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李国英: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李国英

201x-09-08

同志们: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今天,我们就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工作专门召开会议,就是要适应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加快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步伐。下面,我就下一步工作讲四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开发区改革创新的紧迫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走过了一段辉煌而艰辛的历程,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步跨越。到201x年底,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62家,其中国家级21家,数量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7位;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1亿元,占全省70.7%,较201x年提高了19.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表明,开发区已经成为我省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开发区工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

一是开发区的发展动能,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土地、人力等传统资源优势减弱,成本上升,靠要素驱动发展的路子已走不通,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大势所趋。今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高达87.8元,比全国高2.2元,排在第5位。201x年,全省开发区亩均累计投资强度162万元,大致相当于江苏的62%、浙江的67%;工业用地亩均税收4.2万元,约为江苏的一半、浙江的六成。由此可见,我省开发区动能转换的任务十分迫切。

二是开发区的功能布局,正由产业引领为主向产城融合转变。随着空间规模的扩展,各地开发区已成为城市建成区的组成部分,统筹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建设、生命健康势在必行,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大趋势下,我省开发区的空间规划、功能布局、基础建设,都有不少短板,转变建设模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安徽制造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开发区肩负重要使命。目前,我省开发区产业结构主要还处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201x年全省开发区主导产业排名前三位的为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只有25%左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待加快。

面对这"三个转变"的新形势,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创新,提升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

二、夯实基础,着力优化开发区布局和功能

一要加快整合优化。国务院明确提出,县(市、区)原则上实行"一县一区",对超出的开发区不予纳入国家最新审核目录。目前,我省162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有45家未纳入审核目录,有29个县拥有2家以上开发区,整合优化的任务比较重。要系统梳理未进入国家名录的开发区,全面掌握园区面积、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督促各市抓紧制定辖区内开发区整合方案。要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统筹整合一批区位相邻相近、产业关联同质的开发区,支持发展较好的开发区以"一区多园"模式托管产业结构合适、资源要素互补的开发区。对部分一时难以整合或托管的开发区,研究制定准入标准,达到标准的暂时保留,达不到标准的给予撤销。

二要加强功能建设。以产城一体、宜业宜居为导向,抓好园区功能布局的规划调整,推动开发区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为重点,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抓好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等生态设施建设,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要砸实责任、落实任务,坚决彻底整改到位。以推进智慧、智能园区建设为依托,实施一批"互联网+"和大数据项目,增强园区功能的系统性、匹配性。

三要持续推动开发区升级。对照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质量高的标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加强开发区升级后备力量建设,对已经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后备队伍的省级开发区,加强综合考评,督促其补上短板,争取早日获得国家批准。对其他升级条件较好、潜力较大的省级开发区,要加强经常性指导,促进这些开发区拉升发展标杆,加快转型升级。

三、提升水平,努力实现开发区发展的新跨越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国家提出,要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实现"四区"的目标定位,各地各开发区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重点在提高"五个力"上下功夫。

第一,提升资源吸引力。让好技术、好项目、好企业在开发区充分汇聚,是保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要善于发现捕捉,这是吸引的前提。密切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态,及时发现和识别有望发展成为现实产业的潜在技术和新兴主体。二要引入汇聚,这是吸引的关键。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纽带,加大对一流人才、一流企业的招引力度,使更多有潜力的技术、项目和企业汇聚到开发区创新创业、做强做大。特别要积极探索招商新模式,大力推进联合基金平台招商、第三方招商、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建立健全开发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广泛吸引国内外一流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开发区创业创新。三要持续增强承载,这是吸引的依托。要持续加大企业跟踪服务和后续支持力度,提升开发区环境支撑能力和要素保障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共服务效能,让好的技术好的企业留得住、发展好,让创新愉快、创业愉快成为最大吸引力。

第二,要提升发展内生力。长期以来,我省开发区的产业和企业主要依靠招商引资,通过"外引"实现迅速起步、快速发展,这一条还要坚定不移。但仅靠"外引"是不够的,而且门槛在提高,难度在加大,必须更加注重加强本土企业的培育和生成,通过"内培"打造开发区的内生动能。一要建设数量可观的众创空间。积极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兴办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现代物流等公共创新平台,大力发展财务咨询、人力资源、法律顾问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全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开发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让创新创业的种子播下去、长起来。二要建设类型多样的孵化器。通过政府搭建、市场导向、合理回报等方式,支持园区企业特别是优势骨干企业建设孵化器,建立健全筛选、孵化、培育机制,对那些成长性强、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科研成果,要及时纳入孵化器,加快孵化培育,促进其在开发区发展壮大,形成实体企业。三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加速器。高强度、高效率配置金融、物流、公共设施等生产要素,在开发区打造一批高度集约、高效运转、高质转化的加速器。对经过孵化器孵化升级的项目,及时纳入加速器,实现从企业孵化向产业催化延伸。

第三,强化要素保障力。让开发区内企业或产业真正发展起来、迅速做大做强,必须有充足要素支持和良好营商环境。一要抓好土地保障。适应开发区转型升级需要,加强开发区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保障,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比例,适当增加生活性服务业用地供给。围绕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严把开发区项目投资强度关,对达不到投资强度最低控制标准的开发区要核减用地规模。积极盘活开发区存量土地,鼓励通过收购、置换、限期建设等手段,促进低效闲置土地充分利用。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发展较好、土地集约的开发区,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适度倾斜。二要强化资本保障。认真落实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研究建立开发区企业与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精准无缝对接机制,大力推行"产业+基金""基地+基金"模式,鼓励开发区设立各种类型的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发展股权、债权、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让更多天使投资、风投基金、产业基金和各类金融产品全面融入开发区。三要优化环境保障。围绕建成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开发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依照法定程序向开发区下放同级政府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对需由政府部门转报的审批事项,简化申报程序,由开发区管理机构直接向审批部门转报。在开发区建立全程代办制,区内企业的审批、审核等事项,由管委会实行全程代办。

第四,提升企业创造力。创新创造是开发区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增强技术实力为支点,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创业、创造的高地。一要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顺应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化转化,催生更多具有广阔前景、带动产业升级的新产业。二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把握"互联网+"发展潮流,大力推进开发区企业制造模式创新和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鼓励支持全线营销、全域营销、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培育开发区发展新动力。三要大力构建新体制、新机制。把提升开发区专业化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考核评价机制、人员选拔聘用机制,更多依托地方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功能,探索实行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提升开发区管理效率体制活力。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体制问题。目前我省已建成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3个综合保税区、1个出口加工区和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但功能不完善、项目入驻少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体制不畅,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在机构设置上提档、在管理关系上理顺、在发挥作用上支持。

第五,厚植永续生命力。开发区的生命在于传承,必须要通过塔式升级、层级转化,形成主导型、创新型、未来型产业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格局,共同构成推动开发区发展绵绵不绝的力量源泉。一要始终站得高,着力打造居于创新链核心、产业链高端的主导型产业,朝着规模壮大、辐射增强、高端引领的方向发展。二要始终行得稳,着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面的成长型产业,围绕"三重一创"和制造强省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三要始终望得远,着眼打造一批处于科技创新前沿、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未来型产业,加快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爆发力、裂变性增长力的产业储备。

四、强化责任,确保开发区改革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同志要亲力亲为,强力推动,统筹调动各方力量,认真研究谋划和协调处理开发区发展定位、布局、体制、转型升级、要素保障等重大问题。要健全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要强化政策支持。省政府已出台支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10条意见,各地各开发区及广大企业要吃透政策精神,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确保落地见效。要把支持开发区发展的政策与支持"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科技创新、技工大省建设以及降成本、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衔接起来,发挥政策集成效应。

三要完善考核激励。加快建立全面、立体反映开发区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健全开发区发展分类评价考核体系,继续将开发区考核纳入政府综合考核和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要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考核处于末游的开发区要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核减面积直至撤销;对考核优秀的开发区要给予奖励,并在项目、资金、土地、扩区升级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形成鲜明有力的激励效应。

同志们,推进新形势下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时不我待,重任在肩。我们要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开发区更快更好发展,为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