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农村基层党建专辑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72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8分钟

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湖南省冷水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以组织力的提升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见实效。

抓统筹、抓责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党的领导有效落实到基层。一是明规划,明确怎样引领。我们按照党中央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部署,在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各领域党组织、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年规划》,明确抓实基层党建的目标、任务、措施、考核等,计划用5年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示范项目。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具体实施,以突出典型为引领,带动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铺开,推动抓党建与抓发展有机融合。二是明项目,确保务实引领。市委高度重视,成立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指导党建项目落地落实的职能,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统一布局、各有特色的鲜活景象。对党建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三个一"指导服务机制,即一个党建项目、一名指导员、一张任务清单,对每个项目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因单位而异,确保指导服务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三是明责任,实现有效引领。建立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着力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重点将抓党建与抓发展同步推进情况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督促党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是否继续培养或转正的重要参考。

抓学习、抓研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创新创造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着力加强学习研讨、宣传引导,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举措,运用新载体。一是抓学习提升,积淀创新底蕴。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学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基层党建专题指导,组织党组织书记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为基层党组织推进观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等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抓成果提升,强化理论推动。任何实践创新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对基层党组织创造的党建工作先进经验,我们坚持深入调研,不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查摆出来一些教训和问题,摸索出来一些创新思路和方法,做到工作每推进一步,理论研讨就紧跟一步。三是抓示范宣传,实现全面推广。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是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我们以党建优秀项目成果大比拼为抓手,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将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特色亮点、成果影响等,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立体化的宣传网络进行推广,形成看创新、重实效的导向,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成为常态。

抓结合、抓项目,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促进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促进力,就是要坚持改革发展推进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我们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项目化推进基层党建。一是紧扣中心确定项目。冷水江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确定了抓党建推进经济转型、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抓党建推动环境治理三大项目,并分别成立了协调推进小组,明确由市基层办具体指导,农业、扶贫、环保等业务部门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集中力量打造示范项目。二是锁定目标设计项目。围绕转型发展、脱贫增收、环境改善的目标,各单位党组织主动谋划抓党建与抓业务的有效融合,深入拓展"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内容。比如,市农业局围绕"一个党员一面旗、脱贫攻坚比贡献"主题,构建了"机关支部+农业技术推广+扶贫""机关支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扶贫"等特色鲜明的党建项目。三是集中力量推动项目。在抓党建推进经济转型方面,探索将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建在产业链上,成立项目攻坚克难临时党支部、农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等,充分发挥党支部对产业转型各项重点工作的引领促进作用,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进入全国百强县。在抓党建促进脱贫攻坚方面,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脱贫攻坚的领导核心和一线指挥部,通过村(居)"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选准用好第一书记,多途径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落实党员干部挂点帮扶制度,40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全市10个乡镇街道下派近500名党员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帮扶工作全覆盖。在抓党建推动环境治理方面,推行各领域党组织"联村建绿"工作模式,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700万元,党员开展植树造林志愿服务7万余人次,让绿水青山成为了老百姓的摇钱树。2017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联村建绿"工作予以报道推介。

抓规范、抓管理,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自我锻造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自我锻造力,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生活这个"熔炉"的作用,在"烈火"中"炼"去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基层党组织不想抓、不会抓、抓不实党建工作的问题,我们着力构建内容规范、管理有序的组织生活常态推进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是紧扣基本制度抓组织生活规范。在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时,我们坚持主题化推进,每月的组织生活主题与精准帮扶、抗洪救灾、植树造林等当时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抓实"三会一课"等基础制度,有效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作。比如,2017年6月我市连续强降雨,资江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位,全市受灾严重。涟溪桥社区党支部开展"红心向党,抗洪救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24小时值守重点地段,排查处理险情,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二是紧扣"五化"建设抓组织生活落地。按照省委的安排,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是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党支部建设的"主题曲"。我们坚持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统揽,科学设置组织活动时间、内容、要求,由组织部门牵头制定规范化的组织生活模板,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不会开展组织生活的现实问题。三是紧扣精细管理抓组织生活见效。依托党建工作管理考核信息平台,将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会议记录、现场照片等及时上传,利用信息平台规范化、痕迹化等特点和优势,进行全程纪实和计分排名。通过月审核、季点评、年考核的方式,对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进度进行全程动态管控,及时检查指导,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常态开展、有效开展。

"四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近年来,新沂市着力在思想、行动、方式和资源等方面嵌入"融"的元素,带动实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思想融入,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是靠学习融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书记带头认真学习、认真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党员群众中。二是靠责任融入。建立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职责,分层次、分领域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和年度要点,编排实施市、镇、村三级党建项目266个,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纵向责任体系。三是靠考核融入。按照"一手抓经济工作考核,一手抓党建工作考核"的思路,出台制定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对考核前三名的,分别给予党建工作经费补贴;考核后三名的,由市委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

行动融合,提升群众组织力。一是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68家,大力实施非公企业"深度拓展、先锋集聚、达标增效、红色动力"四大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双挂双亮双服务"主题教育活动,助推企业发展。二是与民生实事融合。围绕兴修水利、建桥修路、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编排一批民生实事工程,集中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与维护稳定融合。每月5日召开1次协商会议,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基层一些棘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方式融通,提升党建创新力。一是增强吸引力。确定每月10日为"党群统一活动日",通过开展义务劳动、文体娱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党建工作融入百姓。二是增强灵活性。为全市1842个基层党组织发放《基层党建工作台账》"一本通",出台新沂市村级干部行为规范"口袋书",深入开展走访宣讲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情、解民忧。三是增强时效性。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创建远程教育"易问网",及时为基层党员群众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资源融汇,提升服务支撑力。一是推动人才向基层融汇。市委成立"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服务团",整合54家部门力量"抱团"帮扶基层。遴选60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282名政法干警到村担任"法治书记",选拔512人进入全市村书记后备人才库,择优调整50名优秀人才走上村书记岗位,实现"双强型"村书记全覆盖。同时,还以定向委培的方式,招录了一批有志服务"三农"的年轻学子。二是推动平台向基层融汇。大力实施"建村部、强支部"工程,近年来,共争取省、市补助资金700多万元,180多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得到了提档升级。三是推动资金向基层融汇。强化党建经费保障,每年设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3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有效保障。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提高村(居)干部待遇,解除了村级干部队伍后顾之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

打造过硬党支部提升党的战斗力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的各项工作在基层深入开展的战斗堡垒。全面打造过硬党支部,既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实践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视察菏泽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狠抓基层党支部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优化组织提效力。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建设过硬党支部首先要抓住组织设置这个"纲"和"本",通过创新设置方式,优化组织架构,逐步建立城乡一体、有效覆盖、职责明晰、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体系,从而实现"目张""末从"的目的。菏泽市大力实施村居规模调整,通过强村带动、邻村合并、产业联合、城镇吸纳等模式合村并居,减少行政村1007个,优化了组织设置,凝聚了班子合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年"活动,市委常委带头将所在支部率先建设成示范党支部,每年每个市直部门党委(党组)打造1个基层党建示范党支部,每个县区至少打造1个基层党建示范乡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探索实行"党支部+扶贫车间+订单企业"的扶贫新模式,在扶贫任务较重的村,建成扶贫车间1852个,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5.7万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围绕项目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中心工作,设立临时党支部,推动全市大项目落地和棚改工作顺利和谐开展。

筑牢根基强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菏泽市把建设过硬队伍作为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切实打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有领航力的党支部班子。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逐村逐社区分析班子现状,按照1∶3的比例建立9.5万余人的村干部后备人才库,畅通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加大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力度,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倒排整顿对象,实行领导干部帮包责任制。探索推行星级管理,评定五星级党支部,立标杆、强引领,激发基层党支部的生机活力。配强有带动力的支部书记。对支部书记实行目标管理,公开承诺践诺。坚决调整了181名不称职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对全市1578个扶贫任务较重的村,全部派驻职务更高、能力更强、经验更多的第一书记,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力服务脱贫攻坚。探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书记挂任村(社区)支部副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挂任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副书记,以实现双促进、双提高。建设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严格落实相关部门领导与新发展党员集体谈话并上党课制度,纯洁入党动机,树牢理想信念。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对新发展党员中与党支部委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存有亲属关系及近姻亲关系的,上提一级审查,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激发党员干劲,对党员评星定级,积分量化管理,通过公开挂牌亮星、动态管理摘星,营造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规范生活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坚持把"三会一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两级联评"制度,实行支部自评、党委督评,严格对照考核细则评定等级,以制度促规范,以考核促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到所在党支部、到党校、到联系县区或部门、到帮包基层党支部讲党课。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市委常委及党员副市长参加指导部分单位民主生活会,市委成立督导组参加县区及市直部门民主生活会,对生活会方案、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及主要负责同志发言进行认真审核,督促各级民主生活会开出辣味、开出质量、开出效果。探索专题组织生活会"典型引路、分层召开"模式,在全市各领域选取先进党支部先行一步、率先召开,带动面上工作开展;推行"五步工作法",抓实学习强业务、谈心听意见、对照查问题、指导重分类、会前回头看等环节,从严从实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存在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创新载体添活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好载体、丰富活动,把党支部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清晰地反映出来,把党员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根据不同类型党支部和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开设示范培训班、党员轮训班、骨干培训班和学历提升班等,对全市39.2万名党员进行轮训。以党支部为单位,积极推动自主学习,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农村社区举办农村夜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班前一讲""班后一课"等活动。创新开展"单位联村(社区)、干部联户,创建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造群众满意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创"活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参与联系村(社区)、党员干部全部参与联系户,覆盖所有村(社区)、所有户。活动开展以来,化解各类矛盾隐患3.6万余起,整合筹集资金15.3亿元,扶持各类经济项目1.5万多个,带动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强化"互联网+党建"理念,建立了联通县乡村、直达党支部、精准到党员、服务于群众的智慧党建平台,对党员发展管理、村干部轮流坐班等工作,实行网上全程纪实、实时管理、精准督导和差异化考核,把基层党建规范化管理落实到每个党支部和党员。积极探索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办理为民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县乡村三级覆盖,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健全机制聚合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健全完善机制,才能激发动力、形成合力。建立有推动力的督导落实机制。创新书记抓党建工作任务交办单制度,对一些突出问题和重点任务,及时转办、督促落实。建立市委常委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名常委联系1个市直部门、1个乡镇、1个先进村、1个后进村、1家企业、1所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实施党委书记抓党建项目,分领域科学设置党支部评价指标,对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全程纪实、全力督促、全面评价。探索有突破力的经济发展机制。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年"活动,通过清理盘活"三资"、创新投入方式、实施政策倾斜等10项措施,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年集体经济收入过3万元的村达到70%。健全有执行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围绕有钱办事,市财政连续多年列支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将市县乡三级财政每年新增部分的1%、2%、3%,纳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3年来,村(社区)"两委"干部基本报酬每年增幅都有提高。围绕有场所议事,村级组织场所实现全覆盖、全达标,加快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和各类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有激发力的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列席上一级党组织党建专题会议制度。树立重用基层一线干部的鲜明导向,37名乡镇党政正职进县区领导班子,180名"三类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从县区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定向招聘28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政治保证,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凯里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服务全市科学发展大局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

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升素质引领发展。凯里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缺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缺的是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创新。为此,凯里市牢牢抓住干部和党员两个关键群体,强化对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充分发挥了思想建党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凝聚力量、创新观念、提高本领、提升素质的作用。一是建立"周末党校"等制度,为全市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为了构建干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凯里市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入手抓实学习教育,专门制定了"周末党校"制度,规范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学习内容、组织方法、参学对象、工作纪律等内容,确保"周末党校"制度化;同时制定了干部教育学习培训学时制管理暂行办法,将"周末党校"列入脱产培训学时,开展学时登记,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理论考核的重要依据。"周末党校"定在每周六准时开讲,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等重大课题设置课程,邀请知名专家、业内知名人士、州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现场授课,以全市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固定学员,并分期分批组织基层普通党员、村(居、社区)班子轮训。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严纪律、强本领、树形象"为主题的党员身份教育活动,出台党员"十不准""十带头",为党员的行为划清底线、标出高线。将党员教育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在全市范围推动党员教育"六上"工程(党员教育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上互联网络、上报纸杂志、上电视、上广播电台、上手机),实现了党员教育在主流媒体的全覆盖。开展党员家风征集、评比活动,在全市党员群众中形成了以"家风"带乡风、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建新风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发挥"两新"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三亮三比三做"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做服务的热心人、做服务的贴心人、做服务的暖心人)。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规范了党员的行为,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凯里市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态度,向作风问题中的积习顽疾开战,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抓常,就是经常抓,不停歇,把作风建设常态化。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理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漫浮"的活动。开展"摇号"查作风提效能促廉洁工作,以"摇号"确定明察暗访对象的方式对不正之风形成高压威慑态势。开展"铸勤行动",以"正风铸勤"为主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风气。深入推进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由于在作风建设上坚持常抓不懈,对问题始终寸步不让、露头就打,"不敢"的氛围在凯里不断得到强化。抓细,就是深入抓、敢较真、见实招。围绕抓细,凯里市在作风建设上既抓细节,又挖根源;既有"点穴式"突查,又有"地毯式"排查;既面向全体党员,又突出关键少数。2016年,全市共开展作风专项行动督查45次,出动人员291人(次),共检查单位459家(次),查出问题55个,发出督查通报36期,查处违反工作纪律的国家工作人员55人。抓长,就是建机制、持久抓、见长效。着眼于将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凯里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作风巡查、廉政承诺等11项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形成了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干部能力建设,增强本领推动发展。一是抓好干部轮训和加强实践锻炼。在干部轮训方面,根据"素质凯里"建设的工作要求,开展乡科级干部能力提升专题轮训班26期5000多人。在实践锻炼方面,凯里市深入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选派126名村第一书记、478名驻村干部,每月驻村20天以上,开展暖民心活动,在为民服务中提升能力。全年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12201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194人次。二是抓好党员轮训和人才培训。举办党员轮训班6期604人,开展了农业惠民政策解读、党务村务公开与村级民主管理、依法办事、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的培训。在人才培训方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0期7008人。"实时远教"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共组织开展学习培训380期,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2万余人次。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一是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和"三会一课"制度。市委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发放党员民主测评表,积极邀请非党群众和非党职工参与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并对每名党员进行反馈、通报和公示。另外,还为全市992个党支部统一印制了党组织"三会一课"记录本和党组织"三会一课"记录簿,将开展"三会一课"作为刚性要求,并明确对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严格督查,对"三会一课"开展不正常的支部进行及时提醒。二是强化党员"一线服务",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凯里市认真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工作、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和"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工作等,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到便民服务第一线、构建和谐社会第一线、急难险重第一线开展工作。

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全面推行市直机关、乡镇(街道)党委(党组)书记及村党总支(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制度,实行"二级联述联评联考"。全市94个单位(部门)主要领导、4240名党员干部、152名纪检干部签订了作风建设"十严禁"承诺书,初步构建起谁主管、谁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确保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二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市委发挥主体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深化党风廉政教育、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民生领域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腐败;坚持党组织从严抓党风、严明党的纪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作风建设。三是通过民生特派监督制度,大力整治民生领域的腐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组建民生监督组,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辖区内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民生资金领域腐败问题开展执纪监督问责。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民生监督组通过专项监察、入户走访、信访受理等手段发现民生领域问题线索1977条,参与或配合查办党政纪案件156件178人,移送司法机关7件8人。

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扶贫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脱贫的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脱贫优势。2016年,全市3.9万人实现脱贫,占比53%;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占比54%。

抓扶贫先扶志,促脱贫攻坚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文中指出:"扶贫先要扶志。"宁德干部群众在30年的扶贫历程中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学习研讨中弘扬传统。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委常委带头深入挂点村讲党课、过党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摆脱贫困》,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专题讨论,大力传承弘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把心贴近群众""一棒接着一棒干""功成不必在我"等好思想好作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加强培训中提高能力。实施"千名贫困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市县每年分别举办2期贫困村主干轮训班、4期贫困村党员就业创业培训班,选派452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异地挂职锻炼,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在广泛宣讲中解疑释惑。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组建宣讲团62个,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优良传统,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让群众搞清楚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切实改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内生动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