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5篇(第44/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225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9分钟

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坚持"一区一策",全力促进开发园区提质扩量增效,激励各开发区在沪苏浙找标杆、在全省争进位,全市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XX经开区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全力稳住工业经济,提升西部园区运营效益,推动东部园区建设取得显性变化,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狮子山高新区要加快创新发展,做大盘子、做强产业,提高横港化工园区安全等级,冲刺国家高新区百强。支持郊区开发区调区,推动义安开发区、枞阳开发区在全省考核中位次前移。

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惠企助企政策,完善"政企通"平台功能,拓展市级政策"免申即享"惠及面,新登记市场主体1.5万户。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争创更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持续推进企业上市"登峰计划",新增上市公司2家、报审企业2家,实现直接融资120亿元以上。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进程,推出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3个以上,打造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6个以上,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

(三)坚持科技赋能、人才赋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人才人口加速集聚,锻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壮大创新企业方阵,完善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超520家。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鼓励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效运行铜产业链绿色发展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强皖江中心省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努力实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领域,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0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校院所在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县区全覆盖,积极应用推广"三新"产品,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新增"科技贷"2亿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

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1110"人才工程,举办百名博士XX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人才XX行"等活动,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200名以上,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以上。推进工匠学院建设,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持续开展招才引智百校行活动,发挥高校人才工作站作用,推动毕业见习、就业实习与来(留)铜就业无缝衔接,招引高校毕业生2.6万人,本地院校毕业生留铜率保持在30%以上。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推行"一站式""组团式"人才服务,营造拴心留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磁聚各类人才在XX安居乐业、创业圆梦。

(四)坚持拥江发展、向海而兴,构建开放共融发展格局。放大沿江通海的独特优势,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擦亮开放之城的鲜明标识。

畅通开放通道。开工建设S40宁枞高速XX段,完成天天高速XX段路基建设,实施G347无为至普济圩段等路面建设,建成通车G330一期(钱铺段),实现G3XX长江公铁大桥主桥合龙。争取合池铁路靠近枞阳县城设站,枞阳县将迎来高铁时代。发挥引江济淮工程渠首优势,开工建设枞阳枢纽港。坚持港产城一体规划,建成江北港铁路专用线主线,启动江北港区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加强与合肥、上海港、宁波港等对接合作,打造江淮贯通、江海联运新通道。力争义安区通用机场开工建设。

建强开放平台。推动安徽自贸区XX联动创新区从制度创新向制度赋能升级,争取更多省级"特别清单"赋权事项,保持省考靠前位次。争取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创新示范企业,设立海外仓16个,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加快现代化口岸建设,开辟直航新航线,进境水果口岸业务量增长50%以上。皖中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值超XX亿美元。扩大上期所指定交割仓库现货仓储贸易规模,争取获批期货交割牌照。

拓展开放空间。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大力度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与上海等地联建政企园、院企园,开工建设省际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合作园三期等项目,全年引入沪苏浙区域重点项目和实际到位资金均增长10%以上。加强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引进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组织更多企业参与"徽动全球"出海系列行动,开拓RCEP、"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快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新增外贸实绩主体4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10%。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组织赴日韩、欧洲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鼓励支持在铜外资企业再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推进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扩建,推动有色金神耐磨境外投资项目建成达产,促进XX国家农业科技园与泰国洛加纳工业园开展深度合作。

(五)坚持守正创新、刀刃向内,持续拓展改革深度广度。传承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城市基因,以改革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聚力改革攻坚突破。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抓好机构改革任务落实。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市建投公司稳健转型,推动市交投集团、大江公司争创AA+主体信用评级,增强市国控集团资本运作、资产管理与产业投资能力,提高市文投公司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市场化转型。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办公用房等行政资产归集管理效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清理"三类用地"3.5万亩,在国家级开发园区推广"工业上楼"试点,新增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标准地"出让,推动更多开发区跻身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榜单。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深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力争整体评价进入全省优秀行列。探索实行企业诉求办理"挂号制",健全诉求直达、闭环办理机制,涉企问题办结率达98%。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化",提高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水平,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建成省级"无证明"城市。

着力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行公平竞争提前会审,清理整治不合理限制领域,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持续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十亿级、五十亿级民营企业,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5%左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推行"轻微免罚"、柔性执法,健全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组织好"企业家日"等活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六)坚持规划引领、内涵发展,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精致大气的魅力城市。

以系统思维优化城市布局。坚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市县镇村规划体系,力争XX港总体规划获批。创新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市级城镇开发边界,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建设。畅通城市内循环,实施铜官大道北段、陵江大道北段、金山路等骨干路网改造提升,建成宝山路东延等工程。推进市政设施建设与新基建布局,新改建供水、供气和雨污管网80公里以上,实施二次供水改造等工程,新建"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站2个、运营充电终端200个、充电桩2300个。点亮城市"方寸美",新建街头绿地(游园)、口袋公园12个。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拓展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成效,加快狮子山、新桥等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进度,推动城市危旧房、零星住宅楼集中连片改造,再改造老旧小区38个。完善西湖新区路网,启动XX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大楼建设,建成市人民医院西湖院区,提升片区水环境,促进人气集聚、业态完善。

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提升行动,强化餐饮油烟、户外广告、共享单车管理等问题治理,让城市面貌更靓丽、空间更清朗,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国家卫生城市"五连冠"。推动公共机构停车位开放共享,新增停车位1.9万个以上,缓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推进城区环卫一体化,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保持全国靠前位次。落实行政执法进小区,培育一批"皖美红色物业"小区,推动物业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拓展智能静态交通等场景应用,启动城市生命线工程二期建设,让城市管理更智慧、运行更安全。

(七)坚持以产兴农、以业富民,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全方位打造乡村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好生活。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1万亩以上,产量达58万吨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推进普济圩北梗站等改造提升,实施长江XX河段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两湖灌区及流域治理前期工作。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普农集团创建国家良种繁育基地,抓好白姜申遗成果转化运用。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培育壮大"七个一"特色产业,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8.5%。加快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高标准建设精品示范村9个、省级中心村23个,建成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46个,打造彰显山水铜韵的"四宜四美"和美乡村。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气、路、网等设施,建设"四好农村路"600公里,解决郊区江北三镇居民用气问题。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黑臭水体5条,改造农村厕所9600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以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大力创建文明村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四大行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村(居)占比达97.5%,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红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2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均经营性收入增长15%。

(八)坚持综合施治、生态塑城,走好绿色低碳转型新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突出抓好美丽长江(XX)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铜都。

推进深度"减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巩固工业污染和柴油货车治理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以上。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快汤沟河、两赛长河达标治理,大力推进黑砂河源头治理与水质提升,整治天井湖南湖水环境,创建顺安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抓好中央、省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落实科学"降碳"。稳妥推进碳达峰,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诊断实现规上工业耗煤企业全覆盖,进一步挖潜电力、钢铁、焦炭等重点行业降碳空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以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与风力发电,争取大谷岭、龙王尖抽水蓄能电站纳入上位规划,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0兆瓦。深入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国家验收。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工作,探索开展国有林场"碳中和林"建设试点。

实施全域"扩绿"。坚持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扎实开展"绿美江淮"行动,一体推进增绿、补绿、护绿,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5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8.5万亩。

(九)坚持倾心为民、倾力惠民,不断增强群众幸福质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态实施28项为民办实事事项,提升"民声呼应"办理质效,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做好最大民生。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细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建标准化就业驿站50个以上,"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70%,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确保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创业铜都"行动,新建大学生创业园,发挥创业者联盟作用,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

做优普惠民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省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建立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教育布局,整合33所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和初中,动态调配教师资源,加大名师名校长选育留力度,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特色高质发展,精心组织新高考首考。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校企"双元"育人,稳步推进安工学院搬迁,推动XX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XX学院硕士点申报和高峰学科建设,办好铜业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解成长焦虑。推进健康XX建设,支持枞阳县、郊区创建省级健康县(区),促进城市医疗集团资源贯通、服务一体,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努力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优化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新型文化空间,打造铜文化、长江文化等"城市IP"。

做实兜底民生。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进全民参保,扩大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落实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城乡低保等救助扩围增效,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14个,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托位1000个以上,进一步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