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42篇(第11/122页)
二是推动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擦亮特色小镇金字招牌,顺应"泛红木化"趋势,加快红木家具产业文化转型。推动红木产业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建设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推广一批定制型红木家具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牛仔纺织服装洗染行业整治提升要求,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更新改造镇内牛仔洗水机。争取10家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动一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数字化升级。关注及培育有潜力上规上限的后备企业,力争新增规上企业5家,新增限上企业5家。
三是探索建立减污降耗与经济效益联动机制。加快制定大涌镇红木家具和牛仔洗水制衣产业规划,编制两大传统产业集聚区环评规划。加强重大项目能耗统筹,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着重提高生产和发展的含金量,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引领产业向高产出、高效益、高附加值跃迁升级。
(三)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优先建设美丽大涌。
一是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进度。与市代建办一起尽快完成项目三工程(大涌段)收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加快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完成镇污水处理厂(一期)设备更新改造和二期扩容工程,争取在2023年底完成10个村(社区)农污工程。进一步加大污水管网建设投入,力争年内新建污水管网15公里,新建华星北路、九龙门大道污水主管网,打通"断头管",补齐空白区污水管网。
二是加大水污染源头整治力度。持续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继续开展工业控污行动,"零容忍"严厉查处涉水等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排查整治河涌周边污染问题,加快落实源头控污、源头减污。按时保质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争取完成改造治理面积2000亩以上,推进水稻统防统治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开展餐饮、美容美发、农贸市场等行业城市面源污染专项整治,进一步减少农业和城市面源污染。持续开展外江内河监督巡查,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青岗涌、基尾涌和七百涌等重点河涌巡查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
三是深入开展河长履职情况督查考核。将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列为重点考核事项,持续围绕河长制各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强化履职追责问责。组织开展河流生态保护管理等宣传活动,发挥"民间河长"作用,不断增强群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是深化大气、固废防治。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AQI达标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推动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深度治理,实现镇内涉VOCs企业达标排放,加强企业粉尘治理。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查处力度,从重从严打击偷倒乱倒固废违法行为,多渠道开展工业固废处置普法宣传,加强对制衣行业固废、家具企业危废管理。
(四)聚焦城乡面貌提升,对标先进补齐城乡治理短板。
一是完善路网格局。把2023年定为大涌"交通建设年",大南路、西环高速暨古神公路大涌段实现通车,加快推动跨石岐河大桥、X770横涌线、溪叠路等镇际道路建设。用足用好国债资金,加快九龙门大道、华星北路、环镇路(西南段)等镇内道路升级。完成华星南路、兆洋路、旗山路改造前期工作。增强与中山西站(横栏站)、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连接度。加快镇内主干道路亮化美化,进一步完善交通配套设施。
二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大行动",把疫情防控网格就地转为"创文"网格,铁腕整治突出问题,助力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大严管路段执法力度,坚决整治"六乱"问题,开展重点地段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环卫日常工作,落实市新的"门前三包"政策,加强卫生黑点整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文明执法意识,设立城管现场工作站,努力形成城市管理全社会齐抓共管工作新格局。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镇级粮食生产计划,全力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动"一村一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创建。实施"绿化大涌"行动,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和林相改造。强化农村资产监管,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结对帮扶目标任务,确保贵州六盘水东西部协作和潮州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聚焦民生保障,以人为本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岚田中心小学扩建工程(二期)建设,预计增加公办学位600个。持续优化教学条件,提升幼儿园教育集团化办园质量和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三名"工程,优化梳理教师编制,强化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做好校园安全保障。
二是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挖文化底蕴,进一步擦亮"大涌红木""安堂古村落"等文化品牌,传承好、发扬好隆都文化。串联红博城、安堂古村落、卓旗山郊野公园等资源,活化大涌骑楼街、基尾粮仓等历史建筑,谋划发展特色文旅路线。充分利用市级文化资源,多形式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有计划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三是持续加大稳岗就业支持力度。积极搭建企业与求职者沟通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等活动,扩大线上招聘的影响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提早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变化等情况,做好用工监测,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异常监控系统和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做好补贴发放审批和保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和欢迎更多"新大涌人才"落户大涌、建设大涌,关心镇内青年企业家、大学毕业生等后备力量,在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为高层次技能人才提供更多保障。
四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把疫情防控重心转到医疗救治上,做好药品保障供应,加大医疗机构药品储备力度,大力推进老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积极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向纵深发展,动员全镇人民共同参与,全力做好迎接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大涌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市人民医院组成紧密医联体,积极选派医疗队伍到市级医院进修,逐步解决医疗人才缺口问题。
下一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迎州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