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丹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黄万荣
(2020年1月4日)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聚焦"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2万元、2.7万元。
一、聚力产业强市,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项目建设活力迸发。34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5个、竣工15个。
发展质态有效提升。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个、省"两化融合"贯标重点培育企业10家、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创新动能持续涌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3家,新增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聚力风险防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启动"诚信金融法治年"活动,开展"围猎老赖"凌晨集中执行行动70余次。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
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查处整治存量违法用地1285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600亩。
坚决维护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体化运作市安委办。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等专项维稳工作。
三、聚力宜居宜业,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基础功能日益完善。麻巷门桥重建、S357、南二环互通等工程竣工通车,S122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丹凤北路北延、新孟河延伸拓浚等工程加快实施。优化公交线路51条。提挡升级农村公路43公里,"镜彩农路·丹凤朝阳"获评全省首批农路特色品牌。
人居环境稳步改善。新改扩建农村公共厕所62座,疏浚河道173.5公里。创成国家级卫生镇2个、省级绿美乡村5个,完成35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任务。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55.2%。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5起。
四、聚力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攻坚更加精准。全面完成225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144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627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56人。
社会文明更加进步。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和全国卫生城市复审。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丹剧成功登上国家新年戏曲晚会。成功举办丹阳首届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五、聚力自身建设,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提效能。健全制度促规范。严明纪律转作风。。
2020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生态环保约束性指标和全面小康各项任务。
一、坚持项目为重,更强定力推进产业强市
实体经济是丹阳最厚实的家底,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壮大产业能级,稳住基本面,打通增长源,切实增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实力和底气。
助力企业发展。严格落实上级支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积极为企业降本减负,增强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提升园区载体。充分发挥"三区三园"主阵地作用。加大投入,支持开发区、高新区、丹北镇集中力量,在园区建设、载体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坚持基础先行,有序推进东部园区土地整理。
突破重大项目。加快推进145个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努力在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上继续实现新突破。
强化产业引领。坚定不移推动视光学、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家纺、木业等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企业上云等工作,年内新增5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二、坚持改革创新,更大力度转换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不断激发发展新活力。
释放创新活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新增9个省级研发机构。力争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0名。
提升改革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企业开办"全链通"、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建设项目"一站式服务"三大平台建设。
激活要素资源。继续盘活存量和低效土地1600亩。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丹阳板块",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家。
三、坚持城乡统筹,更高水平建设精美丹阳
把精细化理念贯穿于建设管理全过程,突出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不断彰显城乡特色魅力。
推动"有机更新"。进一步丰富街头绿地,提升节点景观。稳步推进眼镜小镇建设。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公共停车管理。
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垃圾分类,新增30个垃圾分类试点居民小区。
留住"乡愁记忆"。统筹推进延陵镇九里村、柳茹村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35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具有丹阳特色的"乡村样板"。
四、坚持标本兼治,更加系统优化生态环境
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绘好丹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
推进生态改造。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补齐生态短板。开展大气污染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巩固"小散乱污"专项整治成果。
筑牢生态屏障。持续开展丹阳市长江(夹江)生态保护行动。因地制宜实施长江沿岸造林绿化。
建设生态新区。围绕"生态名湖,运河明珠"定位,以大师的眼光、工匠的精神,一张图、高起点、有节奏,精心打造融文化、生态、创新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练湖生态新区。实施上练湖湿地修复,恢复下练湖湖体,建设区间道路,逐步拉开新区建设框架。
五、坚持底线思维,更实举措促进社会和谐
把稳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采取过硬措施,展现更强担当,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大局。
防范化解风险。稳妥有序化解地方债务,拓宽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坚决守住底线。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市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守牢安全防线。对全市30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大体检",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双下降"。
六、坚持为民初心,更深情怀提升幸福指数
顺应美好生活新期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小康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促进增收。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以赴稳就业。实施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涵养文明。深入挖掘季子文化、齐梁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丹阳。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放大丹剧等传统特色文化效应。
办好实事。深化"县管校聘"和绩效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推进社保精准扩面,打造"半小时"医保服务圈。稳步推进医共体改革,搭建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实施小微养老机构安全服务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安置房不动产登记证办理。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保持奋进的精神状态,焕发旺盛的工作激情,坚决扛起发展的责任担当,推动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讲政治,崇法治。
敢担当,善作为。
高效率,重务实。
守规矩,葆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