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7/1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4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2分钟

赵强工作室是全省首批"福建税务先进典型工作室"培育对象,由获得税务总局"智税·2019"大数据竞赛个人潜力奖、减税降费专项工作二等功的赵强牵头负责。他带领一批90后税务干部,升级改造"减税降费监控平台",为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动优惠政策全覆盖、全享受、无遗漏提供技术支持。

为打造大数据分析品牌,福建省税务局经济税收分析团队引入重点课题"揭榜挂帅"机制,以团队攻关更好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该局重点打造"税眼看福建""税收大数据看产业链发展"分析品牌,今年以来有8篇分析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4篇分析拳头产品入选税务总局相关项目成果汇编。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强数字经济,2021年底,福建省税务局与省委网信办在全国率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扶持、法规宣传、服务企业、人才培养、行业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数字经济"9条措施,共同推动"数字福建"建设。

改革进入深水区,"硬骨头"越来越多。"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福建税务部门以深化改革为契机,自加压力,提出2022年基本实现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为"数字福建"建设奠定坚实税务基础。

十年磨砺风雨铸,征尘未洗再出发。"我们深知,税收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福建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林京华表示,福建税务部门将按照税务总局部署安排,着力建设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努力为推动"数字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福建省厦门市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纾解企业流动性困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和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益企服务"专项行动要求,市财政局聚焦稳市场主体的关键环节,创新"财政+金融"的理念,加快转变产业扶持投入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特点,分类设计"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牵头工信、金融、商务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政策+银行贷款

设立技术创新基金

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

针对有增资扩产需求的工业和软件信息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规模150亿元,由政府和银行按5∶95出资,用于支持"白名单"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融资。该基金变传统的"事后补助"为"事前融资支持",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最高可获项目总投资80%的融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最高可获得上年研发费用50%的融资。

该政策用5%的财政资金撬动了95%的银行信贷资金,预计带动企业投入超400亿元。企业只需要付出每年2%的融资成本,通过线上平台在手机上按指引点击即可申请到资金。据统计,目前该基金已为我市一百多家企业融资近百亿元,获批融资的超过60%是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基金由厦门国际信托受托管理。

财政政策+担保

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

改善融资难问题

信用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市财政局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加持,鼓励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类贷款,在企业发生不良贷款时,由政府和银行先行偿付,再进行追偿。这种做法相当于政府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担保,打通了银行不敢贷的"堵点"。

通过该基金提供的增信功能,可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160亿元的无抵押信用类贷款。单家企业可以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银行信用类贷款,从申请融资到获批融资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不仅着力解决企业"贷不够""贷不到"的问题,而且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贷款效率。

据统计,该基金已为全市4000多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超百亿元的信用类融资。贷款平均利率低于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00个基点。

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由厦门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受托管理和服务。

财政政策+过桥融资

设立应急还贷资金

缓解企业流动性紧张

企业偿还贷款和新获批贷款之间经常存在时间差,在此期间很容易因为资金接续不上出现流动性紧张。为此,市财政局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应急还贷资金,为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无门槛免费"过桥"融资。在资料完整的情况下,企业3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申请。

截至目前,已与30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服务企业近600户;共放款1000多笔,金额合计超300亿元,为企业节省过桥费用上亿元。

应急还贷资金由厦门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受托管理。

财政政策+保险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

帮助企业对冲外贸风险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以及物流费用大幅上涨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被拖欠货款、被拒绝收货等问题也不断增加。对此,我市加大出口信保扶持力度,政府出资给予分类支持,对上年出口6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由政府购买出口信保,对其他企业按保费补贴。同时,推动保险公司按照"应降尽降、能降快降"的原则,保费费率降幅最高达20%。

据悉,该政策今年已累计支持服务小微客户3807家,同比增长72.7%,企业覆盖面从去年底的39.5%提高至43.1%,支持小微企业出口28.2亿美元,增长73.3%。

财政政策+基金

设立产业链发展和创新基金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市财政局牵头设立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和创新基金,打造"以投带招"基金招商新模式。该基金聚焦"引实体、引产业、引项目、引经济贡献",围绕厦门"4+4+6"现代产业体系,以项目落地厦门为前提,充分对接头部基金机构项目库进行遴选,重点投向高经济贡献度、高附加值项目,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选择,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基金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国企、各区和市直部门力量,整合多方资金资源,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转化。

据悉,该基金已于2022年投洽会期间与6个项目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涉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预计未来将撬动百亿元以上的资本投资。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财政部门将继续按照"财政+金融"的创新思路,结合产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统筹整合一批低效政策和资金,转变扶持投入方式,推动已出台政策扩大规模,探索更多新的场景应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福建省莆田市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推动基层治理上台阶

近日,莆田市各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纷纷晒出做法、亮出成绩、相互交流,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荔城区西天尾镇、城厢区霞林街道都有哪些主要做法、特色亮点、初步成效?

荔城区西天尾镇

荔城区西天尾镇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探索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116"乡村治理模式,通过健全一套治理体系,完善一个服务平台,实行"六项"基本制度,推动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最后责任主体,形成政治引领、法治护航、德治润心、自治强基、智治赋能"五治融合"的工作新局面。

深化党建引领,健全一套治理体系

重建组织架构,建立形成"镇--村居--网格--单元"四级管理模式。织密网格体系,共划分278个网格,2920个单元。建强末端组织,通过"1+1"(一个网格/责任主体+一个党组织)体系融合,共建立网格党支部92个,网格党小组67个,单元党小组152个,选配党员楼栋长91名,党员联系户144名。制作《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行动倡议书》,印发网格长、单元长联系卡。

加强多网融合,完善一个服务平台

夯实基础信息,全镇17个村已制作电子图,纳入"一张图"系统管理。加强事项采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日常巡查、微信、入户采集信息,激活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完善场所建设,采取资源整合、自筹自建、上级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网格(小区)党群活动阵地。

共建共治共享,实行"六项"基本制度

问题大起底制度。定期组织网格长、单元长开展数据事件大排查,充分发挥其人员熟、地况明、对象清等优势,共排查出租屋7393间,流动人口33605人,矛盾纠纷168件,夯实社会治理基本数据。

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共设立了"政策宣传岗、环境卫生岗、纠纷调解岗、治安巡逻岗、致富信息岗、公共设施维护岗"等6类党员义务岗位,全镇共有708名党员参与到6类党员义务岗位,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更直接的平台。

近邻评理制度。全镇17个村居全部建立"信访评理室",充分利用网格长、单元长等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及时就地解决信访矛盾,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8件,现已调处168件,调处率100%。

警民企联动制度。建立辖区民警和村居、企业的网格长、单元长开展社会治理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定期协同对辖区内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进行更新维护,组织法制宣讲进村居、企业,开展安全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演练。

校地共建"双网格长"制度。充分发挥莆田学院专业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选派优秀学生担任我镇网格长、单元长。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弥补现有网格长、单元长能力知识水平的不足。

"六美积分超市"定期评比制度。以积分形式对群众的行为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重点是考核宜居生态、带头致富、平安守法、乡村文明、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等6个方面,动员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如在创城工作中发动一万多人次,深入镇、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城厢区霞林街道

今年以来,城厢区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试点方案的精神要求,探索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重合的路径和模式,以霞林街道为试点,细化最小治理单元,落实最后责任主体,通过向基层放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基础更加牢固、权责更加一致、合力更加强大、社区更加和谐,为建设更加安定稳定的平安莆田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做法

细化网格单元。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将夯基惠民落实到最小单元中。霞林街道现划分网格217个,单元4609个。配备网格长217名,单元长4609名,专职网格员38名。建立了117个网格党支部(单独组建73个,联合组建44个,覆盖144个网格)、2个网格党小组;建立137个单元党小组,已实现组织工作全覆盖。

理清层级职责。建立"街道-村居-网格长-单元长"四级完善的组织架构,延伸网格触角,细化最小单元,进一步厘清了各个层级的职责,做到按层级和工作职责优化配置人、财、物等相应资源,做到责权利一致。

完善平台对接。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的管理,建设完善镇、社区、(网格)小区社会基层治理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工作联系微信群,有效衔接单元(网格)"惠民宝APP"手机终端服务板块窗口,实现问题事件闭环处置。

融入"全市一张图"。推进区直部门业务融入"一张网"建设和雪亮工程、12345平台和数字城管等多网融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纵向贯穿"市-区-镇街-村居-网格-单元"六个层级,横向联通各治理部门业务数据平台,推动各部门数据下沉基层,平台已累计录入各类信息数据326801条。

建立"一条共享链"。围绕四大板块21个项目清单,扎实推动部门信息汇聚共享、实时更新,提升社会治理数据信息的便捷采集、分级管理、统筹利用和互认共享水平,实现智能分析、预警、风险自动识别等智慧治理功能。

完善"一套流程图"。按照"单元巡查-源头发现-信息采集-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跟踪问效"等七步闭环的事件处置流程,通过印发工作手册等,组织小区单元长进行实操培训,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全过程跟踪落实。平台开通以来,共采集、流转、整改有效事件1349条,均已闭环结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亮点成效

通过闭环处置、沟通交流、了解民情、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等,为网格长、单元长与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连心桥",破解为民服务"最后一厘米"的难题,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疫情防控,7月7日至11日,街道网格单元长积极参与开展两轮核酸共采集152227人次,转运密接297人、次密接117人。

助力创城,发动四千多名单元长组织全民参与创城工作,村(居)干部、单元长、志愿者们深入沿街商铺宣传"门前三包"制度,发放创城倡议书、宣传手册,助力创城活动向纵深开展。

防汛抗洪,以网格党支部为轴心,发动辖区网格长单元长参与防范持续性强降水,将责任压实到最末端,服务成效发挥到最大化,如下黄社区第十二网格长和第三单元长在低洼地巡查,共排查出居住低洼地群众共有居民7户21人,确保汛期群众安全。

信访维稳,充分发挥村居干部、网格长、单元长和专职网格员的力量,全面排查辖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做到底清账明,建立"红色调解队""邻里调解室",把矛盾调解在社区,确保大事不出社区。

江西省以改革为动力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2月11日上午,江西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重点解读《2022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方案》(以下简称《对标提升方案》)。

近期,我省研究制定了《对标提升方案》,明确提出"一年求突破、两年大提升、五年树品牌"的工作目标。《对标提升方案》从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政府采购等18个领域共提出了228条改革举措,涉及领域广,针对性、操作性强,与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密切相关。

《对标提升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企业开办方面,明确推行"一网通办、零成本、一日内办结",进一步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并将"海关备案"事项新增纳入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推行"一照通办",实现准入准营。获得水电气方面,进一步压缩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深化推进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全面推行水电气接入涉外线工程并联审批,符合条件的实行承诺免审批。纳税方面,全面推行合并申报,实现多税费"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推行"实时提醒、一点即享"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模式。

《对标提升方案》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政策直达企业通道。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在全省开发区大力推行区域评估改革,实现单个项目免于相关审批,力争年底前将社会投资项目平均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至60个工作日左右。财产登记方面,全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一窗综合受理"窗口,提升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服务,推出不动产登记+民生、金融、纳税等服务,实现多业务一站式办理。政府采购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推动实现政府采购交易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电子卖场建设,强化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政府采购贷。招标投标方面,大力推行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推行"不见面开标",推行非现金电子保函,推广串通招标犯罪预警模型运用,持续提升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对标提升方案》完善机制、提升服务,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跨境贸易方面,对重点进出口货物设立"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推广实施"货主不到场查验",建立"主动预约通关+7×24小时值班"响应机制。执行合同方面,建立快执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实现执行指挥中心对执行案件进行类型化处理,开展简执案件的集中执行、集约执行,实现"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劳动力市场监管方面,建设"人力资源地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就业失业动态跟踪监测,打造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政务服务方面,突出以技术赋能、数据共享为支持,加快建设"综合窗口",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江西省坚持"五链合一"有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是江西最大的短板,科技水平、创新载体和配套环境亟待提升。同时,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存在低转化率和高成本的问题。江西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不断激发和释放科技主体的创新活力,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拔地而起的南昌航空工业城,正是"五链"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

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着力补齐"硬科技"发展短板。以航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知名"硬科技"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硬科技"骨干企业。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孵化行业颠覆性技术,加快推进"物联江西"向"智联江西"转变。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与特色,着力打造以通航小镇、机器人小镇、智能光电小镇、智慧小镇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小镇。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载体。聚焦"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和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产品研发、产线提升,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依托良好的航空、VR、移动物联网、中医药等产业基础,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知名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共建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全力创建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中药大科学装置等"国字号"创新平台。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牢固树立人才优先战略,创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体制机制,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以双千计划为龙头的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借助世界VR产业大会、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加快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聚焦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导向,支持骨干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度,积极创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综合示范区。

大力推进创新链与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资源进一步整合聚焦。按照"集中资金、压缩计划、聚焦重点"的思路,梳理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对其中定位不清、交叉重复、实施效果不好的,通过撤、并、转等方式,逐步进行调整和整合,将现有的省级科技计划整合为适应江西实际的重大研发专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专项、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平台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优先保障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以及重大战略项目实施和重大基础工程布局,避免资金安排"撒胡椒面"。

加大对创新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大力发展PE、VC、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扩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由政府支持发起各类创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建立对创业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创投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生的实际投资损失,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探索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对市场需求明确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性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

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向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大户,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资本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丰富和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方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适当提高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积极扶持技术市场、众创空间发展。树立"大科技、大市场"的理念,大力开发基于专有云的网上技术市场平台,推动创新型示范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实名注册,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网上技术市场平台。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江西省强力推进扩消费"三年行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动各地各部门铆足干劲、奋勇争先,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9条具体措施,推动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的实施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双过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年经济强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攻惠企纾困保实体

1.加快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聚焦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我省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28条"、促进工业平稳增长"25条"等系列政策,每周调度各地累计兑现金额、兑现企业数、企业受益覆盖面等。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惠企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精准高效推送办理的政策兑现机制。(责任单位:省政务服务办、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全力推动企业满产达产。加强对营业收入超10亿元、5亿元、1亿元等重点企业监测,鼓励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开足马力,增加排产计划,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二季度278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增产值情况进行逐一摸排,力促早投产、早达产,形成新的工业增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特派员大走访、"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广应用"赣出精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办好中国赣州家具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强化金融帮扶实体经济。发挥政银企合力,加大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金融机构对接的力度和频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支持金融机构合理开展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不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适当简化流程、开展容缺办理,加快审批放款速度,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责任单位:省金融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保监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强攻项目建设扩投资

4.推动项目建设再加力。全力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梳理出在建省大中型项目、专项债券支出进度未达到100%的项目清单,加快推进昌景黄铁路、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大唐国际新余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省大中型项目上半年完成年度计划投资60%以上。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加快实施、资金及时支出,实行清单管理、调度推进,力争2021年及以前年度发行的专项债券今年5月底前全部支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5.推动项目开工再提速。梳理出年内计划新开工的省大中型项目、招商引资签约未落地项目清单,开工建设昌九客专、沪昆高速梨园至东乡段改扩建、樟树至吉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宁德时代年产8万吨电池级储能材料等420个省大中型项目,力争上半年项目开工数达到年计划的85%以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推动项目服务再优化。落实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提前深入介入机制,积极提供延时错时预约办理等"不打烊"服务,推广"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集成审批、电子开评标等模式。充分发挥领导挂点帮扶、项目推进工作专班、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机制作用,及时梳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事一议、专题协调等方式,分层级、分类别推动加快解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