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兴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6分钟

2021年兴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3日在兴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兴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白剑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苦干,攻艰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44个县(市)中明显提升。

--三次产业持续壮大。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小粒花生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我市被评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县。服务业转型升级,建设了富都欢乐龙湾等一批高品质旅游项目,我市被评为省级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进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城乡品质快速提升。城市东移北上南拓步伐加快,兴城河南岸建设全面启动,海河大桥、河东路大桥建成通车,高铁兴城西站主体完工,新增城市道路13公里。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蓬勃发展,深度融入"三城同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415公里,改造电力线路377公里。徐大堡镇获评省级特色乡镇,碱厂乡荣获全国文明乡镇称号,我市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小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现35430名贫困人口脱贫。改造城市棚户区3818户、老旧小区60万平方米、农村危房5411户。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新建中医院、妇幼医院,新改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家,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14个,我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建和改造学校86所,一高中迁入新址,我市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十三五"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十四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国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顶住压力,奋力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两链一线、一圈一带、一区一城"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5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267元,比上年增长7.5%。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市委领导,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

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和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强化廉政建设。制定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则,全面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力推进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二)疫情防控扎实有力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民动员,上下联动,1万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动40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成立6300余个农村五户联保防控小组,累计排查71万余人次、集中隔离928人、核酸检测6.3万余人次,构建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防线。

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坚决保住市场主体,创新"双联盟、两平台、五清单",开辟企业复工复产绿色通道,出台贷款贴息、减税降费等"十二项措施",为企业协调银行贷款5437万元、减免税费18449万元。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库,优先采购域内生产企业抗疫物资,推动海州药业、凯森蒙集团逆势提产能,预计全年产值增长40%,菊花女食品等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障企业。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社会投资稳定增长。把稳投资、稳预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实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缓缴政策,解决项目资金难题,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个。

项目包装取得成效。对接上级产业支持政策,共谋划包装项目99个,21个项目纳入省项目库,9个项目成功争取资金2.8亿元,兴城河南岸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制定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帝王蟹暂养、瀚丰长白结晶器等项目落地,中船大型海上风电装备、正华实业等项目签约,预计全年引进省外内资41亿元。

(四)乡村振兴多点并进

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全面唱响"十本经",以"10+24"规划为统领,全力实施"龙头进乡"工程,发展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大寨李相村、望海黑庄村等一批专业村加速发展。创建辽宁花生产业联盟,启动省级花生创业产业园建设,实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18.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栽植名优果树100万株。兴城多宝鱼荣获辽宁国际渔业博览会金奖。曹庄镇、三道沟乡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农村改革有序进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70家,完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3.4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100%,我市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

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开展"十村美丽、百村整洁"专项行动,推行农村垃圾"五指分类法",实行源头控量,完成农村厕所改造4022户。植树造林2.9万亩,完成烟台河、六股河治理11.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和村内道路308公里,建设美丽乡村13个、美丽示范村17个、整洁村103个。葫芦岛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曹庄镇后湖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五)工业经济提质升级

经济开发区集聚发展。加大工业用地、用电保障,通达生物饲料、凤鸣科技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天喜轮胎、今日生物等项目主体完工,菲迪饲料二期、亿维食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嫁接盘活乐信木业、绿垣建材工业用地230亩。全力抓好飞地经济,编制"1+10"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引进项目20个。

"一区一城"加速发展。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加快推进研发经济区建设,铁科院桥梁支座项目落地。完成东辛庄经济副中心发展建设规划编制,2万平方米富晶商业街区投入运营。

泳装产业转型发展。突出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帮助24家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647万元,引导40户企业转产增项生产防疫物资。建立泳装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斯达威泳装产业园二期、英华"小城品牌园"和古城泳装园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兴城时尚产业园落地,助推泳装文化品牌塑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筹建泳装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申报泳装设计专利1012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泳装云展,我市荣获"天猫金桂冠奖-游泳运动城市"称号。

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完成核准评估。完成企业小升规7户、规升巨1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项。海思科制药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馨予农业等4户企业被评为葫芦岛市军民融合企业。辽宁兴标壹网络与国家平台顶级节点成功对接,上线企业21家,我市成为省内第二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城市,将区域泳装、食品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牢牢握在手中,抢占了工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新高地。

(六)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

全域旅游初见成效。深入实施"两链一线"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城区旅游链,启动古城发展规划编制,对古城非文物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举办第23届兴城海会。推进乡村旅游链,举办碱厂梨花节、觉华岛槐花节、药王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200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我市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初具规模。发展主题房地产,拓展休闲、体验、游乐功能,首山湖公园对外开放,比基尼博览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龍海壹城、富都山海间等项目开工建设,累计落地项目27个。

商贸服务业稳步推进。实施南关市场治理改造,打造古城北街小吃一条街等5条夜经济带。出台房地产交易激励政策,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截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5亿元、贷款余额300亿元,分别增长8.1%、9.1%,存贷比达78%。

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拓展消费新模式,推动馨予农业、金樊一品等企业销售实现终端配送。建设葫芦岛网络直播基地,推广海兴隆水产网红营销模式,带动本地工业品和农特产品上行,销售额实现2200万元,葫芦岛网络直播基地入选省第一批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规划布局日趋完善。开展打造空间年活动,完善"10+24""1+N"规划体系和产业空间布局概念性规划。完成国土三调初查工作,土地调查利用数据通过国家验收。全面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坚持"双城同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温泉河、东河综合治理,维修城区破损路面5.8万平方米,新建城区水冲公厕3座,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区二期工程。

城市管理持续加强。开展物业弃管小区专项整治,改造老旧小区31个。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清理小广告2万余个,规范摊位400余个。开展房产证办理专项整治,解决绿野海岸等24个小区办证难题。

(八)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8个,增设扶贫公益岗位938个,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222户,新增低保兜底4179人,2.84万名贫困人口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剩余30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兴城科技扶贫经验入选中国脱贫攻坚案例选。

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完成柳河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生态环保大排查行动,受理环境问题投诉13件,落实率达100%。

重大风险防范全面落实。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5亿元,化解政府债务2.65亿元。抓好稳金融工作,妥善应对地方银行风险。

(九)民生保障持续增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职专、三高中、二中和实验小学搬迁,新建农村小学2所,新增公办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改造中小学厕所93个。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32个、中医馆10个。改建文化广场16个,举办"兴城之夏"文化广场等系列活动8场。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为512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031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36万个,招聘教师、事业编制人员168名,城镇新增就业31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3%以内。免费开展妇女"两癌"筛查5970人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补助标准均提高6%以上。完成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建成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4所,我市连续九届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集团3个。开展违法采砂、"三无"船舶专项治理,处置砂石15万立方米,拆解"三无"船舶910艘。加强法治建设,选聘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员374名。实行安全生产"三制监管",推进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应急救援三个责任体系建设,强化打通生命通道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开展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行动,信访存量案件化解率达97.8%。

(十)政府建设取得进步

切实提升工作效能。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出台联系人大、政协工作办法,全年办理建议提案155件,办复率100%。制定反向推动工作办法,实行清单制管理,工作执行力不断增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项目手续容缺办理,为207家企业配备项目管家64名,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13名,设立营商联络点10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一网通办"建设,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2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全覆盖。

审计、供销、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电力、气象、路政、铁路、邮政、通信、石油等单位为地方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兴部队官兵、各驻在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保运转、保支出、保基本民生压力巨大,民生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三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办事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四是个别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业性不够,业务能力不足,工作作风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创新驱动,深刻领会省委对"六个重要阶段"的科学判断,率先实现"七个新突破",全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富民与富市双向发力,实施"旅游立市、工业新市、农业特市"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城市"南拓北进",确保城市增容增值,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戮力同心,努力开启新征程的创业时代,高质量完成创业兴城、宜居兴城、文化兴城、活力兴城、幸福兴城建设,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未来五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先行区。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形势、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确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高于葫芦岛市平均水平。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网通办",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争创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壮大国有企业实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旅游全要素体系、全产业链建设,打造核心旅游品牌;完善现代工业体系,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泳装、装备制造等"老字号",深度开发花生、多宝鱼、海参等"原字号",培育壮大5G+工业互联网、核电、氢能等"新字号";做强做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完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加快南拓北进步伐,兴城河南岸开发初具规模,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产城深度融合,打造"三城同盛"新优势。到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一级标准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3%。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民生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文化、就业、医疗、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疫后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综合研判我们面临的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看到,国内疫情的稳定,为经济恢复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重大机遇;辽宁全面振兴进入新阶段,更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抓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抓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抓新业态、新营销、新消费,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干群一心、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一定能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党的建设,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狠抓"四个短板",统筹"六项重点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兴城落地见效。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政府系统各级党委(党组)作用,强化政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创新发展

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办成事为导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加快打造营商城市。强化服务保障,以"一网通办"为抓手,压缩审批时限72%,平均减少环节2.4个,力争政务服务网上实办率达到80%。强化土地保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盘活闲置土地,保障项目用地。强化金融保障,密切政银企对接,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强化人才保障,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积极引进新能源、泳装等方面高端实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发挥13个专业招商团和38个招商分局主导作用,完善目标企业库、谋划项目库、人才资源库,开展专题招商、专业招商、高位选商,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补齐重点行业产业链,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内资42亿元。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平台对接、市场对接,积极与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对接合作,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吸引京津冀企业、资本、人才来兴。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巩固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优势,不断开拓市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立项目推进新机制。建立项目储备库,出台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激励办法,围绕产业提升、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和"两新一重"等领域,谋划包装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建立项目跟踪台账,一个项目一名管家,盯住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容缺容急、承诺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全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5个,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亿元。

(三)聚焦"旅游立市",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深入打造"两链一线",以近山、近海、近林、近河、近泉为发展方向,做足旅游产业文章,推进"首站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吸引京津冀旅游康养的后花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行为。利用同程"全域通"、抖音等新媒体,推介兴城旅游资源,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旅游品牌。完成古城发展规划编制,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启动长城文化公园、古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挖掘文化特色资源,丰富古城旅游业态和文创产品。提升觉华岛、海滨、首山景区运营能力,推进城市温泉带状公园建设,举办冬季旅游系列活动,解决旅游半年闲问题。丰富乡村旅游元素,加快天逸山庄AAA级景区创建,发挥三道沟红色旅游、碱厂水利文化园等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城市和研学教育基地。

(四)聚焦"工业新市",全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好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核准后建设服务工作,启动核电关联产业园建设,延长产业链。支持现有企业做强,实现小升规企业6家。坚持用文创产业思路抓泳装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完成斯达威泳装超级产业园二期、英华"小城品牌园"和古城泳装园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兴城时尚产业园正式运营,打造智能制造、高端品牌、研发设计、文创项目发展集聚区,增强产业竞争力。继续举办好中国·国际泳装展,提升"中国泳装名城"影响力。

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研发经济区建设,坚持"一校一园"策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英特雷真智能科技等项目落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推动舰载机科研试飞基地项目建设。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拓展经济开发区空间,继续盘活园区闲置土地,严控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启动7.5平方公里蓝海产业带项目,重点推进氢能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天喜轮胎、北京铁科、今日生物、宏升卓越等项目投产达效。推进"1+10"飞地工业园区建设,启动高家岭石材产业园、红崖子花生产业园建设,引进飞地项目20个。

(五)聚焦"农业特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发展精品特色农业。继续唱好"十本经"。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两水一特一杂"增产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改良土壤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栽植名优果树50万株,加快建设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创建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九股河食品二期、大伟嘉生态循环养殖二期项目,启动中心渔港和海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挖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观光游、采摘游、体验游等生态农业旅游,坚持用工业带动农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启动临海经济产业带建设,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引导多宝鱼生态循环立体养殖,打造集深加工、物流、旅游为一体的融合产业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快农村"三变"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0个。立足县域产销协作,打通区域农业、扶贫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链,实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要素采购本土化。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新增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100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进一步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乡镇发展活力。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畅通工程,改造危桥5座,新建维修农村公路15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20公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继续推进特色村庄建设,建设美丽乡村10个、美丽示范村14个、整洁村103个。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九个不变",大力开展科技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实施脱贫攻坚产业项目30个。建立健全长效精准帮扶、动态监测管理、稳定利益联结等机制,确保项目稳定运营、群众稳定受益。

(六)聚焦消费拉动,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邴家湾服务业新业态集聚区建设,推进兴宫首山湖、大江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打造新业态特色产业带。拓展平台经济,做大做强葫芦岛电商直播基地,启动网红跨境电商商品品鉴城建设,壮大电子商务产业。

培育康养产业。坚持康养、休闲、度假相结合,加快建设北方滨海康养小城。发展温泉康体疗养产业,支持疗养院建设温泉旅游精品项目。壮大旅游康养产业,引导俊安泉海御龙湾等健康养老地产、碱厂红山谷等生态农庄项目建设和运营。

扩大消费市场。推进"三大商圈"和"九大特色街区"建设,积极发展夜经济、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培育体验式消费。瞄准"需求侧",发力"供给侧",鼓励产品创新,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旅游文化产品,加强营销和品牌推介,全面促进消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