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人才工作局2025年工作要点
某市人才工作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市委人才工作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推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深入调研全市人才发展需求和现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系统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2.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分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完善人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同行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加强人才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激励、晋升等挂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3.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资金规模与人才发展需求相适应。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完善人才奖励制度,设立"〔...〕杰出人才奖""〔...〕创新创业人才奖"等,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落实人才待遇保障,提高人才薪酬水平,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4.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整合人才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待遇落实、生活服务等功能,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人才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人才服务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聚焦重点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5.制定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市"三都五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建立产业人才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根据需求目录,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计划,明确人才引进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对象,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6.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赴国内知名高校和人才集聚地,举办人才招聘会、项目推介会、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银就业创业。创新柔性引才模式,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加强与区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人才飞地、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实现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7.加强高校毕业生引进。深入实施"十万大学生留〔...〕专项行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高生活补贴、购房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强校园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赴区内外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高校在校生来银实习实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促进实习实训与就业创业的有效衔接。
8.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与海外人才机构、留学生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举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海外高层次人才〔...〕行等活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银发展。落实海外人才优惠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工作许可等便利服务,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9.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行动等。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通过项目资助、培训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大对重点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0.加强人才培训教育。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专题培训、在线培训等,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人才培训质量评估,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11.推进人才实践锻炼。建立人才实践锻炼基地,选派优秀人才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基层一线等进行实践锻炼,丰富人才工作经验,提高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实践锻炼人才的管理和考核,明确锻炼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和考核评价,确保实践锻炼取得实效。完善实践锻炼人才激励机制,将实践锻炼经历作为人才选拔任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发人才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促进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市内人才交流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人才论坛、学术研讨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强与区外人才的交流合作,积极组织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高端人才峰会等,拓宽人才视野,提升人才水平。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技术、项目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加强平台建设,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13.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4.建设人才创业载体。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创业载体功能配套,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对创业载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创业载体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强创业载体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创业载体健康发展。
15.推动产业园区人才集聚。发挥产业园区在人才集聚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政策创新和服务保障,吸引各类人才向产业园区集聚。围绕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建设人才小高地、产业人才联盟等,促进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园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16.加强人才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区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人才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人才合作基地等,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人才高地的对接合作,开展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人才工作经验,提升〔...〕市人才工作水平。
五、加强人才管理,提高人才工作效能
17.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8.加强人才资源统计和分析。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人才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定期发布人才发展报告,为人才政策制定和人才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人才信息库建设,整合各类人才信息资源,实现人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9.规范人才项目管理。加强人才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加强对人才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立人才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后续支持和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0.强化人才工作监督检查。加强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人才项目实施情况、人才资金使用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加强对人才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人才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人才氛围
21.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市人才政策、人才工作成果和人才典型事迹,提高〔...〕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作人才政策宣传手册、宣传视频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才了解〔...〕市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活动,提高人才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
22.宣传人才典型事迹。开展"〔...〕人才风采"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典型事迹,树立人才标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人才表彰大会、人才事迹报告会、人才风采展示等活动,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
23.加强人才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具有〔...〕特色的人才文化,倡导创新、包容、开放的人才理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环境。加强人才文化载体建设,建设人才主题公园、人才文化广场等,举办人才文化节、人才艺术展等活动,丰富人才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4.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如人才沙龙、人才俱乐部、人才联谊会等,为人才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业务合作。加强与人才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人才的需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人才工作,提高人才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