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全市金融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01月01日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融资保障方面。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年初增加664.12亿元,同比增长10.44%。推进新型政银合作项目,发展"助保贷""科创贷""高成长型领军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线上信贷,建行"小微快贷"为11747家企业发贷222.48亿元。推广"银税互动""云电贷"产品,规模达33亿元,创新"纳税e贷""好税贷""林好贷"等融资产品。全面推进整村批量授信,在全市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绘制全国首张"普惠金融地图",在全省率先建立"白名单"制度。全面构建"网格化金融服务"体系。新增涉农贷款预计超过160亿元。
(二)金融供给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融资担保公司负面清单、尽职免责、免于考核等政策措施。地方法人银行全面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建行、民生、兴业银行分别给予20人、63人和30人认定免责。设立全省首家市场化征信机构,率先开展两岸征信机构全面战略合作。率先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完成全市近20万家法人主体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工作。初步构建"保灾害、保病害、保价格、保指数"的农业风险综合保险保障体系。全省首笔中征平台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落地泉州。发放"信易贷"5.33亿元(品尚电商数据)。
(三)资本市场方面。实施企业改制挂牌上市"育苗成林"工程,推进问题清单责任制、上市公司"导师制"、基层专家服务团等措施。加强科创板上市培育,遴选21家企业进入科创板后备企业库,推动3家企业冲刺科创板上市申报。设立海丝基金小镇,吸引25家基金及管理机构入驻。新增各类债券23只,融资规模154.9亿元。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放资金达现有规模的80%,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创新创造创业基金管理机构公开遴选工作。设立上市企业纾困基金。
(四)防控风险方面。加大信贷风险化解力度,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坚持"一企一策"协调帮扶,多家僵尸企业实现不良贷款出清,利用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转贷1371.16亿元,累计帮助283家企业"活解封"转续贷50.95亿元。扎实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等涉众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实现风险总体平稳可控。
二、2020年工作
2020年,全市金融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推进资源集聚。深化东海银行总部区、晋江金融广场、海丝基金小镇建设,打造"金融会客厅"。加快设立创新创业创造投资基金。推进上市"育苗成林",打造20家IPO"预备役"企业,推动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设立科创板。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优秀上市公司开展同行业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新增市产业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新增各类债券10只以上。推动2-3个县(市、区)启动产业基金设立工作。
(二)加强增信增贷。完善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每月开展公共信用评价,覆盖25万家法人企业,向金融机构推荐信用评价优良企业,并开展个人信用评价方案设计。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推动推进恒丰银行、省农信联社与市担保公司合作开发担保组合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机制,力争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增长50%。推动银行创设小微专营机构和民企特色产品,推广"助保贷""科创贷""银税互动"和"云电贷"。推广关税保证保险,助力出口企业"先通关后缴税"。
(三)强化产业支撑。落实恒丰银行、省农信联社与市政府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全年分别新增贷款170亿元(三年新增500亿元)和500亿元(五年新增2500亿元)。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银行业机构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依托制定集群服务方案,鼓励企业对接中征平台、中企云链开展供应链融资。实施制造业贷款增量增速提升工程,推进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推动银行机构制定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实行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目标责任制管理。
(四)深化金融创新。着力发展"信易贷",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探索设立"信易贷"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推动银行机构利用水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信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争取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盘活小微企业动产资源,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深化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扩大跨境电商外汇支付规模。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与专业科技金融机构(微众、网商等)合作,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
(五)防范金融风险。落实地方金融监管属地责任,加强"7+4"地方金融行业监管。探索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框架,完善底线监管、协同监管、穿透监管、科技监管、自律监管等监管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专业力量,提升监管合力和能力。健全地方金融工作议事机制,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金融稳定目标管控、风险源头管控、金融环境管控,加大信贷、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等风险防范化解力度,严厉打击"套路贷"、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