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新时代文明实践材料合集26篇,含典型经验、理论文章、工作纪实、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第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0分钟

第四、要发动群众。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活动,切忌干部讲,群众听;干部干,群众看。要干部群众一起讲,一起干。通过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讲述身边发生

的"致富创业"故事、"家风故事"、"孝善故事"等,用身

边人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秧歌大赛和争创文明家庭、文明商户、"巧媳妇"、"好婆婆"等各类比赛,做到"村村有比赛,月月有活动",增强群众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最后,要服务群众。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建立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着眼服务群众需求。整合盘活资源,建设群众理论讲堂、群众健身广场、群众文艺室、群众科普室等群众性服务活动场所,从群众愿望出发,以群众满意为准,坚持问政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解决群众关注的实事、小事、具体事,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民心有人气。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1

网络

工作纪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

有一种让人温暖的风景,叫文明;有一股汇聚力量的新风,叫实践。

我区自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的工作路径,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满足群众需求,高标高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立体化建阵地,将文明实践舞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我区本着"群众在哪里,哪里能集中群众,就将场所建在哪""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类型的场所"的理念,推进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矩阵建设。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一定要去机关化,要建到群众中去!"我区将原来机关化的区级文明实践中心搬至便于集聚群众的场所区域,建设了集展示、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区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并以此辐射打造了"一活动中心两广场三馆"的文明实践联合体。区中心下设廉政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六大示

范服务平台,将各服务平台作为"责任田",交给各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精耕细作",拓展文明实践功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镇村层面本着"一村一主题、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村广场、祠堂、村史馆等活动场所,按照"七有"标准建设文明实践所8个、文明实践站122个。同时,注重将文明实践阵地搬到祠堂、礼堂、学堂、废弃场所、家门口、田间地头、古樟树下等。东固畲族乡东井冈社区将废弃农技站改建为文明实践站,富田镇江背村将祠堂改建为村史馆,渼陂村万寿宫改建为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区法院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我区将文明实践服务向前向下延伸,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宣传效果。

多元化建队伍,将文明实践力量充实到群众当中

在我区,有这么一道道"红色"的文明风景:"小红帽""红马甲""红袖章"......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

社区小巷、交通路口、景区景点,通过助学济困、交通劝导、文明创建、农技下乡、文体活动等志愿活动,传递着爱心和善举。

我区坚持以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部门乡镇及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构建"1+10+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共建有志愿服务队229支,以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志

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常驻"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总

人数达到4000多人。我区从文明实践站站长或成员中挑选政治素质高、责任意

识强、服务意识浓,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和威信的人员兼任民情观察员122名,制定了民情观察员制度,建立了民情观察员守则,有力搭建起了文明实践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生的"直通车"。同时,积极引导各级XX好人、道德模范、乡贤能人、"五老"对象等自发自觉参与文明实践工作,形成了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慧芝,中国好人陈小青、朱润根,XX好人夏淑英、曾广东等为主的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领队,建成了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精准化强服务,将文明实践需求配送到群众心坎

我区一贫困户是血友病患者,在区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支队的精准帮助下,实现了由原先到省里拿药变为如今在家门口就可取药打针的"微心愿"。这是我区推行文明实践"三配送"服务模式的一个生动实例。

为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区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服务模式,以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央厨房",围绕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个"终端",建立了符合多元化需求的"量贩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外卖式"以及契合个体化需求的"小灶式"多维度

"三配送"服务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从"大水漫灌"

走向"精准滴灌"。实效化强实践,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群众生活表演唱《七彩畲乡幸福长》、畲族特色舞蹈竹竿舞《畲族

山歌唱起来》、小品《脱贫》、情景表演《婆婆也是妈》、歌舞《欢乐婆婆逛畲乡》、音乐快板《扫黑除恶齐动员》......"东固红歌会"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通过自编自导,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演出200余场次,观看演出人数达3万余人次。

"东井冈"红色故事宣讲、"农民丰收节"的举办、乡村广场舞的普及、群众体育的比赛......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XX大地无处不在、精彩不断。我区紧贴当地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等,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真正做到在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我区坚持以"文明实践+"为统领,积极组织实施"春风""夏凉""秋实""冬暖"等"四季歌"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实践+典型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文明实践+表彰活动,激励担当作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筑牢宣传阵地"等六大融合活动,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安排、每天有活动,全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到15万余人次,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了"看不见的教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2

网络

工作纪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

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助创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有实效。

一、助力社区创建

社区创建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也是难点。各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其他市级机关一起对接122个城市社区,开展文明结对共建,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全面融入创建,组织志愿者会同社区一道进行问题排查、创建宣传、义务劳动、美化环境、文明执勤等,用"微服务"助推大创建。

各区(园区)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社区创建,大力开展面上发动,推动各项服务要素在基层汇聚。淮阴区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拓展"党建+实践+创建"路径,推行党员干部"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信守承诺"等"10带头",和对群众"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等开展"10上门"服务,推动镇(街道)实践所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实践站干部包片、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志愿者联系特殊群体机制落地落实。号召所有区

级机关和镇街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社区,精心开展"理论宣讲

聚心、文体套餐悦心、公益帮扶暖心、主流价值润心、科技传送强心"等"五心"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充分挖掘家乡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以社区为依托,以"网格+"为载体,通过理论宣讲、行为引导、环境提升等方式,推进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倡导文明餐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各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餐饮店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发出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张贴宣传材料、节俭教育进校园、广场演出、推行"N-1"点菜模式等,引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市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

各餐饮服务单位在显著位置进行公筷公勺、拒食野味等主题公益宣传,自觉抵制奢华消费,取消最低消费,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餐后打包,引导群众养成理性、节俭用餐习惯,营造崇尚节俭消费之风。现在,使用公筷公勺已经成为顾客用餐的标配,推行"N-1"简餐模式、剩菜打包也逐渐深入人心,文明用餐、健康用餐、绿色用餐成为常态。

各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和节俭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引导师生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

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做到科学营养配餐、提高饭菜质

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食堂就餐时,遵守餐桌文明,杜绝剩菜剩饭,珍惜并节约每一粒粮食,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带动家庭践行文明用餐理念。

近来,中午在政务服务中心食堂用餐的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李伟发现,食堂的格局变了,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志愿者和食堂工作人员的热心引导下,就餐人员严格遵守一米线要求,就餐秩序井然,更重要的是新设立了点菜区,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量按需消费,绝大多数人做到了"盘光菜尽"。李伟说:"此举倡导了节俭美德,避免了舌尖上的浪费,我举双手支持。""以前,食堂实行粗放式经营,每天中午饭菜浪费较为严重,也很可惜,现在通过点单式操作,大家吃多少买多少,节约意识明显增强,剩菜剩饭很少,光盘行动真正落到了实处。"食堂工作人员王大姐如是说。

三、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成为习惯。清明、中元节期间,各地中心、所、站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发出文明祭扫倡议,呼吁广大市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坚决抵制封建迷信,不在公共区域焚烧纸钱,选择现代文明方式缅怀先人,树立文明殡葬理念,传承良好家风,守护文明家园。洪泽区、工业园区着重引导群众通过鲜花代替纸钱、"感恩"祭奠先人、家庭"追思会"、网上祭祀、载种绿树、叠放纸鹤等文明环保的方式祭扫,宣传文明祭

祀理念,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抵制传统祭祀陋习。

不大操大办成为时尚。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出台或修订村规民约,健全基层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大大减轻了群众人情负担。淮阴区刘老庄村文明实践站站长朱林表示:"我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对群众红白事筹办酒席进行了硬性规定,有效杜绝了讲排场、比阔气现象,减轻了群众人情往来负担,深受欢迎。"

文明实践如一泓清泉,滋润市民心田,又如一团火焰,点燃澎湃激情,更如一盏明灯,指引前行方向。文明实践活动所激发的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绘浓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底色,汇聚成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大动能。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3

网络

工作纪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以"创建为民、为民创建"

为宗旨,内外兼修、久久为功,实现了城市的华丽蝶变。先后于2008年、2011年、2014年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2018年顺利通过两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连续两届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用足"绣花"功夫打造品质之城

城市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以"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补齐城市短板。先后实施创文"十二项提升工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八大攻坚行动"。"四纵四横"绿化提升工程、南塬北坡生态修复工程、"花城计划"成效明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7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亮化、绿化、硬化工程让主城区越来越美。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对于城市管理,我市委、市政府一直高标准要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推

进精细化管理,绣好"文明城市之花"。近年来,我市为74条

主次干道、13个街头广场和背街小巷配齐环卫工人,清扫保洁达到"无缝隙、全覆盖、一体化"。坚持"错时执法、动态监管"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为规范地摊经济,我市先后在城区设立260个早夜市摊点、54处瓜果销售点、28处小推车经营点,出台配套管理措施,加强规范引导,有效丰富了百姓需求、渲染了生活气息、激发了经济活力。

文明渗入人心打造文明之城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成为文明人""使用公筷公勺倡导文明用餐""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走在城区,一幅幅主题多样、形式丰富的公益广告让人眼前一亮。通过这些公益广告,把文明的种子播撒进人们的心里。

全市创文攻坚战打响后,为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我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践行"文明、健康、和谐、节俭、绿色"理念。积极开展"斑马线上我文明""一盔一带"行动,打造斑马线上的靓丽风景。开展"唱响新时代"宣传教育快闪和文艺巡演进社区、戏曲进校园、广播体操比赛、文化纳凉晚会、全民阅读等活动,唱响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在市级媒体开设创建专题专栏30多个,形成高密度新闻报道和公益广告刊播态势;利用新闻网等新媒体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市民阅读量达到年均200多万人次;建立全市创建宣传公益广

告库,不断增加公益广告的宣传数量和展示效果,城区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实现公益广告全覆盖。

创建为民惠民打造幸福之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我市创建指标最综合、涉及领域最广、发动群众最深入、创建效果最突出、市民获得感最明显的一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我市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活动,开设"百姓问政"栏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最大限度优化办事流程,"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达到525项;信用指数位居西北地区第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积极促进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就业,拓宽就业渠道;解决了"大班额""择校热"突出问题;加大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四进"零距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聚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安水平极大提升;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加大铁腕治霾力度,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已经形成,宜居之城、活力之城、人文之城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志愿服务成风尚打造奉献之城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

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鼓励激励机制,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广泛开展医疗、法律、心理援助等社区志愿服务;以文明劝导、维护社会秩序、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景区、窗口单位为重点,加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健全志愿服务网络。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开展无偿献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志愿服务助力"四大攻坚"等活动。发挥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织密防护网。组织全市10多万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小区、村庄等,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丰润道德滋养打造好人之城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工作,3人获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3人获得我市道德模范。2018年以来,共有27个集体、190名个人被树为"标杆",389家单位被评为文明集体。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彰显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一批又一批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

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在

秦东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4

网络

工作纪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我镇着力建平台、强队伍、抓载体,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往群众心里走,不断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播撒新时代新风尚的文明种子,全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

聚人心 促发展

人心齐,泰山移。农村工作干得好不好、快不快,在于人心齐不齐。镇党委通过打造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尤其是在集镇中心建设高标准的"一屏一廊一场所六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党的建设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党建"三化",不断增强组织力。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做响名片,打造品牌,举办首届竹海冬笋节、"粽情粽意"端午粽子节、土特产展销大会、全市摄影协会走基层等大小活动10余次,让人民看到一个蓬勃发展的好前景,不仅大大提高了知名度,让当地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激发了全镇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唱响"文明主旋律",播放学习强国、

宣传片等内容,开展文明新风尚宣传,把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承诺公之于众,精心策划、深耕内容,始终走在前处、干在实处,让百姓真真切切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把发展的理念深植到群众心中,新时代文明中心的40平米的智能显示屏取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每天定时播放宣传片,把不少群众制作点茶的过程播放出来,让全镇人民都知晓"政府+公司+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知道这是一项可以行得通、走得远的惠民产业。

暖民心解难题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全镇范围内设立20多个志愿服务点为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形成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闭环,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为方便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融入扶贫产业发展,通过"点单式服务"的方式,志愿服务队列出笋片、生姜、青豆、柚子片、山枣丹等重点推广的产品,对全镇贫困户全部进行走访,详细介绍扶贫产业,让贫困户自主选择确认。同时,协助各村建立群众自主的点茶加工作坊点,针对特殊人群做到重点式服务,特别是把有手艺的贫困户纳入进来,让群众有实实在

在的获得感。

镇党委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小学生没有一个可以在节假日看书的好场所,于是就拿出三间活动室,打造"去看书吧""志愿书法室""儿童放映室"。每当夜幕降临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就是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认真读书、学习书法,不亦乐乎;老年人活动室里不断传来老人的笑声;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载歌载舞......处处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感。

传善心 树新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全镇悄然实践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筹资近百万元全面打造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倡文明、传善心、树新风"的综合体,无形中成了邻里互助、干群互助、生产互助的有力元素。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镇"阿来咯"志愿服务队主动为群众代购120多次3万多元的生产生活用品,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代购员,受到了全镇人民的好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留下了平凡的背影和美丽的微笑。

聚人心、暖民心、传善心。一场场活动、一个个事例、一句句称赞,都烙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印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如今,播撒的文明火种,已经落地生根,相信它一定会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5

网络

工作纪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

创建依靠人民,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市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工作,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涵育,有效凝聚起建设"山水之城"的强大精神力量,文明种子开花结果。

漫步城区,整洁的环境是最美的景观;穿行道路,文明的秩序是最靓的风景;走街串巷,舒适的家园是最赞的认同......夏秋之交,"创城"的累累硕果,擦亮着文明"底色",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理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踏步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

夯实工作作风推动文明创建向常态长效化转型

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统筹协调、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通过定期调度、现场督办等形式,部署重点工作、会商解决难点问题。

推行"路段长制"、"河段长制"、"厕所所长制",市级负责同志带头用"眼"和"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完善城区街道社区、市直主创单位及乡镇三级创城月度考

评奖惩机制,构建条条督查到底、块块督查到边、联合督查到位的巡查机制。

深入开展"联点帮扶社区、共建文明城市"工作,倡导干部示范带群众,实现干群共创文明城。

各主创部门围绕城市建管、物业管理、宣传发动、生态环保等方方面面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推进。

突出价值引领凝聚文明创建工作道德力量

以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注重好人选树,打造志愿之城、道德高地,涌现出中国好人7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

100"先进典型1个。

建好管好用好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实践所、183实践站,262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活动8000余场,服务群众10万多人,打造"编外子女"、"流动的剃头匠"、"医路相伴志愿同行"等特色服务品牌。

全市111所中小学校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8万多中小学生参与其中,1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获一等奖。

立足地域文化,以移风易俗典型事例为原型创作编排《移风易俗三字经》《谈婚论"价"》等一批文艺作品,制作《新

时代文明实践系列读本》及宣传画,补齐群众"精神短板",

让移风易俗之风吹遍大地。

坚持为民惠民确保文明创建成果落地生根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市级财政逐年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实施活水、靓城、显山、增绿工程,打造一批口袋公园、特色街区,扮靓城市出入口、道路十字路口和空闲地块。

推进"两治三改"行动,改造"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推进"厕所革命";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实施社区准物业管理。

成功举办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烔炀中李村、庙岗莲花社区评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柘皋汪桥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森林增长工程"三项行动",让蓝天常驻、碧水常流、四季常青成为常态。

如今,文明之花满城绽放,显著提升的城市气质与品质、不断丰富的文明色彩与内涵、愈发充盈的暖心与温情,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变化。

城市呼唤文明,文明浸润城市,今年是我市确保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关键之年,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文明城市的创建行动中来,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丽家园。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总结1

网络

工作总结 新时代文明实践

今年以来,我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的建设为统领,从阵地建设、氛围设置等方面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运行机制

社区党委牵头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机构,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站长,亲自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文明实践站以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讲党的各项大政方针、惠民政策,积极引导社区党员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共筑美好生活时代新风。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