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24/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长期以来,因为挖泥烧砖,平乐县榕津村某砖厂与一村民产生纠纷。双方都听不进政府工作人员的劝说,也不愿意通过法律渠道解决。2021年6月,在榕津村"法律明白人"莫时华的积极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榕津某砖厂支付6万元给该村民,双方握手言和。

榕津村是平乐县推行"法律明白人"举措试点村。2021年以来,该县积极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着力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队伍,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基层法治人才保障。据介绍,"法律明白人"采取自愿原则,按照村民自荐或者村委会推荐初选对象,报乡镇党委审核后,再报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审定确定并公示,人选大多为村"两委"干部、兼职法律工作者、退休教师、普法志愿者等。通过学习培训,他们逐步成为乡村治理的"行家里手"。

2022年8月,全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暨"法律明白人"培养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平乐县召开,平乐县的先进做法被全面推广。此后,全市各县(市、区)将"三治融合"贯穿乡村运行、治理、互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加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带动引领农村广大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思维习惯,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法治氛围,进而推动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有序有力地护航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自治固本,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从多年前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到如今乡村大力推行的"法律明白人"制度,十年来,在桂林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征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一个个"城中村"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实现人性化的"蜕变";一个个"脏乱差"小区在居民携手自治下"向美而生";一个个乡村群众的琐碎矛盾被"法律明白人"有效调解老百姓在社会发展的每一步中,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十年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课题。

基础实,百姓安。回首桂林基层社会治理的十年奋斗历程,对于老百姓而言,一系列创新制度所带来的是心中稳稳的"安全感"。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百姓心中有平安--这,就是更高起点的平安桂林。

倚城兴镇绽华彩

郧西县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全省文明乡镇""十堰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十堰市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十堰市安全生产红旗单位""郧西县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走进郧西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映入眼帘的一项项荣誉、一块块牌匾,展示了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也镌刻着全镇人民的奋斗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关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知难而上、克难奋进,全面建成小康城关、实力城关、法治城关、清廉城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202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2.32亿元、农业总产值5631万元。

一、项目建设增动能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站场打桩、隧道掘进、护坡喷浆有序进行这是今年5月西十高铁郧西站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近年来,郧西县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城关镇严格落实镇领导挂帅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工作周通报和月调度制度,实行重大项目责任领导、责任专班、时间节点、台账管理、跟踪问效一体化推进,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钒产业工业园、锂离子新能源产业园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产增效,服务武西高铁、十巫高速、天河水生态修复、22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交通物流园、民用天然气等一批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县文体中心、思源学校、职教园区、天河英才学校、515套公租房、疾控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

今年是城关镇辖内县级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最多的年份,十西高铁、十巫高速、县文体中心、超高清玻璃基板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庸电力、十漫高速郧西出口扩容、城南路、消防巷等项目征地拆迁实现清零。

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城关镇乃至全县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二、城镇面貌展新颜

"小区屋顶不漏水,路面全部硬化,车辆有地方停,还免费安装了电梯,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在县农业农村局家属院住了20余年的赵同根,说起老旧

小区改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该家属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公共场地少、雨污管网不畅、车位不足、功能不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2020年9月,该家属院被纳入全县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如今,4栋家属楼全部改造完成,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环境事关百姓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域统筹、一体推进城乡环境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强力推进县城建设改造。近一年来,城关镇先后服务人民路、发展大道、环城北路等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工程,县一中北出口路新建工程。消防巷延伸段、红军巷延伸段、利民巷南北段、城南路西段等"微循环路"新建工程,以及6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序化"工程,巩固"六城联创"成果。联合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城管综合执法局、县住建局等单位,对乱堆乱放、私装地锁、飞线充电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极大优化了社区环境。

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大力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整村推进王家坪、石梯子、芦茨沟等村创建年度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新(改)建无害化厕所135座;建设"多彩城关",完成春季造林120亩、国储林建设890亩任务;严格落实天河等6条河流河长制工作,抓好秸秆禁烧、禽畜禁养工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城镇环境的蝶变,城关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乡村振兴绘新卷

"白天带孩子游览红色景点、感受红色文化,晚上逛夜市、吃烧烤、唱红歌、看红剧,很有意思。"随着城关镇王家坪红色旅游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王家坪村放慢脚步"留下来"。

王家坪村是全国文明村,也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村内的鄂豫陕革命纪念馆,是王家坪红色文化之魂。近年来,该村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区、安幼养老示范区、红色旅游商品一条街、红色主题餐饮一条街、红色夜间旅游消费聚集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80余人,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

近年来,城关镇提高站位、压实责任,抓住重点、对标补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该镇一方面在守牢底线上下功夫,全面摸排和掌握"三类对象",紧盯脱

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收入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落实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全面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提升弱项,为8户边缘易致贫户落实帮扶责任人,细化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另一方面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巩固现有的7个香菇基地,管好芦茨沟村、车家沟村300亩茶叶基地,发展小河村、车家沟村、石梯子村白芨、蒲公英、连翘、苍术等500亩中草药产业;支持小河村、红庙村、石梯子村发展马头山羊小单元养殖,支持石梯子村、小河村、芦茨沟村发展生态渔业;支持五龙河食品有限公司、十堰五洲鸿运畜牧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丰源马头山羊专业合作社、康诚兔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扩建厂房、扩大规模、做大做强。

2021年,全镇7个香菇基地共上架菌棒37.52万棒;发展马头山羊小单元养殖户10户、市场主体1家,存栏马头山羊1100余只;管护茶叶产业基地250亩,发展大水面养殖200亩、池塘养殖300亩,种植中草药150亩;打造王家坪红色旅游示范区,王家坪村、天河坪村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城关镇徐徐展开。

四、基层治理添活力

"感谢调解员,困扰我们多年的小区管理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在城关镇东营社区阳光水岸小区,居民王某握着调解人员的手感激地说。

原来,居民王某、李某因小区管理问题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东营社区党委书记了解情况后,组织社区治保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召开"三方联席会议",驻社区律师以及居民王某、李某列席会议,就小区管理问题进行商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近年来,该镇以全面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举措、创新作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覆盖,在辖内74个小区

(网格)成立81个小区党支部,完成42个业主委员会、32个自管委员会组建工作,7个社区按要求成立物业和环境委员会。把"党建+"邻里中心建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桥头堡"、近距离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载体,目前7个社区已建成20余个"党建+"邻里中心,累计化解居民矛盾纠纷30余起。

抓好综治维稳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包保、大稳控"专项行动,累计处理各类信访诉求176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7起。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方位、深层次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紧盯危

险化学品、消防、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规范"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整改记录"等各类台账,落实落细各项安全制度,确保全镇无重大交通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加强治安防控,实施视频联网工程,安装"微视频"探头971个,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坚持"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

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让城关镇的"幸福花"不断绽放、"和谐曲"愈发响亮。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郧西县城关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新机遇、明确新定位、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为加快建设"经济倍增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镇、七夕胜境魅力城"而努力奋斗。

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全市农业农村十年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怎样转型谋变?怎样提质增效?怎样建设农业强市?

作为农业大市,绵阳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品"工程引领做优现代农业,努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舞活"产业链"、种好"摇钱树"--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6.4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7.32亿元,农业经济贡献GDP实现正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5940元增长到2021年的21340元,增速连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

当下的绵阳,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稳

稳粮提质聚焦关键筑牢基础

先看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面积常年稳定在600余万亩,总产量连续10年实现正增长,从2010年的212.1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35.18万吨。2021年,绵阳市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通过打造"川猪"种业硅谷,制定《生猪种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建设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开展生猪全国联合育种攻关,全市现有高标准种猪场66个,常年存栏核心群种猪4000余头、纯种猪3万余头,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00余个、国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猪伪狂犬病净化场5个。

成绩不是偶然。面对严峻形势,市农业农村部门防控疫情保春耕,抗旱保

苗夺丰收,不误农时抓生产,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每年在市委一号文件、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中,都将粮食生产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

加强顶层设计--围绕"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23610"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实施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三品"工程,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绵阳片区。

筑牢发展根基--市农业农村局同各县市区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把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等任务目标分解到各地,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进一步靠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我市还聚焦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要害,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基础。

一方面,紧抓耕地这个"命根子"。全力抓好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治理,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350万亩,十年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63.91万亩,变荒山荒坡为千顷良田,全力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

另一方面,紧盯种子这个"芯片",构建起"1311"种业强市建设体系,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生猪、粮油、蔬菜"三大种业,聚力推动全国种业强市建设。

在生猪种业方面,绵阳是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入选国家级生猪种业培育园区,拥有唯一的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唯一的省级生猪种业培育园区(江油);纯种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地级市全国第一;

在粮油种业方面,是国家小麦、水稻、油菜原原种基地,是全省唯一被认定的"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全国仅三个);

在蔬菜种业方面,全市有蔬菜种业企业20余家,年销售蔬菜种子超过500万公斤,产值超过5亿元。莴笋种子销售量占全国莴笋生产用种量的40%以上。

关键词特

"破圈"出击绵阳品牌日益打响

在稳粮食的基础上,绵阳也在特色农业上下功夫,"跳出四川看绵阳",通过拓展外销渠道,将视野拓展开,在全国范围内找目标、找商机,推进农业向国内国际市场进军。

今年6月,首场"绵品出川"活动就正式启动。176个名优特绵阳农副产品"东进厦门",涪城麦冬、平武绿茶、绵阳米粉等抓住了闽南朋友的胃,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899.26万元;

首场热销,也为后续场次积累了经验。8月底,350个名优特农副产品又穿越山海,"南下东莞",让"大湾区"朋友赞不绝口,其中走俏的北川腊肉、梓潼蜜柚等产品,都属于新打造的"文昌贡""羌食荟"等绵阳本地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根据统计,厦门行活动签订意向性农特产品销售协议52项,涉及金额12094万元;东莞行活动签定正式合同77个,签约金额3.48亿元。

10月7日,绵品出川·绵阳市优质农产品线上展示展销活动正式启动,分为线上展示展销和直播带货两个部分。

此次直播带货从10月7日开始持续到10月14日,4个直播间通过8天时间直播带货,直播带货的产品主要有绵阳米粉、江油肥肠、腌腊制品等;线上展示展销则将持续一年时间,在5个平台展示100多种农产品。

不少网友闻"香"赶来,"绵阳造"农特产品快速"出圈"--"最近,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相关宣传。""对北川腊肉比较感兴趣,我打算多囤点。"

以"绵品出川"为载体,市农业农村部门正着力不断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推动"绵品"走出去的同时,还要促成产业项目、产品渠道等引进落地。

伴随"三品工程"的推进,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26个,13个"绵阳造"生猪产品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涪城麦冬""梓江鳜鱼""安县魔芋""平武核桃""北川苔子茶"等25个农产品获批地理标志,获"川字号"冠名农产品品牌3个,"北川茶叶"获评"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圣迪乐村"鸡蛋、"涪城蚕茧"等9个品牌获得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

关键词"闯"

敢闯敢试农村改革活力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新一轮农村改革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谋划推进,坚持把农业农村改革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地位,思路清晰而笃定。

时间回到2014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工作。全面提速、扩面、拓深,绵阳农村改革由此驶入历

史新阶段。

从绘就蓝图到付诸实践,绵阳始终因地制宜抓落实,以县(市、区)委书记、市级部门主要领导牵头挂牌推进农村改革项目为抓手,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十年来,围绕重大改革任务,聚焦重点环节,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改革捷报频传。

日前,梓潼观义镇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里热闹非凡,观义镇9个村(社区)的负责人一大早就聚集在此,都在等着一件大喜事:村集体经济分红。

"这次分红总金额140万元,其中最高分红25万元,最低分红5万元。"当地负责人说,"该笔分红主要来源于集体经济项目,好日子还多着呢!"

安州区金花村属于当地较为偏远的山村,从前全村4886亩耕地中,有2000亩是低产土地,每年每亩经济价值不到2000元。

困则思变。当地从2020年开始推行"土地银行",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信用兜底,以"土地银行"为中心,签订"农户-土地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协议。明确界定"存""贷"双方及"土地银行"的责权利,既规范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又确保了农地农用。

"土地银行"通过"零存整贷",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和碎片化耕种问题。"目前托管的土地达2200多亩。"金花村经济联合社理事长薛兴全笑着说:

"耕作条件变好了,业主愿意来了,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1427元,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15万元以上,实现了集体、农户、业主三方共赢。

再将目光投向平武县高村乡,"诗意栖居"等民宿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云卷云舒,虫鸣鸟叫,溪水潺潺原生态的山野景观,带动民宿客流量不断上涨。

高村乡借助旅游业发展优势,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农户"模式,制定联农致富认购协议,鼓励农户土养畜禽,栽种生态蔬菜,每年旅游旺季村民们赚得盆满钵满。

十年间,从土地规范流转,到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再到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改革事项全面完成,蹚进"深水区",绵阳农业发展引擎动力十足。

十三五以来,全市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资产权属确认,核实资产

总额125.81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152.46万亩。19276个集体经济组织确认成员464.52万人,量化资产37.77亿元,发放股权证书13075份,411个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红达9844.77万元;2556个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确立市场主体地位。

关键词"精"

精雕细琢村美民富业业兴旺

"来活了。"日前,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玉皇山村,脱贫户孟顺平接到老板电话,跨上电瓶车直奔工地上的挖掘机,拉开车门、跃入驾驶室,这个两平方米的"方格子",成为他增收的"大舞台"。

这几年,从靠种苞谷勉强吃饱饭的种地农民,到栽种6亩枇杷的果农,再到技术娴熟的挖掘机司机,孟顺平的身份经历了三重变化。

摘帽、致富--过去几年,绵州大地上无数个"孟顺平"的命运之轨悄然转动。农民奔小康,发展农业产业是关键。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组织编制完成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指导各地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全市4.48万贫困人口依靠发展农业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撑起了脱贫攻坚"半壁江山"。

决战决胜、不胜不休。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绵阳徐徐展开!

绵阳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打造了大批既具"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今年,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应运而生。村社"五清"、场镇"四定"重点清晰;"一年转形象,两年见质效,三年大变样"目标明确。

6月底,好消息传来:绵阳4个乡镇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录取书"。三台县芦溪镇、游仙区魏城镇、盐亭县富驿镇、涪城区吴家镇入选四川省首批"百强中心镇"。

走进三台县芦溪镇玉星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布局、四通八达的硬化路,以及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一栋栋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一直是绵阳做好"三农"工作的落脚点。十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

依靠人民、乡村振兴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农村更美。我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9.6%的行政村;76.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6%农民更富。科学出台《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现代农业六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和《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品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文件,以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的"6+1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绵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3年)》和《绵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体系基本形成,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2个。

治理更好。继续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培育一批"治理有效"的典型村,共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1个资料显示,自2019年四川省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办法实施以来,我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先后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三台县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9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0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非凡十年,山乡巨变,绵阳乡村,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战"疫"一线党旗红

离石区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模式快速打赢疫情阻击战纪实

(2022年10月12日)

9月29日,离石区发现第一例输入性病例,全区静默管理,按下"暂停键"。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离石区依托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的丰硕成果,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扛起责任、凝聚合力、坚定信念,构建起以社区阵地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和城市治理的"离石模式"。城区85个社区和近千个小区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广大市民群众默契配合、共克时艰,从党政机关到楼栋小区,从道路卡口到检测点位,采样、检测、隔离、转运、流调、管控离石大地到处飘扬着党旗红、闪耀着警察蓝、忙碌着天使白,一幕幕温暖的瞬间令人感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让人崇敬,正是他们昼夜坚守、冲锋"疫"线、群防群控,在家门口筑牢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

一、用好微信矩阵"喇叭群"

"居民朋友们!小区内从今天开始要设置核酸检测点,大家不出小区就可以在院子里面做核酸了,到时请大家戴好口罩有序进行核酸检测!"静默管理期间,莲花家园住户群内,网格员一早就将最新核酸检测消息告知小区居民。

基层工作面广、点多、量大、人手不足,依靠传统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疫情防控等紧急工作宣传落实到位。为了让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更敏感,让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更畅通,让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巩固,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离石区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信息化途径,逐步在全区建立了以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骨干和志愿者以及居民为主的"五级微信矩阵",通过分层分级分类微信群,既能及时、精准、高效地确保防控政策等基层治理各项部署传递给群众,也能确保群众的需求、困难、建议及时、精准、高效地传递给组织,形成畅通的信息收集发现机制,及时的问题处置指挥机制,闭环的工作落实反馈机制。目前,全区居民户数覆盖率达到98.7%,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服务全覆盖。

微信矩阵群虽小,却联系着千家万户,架起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连起了信息传递的"高速路"。静默管理期间的五轮全员核酸检测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