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XX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6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分钟

关于XX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少数民族及宗教工作现状,进一步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县人大常委会派出调研组于2019年6月25日至7月1日,通过召开座谈会,与相关部门座谈了解,分别深入到XX县珠街乡从岗村、耈街乡土皮太村、更戛乡打瓦村、勐统镇长山村等6个乡镇(村、社区)和县民宗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等6个单位对全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有3个民族乡,5个散杂居民族乡镇,17个民族村,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300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15%。有彝、傣、苗、布朗、回、白、傈僳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彝族23674人,占6.67%,主要分布在珠街乡,耈街乡打平、栗木、阿水、土皮太4个村。傣族6959人,占1.96%,主要分布在湾甸乡上甸社区和大城、小街子、下甸3个村,柯街镇大地、芒赖2个社区,卡斯镇邑林、龙潭、大水平3个社区,勐统镇勐统社区。苗族6181人,占1.74%,主要分布在柯街镇联合社区、沙坝村3个村民小组,珠街乡岔河、子堂、谷满、羊街4个村10个村民小组,耈街乡耈街社区和打平、土皮太2个村12个村民小组,勐统镇长山村10个村民小组,更戛乡打瓦、西桂、大沙坝3个村6个村民小组,布朗族2368人,占0.67%,主要分布在卡斯镇卡斯社区、新谷村。回族1057人,占0.30%,主要分布在田园镇关庙、勐廷2个社区和湾甸乡上甸社区,柯街镇大地、柯街、芒赖3个社区。白族972人,占0.27%,主要分布在田园镇、卡斯镇、勐统镇。傈僳族608人,占0.17%,主要分布在更戛乡米河村、珠街乡谷满村。

全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有合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26个,教职人员41人,信教群众2.1余万人。

二、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三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我县民族宗教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把夯实民族工作基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全面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全县保持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宗教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民宗教工作的协调领导,县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全县上下形成党委集中统一领导,政府及民族宗教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

(二)坚持项目带动,助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近三年来,我县坚持以项目示范带动为抓手,积极向上汇报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依托国开行、浦发行等项目,持续加大民族地区道路交通、水利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2015年以来,投资4.47亿元在更戛乡打瓦村、西桂村、大沙坝村,耈街乡土皮太村等苗族聚居地区和卡斯镇卡斯社区布朗族聚居村寨对苗族和布朗族实施了整族帮扶,苗族、布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全县124个村(社区)乡村道路100﹪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有40﹪以上的村组道路得到硬化。全县43004人少数民族群众饮水安全和住房基本得到保障。全县13乡镇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在民族地区建成民族文化广场10个,民族文化村情展室17个,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2016年以来,实施民族中小学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6245万元,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1901平方米。全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并且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村医416名,每个村卫生室达2至3名,基本可以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基本公共卫生需求。

(三)坚持示范引领,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成果显著。2005年,田园镇勐廷村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集体殊荣,受到国家民委表彰。2016年以来,全县共投入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先后打造了勐统镇长山村火皮地、松林两个自然村;柯街镇大地社区落笔自然村;耈街乡啊水村下啊水自然村、土皮太村;珠街乡羊街村兴龙自然村、子堂村;更戛乡打瓦村打么沟自然村等21个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得到省、市各级充分肯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加快了我县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步伐,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繁荣发展。

(四)坚持长短结合,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近三年来,县乡各级政府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长短结合"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有效助推群众增收。如勐统镇近期以种植蚕桑、香料烟、甘蔗等"短平快"产业为主,2019年新植蚕桑1947亩,其中苗族新植100户659.1亩,新植甘蔗863亩,其中苗族258亩。中期以发展畜牧养殖为主,成立以苗族群众为理事长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入社社员50户,养殖肉黄牛202头。远期以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着力打造万亩澳洲坚果示范村,种植澳洲坚果6078亩,其中苗族2334亩。又如更戛乡2018年投资301万元在打瓦、西桂、大沙坝村实施苗族地区产业发展项目,新植澳洲坚果套种晚熟芒果360亩、花椒230亩;在西米村白草林布朗族村寨种植重楼100亩。目前,全县3个民族乡,5个散杂居民族乡镇,17个民族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基本实现每户有1至2项稳定收入的产业。

(五)高度重视团结稳定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发展氛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近三年来,县乡各级各部门始终把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结合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宗教节庆活动,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宣传活动,使共同团结进步思想深入人心。二是注重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县少数民族群众无群体性上访的苗头和隐患。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勐廷清真寺阿语教育及县境内阿文整治结束。严格按照省市宗教工作"一网一清单"要求,积极推进宗教网格化管理,124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宗教活动合法规范,确保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服务意识不够强,依法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我们部分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视不够,服务意识不够强,有的干部对少数民族存在偏见和歧视。要承认有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生存环境条件的限制,存在观念落后、水平低、素质差,内生动力不足的现实,与时代发展相悖,与健康向上生活相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民族特性和差异性,而我们有的干部因此嫌弃少数民族群众,与群众沟通交流不够,认识了解不多,只有需要落实某项任务时才到村寨召开一个会议或走一趟,群众工作不够深入,不能坐在一个凳子上说话。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历史遗留问题不了解,掌握不精准,对一些诉求简单处置,推三拉四,甚至厌烦,有些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缺乏适当表达渠道和得不到有效解决,让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公信力。如更戛大沙坝村苗寨村民小组的殡葬改革政策执行难的问题;更戛、勐统部分苗族群众户口及身份消失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部分群众不服从各级政府管理,而我们的干部还片面认为少数民族就是落后,就是说不通,就是影响工作。

(二)对群众教育引导不够,法制宣传有待加强。全县有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边远山区,由于与外界交流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了解掌握不深,形成了我行我素,自由散漫,只求各级照顾、不讲奉献的坏习惯。乡村各级除每年组织召开几次群众会议外,缺乏有效的教育机制,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同时,县乡各级各部门对群众法制宣传教育也不够深入广泛,尤其是对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等宣传不够,造成部分苗族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够强,早婚早育、近亲结婚、未婚先孕等现象比较突出。由于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造成部分苗族适龄儿童不愿读书、不想读书,辍学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各级政府失去公信力,对产业发展、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民生事业有待改善。我县7个世居少数民族,除傣族、回族、白族、布朗族群众大多数生活在坝区和乡镇集镇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其他3个世居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群众大部分居住在距乡镇集镇较远的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发展十分困难。近三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基础建设力度,道路交通、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全县仍然还有60%以上的民族群众村组道路、入户道路没有硬化,路面较差较窄,晴通雨阻。部分群众人畜饮水还得不到根本保障,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沟塘坝渠毁坏严重,灌溉无法保证,种植业"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文化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大投入。

(四)发展意识不够强,后续产业培育发展乏力。部分民族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特别是苗族群众惰性思想严重,或多或少还存在游涉狩猎思想,没有形成长远发展的思想。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要求,虽然大部分群众已基本解决温饱,但仍然处于低层次的生活层面,投入再生产能力弱,部分苗族群众不重视庭院建设,人居环境差,借贷享用,卖青吃青现象突出,后续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群众持续增收困难。如耈街、珠街两乡,主导产业有烤烟、核桃和养殖业,烤烟受"双控"政策影响,一当核桃价格市场疲软,价格大幅度下滑,如不加快后续产业培植,群众持续增收乏力,将会影响到一大部分群众返贫。又如更戛打瓦、勐统长山等苗族群众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35%以上,但牛品种改良仅达50%,猪品种改良仅达60%,畜牧养殖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到群众增收。从全县整体情况看,边远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培植不足,群众可持续增收困难。

(五)民族文化挖掘不足,文化传承和保护人才匮乏。我县7个世居少数民族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但由于投入有限,研究挖掘碎片化,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不紧、融合不够,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难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全县共有56名少数民族入选"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2名、市级18名、县级35名,但多数传承人年龄偏大,而现有的少数民族青年多数不愿意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长此以往,很多"非遗"文化将面临失传,特别是以傣族、布朗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汉化更为严重。

(六)宗教管理力量薄弱,依法管理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县民族宗教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及经费保障不足,正常运转困难。宗教活动场所基础条件差,管理机构人员不健全、不规范,执教人员年龄偏大,"本土化"推进困难,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高,力量薄弱。随着信息化时代推进,网络信息传教存在安全隐患,管理难度大。极少数乡镇和部门对宗教工作重视不够,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不高,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管理有待加强。

(七)民族干部教育重视不够,后备干部培养乏力。通过调研座谈了解,我县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41人,其中县处级6名,乡科级92名,科员143名,其中妇女25名。全县7个世居民族中,苗族、傣族干部极为缺乏,其中35岁以下傣族中青年干部为"0"。同时,县乡各级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仍然还存在重视不够,对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力度不足等问题。

四、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县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依法管理,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交流,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联络联谊、文艺会展、体育活动、技艺比赛等手段和方法,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如这几年勐统长山在春节期间举办苗族花山节,各民族融入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加深印象;耈街打平、大水塘每年春节的苗族大型歌舞展,吸收了四面八方、周边县乡的人来参加,既体现了对民族的重视,又加强了各方面的交流了解,增进了信任和感情,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同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得到了贯彻落实。加强管理和服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县乡村各级干部要带着真心真情融入,以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重视民族干部培养和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和基础教育为抓手,一边加强服务,一边加强管理,从而消除几年、几十年的历史阴影,消除几年、几十年的心理障碍和顾虑,让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从内心上服从管理,融洽关系。

(二)坚持上下联动,加强民族群众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县乡村各级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机制,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群众会、户长会、民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群众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大局观和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增强执行各种政策的自觉性。同时,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及乡村组各级干部要加大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针对苗族群众聚集区早婚现象突出、不服从殡葬改革、贩毒时有发生等情况,可适时开展综合治理。乡村各级干部及计生部门要认真落实父母监护人的责任义务,从而杜绝早婚早育现象发生。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团结和谐,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家庭要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年的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家、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劳致富。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县委、县人民政府要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实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民族地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供电网络、农田灌溉、群众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改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同时,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教育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边远民族地区工作,着力解决山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和医护人员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卫生防疫工作,不断提高民族群众健康水平。文化部门要加大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积极深入民族村寨,指导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乡镇党委、政府要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到民族地区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全面提高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县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结合乡镇实际,坚持"长短结合",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继续加大对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巩固好粮食、甘蔗、"两烟"、茶叶、核桃、蚕桑、果蔬、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坚持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在热区乡镇重点发展澳洲坚果、大棚蔬菜、水果等产业,在气候温凉的乡镇重点发展魔芋、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含量。要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种、养殖示范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面带动民族产业发展,确保群众可持续增收。

(五)加强民族文化挖掘工作,抓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县乡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谋划和研究,切实加强民族文化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二是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强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非遗"工作力量,加快"双语"教师、乡镇文化专干招录和培养,建立相应考核奖励机制,加快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和申报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文化传承队伍。三是要把文化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努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宗教团体管理,确保宗教活动合法依规。民族宗教和谐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县乡两级要健全民族宗教管理工作机制,避免部门单打独奏,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工作格局。县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各宗教团体、宗教协会、寺管会和执教人员的管理,加强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确保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不违背党的领导,依法依规开展。乡村及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引导,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让党的主张从思想上、行动上占领意识形态这块阵地。公安、政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宗教管理部门,加强网络信息传教监管工作,加强对外来传教人员排查,有效抵御外来宗教思想渗透,持续巩固好伊斯兰教"三化"治理成果,加大邪教打击力度,确保我县民族宗领域社会和谐稳定。

(七)重视民族干部教育,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联系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切实加强对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加强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针对个别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基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专业人才招录,可以实行特设或适当放宽条件,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培养锻造一支精通民族工作,熟悉民族特点、语言、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