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4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第2/2页)
二、坚持产业兴农,着力建设集群发展、三产互促的现代农业
保供能力全面升级。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抓好〔...〕黑猪产业基地、肉牛提质增效、鱼米之乡等重点项目建设,全方位多途径开发"菜篮子"等食物资源。实施生猪产能提振行动,新改建生猪规模养殖场10家、年屠宰30万头以上的定点屠宰场1家,加大"德甄香"黑猪品牌宣传推介,能繁母猪稳定在13.5万头以上,全年出栏生猪270万头以上、黑猪4.5万头以上。支持〔...〕繁育推广优质猪种,推行"食药同源"养殖技术。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食药花卉等经济林食物,林粮经营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年产林粮25万吨以上。
农业链条全面开发。整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全新塑造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粉耳、蕊耳等农特新品,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天府粮仓"精品5个以上,打造"〔...〕农科"系列品牌。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做大做强年丰食品、张兵兵、蓝剑唯怡等粮油、预制菜、特色饮品优势企业。组织参加中国(成渝)国际美食工业博览会、东亚国际美食交易博览会等推介活动。着力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继光湖旅游区,办好〔...〕李花节、〔...〕枣子节、〔...〕桃花节、〔...〕梨花节等特色活动,打造〔...〕文旅名村21个,创建天府旅游名镇(村)1个、天府旅游名宿1个,新增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3个。
产业体系全面优化。做好"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2+5"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创意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设施蔬菜、成都平原弱筋小麦等4大国省农业产业集群,支持〔...〕德新镇、〔...〕马井镇等7个镇建设农业产业强镇,持续做好彭什川芎、黄背木耳等成德眉资跨区域融合发展项目。"一园一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新增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支持国省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速转化,积极申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三、坚持城乡融合,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村
畅通城乡要素。支持〔...〕深化全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和〔...〕全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开展〔...〕金山镇等7个以镇(片区)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田集中连片、农业规模经营、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引导人口、资源、要素向中心镇村集聚。深入推进47个义务教育集团建设,新开工及续建乡镇(含县城)学校项目13个,新(改、扩)建校舍6万余平方米,持续推行城乡教师双向互派。开展优质医疗服务基层行活动,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巩固提升基层医保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三年行动,构建"德邻颐品"老年助餐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加强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提升乡村品质。持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分类有序推进村级规划编制,制定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落实城乡交通融合发展规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00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75%。农村供电可靠率稳定在99.8%以上。抓好三渔水库、光明水库等项目实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5%,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73%。探索建立农村寄递物流发展资金扶持机制,实现"邮件快递村村达"。支持〔...〕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改善人居环境。集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以上。完善村庄清洁长效治理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补齐设施设备,持续推行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机制,常态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抓好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实施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新改建一批农村户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水土保持,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争创省级水美新村15个,支持〔...〕凤雏水库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系统推进乡村造林扩绿、湿地保护,完成造林6万亩、质量提升1.2万亩。
四、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建设多元共治、文化繁荣的和谐乡村
强化治理效能。持续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做好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常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大力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巩固拓展"大抓基层"工作成果,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集中整治。公布并施行城乡社区治理条例。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抓好〔...〕及14个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省级试点,接续推广"好德行"基层治理数字平台,进一步提升运用数字工具为民服务能力。
丰富文化内涵。持续加强乡村振兴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巩固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成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常态推出"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办好〔...〕年画节、〔...〕诗歌节等本土民俗活动。深入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培育申报一批国省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手作"品牌和非遗展示场所,力争新增"非遗〔...〕·百城百艺"品牌1个。承办全省千龙千狮展演活动,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和美乡村健康跑""农民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激活改革动能。统筹抓好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等国省农村改革试点。推动土地延包试点区(市、县)全覆盖,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探索积累试点经验。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交易服务体系,扎实推进"阳光交易、应进必进",提升服务能级和村社交易覆盖率,力争年交易额超20亿元。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用好"三书模式"等经验,持续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宅盘活利用路径。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加大担保综合补助、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力度。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专家库,推进三大粮食作物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壮大供销发展集团,推进"三社"合作,加快构建"1+6+32+N"农产品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五、坚持共同富裕,着力建设有感有得、活力彰显的幸福乡村
培育领跑共富新农人。支持〔...〕、〔...〕开展全省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常态化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定期发布人才入乡机会清单,探索"新农人+"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创贷""农创担""农创投"等金融赋能,实行人才"积分制"入库管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科技下乡万里行、"组团式"帮扶,积极发挥军队、企事业单位定点联系帮扶作用,鼓励引导科技人才、退休人员、退役军人、群团力量等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巩固运用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整治成果,建立"三双两平台"体系化监管机制,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模式,力争全年新增收入百万级、五十万级村集体10个。
发展带头致富小农户。围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300家以上。推广"〔...〕、〔...〕家庭农场联盟"经验做法,鼓励各区(市、县)组建行业协会或发展联盟。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人次,推进〔...〕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着力构建"县为中心、覆盖乡村"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强县级服务中心6个,力争全年服务面积达420万亩次以上。
打好增收奔富主动仗。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建设,上线"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服务活动,实现劳务专合社、劳务经纪人覆盖75%以上。集中力量综合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衔接政策,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不发生一例返贫致贫。安排中、省衔接资金分别不低于65%、50%用于产业发展,强化帮扶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抓好以工代赈工程,拓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渠道,确保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保持全省前三。
各位代表!千里沃野绘新景,振兴乡村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势而上、奋楫笃行,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力以赴建设千村共兴、城乡共美、全域共富的现代农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