20.6万平方米,实验幼儿园等34项新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市一中新建教学楼等8项工程竣工。校舍维修、校园消防安全提升三期工程完工。健雄学院通过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市公共卫生中心加快建设。沙溪人民医院新院启用。"健康太仓"APP上线运行。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获评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省卫生应急规范市、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市民文体中心加快建设。完成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文化书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13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3000场次。获评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成功承办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获评世界"竞走之城"。实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三连冠"。
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政社互动"创新升级。新增邻里家园24个。实施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83个,社创交易所投用。初信初访办理持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室、信访代理员制度等有效推行。市镇两级综治联动中心运行,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经验全国推广,永乐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加快建设,完成三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50处。"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成效明显,食品药品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六、致力转作风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获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现目录化管理、网络化公开。规范性文件完成清理。推进重点部门专项执法监督,实施执法案卷双月评查。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1件、政协委员提案19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便民服务不断提升。融入省"政务一张网","不见面审批"改革深入推进,1126项业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占比达96.7%。"3550"改革成效常态化,开办企业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1.5天,试点实现不动产登记当场出证,水电气一键过户。投资建设智能服务平台启用,最快13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全流程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65个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完成星级化建设。"12345"热线实现功能整合,办理各类诉求44.5万件。
作风建设不断优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解放思想大讨论、"作风效能建设深化年"、"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等活动扎实开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深入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办公用房管理等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国企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完成。"三责联审"持续深化。
同时,应急管理、机关事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兵役、民防、广电、供销、档案、地方志、气象、盐务、邮政、电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上述成绩,是中共太仓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太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国家和省驻太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太仓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田园城市品质内涵还需进一步拓展;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政府系统内担当精神、创新意识、落实力度均有待增强,作风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为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共太仓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围绕"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总目标和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目标定位,解放思想谋创新、真抓实干强担当,统筹抓好转型发展、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环境、民生幸福、社会治理等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着力推动转型创新。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着力补短板、强特色、增动能,力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蓄势能,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拓宽发展视野,强化未来理念,集聚全域资源,坚持城乡融合,超前布局"高铁时代",高标建设娄江新城,构筑高校科创高地,做亮文旅融合品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样板,积极打造上海北翼重要枢纽节点城市。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百姓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提升富民惠民水平,优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力戒"慵懒散浮拖",持续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升效能,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担当作为,倡导实干创新,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全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
继续加大有效投入。强化项目服务,全力建设100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力促利洁时、星药港等签约项目快开工,推动沪工机器人、丹佛斯等新开工项目快建设,确保斯凯奇、慕贝尔等在建项目快竣工,加快实施瑞铁、宏马等2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全力推进玖龙智能装备产业园、欧美绿色制造产业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建成投用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二期,积极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优化政府投资,精准投向城乡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修复等民生领域。深入实施挂钩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组织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活动。
加快调优产业结构。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济、生物医药等"1115"产业集群,提升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产业规模,培育智能机器人、航空零部件等先导产业,支持电力、石化、造纸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保持稳定。全力推动新大洲本田、亿迈等49个工业新增长点达产。积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业企业上云,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家以上、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15家。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现代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休闲旅游、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大数据、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引育总部企业5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太仓港物流园争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实施"1123"行动计划,引进优势民营企业超30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50家、市级以上科技小巨人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0家,鼓励民营企业经营规模上台阶,支持民营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引导化纤、纺织、服装、五金加工等传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配套协作、融合发展,支持参与标准制定、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培训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次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政策举措,扎实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化思维,健全联席会、现场办公会等机制,推动企业服务前移,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分析,优化配置审批服务、人力资源、电力供给等要素。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探索实施土地指标有偿使用、工业用地弹性出让、产业用地项目"双合同"监管等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设立生物医药、人才科技等子基金,有效运作应急转贷资金、风险补偿资金等,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有效增强转型升级动能。
加速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全力落实"瞪羚计划"等,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双升,努力培育一批地方标杆型、高科技型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有效高企超410家,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超48%。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4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件。制定各类标准35项。培育马德里体系国际商标10件。
大力提升科创载体能级。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优化提升沙溪生物制药小镇、天镜湖电竞小镇业态。发挥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招才引智作用,引进科研团队10个。拓展大科园、同高院、创业园、生物港等载体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中科院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二期、七溪生物硅谷、江南医谷等载体。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力争新引进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个。推进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试点。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入优质科创资源。发挥科技镇长团校地企桥梁作用,新增产学研项目200个以上,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面落实"娄东英才""人才乐居"等政策,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6人,高层次人才总数达1.2万人。积极开展高校院所"太仓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优化"苏科贷""科贷通"等科技金融供给。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
三、聚焦改革开放合作,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综合领域改革。加快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做好部门组建、人员转隶、新机构挂牌等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政务体系建设系统化和"不见面审批"标准化,优化水电气报装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港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有序实施社保征管体制改革、个税改革。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加工贸易一体化监管。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做强主营业务,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市港联动,积极推进太仓港与上海港等港口的"江海河"转运合作,加快建设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四期、海通码头、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等,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功能材料、健康医药等产业,加快推进京东物流、CJ荣庆等总部项目,推动物贸经济量质齐升。拓展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内涵,着力对接上海自贸区、虹桥商务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沪上重要功能板块,开展精准招商,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大力招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项目。加快建设沪通铁路,推动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建成通车,积极争取上海嘉闵线延伸至太仓。全面深化合作办学、医联体共建、文化交流合作等,放大沪太同城效应。
积极拓展对德合作内涵。着力打响中德创新园品牌,加快建设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创新园等公共平台。着力提升产业链层次,全力推进瑞好、巨浪、通快三期等德资项目建设,大力招引"旗舰型"德企,新增德资项目超30个,鼓励德企利润再投资,优化提升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等产业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德企服务专窗、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人才培育等服务,推进德系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做优"双元制"教育品牌,创建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着力丰富对德交流,继续办好德国"太仓日"、啤酒节等活动,全面深化对德城市、文化、旅游、体育等交流。
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强化统筹协作,突出产业链招商,继续加大上海、深圳等地区及欧美日等国家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着力招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采购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确保实现注册外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超50%。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全面落实稳外贸举措,推进对外贸易优进优出,提高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落地。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做好与灌南、周至、玉屏、灵武等地的挂钩帮扶工作。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田园城市品质。
高标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深入推进多规融合,启动编制《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完成编制5个中心镇区控规,扎实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轨道交通、港口集疏运体系等规划。全力推进"1221"城市重大项目,完成娄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抓好科教创新区、临沪国际社区、高铁商务区、智能制造区规划设计,启动路网、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西工大、西浦太仓校区。加快建设恒大、复星两大文旅项目,丰富环天镜湖城市形态。建成中心公园,推进环城生态廊道、滨河公园东延等重点项目,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持续推进苏南沿江铁路、沪通铁路场站配套基础设施和涉铁通道工程,开工建设沪武高速拓宽工程、沪宜高速金仓湖互通,建成太浏快速路。大力推进苏浏线航道护岸新建工程,完成杨林塘、吴塘河配套工程。建成110千伏城西输变电等工程及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