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深入贯彻“三农”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9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伟大",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认清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早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指明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2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1位。

从农业看,我国粮棉油肉蛋菜果茶等多种农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了52%、农业机械化率超过了65%、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6%,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均超过50%。

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

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均衡,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好。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第五,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上世纪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要求,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宣示了三年打赢决战的必胜信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特点:一是根据这个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比原定的目标提前了15年。经过对各项指标的测算,这个安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与以往不同,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和要求,并没有提"翻番"类的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三是把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增加了"美丽"二字,这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经过十九大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完整、更清晰了。

就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第六,深刻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明确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

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有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

关于经济建设。作出了几个重要判断: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怎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个变革";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三个有"经济体制。

关于政治建设。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同时,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作出具体部署。

关于文化建设。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把文化提升到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于社会建设。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出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重大部署。

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我们都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第七,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

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建部分占4100字,占总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由六个方面构成: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根本遵循。

把握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三点: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写入党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已经写入党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第一条个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都是有丰富内涵的重大提法。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过去5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要清醒认识到,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总开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尽管从严治吏取得重大进展,但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不良作风树倒根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违纪问题仍然频发,"小官大贪""微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绝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

深入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章修正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这是史无前例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贵州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大、任务重,我本人又是农业部长,所以我想就十九大关于"三农"工作的精神和大家作个交流。

第一,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引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我们都知道,习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后来始终关心关注指导"三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习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

关于"三农"工作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关于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向。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关于新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关于农业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

习近平"三农"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最为系统和鲜明的是"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居于总括性总要求的地位。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系统部署进一步创新发展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问题极端重要性的深刻把握,对"三农"战略定位一以贯之的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在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只有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不断筑牢夯实农业农村这个基础,才能稳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下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先手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有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提供基础支撑。

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提法、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总书记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农业是短腿。如果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就要缩小城乡差别。

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业农村倾斜,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才能实现"四化同步",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丰富内涵和系统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丰富内涵和明确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可能都记得,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那是侧重从一个村的角度提出的。

此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更侧重乡村整体发展,并从农业现代化拓展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更丰富了,要求更高了。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管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推进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是相吻合的,我想,乡村振兴战略至少要实施到2035年,那时城乡融合一体了,城乡就能同步发展了。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十九报告对此作了系统部署,各方面还将加强规划、指导、支持,主要是四方面任务。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宣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这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是十九大送给广大农民的政策"大礼包"。

我记得,当习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讲到这里时,会场响起热烈掌声。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又明确说,这是要给农民吃个"定心丸",充分表明了总书记对农民群众特别关心。

这次我到威宁松山村、水城俄嘎村调研,乡亲们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也是反响强烈。

我感到,这个政策回应了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切。

近年来,农业人口大量转移进城,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不断增加,现代农业投入增加、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无论是广大承包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希望国家尽早明确承包政策下一步走向。党的代表大会明确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体现了我们党对农民利益的关心,对社会关切的回应。

这个政策充分体现了长久不变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经开展了两轮承包。第一轮从1978年开始,承包期为15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1993年11月,中央发文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为三十年,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都明确,"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这次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三轮加在一起,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做到了长久不变,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这个政策安排在时间节点上与实现强国目标的战略安排高度契合。

从时间起止看,全国大多数地区二轮承包将在2023年后陆续到期,在此起点上再延长三十年,这与"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高度契合。

也就是说,新一轮承包期满时,大体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时。届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将发生很大变化,确定再延长三十年承包期,为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土地政策留下了重要时间窗口。

总的看,这个政策给农民和其他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也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6年中央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土地承包"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贯彻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当前重点是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制度性供给,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增强农民获得感。

在农村改革方面,贵州省走在了全国前列。这几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积极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任务是一致的。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部署,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重点是:稳定和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进一步鼓起来,日子更加好起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