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材料合集31篇,含意见决定、经验交流、调研报告、理论文章、领导讲话等(第3/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05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6分钟

11.紧扣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四不摘"政策,坚持"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美丽百镇千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公共资源配置体系,持续抓好"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立统筹城乡

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完善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构建健康制度体系,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乡村医生"县属乡用、乡属村用"机制。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培育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继续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大力解决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加快完善住房制度和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工作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完善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体现工作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政策。

12.紧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全方位"管得住"的新型管控体系。

根据自贸港建设需要,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实现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天候全方位精准管控。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国家安全风险、贸易风险、税收风险、金融风险、数据流动风险、事中事后监管等六类风险防控体系。大力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三

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加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建立健全

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制度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推进城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

制。

13.紧扣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生态

文明试验区。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加快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改革任务落实,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体系,推行环保信用评价和联合惩戒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实行最严格的围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线管控制度。完善天然林、三大流域和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出台实施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建设"清洁能源岛"。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实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14.紧扣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深度融入海洋强国、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军地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医疗等资源共用共享,完善南海救援保障体系,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深化空域精细化改革,探索空域协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军地共商、联合管控的运行模式。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大力支持港澳台侨琼籍社团建设,完善便利港澳台居民在琼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与港澳台侨交流合作,谋划建设琼港、琼澳服务业合作园区。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对外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高水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教育、农业、旅游交流平台,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沟通交流机制,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领事机构。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和洋浦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新支点,建设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15.紧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

制约和监督。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加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重要任务、重要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和重要岗位干部监督,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防止权力异化、变质、滥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司法等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注重家风家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整治工程领域腐败问题,决不允许在工程项目上暗箱操作、搞假投标、搞围标串标,决不允许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决不允许把建设工程搞成人情工程,决不允许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打招呼,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三、加强组织领导,以"我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为抓手,推动四中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落细

16.抓实学习培训宣讲。

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点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习,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等形式,集中一段时间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从现在起到明年初,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宣讲,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按照中央"八个讲清楚"要求,结合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全面准确宣讲好全会精神。改进创新宣讲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分层分类宣传教育,注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宣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17.抓实宣传舆论引导。

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专栏,深入解读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综述、社论、评论文章。坚持网上网下宣传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推出更多具有网络特点的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态势。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主动设置议题,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加强社

会舆情分析研判,对错误思想观点,旗帜鲜明加以批驳。

18.抓实理论研究阐释。

省委党校、省社科联、各高校、各智库要组织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阐释,抓住干部群众关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着力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现实基础、显著优势讲透彻,着力把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弄明白,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理论深度。组织召开系列理论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不断深化认识、增强研究效果。

19.抓实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好配强各级党组织班子,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建立"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正向激励体系,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培育,落实好中组部等七部委《关于支持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以良好体制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增强"八种本领",提升站在人民立场想事、谋事、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更好推动自贸港建设。

20.抓实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和"我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结合起来、与各市县各部门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充分激发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整体谋划 试点带动

先行先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近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省级推动,通盘谋划

抓市域社会治理,必须立足省情,充分发挥省级在规划设计、政策配套、整体推进方面的作用。

一是高位推动。

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作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一体部署、同步推进、一并考核。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法治建设三年规划》,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心,量化任务指标,明确市域责任。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先后4次深入城乡基层,调研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等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整体联动。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职能,出台8个专门工作意见,形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合力。省委组织部就城市社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区域化党建分别印发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四德工程"建设,促进"以法立德、以德润法、法德共进";省民政厅推动各地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出台《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政法有关部门将推进诉源治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法律"六进"活动等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三是试点带动。

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大调研、大摸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的思路,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将全省16个市根据地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划分为东、中、西三类,全面开展试点。

二、市级主责,全域推进

抓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在市级。必须充分调动市域内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压实市级责任。

明确要求各市党委、政府承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目前已有8个市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或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

办公室设在市委政法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6个市出

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和配套方案。二是发挥市域优势。各市充分依托市域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资源调配职

能,用好用活在立法、司法、行政、人事、资源等方面的决定权和决策权,努力把市域打造成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烟台市率先为全部乡镇配齐专职政法委员,在全省起到示范作用;实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着力打造实体化、实战化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平台。

三是打造市域品牌。

省里提出指导性意见,下放有关政策、权限,给予各市充分运用地方事权的空间,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建设。各市按照开放性、实践性、竞争性要求,自选几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工作,聚焦放大本市优势开展试点,形成品牌,互相学习借鉴。

三、立足职能,狠抓落实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委政法委把握职能定位,积极牵头抓总,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组织推动、经验总结、督导落实等职能,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强力推进。

省委政法委定期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片会,及时培育、总结、

推广典型经验。4月份、7月份两次召开工作部署会、现场推进

会,交流推广具有典型性、引领性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形成相互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规范。

省委政法委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大力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雪亮工程"、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等规范,并写入《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纳入整体规划,在政策、保障方面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支持。制定《基层社会治理"双星双优"主题活动方案》,对全省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行星级动态管理,每年推选表扬优秀综治中心干部、优秀网格员,并充分运用新媒体讲好网格故事、树好队伍形象。

三是督导考核。

省委政法委按照"四不两直"方式,聚焦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各市交叉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明查暗访,省委政法委汇总通报,指出问题不足,促进各市攻难点、补短板。调整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年度考评体系,加大市域社会治理考核权重分值,营造全省上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浓厚氛围。

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主要做法是"五个一":

一、编制"一套方案",绘好试点工作"路线图"

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将试点作为全省政法工作三年大提升的标志性工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工作总体框架。组织领导上,省委决定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5个试点市均成立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政法委牵头、20多个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建立起党政主导、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领导工作格局。建设内容上,按照"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法治氛围、道德风尚、群众自治等6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围绕完善共治格局、打造工作网络、优化治理方式、建强支撑保障等4个方面内容,确定

20项重点任务,设置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群众安全感等5项否决性指标,强力予以推进。分类指导上,统筹考虑经济、地

域、民族等特点,确定5个市进行试点,要求试点市在全面完

成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省会城市突出示范引领,民族地区突出宗教和顺等,努力探索具有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设立"一个体系",树起试点导向"指挥棒"

积极探索创新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引导各地有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平安建设责任制考评奖惩办法》,省委、省政府与等204个部门单位签订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第一次实现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始终把考核奖惩指引作为"指挥棒",将试点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制定考评细则,增加试点工作在平安建设中的权重,建立严格的督促检查、定量考核、评价奖惩制度。第一次研发平安指数,设置公共安全、矛盾纠纷调处、便民服务等9大类133项指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社会治理成效,实现精准化预警管理,指导试点市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

三、做实"一个载体",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体"

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发挥好服务群众、信息收集、预警督办、矛盾化解等职能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工作载体。省上抓规范指导,制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建设规范化、实体化综治中心,做到有机构编制、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目前全省已有50%的市(州)成立事业

编制的综治中心,82%的县(市、区)、97%的乡镇(街道)建

成综治中心。一些地市为所有乡镇(街道)增加一名党委委员兼任政法委员,统筹指导综治中心工作。市县抓集成应用,试点市将综治中心打造为汇聚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平台,整合司法、人社、国土、民政、住建、信访等部门单位力量,推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运作模式,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协调制度,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四、搭建"一个平台",厚植融合共享"智慧树"

为解决社会治理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功能不一等问题,第一次统一建设平安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首先在5个试点市布建运行,逐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实时感知、统计调查、研判预警、联动处置。打破信息壁垒,建设1套标准规范体系、1个政法大数据中心,打通信息联通渠道,将200多个部门单位涉及社会治理的数据全部接入,实现政法综治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完善功能模块,设计涵盖社会治理各要素的政法基础业务、平安专项业务等5大应用平台、400多个子系统,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全面持续支撑。发挥平台功能,积极对接市域需求,设置开放端口,鼓励各地进行自主性、差异化设计,不断完善智辅决策、智辅监管、智辅服务等功能,为常态化、科学化预测预警预防提供有效支撑。

五、完善"一套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共治圈"

指导试点市积极推进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工作机制建设,

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综治中心牵头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试点市在各县(市、区)依托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专业调解以及信访化解力量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完善"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构建智能化技术防控网、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精准化风险预警网、明晰化公共安全网、多元化社会共治网、专业化处突维稳网,目前全省全面建立治安户长、网格员、群防群治以及专业化应急处突4支队伍。完善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机制,将公共服务方面48部热线全部纳入12345民情热线,整合政府服务职能,实行"一号受理、分类转办、跟踪回访";将民生服务和呼叫平台融入综治中心,实行"一窗口受理、一中心办结"。完善公众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多元参与,畅通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协商议事渠道,建立"和事佬"协会、"邻里帮帮团"、民情"连心扣"等机制和模式,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让身边人解身边事",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推进新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突破口,推动区域社会治理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大局持续保持高度稳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挺起主心骨,靠统筹有力打造共建新格

新区辖区内海域、陆地兼备,港区、油区、园区兼有,既有国际化、现代化的高端社区,又有经济欠发达、管理难度大的渔村、乡村,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要素多样、治理结构复杂。特别是新区由3个行政区合并组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体制机制衔接不顺、运转不力等问题凸显。针对新区社会治理之难之痛,区委区政府坚持打造北方经济新引擎与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双轮驱动"。

一是靠科学理念来引导。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区域社会治理实践,突出加强党对区域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立足中央

对新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基础,

从健全治理体系入手,从新起点、宽领域、多层次、高标准来谋篇布局,全力打造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二是靠坚强的组织来主导。

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区、街镇、社区村都成立了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三级书记担任组长,完善了十大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做到党委主导、属地主责、部门主管、基层主抓,统筹调度辖区各类组织共商共管共建。

三是靠刚性的责任来督导。

制定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规则清单"三张清单",完善考核办法,全区92个驻区单位、区直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各开发区、街镇全部纳入区域社会治理考核,以责任落实倒逼区域社会治理任务执行力。

二、盯住问题抓,靠边干边立构建共治新体系

针对区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难点焦点,坚持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盯住问题治、形成合力抓。

一是抓实"四防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无缝对接,组织直升机、无人机、海上舰船、公安武警、保安辅警、平安志愿者等力量资源,实现了海天地立体巡防巡控全覆盖,人地事物组织风险防控无盲区。

二是抓实"四门行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开展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组织万

名党员干部下街镇、进村居、入楼门,面对面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困,完善访调、公调、检调、诉调对接机制,建立工会、企业、仲裁、司法"四方共助"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构建起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历史积案化解攻坚,261件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清零。

三是抓实"三大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体系。

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聚焦聚力"三大攻坚":强力推进扫黑除恶,围绕创建"无黑"城市,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地区,深挖彻查"官伞警伞庸伞";强力推进渤海综合治理,统筹公安、边防、渔政、海事、港航等21个部门联合执法,完善海域生态修复、港口船舶污染监管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危化企业整治,建立危化品全流程监控平台和运输专用车道,不漏一库、不漏一车、不漏一物,确保了区域安全。

三、推动力量下,靠精细服务搭建共享新平台

按照市委抓区带街镇促社区村的要求,确立由区来统、街镇来抓、社区村来办的思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是依照三级职能分层构建基层治理标准。

区级层面实现"四全",组织体系全建立、协调机制全完善、工作平台全联通、保障力量全到位;街镇层面实现"五能",充分为街镇赋权减负,优化机构设置,强化能统筹、能调度、能治理、能管理、能服务的职能作用;社区村层面实现"六有",

有组织、有场地、有平台、有服务、有队伍、有保障。

二是建成三级贯通的网格管理指挥中心。

做实做强区、21个街镇、441个社区村三级网格管理机构,统筹整合区域内党建、民政、城市管理、环保、食品安全、禁毒、消防等各类网格资源,打造743个"全科网格"。

三是打造三级联动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

整合街镇司法所、信访办、公共安全办、网格管理中心和综合执法合署办公,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基层治理应急处置、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服务群众快速响应、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五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将

109个印章审批合一,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区、街镇两级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镇,区域社会治理效益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

对标"两高两化"

探索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

我市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照中央政法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要求,对标"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全力驱动市域社会治理格局转变、方式转化、重心转移、动能转换,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文明和谐的精品城市。

一、理念驱动治理格局转变:从"单一管"到"多元治"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是多元参与、开放共治的社会治理。我市推动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同向发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党委政府引领治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