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产业升级亟待提速(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5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分钟

二、当前XX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相对实力不强,发展水平仍显滞后

虽然XX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但通过横向比较,XX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①与全国相比,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平均45.70万人,GDP平均43.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64亿元;而同期XX县域人口平均44.38万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县域GDP平均28.29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7亿元,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31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3亿元。②与发达省份相比,XX县域差距更大。2005年,江苏县域GDP平均已高达149.2亿元,浙江、天津、上海、山东等县域经济发达省份GDP平均都在XX的3倍以上;上海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超过了10亿元,江苏超过了8亿元,北京超过了6亿元,浙江超过了5亿元,而XX只有1.64亿元。③与中部省份相比,XX各项县域指标也大都处在落后状态。2005年,县域人口平均规模、GDP平均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XX在6省中均名列第五。在第五届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河南有40个,湖南有20个,湖北有9个,安徽有10个,山西有12个,XX只有5个。

(二)产业升级步伐缓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1、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XX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一产较重,二产较弱,三产滞后,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升级缓慢,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2006年,XX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3.2:45.5:31.3,与全省三次产业结构16.8:49.7:33.5相比,产业层次明显偏低。XX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79.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2.3%,县域经济发展仍具有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中,传统种植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2、县域工业规模效应弱,创新能力差。XX多数县域工业的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增长呈现单一粗放式增长模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份额小,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全省县域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县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县域经济大多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近几年来,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加工、包装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过低,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

随着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县(市)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从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程度的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06年县域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异系数的发展均呈增大趋势,生产总值变异系数从0.655扩大到0.764,最高县为最低县的18.8倍之多;地方财政收入从0.489扩大到0.665,最高县为最低县的1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0.230扩大到0.294,最高县为最低县的3倍。(详见表5)

表5、2000-2006年县域指标变异系数

指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生产总值(GDP)

0.655

0.673

0.689

0.670

0.683

0.746

0.764

地方财政收入

0.489

0.484

0.491

0.493

0.560

0.638

0.665

农民人均纯收入

0.230

0.239

0.243

0.254

0.286

0.293

0.294

(四)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突出,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乏力

过去,农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费收入是县级财政两大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县级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收入相应减少。2006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127.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353.0亿元,财政赤字225.1亿元,大部分县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财政资金周转。尤其是一些乡镇,财政困难问题更为突出。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XX县域金融信贷普遍趋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只收不放"现象突出,某些银行在县里只设办事处,设支行的也上收了贷款权限,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弱化,授信额度缩小。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现象,2006年末,县域金融机构贷款1146.74亿元,仅为全省的33.1%。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县(市)的重点企业该扩大生产的扩大不了,该上的新项目上不了,该搞的技改搞不成,丧失了发展的机遇。

(五)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收入差距仍在拉大。2001-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0%,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低2.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968元扩大到2006年的5966元。分县(市)看,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的县(市)只有南丰县1个,为5028元;3000-5000元之间的县(市)个数占多数,共51个;7个县(市)在2000-3000元之间;还有21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

三、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重点加强经济结构调整,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