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温县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4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分钟

2020年温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温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温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培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刻下了浓墨重彩的共同记忆。2019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税比达到73.4%。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了年度目标计划,并居全市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的总基调,迸发了"进"的新活力,呈现了"好"的总态势,全面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狠抓项目攻坚。出台项目预审制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项目百日攻坚活动,促进了项目提质增效。全县1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其中:2个省重点、16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计划的157%、166%。强化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区实施项目115个,完成投资6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金水飞地、银港家居、食品药品等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00余家,同仁堂、哈联科、弘瑞橡胶、沐晖科技、上海翡诺等15个亿元项目进展顺利。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一星,红星美凯龙、远大时代城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达30家。优化企业服务。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大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融资6.5亿元,争取扶持奖补资金1153万元,减免税费1.55亿元。防范化解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评定处于绿色安全区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四大攻坚""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现了安全生产"一杜绝三下降"。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实现突破。积极推进企业"三大改造",实施7个智能化改造和14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上云"企业达85家,红田实业、桑德恒昌等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咖食品成为我县首家纳税超亿元企业,艾文斯、中轴福漫、兰兴电力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艺龙塑化、东方祥生等2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原银行温县支行挂牌营业,信用社改制任务完成,鑫源小额贷款公司重组开业,全县金融机构达到12家。物流业税收增长60.6%。电商交易额达34.3亿元,增长18.2%。

(三)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网通办"国家并网事项录入工作。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围绕郑焦一体化和"两山两拳"重大布局,与登封市在三个层面签订了两拳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与海康威视、京东、省水投、省土投等成功签约,与江苏商会、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正在积极对接谋划项目。修订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支持办法》《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全县新引进项目55个,总投资2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四)太极拳事业健康发展。太极拳申遗顺利推进,陈氏太极拳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景区建设持续加快。IDG"印象·太极"演艺项目有序推进,河南太极拳学院开工建设,王廷大街北入口改造和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太极文旅小镇项目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陈家沟景区被评为省三钻级智慧景区。陈家沟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圆满完成"一赛一节"各项工作任务。"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在陈家沟启动,先后在国内200个城市和30个国家进行展演。成功举办"功守道"城市功夫大会总决赛、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第十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邀请赛、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比赛等13项活动,村级承办国家级赛事成为常态,太极拳发源地影响力持续提升。

(五)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7.33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之最。征迁工作创造温县速度。聚全县之力,奋战三十天,完成了两个片区400余户群众、11家企业的棚改征迁任务,破解了遗留难题,拓展了发展空间,锤炼了干部队伍,诠释了新时代温县精神。在全市率先完成了252户群众的征迁任务,保障了全市十大基础设施G207焦温快速通道项目顺利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引水润城工程,子夏湖和慈胜湖建设初具规模。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西环路、北环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郭熙大街滨河景观大道、黄河路综合提升、慈胜大街南延、5条道路人行道改造、7.5公里雨污管网建设等工程全面完成。实施引水入园工程,产业集聚区用上了丹江水。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以"五城联创"为载体,突出抓好"四治",大力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整治和示范街创建专项行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城创建验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六)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突出产业兴旺。小麦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最高纪录。新培育小麦品种3个,举办了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首届碾馔文化节,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了投资13.8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三产融合不断深化。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温县成立。铁棍山药作为河南省四大知名品牌在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精彩亮相,连续三届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鑫合实业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平安种业、天香面业等5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成农科所回购,建成了六大实验室和物联网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突出生态宜居。深入开展"六边五清五化"整治行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城郊村截污纳管、农村污水"3+3"治理等工程,完成农村厕改1.54万户、创建"四好农村路"463公里,顺利通过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验收。突出基层建设。建成了102个农村党建综合体、11个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262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了24项便民事项"一窗办结",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突出农业改革。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村民小组的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开出了全省第一张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增值税发票,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全部"清零"。

(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深入开展"三散"和13个专项治理行动,PM10、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加强水污染防治,3个责任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居全市第一,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在全市率先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全年植树造林1万余亩,实施了紫黄路、谷黄路和温沁路绿色廊道建设,国储林项目进入国家PPP项目库。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四水同治",老蟒河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黄(沁)河河道"清四乱"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我县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实现脱贫284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5%,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各项教育扶持政策,累计发放"三项津补贴"994.7万元,工资待遇提升让教师更有获得感。完成第五实验小学建设。高考成绩包揽全市文科前两名,一本上线869人,增长33%。县医院、二医院、中医院3家县直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妇幼保健院升级为二级妇幼保健院。县域医改工作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九。积极打造"书香温县",建成和改造各类书屋400余处,在全县打造了"十五分钟阅读圈"。遇仙观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1+3+N"医养体系,新建医养中心6个。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10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家。完成30户危房改造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危房"清零"目标。持续扩大就业创业,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养老待遇连续增长。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启动温泉、岳村、张羌街道"村改居"工作。公共法律服务走在全省前列,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完善"四级平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积极化解信访老案积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解决本领恐慌、遵纪敬法、效率效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问题为切入点,取得了动作规范有创新、定位准确方向明、提前谋划靶向准的效果。深入开展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对标对表,举一反三,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重新修订《政府工作规则》等9项工作制度,着力推动政府工作严谨规范、高效运转。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此外,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残疾人事业、人防气象、拥军优属、电力通讯等工作均得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9年,形势比预料的严峻,问题比预判的复杂,但是成绩比预计的好,收获比预期的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鼎力支持、和衷共济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温县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质量效益仍需提高。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项目质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制革制鞋等传统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三是民生福祉仍需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依然较多,民生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四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聚焦、靶向施策、全力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践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对温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做样板、当先锋"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强优势、补短板,推动"精致城市、品质温县"建设提档加速,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贡献温县力量。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税比7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进出口平稳增长,节能减排、新增就业等指标完成市定任务,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铭记"两个决不能、一个更不能"发展红线,坚持"八字"方针,做好"六稳"工作,加快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狠抓项目攻坚。坚持"项目为王",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行动,建立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增创发展新优势。聚焦项目建设。坚持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174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36.5亿元。聚焦项目谋划。抢抓国家在产业、创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新一轮布局的重大机遇,紧跟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政策导向,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对接,确保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厚植发展根基。聚焦项目服务。深入开展"四比四看",坚持观摩评价、领导分包、部门联系等制度,强化要素保障,全程跟踪服务,全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狠抓载体建设。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围绕"二次创业",坚持向规划要资源、向改革要活力、向空中要土地、向产业要效益,扎实推进"四提三改两融合",力争将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产城融合开发区、服务企业示范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合理调整国土空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做到各项规划有机融合、无缝衔接。突出体制创新,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体制改革,理顺事权、财权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集聚区运行管理水平。突出高效发展,积极推进"腾笼换鸟"、低效用地整治等专项行动,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机制,盘活一批僵尸企业,分类创建一批示范性企业。突出综合提升,新建佳海产业新城、江苏光电2个产业园区,加快未来路、张庄220千伏变电站、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集聚区承载力。在特色商业区建设上,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高端商务、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等业态,持续推动特色商业区上档升级。

--狠抓营商环境。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抓好"四双"机制落实,全面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深入开展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新生代企业家培育等专项行动,探索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让"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在古温大地蔚然成风。

(二)突出创新引领理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

--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集聚区食品药品、装备制造、智能家居三大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在"增效能、延链条、上技改、扩总量、抓运行"上做文章,支持企业积极创建市长质量奖、县长质量奖,逐步实现布局由散向聚、规模由小向大、层次由低向高、产品由粗向精、经营由产品向品牌的"五项转变"。围绕大咖食品、同仁堂等龙头企业,招引产品上下游企业,实现招来一个龙头企业,带来一批配套企业,拉长一个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制革制鞋等传统行业在工艺优化、产品升级、绿色改造、名牌创建、集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科技、高效益发展,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区企业"退城入园"。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高成长服务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西部现代物流园,建成投用上岛分拨中心。促进金融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监管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县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投资集团。完成168家村级普惠金融服务部升级改造,构建县乡村三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完善电商孵化平台,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规划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力争全县规模以上电商企业达到5家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持续抓好科技创新。实施"数字领跑"行动,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加快5G通信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抓好20个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绿色工厂。加快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积极推进"机器换人""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等重点工作,"上云"企业达到100家。

(三)统筹县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加快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争创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高起点谋划蓝图。加强与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规划衔接,结合我县区位优势、生态格局和产业基础,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国土空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系好规划第一粒扣子,为区域协调联动、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高品质建设城市。以"城市双修"和"微更新"为抓手,坚持拉框架、补短板、提品质,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温县"。让城市更加畅通无阻。完成G207焦温快速通道(北环路)、西环路续建、王园线综合提升等工程,新建一批城市道路,积极谋划焦平高速温县段、S236黄河大桥、S309(南环路)改扩建等工程,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体系。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完成子夏湖、慈胜湖和一批"口袋公园"建设,积极推进环城水系提升、景观绿化、桥梁改建等工程,启动人工湿地公园建设,真正实现"以水润城"。实施老城改造工程,完成4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人民大街南段、慈胜大街北段等区域旧城改造和棚户区安置房建设,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市政设施完善工程,完成黄河路东段、纬七路、子夏大街中段道路照明工程;完成城区30万平方米集中供暖和古温大街等道路"白改黑"工程。实施新城建设工程,完成城市东区设计,加强与上海新荣阳、西藏天路、杭州绿(蓝)城、省土投等公司对接,积极谋划市民中心、文化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党校建设,全面启动城东新区建设,着力打造"温县外滩"。持续实施县城提质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建成区面积再扩大1平方公里,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市转移,不断加快城市化步伐。让城市更加文明和谐。以"五城联创"为抓手,持续开展示范街创建、城市清洁行动、交通秩序整治等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涵养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管控,加快推进问题楼盘处置,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严厉打击"双违"行为,强力整治违建别墅,坚决维护规划建设秩序。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和一批公厕中转站建设,谋划启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持续开展城镇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张网、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城乡医疗均等化三大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高质量做好黄河文章。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持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有机统一,主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保护。积极配合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等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新蟒河东段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济河河道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清四乱"。启动国储林项目,加快建设滩区防护林,结合干线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完成1万亩造林任务,全力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注重文化挖掘。依托太极拳、四大怀药、司马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等特色资源,传承黄河文化根脉,讲好新时代温县"黄河故事"。加快产业升级。按照全产业链提升、全生态保护、全景式旅游发展思路,重点围绕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五大板块,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贯辰飞行·家·农场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打造集工旅、农旅、文旅、商旅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以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让治理更有水平,让发展更有质量。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改革创新年"为载体,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发展潜力动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三个一"改革,统一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工作标准,规范"六级十同"事项承办流程,兴简除烦苛之实,行利企便民之事,全力打造审批更快、服务更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统筹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始终将开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坚持以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跳出温县看温县,放眼全国找合作。以开放的心态更新招商理念,立足我县区位特点、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发展资源、集聚发展要素、积蓄发展动能。坚持以开放的思路推进创新。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强与温县在外院士和名人、知名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建设,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5家。坚持以开放的举措抢抓机遇。盯紧郑州企业外迁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改变"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实施"8+X"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采取飞地招商、专业招商、链式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力争新引进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20个,10亿元以上2个。

(五)全力打好"三大攻坚",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攻坚发力、交好答卷,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全面兜牢脱贫底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融合推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开展"三散"治理,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强机动车污染管控,强化扬尘管理,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全面取缔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企业。继续实施河道污染综合整治、生态调水等工程,不断提升出境断面达标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分类甄别、化解存量、遏制增量,依法规范举债行为,确保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健全联防联控责任体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五个振兴",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亮品牌为方向,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面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猪肉等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大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培育小麦、玉米新品种3个以上,外销种子1.5亿公斤。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农业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厚植"一药一种"优势资源,积极与省水投等合作,加快推进怀药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行"五优五化",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广粮食与怀药高效轮作模式,打造5个标准化示范区,发展"智慧农业"2万亩以上。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从资源、生产、产品优势向质量、品牌、效益优势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建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更多更优的"温县农耕"。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聚焦农村美,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六边五清五化"整治,重点做好垃圾治理、厕所革命、供排水建设、村容村貌提升、道路提升等行动,实施祥云镇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成5000户改厕、50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实施村街硬化、村庄绿化、街巷亮化,传承乡土文化,培树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