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专辑(第2/7页)
抓组织功能提升,促脱贫攻坚有活力。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我们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突出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好一批产业支部。强化村党组织对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委(党总支)设在中心村、党员示范岗建在致富项目中,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支部+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党支部425个,在中心村建立党委(党总支)67个,辐射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比如,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把支部建在农业、旅游等产业链上,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5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搭建好一个服务平台。各级党费和财政配套2600多万元,推动2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一站点"布局,分别建立乡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点)112个、2135个,推进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鼓励支持500多名党员和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在活动场所开设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把场所打造成电子商务、便民超市、村民议事、代办服务等阵地。落实好一套监管制度。出台关于切实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通过健全村干部在岗纪实、岗位目标等7项制度,在全市504个村实行坐班、1631个村实行值班,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抓骨干队伍建设,促脱贫攻坚有力量。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我们始终把选好配强带头人作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建强乡镇扶贫工作骨干力量。在乡镇换届中,有针对性地选配熟悉"三农"工作、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领导班子成员中80%以上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统筹县乡专业技术力量,每个乡镇组建2至3支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服务群众脱贫。建好村级扶贫带头人队伍。大力加强薄弱村党组织建设,采取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机关优秀干部中"派"等办法,促进村主干中经济能人占比提高到63%,在此基础上把30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补充进村级组织班子。着力发挥先富党员帮带作用。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4000多名党员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5000多个,帮助和带领1万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年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开展"党员1对1结对助困"行动,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脱贫。
抓工作重心下移,促脱贫攻坚有合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始终把农村作为扶贫脱贫的"主战场",突出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往基层倾斜,凝聚各方合力扶真贫、真扶贫。"四下基层"解难题。健全"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六到户、六到村、四到县),市县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至2个贫困村、2至3户贫困户。县乡党委书记结合每年领办的2个基层党建项目,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263个书记办实事项目,市县千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基层办实事好事1.2万件。驻村蹲点抓扶贫。选派280名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1640名干部驻村蹲点,安排1755名干部包户扶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第四批驻村第一书记共筹措帮扶资金6.55亿元。结对共建促发展。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1300多对,实行承诺制,采取结对帮扶、就业培训、建设惠民金融服务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2016年以来解决共建村生产发展、脱贫致富中的难题6400多件。
抓保障激励机制,促脱贫攻坚有干劲。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抓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强调的"扶贫要注意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要求,市委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见和3年规划,从保障发展用地、整合资金项目、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配套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入股分红、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经过2年多的攻坚,全市有经营性收益的村提高到了76%,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24%,均比2014年翻一番多。抓村干部报酬待遇。市县财政每年新增近3000万元用于提高村主干基本报酬,全部达到中央提出的标准。全面建立现任村主干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未参保的离任村主干给予每人每月150至400元的生活补助,着力解决"无力做事"问题。抓基层干部精气神。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采取表扬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教育一批的"五个一批"举措,推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着力解决"无心干事""干不好"等问题。全面建立村干部绩效奖励制度,对年度"双述双评双考"优秀的村干部,按照不低于年基本报酬10%的比例进行绩效奖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在201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全市拿出155个职位,从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六类人员"中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抓实抓细基层党建
抓好基层党建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海南省陵水县大力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实抓细基层党建,以基层党建的新作为、新成效,带来干部作风的新气象、新风尚,推动全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领导带头直面困难解决问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领导带头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千难万难,领导带头就不难。面对民生热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遇到突出问题、尤其是关键难题,县委始终强调各级领导要冲在第一线,在第一线研究解决问题,亲力亲为,不回避,敢担当。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啃硬骨头,在隆广镇石关村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该村长期存在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召开现场会,定下挖抗旱深水井方案,目前深水井饮用水源质量通过质检检验,惠及该村5个自然村的农户。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截至2016年底,陵水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630人次,帮助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危房改造、就业、医疗等问题1300余个。
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对一个县来讲,基层党建的重心在农村。农村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村党组织,大量工作要靠村党组织书记去组织、去落实。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建好一个村。县委把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利用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既选"好干部",又选"能人",着力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一方面,精筛细选。对30个换届重点难点村,县委领导带队逐一走访调研,摸清"家底",研究整顿措施。开展"三个谈心",各乡镇主要领导与各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谈心一次,与村级组织候选人预备人选深入谈心一次,乡镇包片领导与所包村"两委"干部逐个谈心沟通,掌握党员群众动态。先整顿后换届,选派116名第一书记驻村,一村一策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12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另一方面,严肃换届纪律。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换届纪律宣传和拉票贿选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利用视频片、公开栏、动漫海报、发放"纪律扇""纪律卡"等方式,组织农村党员深入学习"九个严禁、九个一律";探索党员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党课"等创新形式,将村级组织换届政策信息推送给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参选人员、党员等重点人群,统一组织签订严肃换届纪律承诺书,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制贿选等不正之风。通过学习教育和宣传引导,农村党员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部分党员干部主动让位;同时,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环境。一批热爱基层、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队伍结构整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
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是基层党组织强健与否的重要因素,只有党员合格有为,基层党组织才有可能强健有力。县委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头等大事,围绕"学、改、做"精准发力,努力推动每一名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一是努力打牢"学"这个基础,对照标准全面学、深入学。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党员特点,区分层次、区分对象,对学习教育的具体内容、组织形式等提出具体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上下一般粗",做到学习教育"零死角"。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我来说""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党章党规"进党校、进课堂、进媒体"等"自选动作"10余项,同步抓实"三会一课"、专题轮训等"规定动作",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培训20万余人次,切实达到了人人学、时时学的学习要求。二是紧紧抓住"改"这个关键,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对照党员"四讲四有"标准查摆问题、整改问题。召开全县廉政警示教育工作会议,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反躬自省、吸取教训;派出3个督查组深入基层党组织,督促整改主业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对之前查摆的"不严不实"问题进行"回头看",对存在问题分类整理、建立台账、抓好整改。三是重点落在"做"的行动上,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陵水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在全县党员中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让党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发展贡献力量。在机关事业单位,以抓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开展领导联点、支部联建、部门联帮、党员联对,推动领导力量和组织资源下基层;在农村(社区),开展党员亮身份、定岗位、定承诺、邻里评、党员评、组织评"一亮二定三评"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开展"亮流程、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推行阳光、规范、高效、诚信、廉洁服务。
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解难题。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民心基础。如果群众诉求不解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抓基层党建就无从谈起。做决策抓工作只有得到群众的衷心认可和拥护,党的执政根基才会坚如磐石。在实际工作中,县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赢得群众信任,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如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夜宿夜访制度和党员干部扶贫问事制度,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优势,压紧压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县委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村,专题调研精准脱贫、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逐一走访贫困户研究帮扶措施,并夜宿农舍访贫问苦。2016年实现3361户1.3万多人顺利脱贫,贫困村、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二是狠抓农村居民增收。落实省委关于陵水要在一年内打赢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翻身仗的指示,制定行动方案,落细落实10项增收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开发力度。2016年新建100个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利用"互联网+",拓宽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为低保边缘家庭人员建档立卡,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实施民营天然橡胶生态补贴和退果还林补偿等增收措施。三是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好事。建设县城应急水厂、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实施抗旱深机井工程,在全县缺水区域打深井28口,缓解超过5万人的生活饮水和3万亩以上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困难。健全完善大病兜底、社会保险补充、游客保险等政策措施;全额资助贫困人员参加新农合,建立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赢得了群众点赞,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坚持不懈强基固本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江苏省滨海县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实施"强基提能"3年行动计划,与时俱进地探索新路子、展现新作为,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坚持"抓好源头"与"管好龙头",强化主体责任不含糊。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责任为硬约束,以倒逼落实为落脚点,激发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内生动力。一是健全制度促工作规范化。出台"1+N"制度文件。"一份意见"抓统筹:制定落实全面从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围绕7个方面24项具体内容提出工作指导。"N项机制"抓推进: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规则、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村居事务民主公开等制度,让基层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二是压实责任促履职具体化。每年"召开一次党建会、签订一份承诺书、列出一张任务表、建立一批示范点"。通过责任清单化、考核百分制、督查常态化倒逼责任落实。三是跟踪问效促落实系统化。推行精准整改,要求镇村党组织对问题按照近期、中期、长期3个阶段进行系统分类,实行挂号整治,对抓党建工作不力、出现严重后果的,分清主体责任、直接责任、配合责任,真正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
着眼"导向引领"与"精准培养",抓紧队伍管理不懈怠。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中之重,打好选配、培养、储备"组合拳",打造善谋发展、善带民富的带头人队伍。一是提高"配"的精度选才。利用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严把干部提名、素质、廉政和使用四关。大力度选配"双强书记",形成优秀人才向农村集聚的效应,村(社区)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6.7%,50岁以下的占47.8%。高标准选派第一书记,落实带好一支队伍、理清一条路子、培植一个产业等"八个一"任务,使第一书记真正成为助推基层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增强"管"的力度育才。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计划,县级开设"周末大讲堂",推行书记讲党课制度,通过集中轮训班、业务辅导班等全方位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实行"闭环式"管理,通过任职作出任期承诺、年初列出工作清单、半年开展书记考核、年底全员述职考评,推动镇村干部工作质效同步提升。三是拓展"备"的深度储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个镇区动态储备50名左右4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规定村(社区)干部出现空缺时,一律从后备人才中择优选拔。把后备人才培养,作为镇村书记抓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有效倒逼一把手提前培养接班人,破解人难选、选人难的瓶颈。
突出"托底减压"与"釜底加薪",提升保障能力不停步。推动力量向基层充实、资金向基层投入、政策向基层倾斜,营造关心基层、关注基础、关爱干部的浓厚氛围。一是以经济激励保障肯干事的"甜头"。一方面,给村集体保驾护航,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帮助基层增收入、减包袱,县镇财政共同保障村级运转经费,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化解村债。另一方面,让村干部轻装上阵,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规定基本报酬按季度发放、绩效奖励与工作考核挂钩,目前村支部书记年均报酬达4万元左右,较2016年提高1万多元。二是以政治待遇提振能干事的"劲头"。优选5名村党组织书记、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镇党政领导班子,通过安排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录村书记20余名。放大干事"正效应",每年按照不少于15%的比例,向省、市、县委推荐"七一"或年度表彰人选,优秀村书记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优先参加党校各类主体班学习,让"向强的学、与高的比、跟快的赛"蔚然成风。三是以人文关怀激发想干事的"盼头"。离任后给关爱,全面落实村(社区)"三大员"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立离任干部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生活上给温暖,健全基层干部重大节日、思想困惑、生病住院及生活困难"四必访"制度,切实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个基层干部的心坎上。
注重"先进示范"与"后进转化",激发组织活力不松劲。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推动基础工作全面进步。一是"晋位升级"激发前进动能。开展党建工作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明确示范镇"六强"、村"六好"创建标准,打造基层欢迎、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党建品牌,形成以示范带动全盘、创建促进提升的比拼态势。二是"循环整顿"倒逼后进潜能。每年按10%的比例倒排后进村,推行县领导带头联系、第一书记具体指导、挂钩单位全力跟进、镇区党政正职全程参与、村书记抓工作落实的"五位一体"模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对接融合、互助提升"行动,遴选先进村与薄弱村结成30个左右对子,通过"双强"书记跨村兼职、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村级资源共享共用等方式,推动薄弱村转化提升。三是"结对联建"彰显共建效能。合力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创业型党组织建设,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发展股份经营、旅游经济、资源开发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联动加大阵地建设,采取扶贫资金解决一点、县镇财政配套一点、县级党费补助一点的办法,改造升级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
秉持"为民情怀"与"利民作风",彰显服务本色不动摇。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做到联系群众在密切上下功夫、服务基层在具体上见行动。一是整合队伍向基层聚力。自上而下,联动打造以书记为核心、多支队伍为支撑的一核多翼服务队伍。县级层面,县委常委率先垂范,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暖企惠民?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大落实等活动。镇级层面,发挥镇党委龙头作用,推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联村制度。村级层面,出台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办法,明确党组织承诺践诺、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组合项目向需求发力。顺应群众对致富的深切渴望,统筹推进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共享富民、脱贫富民、生态富民。着眼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制定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责任制的实施细则,针对困难群众、一般家庭的不同情况,分类推出帮扶项目。健全镇村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机制,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对于工作不力或者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免职。三是融合要素向重点用力。推动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作用,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鼓励党员带头领办致富项目、与群众结成对子,形成党员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的整体效应。依托远教电商培训基地、创业培训班等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技能人才,以学促用、以用致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群众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了有益启示:抓基层打基础是需要耐力的"持久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凝练常管严管的韧劲;是考验能力的"攻坚战",必须立足职责本位,激发真抓实干的热情;是展现活力的"阵地战",必须强化对标定位,发挥扬长补短的能动性;是综合实力的"合围战",必须围绕争先进位,形成内强外促的格局。总之,基层基础工作是系统工程也是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协调理念、统筹方法,才能推动农村党建各领域工作整体提升。
以科学思维和方法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立足实际,科学运用问题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融合思维,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使基层党建工作释放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运用问题思维补短板。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问题思维查找基层党建薄弱环节、补足短板,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主动,发挥好基层党建的龙头引领作用。一是对照"镜子"梳,解决基层党建"虚化"的问题。市委和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按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标准,对照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自己找、主动查、群众提,从严从实查找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对基层党建认识不深、看得不重、抓得不实、问责不严等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抓党建就是讲看齐、抓党建就是促发展、抓党建就是惠民生、抓党建就是强根基"等理念,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来抓,增强责任意识,筑牢思想根基。二是沉到一线查,解决基层党建"弱化"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市委印发在全市开展10项基层党建工作大排查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等基层党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全面自查、组织排查、重点抽查、信访核查、舆情监查、专项调查6条渠道,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大排查,摸清了底数、找准了问题、列出了整改清单,并就如何破解查摆出来的"弱化"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灵丹妙药"。三是异地交叉学,解决基层党建"僵化"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对基层党建重视不够,大部分基层党务骨干抓党建的思想僵化、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满足于应付检查、就事论事,党建工作缺乏创新、缺乏活力、缺乏实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基层党建工作分为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等重点课题,分别由不同的县区和单位进行探索创新、示范引领,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务骨干异地交叉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建平衡发展。
运用开放思维提层次。"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党建工作要实现突破、提升水平,必须树立开放思维,转变思维定势,突破狭隘眼界。一是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打破就党建抓党建、封闭运行的"自我循环体系",主动融入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大局来把握方向、搞好统筹、整合力量。如,在全市街道社区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实现共驻共建共享。二是走出去培训党务骨干。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每年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执行力+"等专题研修班。2016年共组织300余名乡镇党委书记、村主要干部参加培训,极大地开阔了基层干部的视野。三是从严管理"关键少数"。用对一个人,就能带好一个村;用错一个人,就会搞乱一个村。为解决农村党组织书记不愿干、选不出、不会干等问题,市委出台了关于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的意见及试点工作方案。在选任范围上,推行"四个一批",即从市直、县直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中选聘一批;从新考录乡镇公务员中下沉一批;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择一批;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遴选一批。在任职方式上,突破传统模式,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同时,注重抓好待遇保障和规范管理等配套工作。2016年市委在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软弱涣散整治村进行试点,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运用创新思维激活力。创新是基层党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抓基层党建工作,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有效创新。一是创新思路方法,强化思维转向。推动基层党建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管理到服务转变,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从封闭到开放转变,敞开大门抓党建,实现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全程参与、评价、考核;从虚化向务实转变,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从"虚功虚做"到"虚功实做"、再到"实功实做";从传统手段到综合运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手段转变,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理转轨。如,针对农村基层治理难以持久、缺乏公信力的问题,我们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行"135"治理模式,即强化村党组织这一领导核心,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3个组织的作用,落实岗位承诺、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管理积分、"四议两公开"等5项制度,并抓好跟踪问效,党员干部普遍感到体制顺了、效率高了。三是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平台转型。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异地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组建了首个跨省驻外流动党支部,并全面推开。目前,全市共在外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05个,其中党(工)委4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99个。为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我们利用市内主流媒体开辟"书记访谈"专栏,组织县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织书记晒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整改落实。为解决党员教育不经常、不正常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运用"共产党员e信通"、共产党员微信、易信等载体的同时,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党务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进智慧党建。
运用融合思维增实效。面对新时期基层工作包罗万象的新态势、新变化,运用"海绵"般的融合思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们探索以"党建+"为载体的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新模式,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全面推进"党建+发展",引领发展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选贤任能,用最优秀的干部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市委对全市党员干部实行执行力卡管理,实行分类量化评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2016年以来,将27名实绩突出、执行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担任正职;12名执行力强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提拔到县区或市直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对4名执行力考评排名靠后的正职进行了调整,其中3名被调整到副职岗位。二是深入推进"党建+治理",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设置方式,将党建工作阵地与社区(农村)网格化机构设置、服务平台建设等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为集村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三是加快推进"党建+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建立"民生普惠"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乡镇干部驻村普遍联系群众、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完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让贫困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在坚持党建引领促扶贫攻坚上,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在目标、责任、项目和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