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68/83页)
(八)注重在发展中防风险,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意识,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极端天气等应急预案。实施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开工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期工程。整合全市公共视频资源,打造全场景城市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抓住主要风险点,加大流动性注入和预期管理,妥善处置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推深做实"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把信访总量降下去,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深化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强化城市大脑赋能,用"一张底图"整合数据、"一个平台"全景展示。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始终,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项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作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严格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芜湖走在前"。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工作。强化府院、府检联动,持续推进"新官不理旧账"治理。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设廉洁政府,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抓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完善"统计管家"工作机制,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底线。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坚持顶格协调推进,持续深化"一把手在现场""一把手对话"机制,主动"跨出一步",强化协同作战,抓实抓细闭环管理。坚持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会和季度工作会议等制度。全面加强学习和调研,善于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防疫等重大关系。
(四)强化政策精准供给。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谋事,按照"规划-政策-行动计划-项目清单-指标体系-闭环落实"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市场主体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鼓励支持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商协会、企业、群众代表参与政府重大规划、重大课题、重大政策等研究,把更多社会意见纳入政府决策体系。
(五)改造优化工作流程。
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通过"小切口"切入、"大场景"运用,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加快"11+3"重点领域创新,提升治理协作能力和监管效能,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
(六)改进工作作风。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整治"虚、躲、冷、粗、假"突出问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把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把所有精力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进一步提升敢于同先进比高下的志气,敢于对顽疾动真格的骨气,敢于同自己过不去的底气。
各位代表!今天的芜湖正加速成为长三角生机勃勃、活力迸发、势不可挡的重要增长极。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
湘潭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超前谋划,科学统筹,系统布局关键领域改革,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在很多方面闯出了新路子,创出了新打法,干出了新成效。
(一)千方百计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回稳回升、向上向好。一年来,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一波又一波,极端天气反复无常,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我们紧跟国省战略部署,迅速落实和推出稳经济"1+8+8"一揽子政策措施,打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全力稳住大盘和趋势。坚持"穿透企业、关联分析、过程比较、趋势判断"的方法,通过高频调度、精准施策,经济增长逐月逐季稳步提升,打好了一场"二季度追赶、三季度打平、四季度赶超"的主动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预计数,下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走势一样,出现波动收缩,但好于预期。敏锐抢抓政策和机遇。深研悟透国省政策,有针对性地争取上级支持,共获得国省政策(试点)32个,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性开发性基金项目入围15个,设备贴息项目通过审核26个,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审核51个,数量和额度均居全省前列。切实调优结构和质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直接投融资占比达21.5%,较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22%,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完成地方税收86.88亿元,增长3%,非税占比31.8%,较去年同期下降1.7%,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系统构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部署,以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为主抓手,奋力推进"八大计划",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到大抓产业、力抓企业、狠抓项目上来。制造优势持续锻造。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由97位前进到67位,位居全省第三。10条工业优势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其中: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总产值分别增长35%、27%。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集群认定为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湘钢继续保持千亿规模,湖南裕能营收接近500亿元。吉利年产汽车突破20万辆,荣获第七届省长质量奖。湖南裕能、崇德科技即将挂牌上市。吉利SUV、华菱特种线缆、金杯电工二期、三一风能叶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12%,实有法人企业占比79.56%,位居全省前列。"个转企"新增880户,"企升规"新增123家。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成功获批并深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93%,居全省第二。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增深度"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余家。33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破零",新增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70项,增长103%。创新"白名单+风险补偿"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授信企业274家,到位资金7.54亿元。研发超低温储罐钢等填补国内空白科技新产品5项。湘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宏大真空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利欧泵业等4家单位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湘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湘潭高新区入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市州。全网打通对外国际物流通道,助力吉利汽车通过湘欧班列、湘粤非等平台出口海外。湘乡市"湘品出海"首开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4%。着力构建大招商格局,举办潭商大会、湘钢客户大会、"百名浙商进湘潭"等系列活动,招引湘商回归项目99个,实际到位内资840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引进日日顺等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项目2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1个。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成功举办中国红博会、首届旅发大会。签约重点文旅项目25个,建成红博园、军博园等文旅项目21个。创新推出"当红不让新青年""嗨够湘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2492万元,拉动消费近20亿元。开通首条夜市公交线路,举办"莲乡音乐节"等活动繁荣夜市经济。韶山市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三农"基础持续稳固。全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建立五级田长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14.78万亩。提质达标堤防34.95公里,完成加固小型水库除险25座、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2098处,在广大乡村掀起山塘清淤的新热潮。面对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发动干部群众全力攻打防旱抗旱这场硬仗,有效解决近6000人饮水和23万亩农田用水困难,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有效促进粮食稳产增效,"十代"服务获评全国创新案例,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4.7万亩。低镉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完成生猪存栏180万头任务,推进优质湘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湘乡市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湘潭县获批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产业化联合体10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承办200万元以下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1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新增7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全国推介。
上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篇
下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