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专辑(第4/7页)
健全农村干部监督机制。坚持从严从实管理,确保农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是制度监督。制定下发农村工作"四个规范",规范了村级组织工作职责、村级工作运行程序、村干部勤廉履职行为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等。在村级组织工作职责方面,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在村级工作运行程序上,明确村里重大决策必须坚持"四议两公开";在村干部勤廉履职方面,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规定了"5个禁止""22种不准",对违反勤廉履职行为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方面,市、区、镇(街道)分别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网上公开、网上银行交易、电子公章管理。二是法律监督。实施"百名律师包千村"行动,选派169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全市1067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主要职责是担任村级经济事务"审查员"、村级社会事务"协理员"、农村涉法事务"代办员"、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员"、农村普法"宣传员"。法律服务人员每个月到村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8小时,每个季度在每个村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平时有法律服务需求随时提供服务。市区财政按1?誜2比例,根据法律顾问出勤、工作以及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情况,为律师或法律服务者发放交通、通讯补贴。三是审计监督。按照"三年审一遍、一审审三年"的思路,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按照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数据分析、统一报表口径、统一审计报告的模式,对全市农村开展集中审计。截至目前,已对282个村开展审计,查处了有关问题,并对4起严重违规违纪案件人员移交纪检或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健全农村干部培训机制。将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专门制定下发农村干部培训意见,市区每年列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上下联动、层层培训的方式,全方位对农村干部、党员进行培训。一是市级负责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各级干部队伍培训规划,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今年以来,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举办了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新技术等专题培训班6期,每期10天,对全市1209名村(社区)书记、主任进行轮训。二是区级负责村"两委"其他成员培训。各区依托党校、培训基地,整合党校老师、专家教授、领导干部等培训力量,每年对村"两委"其他成员集中进行一次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截至目前,各区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农村"两委"干部3400多人。三是镇(街道)负责对普通党员进行培训。各镇党委依托党员培训阵地,采取邀请上级专家授课、优秀党员介绍先进事迹等方式,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对普通党员进行轮训,每年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截至目前,全市各镇共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党员32600多人。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用
按照中组部关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要求,河南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总结连续5年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经验,2015年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全省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严格标准,选优派强
省委把选派第一书记与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两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要求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派下去。一是深入思想发动。召开全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会议,表彰过去5年的优秀第一书记,对继续做好选派工作全面动员。各级各部门通过党委会、干部大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层层深入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把担任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作为光荣使命和锻炼成长的难得机遇,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二是从严择优遴选。省委明确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要求注重选派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注重选派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按照个人报名、单位审查、沟通人选、研究决定、组织部门复核的程序,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能力关。各级组织部门抓住初步人选这一关键环节,从工作经历、基本素质、群众反映等方面逐人审核。省委组织部对30多个省直单位人选提出了调整意见,221名省派第一书记普遍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处级干部占88.6%,45岁以下干部占72.3%。三是精准因村派人。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第一书记个人专长等因素,派需结合、因村定人。对5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保证每县3名以上省派第一书记,并注重从有项目资金优势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选派;对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的重点村,主要从交通、水利、农业、电力等单位选派,努力实现精准对接。
二、加强培训,严管厚爱
制定实施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努力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把第一书记队伍锻造成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一是抓培训提升能力。坚持任前有集训、期间有交流、全程有帮带,省市县三级联动,两次对全省第一书记进行任前培训和集中轮训,由组织部门教基层党建的方法、职能部门教精准扶贫的方法、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教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让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工作的明白人。选树一批村支书先进典型,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树立榜样和标杆。各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分别确定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跟踪指导。二是抓督导传递压力。分别明确组织部门、选派单位、乡镇党委的管理责任,共同加强对第一书记的指导和管理。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经常暗访督查,省委组织部开展全覆盖检查1次、随机式抽查暗访7次,及时通报检查结果,限期整改问题。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划分片区,建立手机微信群组,对第一书记到村在岗等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第一书记交流工作、共享信息。三是抓考核激发活力。推行市县乡和派出单位联考联评制度,把抓基层组织建设、开展脱贫攻坚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内容,让驻村群众评议第一书记工作成效,群众评议满意率低于90%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满意率低于70%的,责令本人限期整改;群众意见大、满意率低于50%的,要求派出单位重新选派。四是抓关怀催生动力。分级督促派出单位为第一书记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兑现生活补贴,统一组织省派第一书记集中体检,协调各市县和乡镇力所能及保障第一书记住宿、办公条件,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选树一批在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并在今年"七一"予以了表彰。
三、整合资源,强化保障
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整合各部门资源,为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整合项目给政策。省委组织部协调省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水利等8个厅局,按照"拼盘式"理念,对接基层需求,对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3大类41项涉农项目资金一揽子整合,支持贫困村发展。二是加大投入给资金。按照谁派出、谁负担的原则,协调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分别安排专项经费,真金白银支持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从2015年起,省财政每年拿出663万元,按每村每年3万元标准为省派第一书记提供专项工作经费。三是联村结对给帮手。出台选派单位党员干部与第一书记派驻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意见,坚持和完善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扶贫工作机制,省委常委带头到本单位第一书记派驻村调研,带动省直单位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进村入户,与第一书记一起研究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派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
四、精准发力,发挥作用
组织引导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四项主要职责任务,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推动所驻村脱贫攻坚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建强脱贫攻坚"桥头堡"。第一书记以培养"双强"村支书为重点,帮助派驻村党组织落实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会同县乡党委因村制宜对462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目前进展良好,力争年内全部转化升级;指导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扶贫项目分配等村里重大问题严格实行民主决策。二是绘制驻村脱贫"路线图"。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由第一书记牵头,定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核查,逐户上门核对,真正摸清贫困底数,做到应扶尽扶、扶到急需。在此基础上,制定每个村的扶贫计划和扶贫台账,经过村初评、乡复评、县相关部门审定,层层把关论证,形成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三是细化每家每户脱贫"施工图"。第一书记立足村情实际,逐户分析致贫原因,一村一品、一户一法帮助确定脱贫措施,把精准扶贫的"路线图"细化为每家每户的"施工图"。新乡市综合第一书记提出的扶贫方案,确定通过转移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的具体户数,分类排队、挂图作业、按图销号。目前,我省第一书记不但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排头兵,而且各行业部门脱贫攻坚措施也主要靠他们去落实,社会扶贫力量主动跟他们对接。在第一书记的辛勤努力下,1万多个派驻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大有改观,村容村貌明显变化,脱贫产业全面起步,贫困户找到了可行的脱贫门路,自我脱贫的信心满、干劲足。
2015年我省已有120万人实现脱贫,2016年兰考县、滑县有望脱贫,其他贫困县将在3年内全部脱贫。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尖兵"作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动员方方面面力量,采取过硬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机制联动强根基农村党建添活力
安徽省宁国市积极顺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新要求,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以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四化"机制为统揽,筑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切实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一、坚持全程用力,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
多年来,宁国市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贯穿村干部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全程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度开渠引活水。针对农村优秀青年成为村级后备干部难、得到村民群众普遍认可难和村班子结构改善难的情况,自2000年起,连续15年开展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全市19个乡镇(街道)的102个村通过公开选拔方式产生78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500多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行为约束保清渠。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村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打造作风优良的村干部队伍。先后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十带头十不准"行为准则和严格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把村党组织书记执行"十带头十不准"、村干部坐班值班和为民服务情况作为双向述职评议和约谈、诫勉谈话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不断强化村干部带头争先和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政策激励添动力。坚持资金向基层集中、政策向基层倾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完善规范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市村干部年平均报酬超过2.8万元,村"两委"正职年平均报酬超过3.15万元。市、乡两级财政每年投入2600余万元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和离任村干部补助,并为在职村干部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立离任村干部困难救助制度,连续5年每年拿出10万元资金,对身患重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离任村干部一次性给予500元至3000元救助,先后救助困难离任村干部300多人次。
二、坚持常态管理,强化党员群众教育引导
坚持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注重群众教育引导作为发挥党员作用、凝聚改革发展稳定正能量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一是依托"互联网+智慧党建",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互动性和信息化。适应信息化需求,探索打造"互联网+智慧党建"平台。依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大数据库,实现党员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社会信息的无缝对接。设置智慧地图、党员服务、互动交流、网上学苑等板块,开通"智慧党建"手机客户端,对党组织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情况实时记录。二是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多层次开展农村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定期评选表彰"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大力弘扬时代正能量;每年组织百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市级党校系统培训,提升其为民服务能力;组织千名党员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农村党员"双技"培训20期左右,培训3000余人次;依托乡镇党校开展万名党员学党章、学法规、学政策、学科技活动,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能力。同时,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先后分6批安排316名村在职及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三是创新"七层联学"方式,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工作。立足让群众既物质富裕又精神富有,探索集中授课系统学、座谈交流引导学、外出观摩比对学、技术咨询专题学、志愿服务示范学、远程教育网上学、文艺汇演形象学的"七层联学"方式,开展群众教育引导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法律知识宣讲、职业技能培训,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风尚,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三、坚持立体服务,优化农村党组织功能
创新服务载体,延伸服务触角,形成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各类为民服务载体为补充的立体化为民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实施活动阵地提升工程。先后投入5000万元新扩建农村活动场所,在全市102个村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套设立警务室、图书阅览室、留守儿童室、老年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室以及党务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等服务设施,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推行党员远程教育"一站双点"方式,将远程教育由"楼上向楼下""室内向室外"进行转移,在村级为民服务大厅或村级广场增设电教远教播放点。二是建好用好"一平台两中心"。将城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功能和网络向乡村延伸,投入400余万元,推进以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将农村计生、民政、公安、人社、财政、党建等部门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建成"城乡一体,部门联动"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社管中心派单办理、网格员上户办理和热线电话受理等形式,提升农村党组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建立102个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网络化办公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52个办理事项直接下移至村,实行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推动为民服务由"全程代理"向"全程办理"转变。三是推动电子商务进村。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各村党组织为民服务中心开通27个农村淘宝站点,打通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同时,不断扩展村级服务功能,在村级开办网点,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系统帮建,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围绕"基层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科学发展共赢、困难群众共帮、党建资源共享",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开展系统化创建,努力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一是织密"连心网"。调整优化结对共建组织体系,将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党组织全部纳入结对共建范畴,组织98个党政机关、12个学校、23个国有企业、15个事业单位与102个村、18个社区建立联合党组织263个,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适应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动员和鼓励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到结对共建中来,组织140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和85个村采取村企共建或股份合作等方式投资兴建村基础设施、公益项目等,推动非公企业与村级发展互促共赢,先后为美好乡村建设捐助资金4000余万元。二是构筑"互动链"。注重规范城乡联合党组织运行方式,建立"六个一"日常结对制度,即城、乡党组织每年共同推广1个致富项目,共同上1次党课,共同召开1次联合组织生活会,共同进行1次民情民意访谈,每季度共同为群众办1至2件实事,每名干部长期帮扶至少1户困难党员群众,更好地促进基层发展。积极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推动和引导资金、技术、项目向农村倾斜。三是搭建"大舞台"。转变结对共建以城带乡的传统观念,注重在干部人才共育上下气力,让干部在复杂环境和艰苦条件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强本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机关及直属单位广泛组织开展"党群连心、结对走亲""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推广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微志愿服务等有效做法,让党员干部面对面服务群众,记好民情日记,引导他们努力把改作风改到群众的心坎上。近年来,先后选派6批12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1800余名干部成为美好乡村建设指导员,大大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
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组合拳"
河南省中牟县有基层党组织805个,其中农村党组织274个。近年来,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中牟县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围绕"五个一",统筹各方力量,打好管党治党"组合拳",为基层党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突出主线,抓好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党建就要抓好党建责任制落实。近年来,中牟县建立"三个清单"制度,力图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一是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围绕党建年度重点工作、党建薄弱环节、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等,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从"抓履职示范、抓干部队伍、抓党员管理、抓组织建设、抓保障落实"5个方面,农村、社区等党组织书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发展、优服务、严管理、守底线"6个方面,分别细化制定党建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和考核标准,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做到清单内容能落地、可操作、好检验。二是建立任期内承诺事项清单。要求基层党组织围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实事等方面,列出任期内承诺事项清单,分远期承诺、近期承诺和年度承诺三部分,并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监督。三是建立问题清单。县委建立一支由"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老党员代表等群体组成的200名民情收集员、社会监督员队伍,每季度听取一次社情民意征集情况专题汇报。同时,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行政村围绕年度述职领导点评的问题、上级部门督导反馈的问题、自查梳理出的问题和党员干部群众评议提出的问题等,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制定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作为年内重点工作任务。
二、夯实支撑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教育培训
树立"抓党建首先要抓风气,抓风气关键是抓教育"的工作理念。近年来,我们把党员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撑点,打造"三堂三基地",建立了全覆盖、立体式、不间断的培训体系。一是办好双休日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和先进典型来县讲课,对乡镇领导班子、农村"两委"干部进行培训。二是开设"牟野"讲堂。与山东省尼山圣源书院合作开办,邀请乡村儒学专家和本地招聘的义工讲师,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辅之以专家义诊、文艺表演,深入各村服务群众。三是创建"互联网+"课堂。创办"红色微家园"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直播课堂,建立"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为党员群众免费提供网络学习服务;每天发送1期《中牟手机报》,让党员干部了解中牟大事小情;对60岁以上的老党员每人免费发放一部红色党教一体机。四是用好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分别在延安干部教育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以及"先进群体现象"诞生地新乡市等,建立中牟县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做到每年一次党性教育全覆盖。五是用足大学教育基地。在河南农业大学分期分批对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后备干部以及优秀党员进行素能提升教育。六是建立"两新"组织及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基地。以中牟县冷藏协会为基地,发挥其覆盖区域大、产业链条长、涉及党员多、教育载体丰富的优势,定期对"两新"组织党员进行培育。通过这些教育培训,收到了党教带民教、党风带民风的良好效果。
三、激励带头人,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
为激励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这一群体,我们按照政策和标准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待遇。对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职级化激励,在各乡镇(街道)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县委各部门、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联考联评,将符合考核标准并经过考核认定的村党组织书记单列,梯次提升政治、经济和离职待遇。一是规定职级等次。对经过考核认定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享受相当于股级干部工资待遇的报酬,同时按照每年3000元的标准,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第二级享受相当于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报酬,同时按照每年3500元的标准,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第三级享受相当于正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报酬,同时按照每年4000元的标准,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二是明确升降条件。规定每次评选均达到条件者,晋升一个级别,直至第三级。但是,如果达到一定级别后,两年内没有1次达到相应条件者,第三年下降一个级别。对履行党建责任不到位,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受到党政纪处分、法律处罚的,完不成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都要视其情况降级,直至退出激励管理序列。三是实行连带激励。规定凡村党组织书记被破格纳入激励管理的行政村,其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两委"干部的工作报酬在原基础上增长20%,并可享受该待遇两年。村党组织书记被破格纳入激励管理后每上升一级,该村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两委"干部的工作报酬再递增20%,每次增长也可享受两年。
四、完善制度,抓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
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基层四项制度建设要求的同时,结合基层实际,创新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一是建立"阳光村务网",加强党风政风监督检查。率先在全省建立村级政务网络平台--"阳光村务网",实行党务、村务等在网上公示,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建立"社会法庭",做好矛盾调解化解。每个村从监委会成员中推选1名社会法官,组成乡镇社会法庭,在县法院的业务指导下,注意发挥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联户代表、"五老"人员这5支队伍在群众当中有人缘、有威信、易于以情服人的优势,做好矛盾预防、排查、调解化解工作。三是前移服务窗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设置村级便民服务站,推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结果评议制度,让群众足不出户办好事情。同时,与深圳怡亚通、阿里巴巴等进行洽谈,尝试用"互联网+"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四是细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操作流程,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发挥家庭联户代表在决策中的把关作用,建立村级决策事项事前请示报告制度、包村干部全程参与制度、民主决策痕迹化管理制度,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落实。
五、积极探索,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
当前,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涉农专业合作社且在群众中影响日益增强,必须顺应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针对性地设置党组织,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我们围绕"一破一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架构设置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破",打破原来乡、村、组、户单一的点线式农村治理结构,重新增删整合。二是"立",以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老田家香椿专业合作社等为试点,建立片区联合党委,辐射周边5个乡镇22个村,形成了"乡党组织+片区联合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村党组织+党小组+社员户"的组织架构。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由合作社党支部全面统筹,农村治理由村党支部全面负责,通过片区联合党委,把生产服务、基层治理两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贵州省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辖4个县区均为扶贫开发重点县,1017个行政村中有615个贫困村,334万人口中有39万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和力量,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动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最高的村收入1031万元,最低的村收入5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实体、户户有门路的增收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资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围绕脱贫攻坚,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统筹谋划
2013年,我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比高达53.8%,集体收入的匮乏,使得基层党组织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脱贫攻坚受到严重制约。2014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抢抓脱贫攻坚新机遇,用足脱贫攻坚好政策。
一是高起点谋划工作目标。我们在深入调研、解剖麻雀的基础上,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2014年,市委出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一年全部消除"空壳村"、两年全面巩固提升、三年所有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三步走"目标,并制定了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基层基础等9条刚性措施。二是部门联动聚集合力。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机构;财政部门每年预算2500万元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发改部门制定专题发展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抓好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确权颁证;农业、扶贫等部门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考核压实责任。市委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2014年以来,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约谈20人、通报45人次、调整62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乡镇干部,优先提拔重用102人,树立了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