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开阳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8分钟

2021年开阳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开阳脱贫攻坚成效最显著、交通基础提升最快速、生态环境改善最突出、群众获得实惠最明显的时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锐意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和"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87.17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36.95亿元,年均增长8.8%,人均突破6万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64.37亿元,年均增长5.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56亿元,年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年均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435元、18172元,年均增长7.8%、9.7%;各项控制性指标均实现预期目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硒州"等荣誉称号,连续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

--过去的五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举全县之力,发起脱贫攻坚全面总攻,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43户9983人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超过11743元。全面落实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学生35.7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三重医疗保障"[1]累计报销7954.71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647户,整治老旧房屋1566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1200户5023人。完成1798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整改提升。建成2764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农村电网、通讯等设施配套全面升级。脱贫攻坚顺利通过省级成效考核和国家普查验收。

--过去的五年,产业发展稳中趋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基础优势不断夯实。工业转型加快。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3万吨无水氟化氢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40万吨湿法磷酸净化、10万吨双氧水等一批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千企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完成47个项目升级改造。落实"以渣定产"[2],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实现10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6户。农业提质增效。累计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7.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创建500亩以上坝区21个,打造省市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15个,培育规模化农业企业197家。稳定蔬菜保供35万亩(次),荣获"贵州省十大蔬菜基地县"称号。发布富硒产品标准9个,成功入选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农产品加工率达56%。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5.29亿元。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省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水东乡舍"622"模式[3]在全省推广,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实现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30.2%、19.5%。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4家、限上商贸企业29家,顺利通过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验收。"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建成开街,被评为省级"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市级"特色商业步行街"。

--过去的五年,城乡基础明显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3.86平方公里扩展到16.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6%。交通条件大幅改善。贵瓮高速、贵遵复线、开息高速相继建成,开瓮高速建设稳步推进,高速交通实现"零"的突破,通车里程达95.85公里。启动G354肖家坳至县城改扩建道路建设,实施县乡公路改造558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4]省级示范县称号。城镇基础不断夯实。贵开大道、遵义大道、致富大道等一批市政大道建成通车,提升改造红军路、城东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开通县城公交线路6条,县城出行畅通便捷。建成年供气5000万立方米燃气管网,改造棚户区2.15万户,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6个,惠及群众8.09万户,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那卡河、白安河、马落桥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北部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高寨乡农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工程通水运行,惠及群众7.6万人。人居环境加快改善。完成背街小巷综合整治42条,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84.4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20.75万平方米。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87.5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城乡垃圾中转站18个,实现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全覆盖。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新建)17002户,村级公厕覆盖率达100%。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43处,成功打造富美乡村提升型示范点54个、精品型示范点3个。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坚持以"放管服"改革[5]为重点,实之又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管理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撤城关镇设云开、紫兴、硒城3个街道办事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有序开展,商事制度、出租车运营等改革稳步实施。开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全国抵押贷款试点,发放贷款4.1亿元。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获得国家级通报表扬。实施城乡"三变"改革项目142个,惠及城乡居民7.83万人。"水东乡舍"被评为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强化简政放权、高效服务,累计清理各类证明材料809项,取消各类证明材料357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9个工作日。迁建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积极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6],新增市场主体35786户,减免税费16.15亿元。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显著。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1.87亿美元。县四班子带头引进中瑞恒泰、正邦集团、浙江富锦新材料等优质企业落地,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659.95亿元。

--过去的五年,生态治理卓有成效。深入践行"两山"[7]理念,完成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51个环保问题和126件信访转办件整改任务,大生态战略行动纵深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狠抓黄磷企业、建材行业等工业炉窑排污口整治,抓实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专项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8.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在贵阳市排名第一。打赢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累计投入资金3.26亿元,实施洋水河流域综合整治"九大治理工程"[8],完成4家黄磷企业违规排放问题整改,洋水河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要求。加强县域重点流域保护和治理,拆除网箱1760亩。完成贯城河黑臭水体整治。切实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1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达标率100%。打赢净土保卫战。完成万亩土地休耕三年行动试点工作,实施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试点6个。持续开展复绿行动,扎实推进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9.4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9.2%。

--过去的五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民生为重,千方百计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入资金17.24亿元,实施"百校攻坚""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17个,新建改扩建学校105所,增加学位17005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上学难"问题得到缓解。就业保障日益增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3.49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2523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96%。医疗保障水平提升。新建县医院综合大楼、妇幼保健院,启动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以上医师2.4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5.24张。县人民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二甲。荣获"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县""省级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称号。文体事业全面推进。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36个,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体育设施逐渐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1.8平方米,城市居民"十五分钟健身圈"逐渐成型。重大风险防范有力。加强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强化金融协调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信访维稳"一号工程""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保持在98%以上,荣获"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政府形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有效提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完成各级巡视巡察、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累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79件18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8人。坚持把法治思维贯穿全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减少会议和文件均达30%以上。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常委会通报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

同时,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成果,扎实推进宗教、外事、国防动员、人防、气象、工青妇、红十字、双拥优抚、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2020年是收官之年、决胜之年,我们尽锐出战,打赢了一场接一场的硬仗,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在复杂宏观形势下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一年来,面对风险挑战,我们攻坚克难,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战全胜"。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了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持久战,取得了"零病例"的阶段性胜利。统筹推进"两线作战"[9]"两场战役"[10],出台"十条措施"[11],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24亿元,支持企业获得援企稳岗贷款4.2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我们尽锐出战,合力攻坚,855名精兵强将下沉到村,全力保障脱贫攻坚成色质量,开阳县代表贵州省非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一年来,面对下行压力,我们沉着应对,主要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一年来,面对沉疴旧疾,我们破除万难,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坚决破除制约开阳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召开全县对外开放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会,成立安商服务中心,出台"1+N"攻坚体系,积极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水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污染防治"五大攻坚"工程,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完成政府隐性债务"红转橙"任务,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4.96亿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60.4%。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四大产业链",持续开展驻点招商、精准招商、优势招商、以商招商,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32个,新增投产项目136个,到位资金108.71亿元。

一年来,面对繁重任务,我们以人为本,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12]工作,落实"六保"[13]任务。投入民生资金27.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5%,同比增长19.59%。37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4250个,引进优质民办教育学校1所。全民医保计划稳步实施,标准化卫生室合格村医全覆盖,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城镇新增就业数6812人。修建公共租赁住房6075平方米,解决城镇特殊困难群体住房200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第一。

各位代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各级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开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一是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投资、财政等指标完成情况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产业发展结构不优。科技创新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慢,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链短幅窄、耦合度不够紧密。三是城镇体量规模不大。内部骨干路网还未形成循环,与省会主城区的联系不够紧密,城镇功能配套不完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发展空间受限。四是项目建设进度较慢。项目融资困难,土地、资金、服务等要素保障不到位,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项目带动效应不明显。五是民生保障水平不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历史问题较多,社会治理、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这些问题,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予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根据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县政府编制了《开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提交大会审议。

到二〇三五年全县发展的远景目标是:与贵阳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强富美"新开阳。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省委"一二三四"[14]和市委实现"一个新提升"、迈上"五个新台阶"[15]总体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突出乡村大振兴、产业大集聚、通道大建设"三大任务",建强经济开发区、港城经济区、富硒产业集聚区"三大引擎",推动以现代化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以宜居宜业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以富硒特色为品牌的农业现代化、以康养度假为方向的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努力实现与开阳区位优势相匹配、与资源禀赋相对等、与"强省会"战略相适应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贵阳魅力门户""黔中开放港城""城乡共美高地"。

"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占全市比重力争提高1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5:48: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项战略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构建以磷系新材料和动力电池储能产业链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贵阳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一是加快延链补链。重点围绕磷资源及伴生产品、耦合产品、衍生产品"三个环节",以发展磷系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产业为主链,氯碱化工、新型建材为辅链,延链发展氟材料、钛材料、化学医药,构建"钛、硫、磷、铁、氟、硅、碘"产业链共生耦合、绿色循环的新型现代化工生态体系。大力培育铝基新材料、健康医药、新型光电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工业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在全县生产总值中贡献率超过40%以上。二是加快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构建以经开区核心区为中心,以金中大水、双流茶场和陶家坝、永温乡山和大坝五个产业组团为重点的"1+5"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建设总面积扩容至12平方公里,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配套。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产值达40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实体培育。建立健全县级领导产业"链长制",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机制、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支持磷化集团、安达科技、三环磨料、胜威凯洋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发展一批领军企业。

二、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奋力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树牢"主动融贵"理念,着力打造"产业主城、港口新城、南部景城"的三大空间发展全新结构。一是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坚持以县城为核心,按照"西拓东进"的建设思路,将科技大道、迎宾大道作为连贯东西的主轴,强化集聚式发展。突出产业特色和功能布局,以"核心小镇"带动"片区协同",西部以工业园区为主导,坚持"以产定城、以产促城"的原则,打造产城互动的现代主城;东部以开阳港为依托,打造"港产城"融合的港口新城;南部以康养产业、旅游地产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打造山水文旅康养景城,推动"县城、产城、港城、景城"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7万。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品质。以智慧城市、公园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加快完善城市骨干路网,积极推进翁荫水库水功能置换,拓展城市维度。推动城市更新,强化水电气暖、公共交通、公共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畅通工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三是着力做强城镇经济。强化县城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的中心引领作用,发挥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中高端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家政等生活服务行业,发展工业设计、包装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城市产业发展引领城市经济、提升城市人气。

三、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坚持产业带动。坚持以产业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四带一园"[16]产业布局,突出富硒功能农业,主攻"茶、蔬(菌)、果、药、猪"五大主导产业,建强省会农产品保供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建成全省重要枢纽农产品集散中心、特色农产品加工强县。到2025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00亿元,一产增加值达6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二是壮大富硒品牌。以"中国硒州"为引领,加快建设贵州省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硒产业研究与服务中心,健全富硒开发和利用体系。实施"富硒+N"工程,强化产业融合,培育地区知名企业和著名商标,全力构建以北部乡镇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先导区,以南部乡镇为主的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着力打造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县。力争到2025年,硒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产权增值收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着力打造特色村庄、美丽庭院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四、坚定不移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打造国家级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打好"生态牌""山地牌""文化牌",按照"景区引领+业态聚集+全域旅游"的推进步骤,加快形成"主客共享"旅游新格局。一是推进提质扩容打造旅游核心。按照"一核两带N支撑"旅游产业布局,加快南江大峡谷、十里画廊及香火岩等景区景点和旅游小镇连片打造、提档升级,有序推动紫江地缝、十万溪、开州湖等优质资源开发利用,推出一批高品质旅游环线,串"珠"成"链",建成4A级景区1-2个,打造一批国家A级核心旅游景区景点。二是推进业态叠加实现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以水东土司、布依民俗和山水田园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景区与节庆、乡村、民宿、文创等业态叠加,快速发展避暑康养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体育健身游。积极创建省级体旅示范县、山地旅游示范区、康养旅游度假区,推动旅游产业井喷式增长,实现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翻一番。三是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康养度假。按照"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特色化"的思路,以康养为主线,推出"旅游+富硒"系列产品,大力发展富硒食疗、富硒保健、富硒养生等支柱产业,做好"富硒+康养"旅游宣传推介大文章,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一流富硒特色度假康养目的地,形成贵阳世界旅游名城北部支撑。

五、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奋力打造黔中开放港城。坚持开放带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全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勇当先行军。一是完善基础配套打通开放通道。规划并有序推进G354开阳县城至久长城市大道、S102贵阳港开阳港区经龙岗联通贵阳东轴线物流大道、开阳经开区至贵阳综保区产业大道、S101云开二级公路复线旅游大道四条融贵主通道建设,力争建成2条通道,推动融入贵阳贵安大能级城市圈。建成贵阳港开阳港区千吨级港口,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动久永货运铁路延伸至瓮安、贵开城际铁路向北延伸至遵义、渝贵高铁等重要铁路干线建设,畅通水运北上融入长江,陆运无缝对接"渝新欧"[17],形成"水陆空铁"各大通道畅行无阻的开放交流大格局。二是提升服务环境加快招大引强。抢抓"强省会"、央企助力贵州发展以及贵阳贵安"北向外溢"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四化同步"[18]和"四大产业链"[19]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和优强企业落户开阳。三是发挥区位优势做强港城经济。瞄准打造贵州多式联运枢纽副中心,强力推进贵阳港开阳港区及配套集疏运系统建设。培育临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矿产加工等临港制造业,支持发展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冷链中转等临港物流业,深入开发山水康养、游船观光等临港旅游业,积极培育旅游商贸、船舶服务等临港服务业,全力打造港城经济区。

六、坚定不移推进共建共享,奋力打造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新开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一是坚持就业、教育"双优先"。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就业人数2.6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强基提质发展,新增学位2万余个,加快建设贵阳北部职教中心。二是强化医疗、保障"双覆盖"。实施"健康开阳"发展战略,完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迁建和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创建"三级医院"3家,加快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补齐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升。三是坚守安全、生态"双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强化县城、乡镇(集镇)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治理,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稳定达标排放。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光洞河、马岔河等河流水质改善提升,确保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县化工应急救援专职队伍建设,坚决遏制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四是做到文化、治理"双提升"。坚持"文化兴县"战略,深挖水东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开阳、法治开阳建设,全面推进"三感社区"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势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开局即是冲刺,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年度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2.1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打造"三大引擎",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凝心聚力打造"三大引擎",奋力在"强省会"战略中赢得高质量发展先机。

一是突出工业实体强基。紧紧围绕磷系新材料和动力电池储能产业,强基补链、筑巢引凤,加快培育首位产业新集群,推动实现工业经济由单一动能到双链驱动的发展新局面。强化园区规划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片实施"的思路,落实500亿级现代化工产业空间规划,在西部三乡镇规划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完善"1+5"规划布局,动态保持500亩工业用地储备,整合各类资金向园区"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全年确保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达10亿元。深挖存量企业动能。深化与云南胜威公司的合作,重点推进10万吨钛白粉、60万吨建筑石膏粉等6个项目。加快磷化集团40万吨净化磷酸项目建设和5万吨甲酸钙、10万吨工业级磷酸液氨等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三环磨料10万吨特种复合磨料等项目建成达产。加快双链延展突破。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引进30万吨氯碱项目,培育氯碱化工园区,为延展磷系新材料产业链补齐关键一环。用好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积极争取省级氟化工产业园落地,支持无水氟化氢提能扩容和产品研发,延链开发4万吨新型环保制冷剂、0.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等项目,不断完善磷系新材料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进安达磷酸铁、磷酸铁锂双10万吨级项目建成投产,再配套、延伸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产业,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材料全产业链。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