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8/19页)
7.推动项目储备再靠前。抢抓国家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机遇,抓紧谋划一批"补短板、能落地、快见效"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宁都梅江灌区、瑞梅铁路、长赣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专项行动",采取"屏对屏""不见面"、招商小分队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引进一批"旗舰型""领头羊""独角兽"企业来赣投资。(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商务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8.推动要素保障再加强。按照"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的土地、建材、资金等要素资源,全力做好在建项目的用电、用水、用气、用工以及防疫物资等生产要素保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水利、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强攻促进消费快回补
9.扩大商贸消费。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受影响较大的商贸企业有序恢复经营,复商复市,做到应开尽开,符合条件的地方及时开放堂食。组织开展"江西大宗商品消费季"活动,举办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赣品网上行"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消费资金支持,扩大消费券发放规模,统筹工会经费,发放"五一"、端午专项消费券,大力推广自提、外卖、无接触配送方式。加快出台实施我省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城市消费场景提升等十大行动,深入推进省级商业街区改造提升试点示范工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总工会,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0.积极鼓励文化和旅游消费。抢抓"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机遇,对室外旅游景区,特别是自然类旅游景区,该开放的开放、该经营的经营,引导"江西人游江西",大力发展红色游、周边游、乡村游、研学游等省内精品旅游,筹备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科学有序开放各类公共文化场馆以及非密闭性文化娱乐场所。支持基层工会依规购买省域内文体旅游产品和服务,鼓励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在省内开展研学活动。(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省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1.大力促进新型消费。培育壮大智能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打造一批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着力激发乡村消费潜力,改造提升一批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仓储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打造城乡高效配送体系,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强攻保通保畅促循环
12.着力畅通交通网络。发挥省市县三级保通保畅工作机制的作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港口码头、火车站、机场和各类物流中心的集疏运车辆实行闭环管理,严禁"一刀切"劝返和随意限制健康码绿色、行程卡带*号的货车司机通行。督促指导各地科学规范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分类精准实施通行管控、完善货车司机服务保障,防止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问题反弹,强化路网运行监测,及时解决路网阻断堵塞问题,确保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安全畅通。建立健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做到统一格式、应发尽发、程序简化。(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3.着力保障人员自由有序流动。省内无本土疫情的市、县(市、区)之间人员可以自由有序流动,只需落实扫码、测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在省内发生疫情时,各地不得随意限制设区市之间的人员流动,必须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执行。省外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聚集性疫情所在县(市、区)来(返)赣人员,严格执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控措施。省外其他地区来(返)赣人员,在扫码、测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的基础上,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实行"落地检"和"三天两检",在"落地检"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须居家或在驻地等候。(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4.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作用,逐链梳理问题和堵点,"一链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一批产融对接、人才对接、技术对接等合作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配套和分工协作,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鼓励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加大原材料、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进口力度和电子信息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出口力度,协调解决好缺柜缺舱等问题。(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5.着力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动长协煤落到实处,加强度夏电煤库存储备,力争信丰电厂2号机组、丰城电厂三期1号机组尽快投运。提前落实增购省间电力资源。加快推进天然气省网"县县通"工程和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加强能源运行监测调度,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强攻双"一号工程"增动力
16.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制定实施《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行动计划》,打通壁垒促集成,数字赋能优服务,提升政府系统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关键技术目录、人才专项等具体政策。完善南昌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规划和实施方案,高标准做好南昌元宇宙试验区规划设计。筹办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加快推进第一批20个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启动第二批集聚区认定工作,认定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园区。聚焦我省明确的20条细分赛道,扎实推进100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和299个新基建项目建设,发布第一批20个省级应用场景清单。深化与中国信通院、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战略合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7.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出台我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方案,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扎实做好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大力开展"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个专项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证照分离"改革,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运用,持续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全面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加快建设"赣服通"5.0版,提升"赣政通"应用能力。建立和推广"企业安静生产日"以及全领域"轻微违法不处罚""首违不罚"等免罚清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办、省市场监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六)强攻稳定就业保民生
18.强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工作推进协同机制,推动《促进2022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措施》落地实施。二季度集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开展百场万人校园招聘。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就业岗位考录招聘。启动全省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培训补贴等相关政策。(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9.密切关注和全力稳定农民工转移就业。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密切关注全省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需求,组织实施"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持续开展"工业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加强省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与本地农民工就业意向对接服务,积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积极在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立返乡务工人员省内就业对接机制,将失业时间较长的农民工列为就业服务重点对象,实行"一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地推荐合适的技能培训项目和岗位信息。(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0.兜住兜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组织实施就业困难群体摸底排查,完善帮扶台账,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对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送、培训服务等一揽子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和补充工伤保险试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支持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税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七)强攻安全稳定防风险
22.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采取"一对一"窗口指导,因城施策择机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合理设定土地出让金竞买保证金缴交比例、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配套费缴交时限等。鼓励通过以购代建方式筹集人才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安置住房,合理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科学确定土地供应规模和节奏,加大住宅库存低、配套设施完善区域的土地供应,加快商品住宅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更好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组织开展第二届"红五月"百城千企万店房地产消费季活动,开展线上展销、直播看房。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3.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驰而不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1830万亩早稻不误农时栽种入田,压茬推进中稻生产,加强油菜田间管理,稳定大豆、玉米等旱粮种植。统筹抓好蔬菜、水果、牛羊、家禽、水产品等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加强农业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质量优。同时,稳定能繁母猪存栏161万头左右,加大猪肉储备调节力度,引导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企业及时补充库存。(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商务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4.切实保障基层运转。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加快建立县级财政"三保"资金专户,及时分配下达中央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加大资金调拨频次和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5.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升合规经营能力,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水平。精准推进股票质押、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处置,大力防范私募基金风险。强化处置非法集资力度,推进第二轮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处置攻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责任单位:省金融监管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省公安厅)
26.坚决抓好安全生产。狠抓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措施落实落地,全面压实党委政府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攻坚战和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督导督查和专项巡查。疫情防控期间,对进入江西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远离一般车辆的专用停车区停放,对车辆实行逐一登记、动态监管。扎实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责任单位:省应急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八)强攻作风建设夯基石
27.树牢创先意识。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深入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干部创先"工作要求,始终创先争优、冲锋在前,履职尽责、奋发作为,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8.勇于建功立业。聚焦"六个江西"建设各项任务,胸怀全省大局,立足岗位职责,创出精彩实绩。要善于作为,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的能力本领。(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9.坚持勤政廉政。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任劳任怨,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开创改革发展新境界。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切实做到干事加干净、干净且干事。(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江西省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消费中心城市为统领,完善提升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丰富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好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提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3年努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取得显著成效,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完善,消费市场能级不断跃升,商品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数字商贸和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全国性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全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网络零售额超25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餐饮业规模超18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超1.6万家,年均净增1700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实施"十大行动",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流通体系,大力培育引进更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力增加更优质的消费供给,努力营造更浓厚的消费氛围,加快推动全省商贸消费提质扩容。
(一)实施消费中心城市打造行动。制定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意见,编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建设知名商圈、集聚消费资源、培育时尚业态、繁荣夜间经济、创新消费模式、优化消费环境为重点,按照"1+4+6"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多层级的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南昌建设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打造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着力扩大品质消费、时尚消费,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全国重要消费目的地,到2024年南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超过25%。支持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到2024年各打造1个以上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核心商圈,消费辐射力、带动力明显提升。支持吉安、抚州、鹰潭、萍乡、景德镇、新余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消费目的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实施城市消费场景提升行动。推进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示范建设,打造一批满足消费需求、带动区域发展、展示城市形象的高品质商业街区,到2024年培育认定8条省级示范商业街区。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优化升级,推进南昌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南昌洪城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南康家具市场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商场建设,引导绿色消费,到2024年国家级"绿色商场"数量突破20家。提升夜间经济街区品质,丰富"夜购""夜宴""夜娱""夜游""夜演""夜健"等消费供给,到2024年打造10条省级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和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发展社区商业,丰富便民消费业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大力推进主体下沉、渠道下沉、产品下沉,支持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进入县域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在乡镇开设一批中小商超、新型连锁便利店。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商业设施改造提升,改造提升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提升一批乡村传统商业网点,持续推进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争到2024年乡镇商贸中心改造提升覆盖率达到80%。(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供销联社、省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品牌消费提质行动。鼓励引进知名品牌,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我省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或体验店,到2024年引进知名商业品牌门店20家,引进知名零售品牌门店10家,新增知名便利店品牌门店超300家。完善江西老字号认定相关规定,到2024年新增老字号企业30家。持续开展江西消费品牌评选活动,评选推广市场认可度高、产业(企业)规模和发展态势好的消费品牌100个。充分发挥进博会、消博会和口岸功能平台作用,积极扩大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进口。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生产同线同标同质的优质消费品,积极拓展境内市场。提升服务消费品质,打造服务消费品牌。加快"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建设,持续打造"全国学子嘉游赣"等文旅消费品牌;提升全省家政服务公共平台功能,加强平台推广,打造家政服务品牌;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鼓励建设一批休闲康养小镇,打造康养服务品牌;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消费业态,建设一批省级示范健身步道,打造一批精品赛事,促进体育消费。在全国打造一批"江西中医热敏灸"健康馆,进一步提升热敏灸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体育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五)推进赣菜品牌推广行动。持续打造赣菜品牌,不断提升赣菜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赣菜研发创新,打造健康、时尚新赣菜。大力宣传推广赣菜名菜、名小吃,推动赣菜名品进星级酒店、景区、机场、高铁站和校园,在省外重点推广1-2道经典赣菜,以点带面提升赣菜辨识度。支持赣菜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广赣菜名店,引导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赣菜特色门店,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力争到2024年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餐饮龙头企业超10家,新增省外赣菜特色餐饮门店1000家。在全国重点城市遴选一批声誉好、规模大、特色足的赣菜门店,建设赣菜展示推广中心,打造赣菜推广窗口和名片。推动江西米粉企业加快走出去,新增省外江西米粉餐饮门店3000家,培育1-2家全国知名米粉连锁企业。持续办好中国米粉节和赣菜美食文化节,促进餐饮行业交流合作。开展美食街建设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南昌中华米粉美食街,认定10条省级赣菜美食街,打造赣菜美食消费的新地标。(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会展消费扩容行动。深入开展"一城一展""一产一会",精心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飞行大会、樟树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支持各地结合产业特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评选10个以上江西品牌展会。持续推进"会展赣军"计划,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项目和会展企业,增加优质展会资源供给,进一步增强对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消费带动效应。推进会展场馆建设提升,力争到2024年实现各设区市专业会展场馆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七)实施消费促进提升行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上下联动、全民共享,围绕重要节假日、重点消费领域,创新举办"迎春消费季""金秋购物消费季""江西消费促进月""赣品网上行""老字号嘉年华""百日百县、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等重点促消费活动,鼓励举办节庆、店庆、网购节、年货节、直播节、汽车节、家装节、旅游节、文化节、庙会、电影节、音乐节、啤酒节、采摘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购物节会,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发放消费券,持续营造应季消费热潮,构建省市县联动、政银企携手、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促进新格局。每年省级层面举办10次以上全省范围的大型消费促进活动,各市、县(区)要积极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八)实施商贸主体壮大行动。鼓励各类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拓展,通过参控股、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到2024年全省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000家,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达到40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零售企业达到50家。强化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或品牌连锁门店等,到2024年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项目40个。(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九)实施数字商贸提速行动。建设新型智慧商业场景,推动各类商贸流通主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升级,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市场、数字商超。推动"直播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发展,鼓励商贸企业通过导购直播、网红探店、视频营销等形式,推介特色场景、店铺和商品,打造一批新晋网红打卡消费地。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到2024年认定省级电商示范基地40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50家。加快发展"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积极培育"网上菜场""网上家政""网上培训"等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动餐饮业数字化发展,依托网络平台积极销售预包装米粉、预制特色赣菜,推动餐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数字会展,打造云展会平台,为会展业创新发展赋能。(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十)实施商贸物流提效行动。坚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做强商贸物流产业链,构建便捷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打造南昌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一主四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一批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服务功能提升。开展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到2024年基本实现县县有物流配送中心、乡乡有配送站、村村通快递。推广绿色仓储、运输、包装,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商贸物流效率。开展商贸物流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到2024年省级重点商贸物流企业达到130家。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稳定开行赣欧班列精品线路及铁海联运、水水联运"天天班",加密航空货运航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效率。提升口岸物流平台功能,推进南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和九江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设运营,强化九江进境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及赣州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南昌海关、省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将全省促进商贸消费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全省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负责日常推进、督查、评估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各地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2022年6月底前报省商务厅备案),落实配套政策。强化考核评估,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及时跟踪评估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对工作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约谈。(责任单位:省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相关财政资金,加大对消费中心打造、商圈改造提升、引进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大宗消费、举办促销活动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批零住餐等行业融资支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根据企业申请予以延期或续贷,并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用能用地、房屋租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化和简化对商贸企业装修等事项审批,进一步放宽户外促销、户外广告设置等限制。(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金融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金融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