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7篇(第2/6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58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分钟

(七)加强品质民生建设,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启动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三年攻坚行动,年度10大类32项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1.59%。一是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推出"创业担保组合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9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医保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齐惠保"年度投保人数达143万人。健全"1+N"大救助体系,推出"淄助你"、"长者食堂"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9类14项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均提高10%以上。二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建成投用中小学13所,幼儿园30所。建成教育集团82个,打造引领型教育集团10个。XX农业工程学院XX校区建成投用,XX工艺美术学院XX校区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处,建设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集群24个。开展"千名中医进基层行动",实现85处镇(街道)卫生院全覆盖。深化医药集采和价格改革,集采药品销售渠道覆盖143家医疗机构、660家药店、1672家村卫生室。全力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提质扩容,成立9处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扎实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金融风险防范、军民融合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引领性产业支撑力不足;区县域协同发展水平不够高,同质发展、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开放度、经济外向度、市场活跃度有待继续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压力仍然较大;财政运行紧平衡特征进一步凸显;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等。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2023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XX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聚焦全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聚焦经济健康运行,全力巩固稳中向好态势。一是聚力抓好项目和投资。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强化项目推进"三张清单"制度,扎实推进总投资6100亿元的510个省重点、市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完成1265亿元以上,确保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两个100%",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全市省外到位资金650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00个。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与省预算内投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争取,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二是推动消费较快增长。办好"XX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绿色消费。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组织认定首批市级老字号企业。推进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新建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县域物流配送中心4个。加快发展网络零售,力争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障新市民等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三是全力稳定市场主体。贯彻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优化提升我市惠企政策措施,确保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力。深化"齐心鲁力、助企惠商"专项行动,针对重点行业加大金融纾困力度。持续推进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完善"淄惠企·服务企业云平台",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落地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激发发展活力动力,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

(二)聚焦产业能级提升,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科教人才强市建设。加快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XX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XX省实验室、XX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力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00家。完善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和梯次培育机制,力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30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2000家、1600家。用好"人才金政50条"等人才政策,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引领计划",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3万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专家60人以上。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力争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8.2件。二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实施传统产业"强基工程"。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完成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对化工园区实行提级管控,推动齐鲁化学工业区扩容提质。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年内新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5家、绿色设计产品5个。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推进"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力争"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2%。加快齐鲁储能谷等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氢能、储能、光伏等新能源制造业聚链成群。加快培育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推广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50个,全力建设国家"千兆城市"。加快鲁中数据中心、爱特云翔IDC大数据中心等数字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实施产业生态"培优工程"。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培育聚烯烃、工程塑料2条千亿级产业链和13条百亿级产业链。做大做强企业群体,力争500亿级企业达到3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新物种企业30家以上。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坚持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和项目三大载体,力争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54%。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力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5%、10%。深化资本市场突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保持高位增长。加快推进牛郎织女景区、颜神古镇(二期)等30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旅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XX内陆港保税冷链基地(二期)、XX高速鲁中产融物流园等综合物流园区和快递共配中心建设,构建"123快货物流圈",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三)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力推进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一是优化城市功能。建成XX至潍坊高速公路(XX段)、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青兰高速以北段),推进高青至商河高速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XX段)。推进张博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经十路东延(XX段)工程。推进小清河复航(XX段)工程,力争年内具备通航条件。新建改建11条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非涉铁路段全部通车。加快"两轴三区、四纵五横、七库多线"现代水网建设。二是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基本建成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完成润淄河等河道功能提升,新改建园林绿地100公顷以上、廊道100公里以上,新建城市"口袋公园"、街头公园48处。推进火车站北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8个棚户区改造和38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40处城区易积水点。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强城乡环境精细管理,提升市政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样板间"。推动智慧社区科学分类建设,力争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20%。三是增强城市活力。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建设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齐长城文化廊道、黄河风景廊道、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规划建设市美术馆、市博物馆新馆等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40处,打造"博物馆之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新增夜间经济载体10个以上。组织举办"活力XX"英语风采大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体活动,打造体育"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是扎实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力争新增光伏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新建改造15座综合能源港、4个加氢站,新增各类充电桩10000个。加速区域能源中心规划建设,有序压减小煤电机组规模,年内关停煤电机组17台,完成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和煤炭压减任务。二是持续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持续推进精准治污减排,实施VOCs综合治理和夏秋季臭氧污染管控,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两清零一提标"水污染治理工程,抓好2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完成城市雨污合流管网分流改造,实现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清零。三是加快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国土绿化,绿化宜林荒山1.5万亩,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16处。实施"八水统筹、水润XX"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三年全覆盖"。推进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建设"无废城市"。

(五)聚焦改革开放,努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一是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确保我市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打造10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码服务",推出10项以上政务服务"集成办"、"无感智办"。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亩产效益"、"碳均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全力稳定外资外贸。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市场,提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市场进出口占比。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培育外贸"新开壶"企业500家以上。推动XX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抓好鲁中国际陆港保税冷链基地建设,首发"鲁疆班列",推动农中站和桓台站欧亚班列常态化稳定开行。加快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3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充分利用进博会、世界500强连线等重大平台拓展招引渠道,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三是聚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推进济淄"六个同城化",加快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强化市级统筹,落实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的意见,明晰各区县产业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构建特色鲜明、一体发展的区县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推进"张周一体、拥河发展",推动大学城与XX新区融合发展。

(六)聚焦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是筑牢黄河安澜屏障。加快马扎子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建设,加强黄河河道保护治理,持续提升黄河防洪减灾能力。推进"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建设及部署应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处置能力,守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推进集约节约用水。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管好黄河"水池子"。三是提升沿黄区域生态保护水平。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推进黄河干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统筹推进沿黄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城乡绿网、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四是推动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用好省支持沿黄25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加快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高青县与沿黄省区奶(肉)牛产业协作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县奖励,打造沿黄重要增长极。

(七)聚焦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聚焦打造数字农业强市,加快XX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中心(XX)建设,启动实施"齐农云"智慧大脑二期工程,集中打造粮食、蔬菜等6条数字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二是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新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0家。三是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乡村振兴精品片区4个、全域美丽乡村5个,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0公里,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720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省级示范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整治,完成74个行政村省定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四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重点区域后续帮扶,建设市级以上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0个以上。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建设管理,继续实施小额信贷和富民生产贷,扩大"齐鲁富民贷"发放规模,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致贫。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持续增加农村集体收入。

(八)聚焦民生福祉,加力提升民生品质。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按年度计划任务全面落地。一是全力稳定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提供城乡公益性岗位2.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二是持续提升教育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3所,改造提升乡村薄弱学校30所。实施驻淄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支持XX理工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X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支持驻淄各高校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布局,促进市、区县疾控中心一体化发展,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合作,力争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达到100家,建成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3个以上。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家,村卫生室配备重点人群智慧随访设备比率达到85%。实施"中医中药进万家"健康工程,开展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系列服务。四是强化养老服务保障。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培育5处养老服务实训基地,镇、街道综合养老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75%、100%。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齐惠保"覆盖面。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争取省级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开展普惠性托育建设补助工程,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个。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