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6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我国基层治理中频繁出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削弱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效能,还妨碍了党群、政群关系的和谐。在此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的工作,部署了一系列具体而有力的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及2024年颁布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这些文件不仅为基层减负提供了政策支持,还设定了明确的改进目标与落实路径。本次整治行动已初见成效,自2024年以来,基层干部的文书填报量减少了25%,会议数量平均下降了30%,切实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中。
一、深入剖析症结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官僚文化积弊难除。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具备严格的层级结构与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策的统一性与执行力。然而,这种体系也使得部分官员倾向于迎合上级意图,忽略实务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形式主义逐步滋生并强化。从历史维度来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尤其在现代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表现为"会议依赖""文山会海""材料至上"等具体形式。
二是考核机制亟待优化。考核机制作为推动政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对工作进程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体系过分追求量化指标,致使基层单位偏重于数据数字而非工作实效。考核压力层层传导,迫使一线干部以"数字政绩"为导向,背离为民服务的初衷。例如,在某些地区,一部分干部为迎合检查突击工作,注重报表的展现效果而非实际成效。
三是任务传导流于形式。作为国家治理的末梢,基层肩负着庞大的执行任务。然而,许多上级单位在分配任务时未能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能力。任务的堆积与责任的下移,导致一线干部在疲于奔命的同时,承受着大量检查、报告与调研的负担,真正用于服务群众的时间与精力大为缩水。
二、剖析问题根源聚焦改进方向
一是任务叠加,责任层层转嫁。实践中,形式主义的一大表现就是任务不断叠加、责任向下转移。在任务部署中,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属地管理",而实际操作中却是把任务无休止地推给基层,忽略了基层的实际承载能力。例如,根据一名乡镇干部的反映,2023年该地方干部一年间参加了180多项督查检查,几乎每周都有上级检查。这种高频的督查不但未提高效率,反而让基层压力陡增,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用在准备材料和应付检查上,而不是投入到实质工作中。
二是材料堆积,过度依赖文档。在一些机关中,文山会海和对于材料的无度依赖普遍存在。上级部门动辄要求基层提交各种冗长的报告,数量之巨令人咂舌,形成所谓的"材料崇拜症"。为满足这些要求,基层干部被迫投入大量精力去制作和准备这些文件,甚至出现了"论材料定成败"的风气。某地在几个月内要求乡镇干部提交汇报材料的次数多达数十,导致实际工作的时间被严重挤压,群众需求被迫放置一旁。
三是重复督查,频繁考核。高频且相互重复的检查直接反映了形式主义的蔓延。上级的条线检查重合,督查考核内容重复,基层单位的负担接踵而来,例如,东部某省一街道在2023年接受了30个督查单位的180次检查,而西部某乡镇每周至少要迎接一次上级的临检。这种大量重叠的考核,致使干部们要抽调专人来应对,反而削弱了为民服务的真实力量。
四是"痕迹主义"泛滥。工作中的"留痕"本是履职的记录手段,但在一些地方演变为"痕迹主义"。为了给出业绩上交,干部们不得不耗费时间"补痕迹",甚至摆拍、补拍某些作业实景,以图证明工作确实展开。例如,某地方一中小学,为迎检拍摄除雪照片,多次重新拍摄,教师忙于此项工作而影响教学。
五是"指尖任务"增负。大量的形式主义体现在无休止的点赞、关注公众号及安装应用程序等指令性任务上。基层学校、教师乃至家长被迫参与点赞,一些地方甚至将其量化为考核指标。这不仅无助于提升工作实效,反而进一步加重了受众的负担,与原本服务群众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创新思路治理对策打好形式主义整治攻坚战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意识。形式主义问题的根本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误区,因此需要加强政治引领,把握思想脉络,矫正政绩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须摒弃"面子工程"和"痕迹工程"的误导,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使命感。政策和决策的核心必须是服务群众的需求,避免浮于形式的工作作风流于表面。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并将整治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责任层层传导,
确保政策在基层严格执行不偏离。
二是推进系统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形式主义的整治须从制度管理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首先,精简文件和会议。要严格控制文件发布数量,杜绝无实际内容的文件,压缩会议频次,利用技术手段如"线上会议",提升会议的有效性和简约性。其次,加强数字化政务建设。要推进"信息互通"、数据共享,避免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减少基层重复提交报表的负担。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基层实际难题。治理形式主义的关键在于精准发现并切实解决问题。各级政府应以问题为导向,深化调研,倾听基层声音。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如"留痕主义"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防止形式主义死灰复燃。整治手段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特性施策,与时俱进地调整考核标准,增强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强化工作联动,形成整治合力。整治形式主义是全系统的任务,需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要构建省、市、县、乡紧密配合的联动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和计划,明确分工,保证落实。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实施专项检查与考核,对工作敷衍或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追责问责,避免"上热下冷"现象,确保整治有力、问题解决、基层负担减轻。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在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系统合力共同推进的正向激励作用。
下一篇: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