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125/3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988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63分钟

四是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突出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潮字号"生态农业品牌,建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健康食品工业,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双区"特色优质农产品"配给站"。加快单丛茶"四统一"和自主产销体系建设,科学保护古茶树资源,加快建设凤凰山茶旅走廊。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引进,推动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3、全面提升文化兴盛水平
文化是根是魂。要坚持守正创新,打造文化高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
一是促进潮州文化立起来。聚焦研究展示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加强潮州文化基础性研究,持续推出《潮州文化丛书》,编纂《潮州大典》。建设文化标本库、基因库、素材库,引导创建"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华侨博物馆,组织开展"潮州文化节""潮州文化海外行"等专项活动,向海内外展现潮州文化独特魅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潮州红色文化内涵。
二是促进历史遗存活起来。聚焦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统筹做好古建筑保护修缮和新建筑建设管理,持续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加强古城建筑形态和街巷肌理保护,打造唐宋元明清建筑云集的"活态博物馆"。推进古城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坚持以文化地标呈现历史之美,加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广济桥等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旧府衙、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等修复工程,重现"潮州府治"历史风貌。整体性保护提升道韵楼、大城所城、龙湖古寨、象埔寨等历史文物,使之与古城遥相呼应、绽放光彩。
三是促进非遗资源强起来。聚焦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瑰宝,常态化完善非遗数据库,推动非遗基础研究,出版非遗名录图典,加快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系统保护盘活非遗资源。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促进非遗展览馆的建设和布局,积极承办、参加非遗活动,推动非遗"走出去"。引导非遗技艺走"产品+精品"路线,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为非遗数字化破局开路。
四是促进文化经济大起来。聚焦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为导向,构筑以古城旅游为龙头的多元文旅体系,推动旅游产业资本运营,开发高端文旅项目,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大师工作室和文创商店集聚发展,引导创意文艺、广播影视、数字出版等健康发展。发挥"潮州菜是最好的中华料理"品牌效应,完善国际化潮州菜标准体系,探索"中央厨房"产业化新路,举办潮州美食节,争创世界美食之都。
4、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潮州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要抓住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叠加的机遇,强化规划引领,融入文化元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一是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加强顶层设计,"规建管养"一起抓,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文风貌,使城市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大力推动古城保育活化,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天然山水格局,融入独特人文特质,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打造典雅美丽的"山水宋城";大力推动旧城更新改造,突出"疏解、整合、提升",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勾画天际线,重构新业态,打造网红地,点亮夜经济,保留"烟火气",打造潮州韵味的街巷空间;大力推动新城开发建设,突出半岛广场和北溪片区两大板块,高位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功能业态,彰显山水灵性,增强城市韧性,承接人口疏导,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科技、智慧、绿色新城;大力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强化潮安、饶平县城带动作用,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做大县城规模、做强县城产业、做优县城环境。强化精美呈现理念,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改善园林景观,推动水系联通,加强内涝治理,整治"脏乱差",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推动创文创卫取得更大成效。
二是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潮州乡村聚合了山水人文精华。要以一流创意引领一流开发,打造200个不同场景的美丽乡村示范,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奋力走在全省乡村振兴前列。注重强基础补短板,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修好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完善农村电网、水网、互联网。注重强整治促提升,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四小园"建设,打造一批美丽庭院。注重强保护增内涵,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提炼乡村文化元素,强化农房管理和风貌管控,呈现人与山水互融的田园风光。注重强机制重长效,全面完善乡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两违"常态化巡查整治,确保乡村美景常驻。
三是多维度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交通先行,积极推进漳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建设,谋划推动疏港铁路和广河客专延长线等项目,推进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加强潮州港码头建设,加快打造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坚持水利为民,加强韩江干流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完成引韩济饶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推动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强化能源保障,改造升级变电设施、电力通道,完善城市管道燃气"一张网"。坚持物流兴市,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优化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等设施布局,打造粤东物流枢纽中心。坚持智慧管城,适度超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产业发展"一网兴业"。
5、全面提升低碳发展水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低碳产业已站上新风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新风尚。要增强机遇意识,下好先手棋,抢占新高地,提升源动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一是以"双碳"引领绿色经济发展。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资本推进"模式,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应急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积极引进清洁能源原料供给、发电、储能等企业,谋划推动光伏发电、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抽水蓄能,重点布局"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引导推动传统制造业清洁生产,打造"低碳瓷都",发展低碳文旅,形成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加快优化交通结构,构建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提高运输效率。加快优化建筑行业结构,将绿色建筑要求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进负碳乡村和零碳学校、医院、机关、产业园建设,提升建筑能效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