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5/1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4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2分钟

江苏省建设"热线百科"平台助力政策透明直达

有困难找"12345",已成为企业群众的自觉选择。3月4日,全省政务热线工作会议召开,我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进入发展新阶段,今年将创新建设"热线百科"、人才服务热线等,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加强热线政务信息管理和开放共享,推动热线服务转型升级。

去年接办诉求破3000万大关

过去5年,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年服务量由1100万件增至3012万件,年均增长43.3%。2021年,全省12345热线接办企业群众诉求3012万件,突破3000万大关,同比增长31%;群众来电接通率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平均等待时长缩短1秒。"一企来"服务企业诉求40.3万件,话务代表和政策专员在线答复率稳步提高,服务满意率97%以上。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各地开展诸多创新探索。2020年1月起,南京启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依托12345热线平台,共推动800多件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文说,今年将重点围绕疫情防控、工程项目全流程精准监管、处置破墙开店、群租房、拆除违章建筑、房屋质量、消费维权、教育"双减"等,力争推出一批解决共性问题的制度成果。

"我们对历年滚存的疑难工单进行了分析,其中超九成为各类道路、绿化、公共设施产权不明,没有主管单位解决,根本原因在于职责缺位、职界不清。"镇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戴坚介绍,镇江聚焦疑难工单最为集中的公共设施、绿化管养、交通设施三大领域,先后印发处置规范,细化明确相关疑难工程化解流程和处置责任,累计解决疑难工单70件。

"我省在省市县三级构建12345热线工作体系,热线制度体系和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省政务办副主任、党组成员张旻说,今年,我省将全力打造现代一流政务服务热线,以百分百努力办好群众的每一件诉求,把热线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质量。一方面,提升在线应答质效,想方设法接得更快,保证常态情况下接通率不低于90%。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提高部门对群众诉求的实际解决率。原则上从群众反映诉求到成员单位接受服务工单不超过4个工作小时。

我省还将强化复杂疑难群众诉求的协调协同办理,建立复杂疑难群众诉求研判督办机制,对应办未办的督促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对不属于热线受理范围、一时难以办到的作出合理答复。

特色产品让公共服务更精准

从群众需求出发,今年12345热线将打造一批适应群众需求、专业化特色化鲜明的热线服务产品。张旻介绍,我省将进一步擦亮"一企来"服务品牌,鼓励更多党员干部走进"一企来",扩大政策专员覆盖面,提高服务企业实效,力争在线答复率超四成。同时,组织政策专员进园区、进企业,送政策上门,推动援企惠企政策更好落实落细。

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环境,我省将依托12345热线开通"尚贤"人才服务热线,为人才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和个性化精准服务。张旻透露,我省要求各地及早谋划安排,按照省里统一部署,与相关部门协同,建立人才政策专员队伍、建设人才政务信息库、设立服务专席、做好人员培训,确保"尚贤"人才热线一开通就步入有序高效运转的轨道,成为江苏人才公共服务名片。

我省还将建立热线政策专员和热线信息专员"双员制",大力推行"公务员政策宣讲"。今后接到群众诉求时,除热线话务员热情规范解答外,更多通过三方通话由政策专员直接解答,推动更多公务员走到群众面前,使"公务员政策宣讲"成为常态。

整合数据资源建设"热线百科"

热线诉求背后的数据汇集,是政府部门研判社情民意的"利器"。南通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大数据管理局主任(局长)李俊说,南通对智能数据应用场景再研发,打造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群租房智慧管控、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创新应用,实现12345与人口信息、车辆信息、地名地址、道路卡口、监控视频、用水用电、信访维稳等各职能部门专业数据的融合共用,进一步拓展监测预警应用场景,破解市域治理难题。

"从根本上说,12345热线的工作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办好企业群众诉求,一类是开展诉求数据分析、辅助政府决策。"张旻表示,今年12345热线要进一步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加强统筹、突出重点,实现诉求分析质效明显提升。

我省政务热线还将推出惠民举措。省政务办计划打造江苏"热线百科",汇聚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线政务信息和常见问答,在平台上统一发布,随时随地满足企业群众搜索、查询、咨询需要。"这将是全国首个信息类型齐全、标准深度统一、功能完整实用、施策评策有机衔接、省市县一体联动、服务全面友好的大型政策信息服务平台,计划于4月建成开通。"张旻说,目前,"热线百科"推进顺利,全省已构建起省市县三级1220名的热线信息专员队伍,专门负责审核、录入、推送和维护热线政务信息。"江苏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正在试运行。我省要求各地完善条线政务信息制作和发布,接续推进县(市、区)政务信息的梳理推送,尽快接入全省统一热线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如期建成。

江苏省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打好资源要素保障"组合拳"

初秋时节,江苏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企业产能饱满,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处处生机勃发。今年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765个,同比增长16%,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5.7%,投资"主引擎"动力依然强劲。

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发展"晴雨表"。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我省连续三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连续三年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全省"1+5+13"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持续升级政策供给,让江苏营商环境的"梧桐树"愈发枝繁叶茂,投资者在江苏兴业有信心、发展有前景。

1、加"力度",打造要素资源"强磁场"

招聘人员变身直播间"推销员"、求职者"一键"下单找工作,4月11日,"宁聚英才共赢未来"首场南京重大项目企业直播带岗活动开启。来自南京的57家企业、613个岗位,纷纷向大学生们抛出橄榄枝。

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关键靠创新,基础在人才。为了让营商环境与人才环境实现"同频共振",8月初,省人社厅印发《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打出政策"组合拳"。在人才强企方面,赋予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更多的人才举荐权、职称评审权,探索建设"人才特区",为企业集聚一批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急需紧缺人才。

"优良的营商环境,应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在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垠坤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丁宏看来,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以提振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3月末,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我省首批数据产品完成交易签约。作为无锡首家、全省第三家综合数据要素交易平台,该公司承载着数据确权、数据产品发布、数据产品定价、数据产品交易等功能。

这是我省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生动缩影。"与商品市场相比,江苏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荣锦介绍。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领域,去年我省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江苏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明方向,加快我省"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的步伐,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以前项目审批程序多、耗时长,现在不到一天时间,五证全部到位!"镇江扬中的江苏福达特种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忠感慨道。

让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7月,省政务办、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重大项目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让企业"少走路"、实现"零等待"。

2、增"温度",破除市场主体"中梗阻"

持续不断的疫情,让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人流、物流一度停滞,经营成本持续攀高,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生存渐趋艰难。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信心从哪里来?一是从市场主体自身,从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上来;二是来源于政府系统性、及时跟进、无微不至的支持。

从此前的"六稳""六保"相关政策,到"苏政50条""苏政30条",再到今年先后出台的"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两年多来,江苏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一系列温暖贴心的举措给市场主体注入了发展信心。

受疫情影响,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神龙集团面临业务量下降、运输成本增加、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盐城市盐都区税务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帮我们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94.2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神龙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徐佩生说。

除了大规模留抵退税,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也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提高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去年,我们共享受各项税收优惠减免110余万元。"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深有感触。

减税降费是对各类市场主体直接高效的纾困、助力举措。今年以来,我省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费政策支持体系,充分释放"退、免、减、缓、降"政策叠加效应,及时将"真金白银"送进企业的"钱袋子"。至8月底,全省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3500亿元。

含金量满满的政策,是一场场"及时雨",更是一剂剂"定心丸"。徐州实施出口额30万美元以下企业免费投保政策,不断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淮安对赴市外招聘的企业提供经费支持,稳用工、保生产;扬州对疫情期间为稳定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作出贡献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安排专项资金......做好营商环境"除法",清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为江苏企业、产业"施展拳脚"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

3、加"力度",打造要素资源"强磁场"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最高,入选"国家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首位,13个设区市全部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对于江苏来说,制造业是发展优势所在,也是经济命脉所系。

培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举措》《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外资大省"江苏用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实打实的政策举措,赢得外资外企的"信任票"。

面对疫情影响,今年年初我省印发《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引导全省有条件的外资企业扩大利润再投资规模;商务部门建立外资补链延链强链专班,梳理完善了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全力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我们对在江苏投资充满信心。"自2004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以来,默克制药已在苏州、无锡、南通投资布局,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表示,将继续在江苏投建医疗器械制造基地和高端半导体材料一体化项目。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出台国际性的人才职业资格认定办法,推出首批57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的目录;苏州片区内主动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贸易投资和运输便利化等方面率先探索;连云港片区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立国内首个海关海事联合查验中心......成立三年来,三个片区开展差异化探索实践,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沉甸甸的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近者悦""远者来",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振奋:我省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在25个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中,苏州、南京、常州、无锡名列其中;至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1385.6万户,同比增长3.8%。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江苏省南京市创新建设"质量小站"惠及中小微企业

12月17日,第二届江苏质量大会现场,江苏派逊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苑心情愉悦。会上发布的第二批"江苏精品"认证获奖企业名单中,该公司占据宝贵一席。为获这一极具"含金量"的认证,潘苑从第一批申报时就着手准备,无奈因"对报审流程不熟悉"遗憾落选。而此次能够成功入选,潘苑认为,得益于一个重要的契机--南京布局"质量小站"建设。

市场竞争,核心是质量竞争能力。南京有上百万家市场主体,其中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如何提高这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南京是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今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整合市场监管系统质量要素资源,围绕全市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目前已创新建设15家质量小站。"作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布局,质量小站让企业问题上浮,专家资源下沉,搭建起精准服务企业的便捷通道。"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时新峰表示,要让质量小站成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站"。

探索:专家机构搬到园区里

"专业技术人员进企业、进实验室,从原材料选择与控制、标准选用、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潘苑说,在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帮助下,公司制定了高于现有国标的两个团体标准,填补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空白,学生校服(针织类)也成功拿到"江苏精品"的"入场券"。在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看来,其实不少中小微企业已经取得不俗成绩,只是囿于不知如何迈出下一步。

打开质量小站的服务矩阵,除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外,南京标准化研究院、计量监督检测院、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家能够"叫得响"的服务机构,成为指向"灯塔"。这次,聚光灯投向了中小微企业。

"相较于大型企业的成熟管理,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疏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影响企业成长,甚至造成损失。"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李鸿雁说,在对全市企业进行走访中,发现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的空间很大。加上市场监管门类众多,有的企业就算有需求,有时也搞不清应该找哪个单位部门解决。

质量小站将资源集纳下沉,线上平台和线下窗口相结合,质量管家和质量专家相补充,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九大业务板块服务。前来办事的企业还能领取一项优惠福利:免费查询、下载现行或废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这里,让企业走最短的路、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李鸿雁说。

在溧水区市场监管局驻高新区质量小站,一本特制的"漫说"服务指南,给"两眼一抹黑"的求助者清晰展现了小站业务。让陈力欣喜的是,在电梯公司工作的他,现在报检特种设备时,直接来到小站操作即可。过去,他往往要开上一个半甚至两小时的车,到江宁或者新街口,只为送交一份报检文件材料。

转变:中小企业愿意上门来

南京质量小站的地方标准编制发布,15个小站也接连落地,完备的"服务站"在等待"上门人"。

运营之初,南京高新区(浦口园)质量小站却深感压力:一面企业需求得不到解决,一面质量小站却鲜有问津。"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仍旧是老观念,遇到问题第一想法是找熟人托朋友,或者找到市场上的低价服务机构,结果往往极耗时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马宏斌认为,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主动摸清企业需求,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打出质量小站的品牌公信力。

正是在一次次成功"试探"中,位于浦口区的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交下了质量小站这个"熟人朋友"。此前,公司为进行专利申请,没少花钱找服务机构,而且时间周期长耽误正常发展。如今,通过质量小站帮忙,中孚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快速预选,将两年左右时间的专利申请周期,压缩到一个半月。全程免费,更是让企业直呼"还有这种好事",眼前的实效让他们相信"质量小站是个办实事的好地方"。

需要转变的不单是企业。在溧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刘婷婷,现在也是质量小站运行管理负责人,肩挑监管与服务。"过去到企业是监督检查,现在需要走访服务,主动帮忙解决问题。"刘婷婷认为,正是服务的下沉前置,让企业有了更专业精准的指导,得以更高质量发展,也为更好实现监管埋下伏笔。

小站落地见效,已辐射全市近2万家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依托质量小站,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也扎根于企业。南京建成的全省首个线上质量学习网和首席质量官云平台,已组织线上"基础"培训和线下"提升"培训首席质量官约3000人。"授课老师都是业内专家,专业水平高,剖析问题准,是质量小站的'金字招牌'。"首席质量官们已有个共识:有需求,到小站。

开拓:全域服务趋于特色化

接受企业技术咨询5000余次,免费提供各类技术标准1200多份;收集汇总企业需求1600余项,已解决1200余项;跟踪辅导15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2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质量小站运营以来,已见实效。

《南京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末,南京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将突破300万户,与"十三五"末相比,市场主体总量增长一倍。对于新增的市场主体,如何推动市场监管系统"监管"与"服务"有效衔接?质量小站是一个突破口。

质量小站赋能,浦口特色化定制一企一档信息库,为企业"精准画像",协调专业机构资源提供质量提升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南京三乐电子是浦口最"年长"的电子企业。去年,北斗全球系统组网成功,最后一颗卫星上使用的空间行波管正是"浦口制造"。"我们自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很健全,但经过辅导还是发现了一些系统漏洞,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放在更高处看,"精准画像"也是为园区而作。设置在南京国家农创园的质量小站,为园区农业企业带来福利:依托园区检验检测中心,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以进行质量、标准、计量、农产品及食品方面检验检测的咨询和技术服务。雨花台区软件谷质量小站,则倾向更多精力服务软件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明年,溧水经济开发区、南京国家农高区都将建成质量小站,保持小站各业务板块正常运行的同时,更多精力向业内专家走访、培训进行倾斜,更加有针对性服务好园区企业。

"南京要通过质量小站,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服务支持,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未来,还要让质量小站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南京标杆。"时新峰说。

浙江省打造"一指减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提升企业获得感

浙江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企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企业减负降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和初步成效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每年制定出台力度大、含金量高的减负政策,全面加强政策有效供给。2016年以来,省级先后出台11批减负降本政策文件,共计247条,有力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

二是关切回应企业发展需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企业减负上动真格、见实招。2016年在国内率先缓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2017年实现省定行政事业性涉企零收费,2017年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企业办事"一网通办",今年首创"一指减负"场景应用等改革,不断呼应企业发展需求,极大地提升企业获得感。

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我省抓住企业减负机制调整契机,建立由省减负办(省经信厅)牵头、省级部门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企业减负降本工作机制。目前全省各地都建立相应的减负降本工作机制。并在全省推行减负降本"十法"(组织保障法、政策供给法、改革攻坚法、结构优化法、减税减支法、省级清费法、智能改造法、要素优配法、数字赋能法、欠款清偿法),推动减负降本工作不断创新。

四是形成减负工作合力。通过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推进"放管服"、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共同参与,打出了企业减负降本工作组合拳。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浙江减负降本工作成效初现。企业减负金额从2016年的1010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4855亿元,今年预计超过3000亿元。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14%,百元营业收入成本5年下降了1.9元,较低的企业综合成本已成为浙江招商引资的"金名片"。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实现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6%、16.6%、15.6%,累计减负257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好于东部,全省经济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二、浙江推进"一指减负"应用的主要做法

今年浙江全面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为切实提升企业对减负降本工作的获得感、透明度,让企业知道减负"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也让政府清楚"为谁减""在哪减""减得怎么样",浙江在全国首创企业减负降本数字化改革"一指减负"场景应用。企业通过手机即可与减负工作互动,所有减负政策"一指查询"、是否符合条件"一指评估"、满足条件"一指办理",是否满意"五星好评",实现减负工作量化闭环管理。

(一)减负政策"一指查询"。浙江省减负办(省经信厅)牵头,今年继续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涉及"两减五降"(减免税收、减免政府性基金,降用工、降物流、降用能、降融资成本及降其他成本)共42条政策。同时与省税务、省大数据局联合牵头,发改、财政、人社、人行、银保监、电力等16个省级单位配合,将"两减五降"政策在"浙里办"企业码综合集成,让企业打开手机就可"一屏全览"国家、省、市、县四级减负降本政策,点一点就可以"一指查询"今年已享受的减负总额以及每条政策月度明细数据。

(二)条件匹配"一指评估"。不断细化政策颗粒度,将企业类型、规模、行业、地区等政策细化量化,形成政策评估算法模型,精准识别优惠主体。同时"前置"惠企政策提醒,调取部门共享数据,完善预填功能,精简资料申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计算、自动成表、自动校验,形成预享企业"白名单"。企业在手机上点一点"一指评估",所有政策办理部门系统自动在线反馈评估结果,是否符合条件一目了然。如果企业对"不符合条件"的评估结果存有疑义,还可随时在线咨询,系统将自动流转,由相关政策制订部门解答反馈。

(三)满足条件"一指办理"。利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用户体系,实现企业一端登陆,全网通办。创新"即时核准"机制,推行"零"审核时间,提升业务办理速度。例如,杭州市西湖区、湖州市推行智能秒兑,按照营收、税收、科技资质等标签,对企业精准画像、精细分类,经数据比对后适配相关企业,第一时间短信推送,企业只需登录系统提交申请即可实现政策秒兑。针对不具备无感立享仍需要申请办理的政策,推动部门业务系统相互交叉验证,自动匹配企业信息数据,符合条件"一指办理"。

(四)上下联动"一体推进"。联动杭州市西湖区、湖州市,创新探索"一地开发、全省共享、增量迭代"的综合开发模式,集成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应用界面,政府侧应用在全省市县实现全覆盖。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号、"企业码"直播间等方式,邀请11个厅局开展7场线上解读,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宣传面。同时,在国务院减负办、国家工信部指导下,9月24日率先在全国启动"减负降本宣传月"活动,并统一制作宣传册和宣讲视频,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良好减负工作氛围。

浙江"一指减负"场景应用正式上线以来,企业获得感大大增强,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并列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清单。下一步,浙江将继续扎实做好减负降本工作,继续迭代升级"一指减负"场景应用,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不断深化"一指减负"试点工作,为全国企业减负降本工作提供浙江经验。

浙江省杭州市精准发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浙江省内和长三角地区,一场以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目标的战役已经打响。浙江各地通过组建"纾困专班",跨省协调运力,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燃眉之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