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质量评论解读汇编(162篇)(第16/44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如,加强基础研究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通过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有利于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将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他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光明智库专访专家学者,请他们盘点辉煌成就、回望艰辛历程、总结历史经验,畅谈如何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
中央xx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胡长栓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项久雨
擘画了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科学图谱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深意何在,尤其是对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董振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个先进且强大的政党来领导,并在其领导下凝聚民族力量。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揭示,也指明了开创未来必须牢牢坚守的基本原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上明确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从政治立场上强调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从理论指南上指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从发展道路上重申了走自己的路的自信自觉;从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上强调了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从中国与世界关系上再次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担当;从精神状态上要求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依靠力量上指出要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党的建设上强调继续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胡长栓: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九个"必须",擘画了新时代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图谱,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时代之问的科学观照,更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指引。这九个"必须",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丰富内涵上的进一步充实、在科学体系上的进一步完善,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同时,为新征程上更好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纲领性文件。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不可摧的政治保证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回顾百年xx,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源于何处?
项久雨:理解这个问题,既要看到党的性质所彰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也要深刻认识党的宗旨所展现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要认真领会党的纲领所宣告的矢志不渝追求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深入剖析党的创新理论所解答的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xx周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引领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不可摧的政治保证。
董振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的重要来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一个政党的奋斗目标就可看出其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我们党对"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政治品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执好政、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问题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人民更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长栓:这种自信不仅源于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还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主要体现为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理论的先进性、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等。回望百年峥嵘岁月,正是因为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党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持续开展学习教育,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使党成为历史和人民更加坚定的选择。
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棒手"
光明智库: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胡长栓: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作用与成长成才,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多次回信或寄语青年,并嘱托广大青年"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志气源于坚定不移的崇高信仰,骨气源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底气源于科学理论和伟大实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自己,在党的历史和理论学习中涵养初心使命、锻造品格操守,自觉培养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深刻的政治领悟力、强大的政治执行力,铸牢忠诚爱国之魂、坚定建功立业之志、强化学思践悟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董振华: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大道追问中,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坚守中华民族的底线和尊严,都离不开底气。底气来自于不断学习、经受历练,青年必须持续学习、完善自我,积极应对"本领恐慌",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风险与挑战中"乱云飞渡仍从容""会当水击三千里"。
一是不忘初心、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三是不断学习、善于创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四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保持住本色,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项久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只有建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与历史规律的深入把握之上的理想信念,才能历久弥新、矢志不渝。广大青年必须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始终保持对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作为教育培养青年人才重要园地的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与主引擎作用,充分融合丰富多元的育人资源,不断夯实青年"四个自信",让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为有信心、有能力担当民族复兴"接力跑"重任的"接棒手"。
为了"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光明智库: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还面临哪些考验与挑战?如何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胡长栓: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充分认识党领导人民践行初心使命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风险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大调整,使新兴发展中大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国内发展看,改革任务仍然繁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从党的建设看,还面临着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更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挑战等。这些风险挑战将成为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的严峻考验,必须加以重视。
项久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防范社会主义事业"内部变质"的风险,面对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外部侵蚀"的挑战。具体来看,应当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向性、价值性与科学性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首先,应当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指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其次,应当不忘百年延续的初心和使命,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最后,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我们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董振华: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新的赶考之路上,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审时度势,全面准确研判风险挑战;坚持辩证思维,进行战略谋划,在统筹兼顾中稳中求进,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本报记者张胜)
建党精神与建党伟业
党的百年华诞,是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发表了气势恢宏、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其中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总结达到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xx周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强调"xx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的重大论述启示我们:伟大建党精神的创建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弘扬者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时间起点为xx周年前;时间跨度已延续百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又是精神之流,既是精神谱系中处于"管总"位置、"源头"位置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又是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具体精神;既可作为共产党员个体的自我激励,又可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精神标识;既是属于昨天的,更是属于今天和明天的。
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和灵魂,展现的是党的思想的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主题和红线,展现的是党的宗旨的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骨和品质,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意志的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德和公德,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2个字可分为4组,4组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清晰的逻辑关系,其中有着清晰的逻辑起点、清晰的发展过程、清晰的逻辑归宿,于平实的表述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力量。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革命先驱建党伟大实践,孕育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从上海成立作为发起组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到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及日本、法国相继秘密成立党的早期组织;从党的一大第一次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到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青少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提出要求等,在将建党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早期共产党人敢闯敢做、敢为人先,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创造了诸多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这些首创之举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人站在当时的时代潮头,分析社会性质之现状、顺应革命思潮之发展、把握阶级结构之变动,孕育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一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
革命先驱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的曲折历程孕育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李大钊和陈独秀作出了杰出贡献。1919年5月,李大钊在《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多篇文章。同年12月,陈独秀发表《新青年》宣言,提出要"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这一新观念便是马克思主义。之后,随着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为时代潮流。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蔡和森、恽代英等许多先进分子经反复思考进而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方面,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等共产党人也勇敢地参与了多次论战,让真理的光芒愈发闪耀。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产党人根植革命思想火种的曲折历程,为党的创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锻造了坚定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核心要件。
革命先驱领导工农运动的无畏探索,孕育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指出,"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之后,便致力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使之成为社会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中坚骨干。在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毛泽东换上粗布短褂和草鞋,在井下掌子面、八方井住处等地与工人促膝长谈;彭湃散尽家财,一头扎进农民之中,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彭菩萨";邓中夏改名换服,组织"平民教育演讲团"传播真理,在长辛店掀开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崭新一幕;陈潭秋在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后即遭军阀通缉,虽命悬一线仍坚持斗争。与此同时,不少共产党人还深入群众之中,创办夜校、识字班和工会、农会组织,"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领导工农运动的无畏探索中,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深刻诠释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而这一点,正好与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高度契合。
总的来说,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党的百年实践检验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立党、兴党、强党的百年历程之中,与多种革命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作为精神谱系的核心,伟大建党精神反映的是建党初心、立党根本,伴随着党的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开枝散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xx周年来,我们党怀揣初心使命,接续探索奋斗,不断形成与铸就了许多伟大的革命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一个个具体精神,犹如精神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精神长河中的一个个坐标,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形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华美乐章。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所包含的真理、理想、献身、斗争、忠诚、为民这些要素,完整地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初心和使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成为贯穿党的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从某种意义上讲,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而且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之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实践之果。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启示我们,正确的意识对于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xx周年来,由伟大建党精神发展而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既形成于党的百年探索的实践之中,又始终滋养着百年来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思想探索和党的不懈奋斗,对党的伟大成就的取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把党锻造得坚强而有力量。在解决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首先体现在将自身建成一个坚强而有力的党。xx周年来,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伟大建党精神总是激励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中国社会前进脉搏,把党建成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保持蓬勃朝气的党;总是激励着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把党建成一个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党;总是鼓舞着我们党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历经曲折而愈挫愈勇,备尝艰辛而愈加成熟,建成一个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党。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探索,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于是,如何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确立理想、坚守理想,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
在艰辛探索中,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深入研究本国国情和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领导人民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成为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想之旗,成为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刚健的步伐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
再次,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接续完成和推进四件大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个方面伟大成就;铸就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等里程碑;为国家、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为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既来自建党初期的革命探索,又经受住了党的百年实践的检验。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建党初心的生动诠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精神动力。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伟大建党精神鼓舞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坚持奋斗,在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国人民的时代新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我们党坚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xx周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其中的根本性原因和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特点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工人阶级要完成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并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实践中,不仅指明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革命纲领、组织原则和国际主义精神等。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一整套党的建设理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开拓者,列宁在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根本任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以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完整的建党的学说"。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不同时期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党的实际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一系列鲜明特点,主要是:
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既扎根中国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富含我们党长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基因,还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站在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上。
上一篇: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