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两会热评-28篇(第12/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8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分钟

地方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金融风险的联结点,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提出要继续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地方应进一步统筹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建设、项目期限、融资成本和到期债务分布等,通过债务置换、展期、重组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将部分债务合规转化为经营性债务,推动存量隐性债务显性化。通过财政资金偿还、出让国有资产权益和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严格控制债务增量。中央财政将债务风险较高、库款保障程度较低、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列为监测重点,及时向地方通报提示风险隐患,进一步压实相关地方和部门责任,推动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多渠道引导省级政府加强资源统筹,支持高风险市县缓解还本付息压力,在加强清产核资、追责问责基础上,稳妥推进专项债券支持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切实引导和支持金融体系稳健经营。

二、补短板、强弱项,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根本在于增强发展的确定性。报告指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凸显、外部形势具有不确定性,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因素。财政在补短板、强弱项、支持金融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需要财政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通过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的支持。今年拟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将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投入,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爬坡过坎"。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我国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政策范围扩大到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退税,提前中大型企业留抵退税时间。出台实施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扩大 "六税两费"减免适用范围、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减税降费政策。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加大对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股权投资部分予以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等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予以贴息支持。

针对民生和就业压力,财政将强化资金、政策支持,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力度,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大倾斜,为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和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优化直达资金机制,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健全财政部门备案机制,建立资金分类监管制度。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缓解地方养老金当期缺口,确保财政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防范化解风险应统筹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报告就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作出了部署。在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的同时,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税费政策精准性、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财政的可持续性。加强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继续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优化省以下财力分配。同时,地方将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支持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精准处置金融市场风险。支持经营失败出现风险的金融机构进行"自救",推动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有序市场化退出,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总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科学研判了金融风险形势、提出了应对思路,明确了重点工作和政策举措,既有"风险整体观"的高度,也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的同时,强调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将在促发展、防风险、保民生过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需要注重内涵式、特色化、主动式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从20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到2011年全面"普九"、再到2021年实现基本均衡,经过长期发展,我国义务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我国义务教育步入了推动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首先,从"基本均衡"转至"优质均衡",这不仅仅是义务教育发展阶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从偏重教育外在价值转向关注教育内在价值,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财政的角度来看,优质均衡发展将带来财政义务教育投入模式的转变,财政将从以往大规模建设投入转向保基本、重质量。

其次,优质均衡是"优质+均衡",而非"优质的均衡"。如果把优质均衡仅理解为"优质的均衡",那么其发展的重心依然在均衡上,强调在基本均衡基础上实现更高程度的均衡,容易造成教育单一化、标准化。应从并列的角度出发,将优质均衡理解为"优质+均衡",优质即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即教育发展均衡,最终实现均衡基础之上的优质义务教育,为每个学生公平地接受高质量教育、实现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注重内涵式、特色化、主动式发展

其一,优质均衡应当注重"内涵式"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外延式"逐步向"内涵式"发展递进的过程。在"外延式"发展阶段,义务教育主要依靠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办学等外部因素促进均衡发展,这是一种致力于资源合理配置的义务教育均衡,其建设主体是政府,核心在于"输入"。优质均衡是均衡发展的"高阶"形式,更加强调"内涵式"发展,需要依靠教育内部要素的优化和调整,充分挖掘教育潜力,朝着提升教育质量等内生化发展转变,因此发展的主体在教育系统内部,核心在于"生成"。但也需要认识到,"内涵式"发展不是摒弃"外延式"发展,也不是完全不要"增量",政府及财政的职能将重在保基本、重质量,守住义务教育发展的"底线",这始终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