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优化结构、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惠民利企的发展路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书写山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5.9%。
一、以更高站位扛起巩固衔接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发挥政治担当,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巩固衔接作为首要任务,坚决以最高政治站位落实各项工作。
一是增强组织引领。建立"县级总责、乡镇具体实施、村级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协调,行业部门承担落实责任,乡镇街道承担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肩负驻村责任,村级组织直接负责。今年以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28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2次、领导小组会议5次,全程传达学习中央和市委关于巩固衔接的最新要求,研讨相关工作部署。
二是强化压力传导。坚持结果导向,出台关于"三落实"责任、严明巩固衔接工作的若干措施,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机制,关心后进乡镇(街道)推进进度。调整和提拔干部与巩固衔接密切相关,调整乡镇"一把手"4名,提拔6名,形成务实工作的鲜明导向。
三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建立详细问题、责任、效果、时限清单,明确责任人和任务标准,推进问题整改。截至目前,根据国家2023年度考核反馈问题,已制定整改措施215条,完成185条。对于重点帮扶县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反馈的50个问题,已完成45个,剩余5个按计划推进。结合实际完善制度机制42项,确保问题得到根本整改。
二、以更高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来之不易,必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防线。我们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坚决防止返贫。
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帮扶。推进常态化监测,构建"线上监测+线下走访"机制,推行网格化风险摸排和信息化监测预警。截至11月15日,全县共识别监测对象1450户4950人,解除风险675户2350人。开展重点人群"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实施"三问三讲"工作法,全县走访排查农户5.8万户21.8万人,2024年动态新增识别监测对象385户1310人,风险解除XX户XX人。精准帮扶对"两类群体"实施分类措施,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低保兜底2250户5500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补贴6300万元。
二是确保政策稳定实施。教育保障方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为2024年累计提供教育资助13200人次、资助资金1350万元。医疗保障方面,政策保障覆盖3.1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8.5万人次,"一事一议"专项救助77人,投入救助资金200万元。住房保障方面,改造农村危房12户,发放补助18万元,实现"人不住危房"。饮水保障方面,完成14个供水工程,投入资金1850万元,提升2.7万人供水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搬迁扶持方面,创建4个就业帮扶基地,落实安置产业资金2300万元,搬迁群众就业达5800人。47个安置点党建工作促使群众融入社区,有关经验在2024年全国现场会上交流。
三是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到户产业促增收,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联合种养?共同致富"行动,支持"五小"经济,全年发放到户政策资金3.5亿元。推动稳岗就业,创建15个就业帮扶车间,设立在岗公益性岗位6800个,助116名、6600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落实惠民政策,发放132名创业者创业贷款2230万元,发放补贴6.9亿元助农户发展产业。推广以工代赈促增收,实施80个项目,吸纳务工6200人次,发放工资6500万元。通江以工代赈经验入选全国示范实践,在全市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三、以更大决心全面完成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责任。我们坚持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实行最为严苛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和耕地保护的红线。
一是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多次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压实县、乡、村三级属事、属地、主体责任,印发2024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和党政同责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打表推进,常态化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坚持"防控流出"与"恢复补充"并重,认真落实占补平衡任务,集中力量推进耕地保护,全县耕地保有量达19.5万亩,超出底线目标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耕地达6.42万亩,超出目标0.1万亩;违法占耕面积23.7亩,比例5%,成效显著,市排名提升至第3。
三是切实保障粮油生产。全力整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实施"稳粮扩油"工程,投入0.25亿元用于耕地保护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39万亩,总产量9.5万吨。积极推进撂荒地核查整治,完成0.55万亩"非粮化"整改,复耕复种0.07万亩,复耕速度达到90%。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保障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10.5万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4.7万吨。
四是加强粮食收储监管。强化粮油储备责任,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建立"1+1+4+5+25"粮食应急网络,县级原粮储备3600吨,成品粮油储备160吨,市场应急粮油日均库存850吨。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成年度市级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并调整布局。积极推进协同监管,参与苏皖"奉巫巫城?内"粮食安全联检,并与苏省结对区签署加强粮食流通协同监管协议,深化区域合作。
四、以更实举措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发展要特色鲜明。我们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改革赋能,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创建新业态、打响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提高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建设"大别山药谷",培育淫羊藿、苏贝母、天麻等"大别姑娘"药材品种,建立GAP基地3个,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值达到17亿元。推动通江老腊肉品牌升级,构建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监测、品牌营销、利益关系五大体系,总产值达32亿元,带动全县超过65%的农户户均增收1.3万元,入选《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赵孝春牌通江老腊肉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培育"两品一标一品牌"农特产品7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2个,出口香菇等特色农产品至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二是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坪坝农副食品加工区及中小企业聚集区建设,建成一期加工标准厂房7.5万平方米,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家。推进企业成长计划,打造市级加工行业"十佳企业"1家、领军型企业1家、成长型企业3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3家、科技型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前三季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亿元,同比增长27%,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2%。
三是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包括土城红军老街、亢谷市级度假区等。实施乡村文旅融合提升行动,建成国际写生基地,提升8个乡村旅游集群,大别山森林人家达2300家,创建市级示范乡镇5个。前三季度,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53%。通江县、东安镇、乡土岚天景区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景区创新发展案例"。被世界旅游联盟评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四是持续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抱团发展型"六大增收模式,实现"村强带民富"。前三季度,148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超过10万元,占比达到78%。《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发展暨服务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进入区县典型应用"三个一批"名单。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点建设,创新"国储林+"发展模式,发放林地流转租金7.5亿元,带动2.1万户林农户均增收1万元。金融赋能林业经济经验在市区县委书记例会上获高度评价。
五、以更高标准推进巴皖和美乡村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行乡村建设行动,从整体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布局入手,不断提升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致力于描绘巴皖和美乡村的崭新画卷。
一是加速基础设施完善。我们正加紧构建更加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其中,西皖高速铁路(通江段)已有31.5%工程量完成,G70银百高速(城岚段)大别山隧道已超88.6%。另外,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造达到460公里。深化的农村公路建管改革跻身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通江在2023年度获评市政府激励的交通强市。优化农村供水设施布局,目前农村集中供水率已达到87%。与此同时,电网改造稳步推进,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新建5G基站170个,自然村光纤覆盖率已经达90%。通过"数商兴农"行动,成功建立1个县级电商产业园、4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已开通15条乡村物流线路,全面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化人居环境提升。坚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在358天以上,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202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治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升到83%、100%、和75%。创新垃圾分类管理,创建先锋乡镇15个、先锋村122个,并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一件事"纳入区县典型应用复制推广计划。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创建1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巴皖和美乡村示范村。项目"'四共四同'治理打造百果小院"荣膺成皖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居环境整治十佳案例。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决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安徽通江育才中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纳约95个班级、4570名学生。2024年,共391名学生高考重本上线,同比增幅达32%,本科上线人数增至1170人,同比增幅为27%。同时,县域医疗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落实,121名医生深入村社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累计惠及近1.9万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8%,近三年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助医+养老"架构初步形成,第五老年养护中心顺利投入运营,第六中心主体工程也已完工,两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获三星级评定。
六、以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治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有序。我们注重加强党建引领,提升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呈新局面。
一是推进基层智治提升。已建立了"142"基层智治体系,共完成26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指挥中心建设,按照"1+3+N"模式配齐网格员,设置602个网格,配备约1810名专兼职网格人员。网格工作受到市委组织部高度认可,并成为数字安徽建设推进会上的典型案例。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弘扬优良乡风民风,建设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6个。龙田乡联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燕镇"星光夜校"成为全国优秀案例。
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加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超200场次,推选出3名"中国好人"、1名"安徽好人"。关于文化建设,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活动120余场,举办"村歌嘹亮"乡村文化旅游展演季等活动820场次,服务群众人数逾16万人次。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举办"抵制大操大办'升学宴''谢师宴'"等活动超25场,"立管惩引"治理经验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三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落实"一村一警"等机制,建立3个诉讼服务站、26个便民诉讼联络点,服务覆盖超1.2万人次。完善信访制度和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创新线上线下"双网格"治理模式,优化"群众说事、干部答题"机制,建设乡镇说事处26个、村级说事站205个、网格(院落)说事点235个,打造"荷塘竹话"等调解品牌,矛盾纠纷化解率超过99.5%。"农村征地养老保险矛盾调解"入选国家信访局优秀案例。
七、以更严要求推进项目资金规范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绝不能动歪脑筋或违规使用。我们以严之又严的标准加强资金项目的规范管理,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严格项目库建设。我们坚持"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重点,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基本程序,实施行业部门归口管理责任制,采取"三上两下"的流程规范建立项目库。2024年,我们计划储备项目730个,涉及资金13亿元。
二是管理资金规范使用。今年落实到位的衔接资金总额为43800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为33650万元,市级资金8150万元,县级资金2000万元。我们将这些资金专注于"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共安排项目390个,确保持续加力、不减力度。优先发展产业项目,中央资金中64.8%用于215个产业项目,全力推动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目前,资金已有效支出34300万元,支出进度达到82.1%。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资金规范提升工作组,设立5个专项督导组,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衔接资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实行分片包干管理,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责任到人。从项目入库申报到招投标,每个环节都严格遵照《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指南》开展。通过规范提升,过去三年中共清理规范了1400多个衔接资金项目。
四是加强资产管理。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扶产业发展的"四个一批"方针,采取"巩固、提升、盘活、调整"的策略,对项目资产进行深度清理,确保"资产清、情况明、责任实、管到位、有效益"。自2021年以来,完成了1140个项目资产的清理,其中包括720个产业项目。
八、以更大力度深化各类帮扶协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与定点帮扶工作。我们充分用好各类帮扶资源,积极加强对接,完善帮扶机制,推动帮扶协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水利部定点帮扶。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入选2023-2024年全国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水利部定点帮扶的"八项工程",共投入水利资金2.65亿元,用于农村供水、水土流失治理、城市管网治理等项目。定点帮扶资金100万元支持北屏乡松柏村的产业发展,引进500万元用于山洪沟及城市管网治理。创新消费帮扶模式,累计采购和帮助销售农产品2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