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乡村振兴战略”资料精编(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3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分钟

4、注重资源要素下沉,提升基层党建保障力。针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普遍缺少人才、经费保障等问题,要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村级运转经费及村干部待遇报酬,实行绩效奖惩制度,加大对优秀村官的培养、选拔力度;设立为民服务基金,赋予村级更多自治权;大力实施"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行动,完善办公场所等配套设施,营造留才聚才氛围。

5、严督严查,力促"两个责任"落地生根。要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主动把党建工作责任扛稳压实,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铁的担当和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把每个环节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成立督导检查组,开展明察暗访,结合检查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并实行量化考核,推行村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及时约谈、处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

总之,要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帮扶、评星定级、完善考评、巡查监督等措施,明确任务,协同发力,实现党建工作由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清单,把定性要求变成定量指标,把单项任务变成责任体系,确保落实、落细、落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晋位升级,为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附2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有大作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写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振兴,"振发兴盛,增强活力"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希望的田野上必将谱写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的崭新诗篇,让农村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庶、生活更加幸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乡村旅游要有新作为、大作为。

在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引领作用。乡村美,首先是文化美;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文化为本。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乡村文化凋敝甚至"消失"的问题,乡村旅游担当着保护和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乡村旅游要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乡村民俗、乡村非物质遗产,以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让人们体验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在共兴共享的乡村旅游中发扬光大,再续辉煌。

在生态生产生活上发挥促进作用。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键在于保护农村生态、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事实证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转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聚焦,有更多担当。

在乡村旅游扶贫上发挥推进作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的支柱产业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要把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精准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发展;让农民既是乡村旅游的建设者、经营者,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得益者、乡村美好生活的享受者。同时,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也将为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乡村生活,进而促进和增加乡村旅游生活消费,必将大大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的步伐。

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发挥融合作用。提升乡村的自身价值,实现"三农"要素的重新定位和组合,促进城乡之间资本、人力、知识、消费等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和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使得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农民身份、职业的转换和"就地城镇化",吸引城市居民融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的幸福事业。同时,在乡村旅游中,农民实现与城市文化、生活的交流,城市居民实现"回归乡村生活"的梦想。乡村旅游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融合作用将日益显现。

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旅游即生活。今天,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在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优化乡村生活环境、丰富乡村生活产品、拓展乡村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上更有作为,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担当起在乡村振兴中的新使命,有新作为、大作为,乡村旅游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实施集聚发展,创造美丽的乡村生活空间。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关注"生态生产生活",在发展路径上要实施集聚战略,把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田园综合体、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度假区等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整合城乡各种要素集聚发展,创造更多的美好乡村生活空间,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集聚发力。

注重产业培育,提升供给和带动双重效应。产业兴,旅游兴,农村兴。把握人们对于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变化和升级,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转型和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开发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产业;通过"+文创""+电商""+养生""+养老""+体育""+健康""+研学""+文艺"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业态。在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同时,带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中多做贡献。

激活发展主体,实现乡村旅游的共建共享。乡村振兴,直指人心;乡村旅游,根植于人。多元的发展主体,充满活力的发展主体,是建设"幸福产业"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作用。一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重组,建立农民旅游合作社等是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政策引导,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附3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这些规则、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乡村社会。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至少不是农民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许多农耕社会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比如藏族的旺果节,是沟通人与自然,祈求风调雨顺、保证农业丰收的节日。春节是家庭、家族和社区共同庆祝周而复始,新的一年开始的节日。清明节和七月节是供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沟通生者与亡者的节日,通过与亡者的交流,逝去的亲人仍然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许多农民即使远离家乡,也要长途跋涉在节日回到家乡,参与这些节日,是因为有了这些节日,他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尽管我们是个法治社会,但是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法律所无法管,或管理成本很高的地方。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比如互联网,老年人在知识上的优势已经没有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有文化的乡村可以看到长幼有序,秩序井然,而文化的断裂经常会导致乡村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最近,笔者在瑞典南部传统的农业地区考察,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乡村社会的消亡过程。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传统农业地区,围绕着教堂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社区,这些农村社区由数十户农民组成,社区的农民相互依存。但是到二战以后,大量农民开始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土地被出售或出租给大农户经营。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房屋被丢弃,目前从事经济活动的农村仍然存在,但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乡村则不复存在。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比如编辑整理村庄历史、建立村庄博物馆、组织文化演出等等。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要通过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自信,认识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推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

其次,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不能是乡村居民仍是一盘散沙,各过各的生活,而是相互之间协作,创造更好的生活。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