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最新调研报告、决策建议参考合集10篇(含乡村振兴)(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25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2分钟

一、"引金入湘",争取域外金融机构布局

针对我省金融业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局面,建议实施"引金入湘"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目标,通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措施联动,吸引更多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中介组织等金融机构落户X。

一是争取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布局。一方面是鼓励在湘金融机

构向上争取在X布局开展科技金融、制造业金融、绿色金融等各

类金融创新试点,提高业务拓展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吸引金融机构在长沙设立法人总部,不断增强长沙市金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向长沙市以外的市州延伸布局。压实责

任,推进金融业发展不足的市州,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完善网点布局,引导金融服务向县域延伸,提高市州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是鼓励征信公司、资信评估(评级)公司、金融媒体、保

险配套服务等中介机构入湘。

四是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X。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落地,证券、期货、基金等证券业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占比的陆续"松绑"以及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国际金融机构加快了在我国的布局。X应依托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非经贸合作,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

二、培育主体,壮大地方金融机构

地方金融机构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基层、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X应综合运用财税、监管等政策,通过建立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1、建立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效培育机制

落实国务院关于充实中小银行资本的要求,建立资本补充长

效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优化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等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财政注资、减费降税、弹性化监管等政策激励,构建大小银行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良性竞争局面。

2、培育新兴金融业态

梳理发展落后的金融业态和需要重点培育的金融业态,比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深入调研,列出问题清单,出台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政策,补齐金融业态短板。

3、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专注主业,立足X,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例如,对促进X"三高四新"战略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开放发展等具有特殊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差异化经营、坚持本土化发展的定位,通过监管考核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内部构建起支农支小的资源倾斜机制。

三、差异竞争,大力发展特色金融

1、推进金融业特色化发展

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围绕X"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等重大战略,在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金融开放、金融服务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创新一批金融产品,探索

一批改革经验,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2、推进X金融中心特色化发展

X金融中心目标是打造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据统计,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武汉也提出来打造中部金融中心。事实上全国不可能有这么多金融中心,只有立足全省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依托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打造服务中部地区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形成特色优势。

3、推进金融机构特色化发展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同质化向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发展,突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快产品自主创新,培育和挖掘客户和市场的真实、潜在的需求,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四、弯道超车,打造金融数字化发展样板区

当前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和科技正发生深刻变革,金融不仅需要加速融入产业和科技,还需借助这场变革,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自身转型。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提高金融业数字化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途径。

一是健全金融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要完善政府各部门

数据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数据开放的制度、规则、标准,加快推

进数据共享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打通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的数据鸿沟。完善地方类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组织的数据监控和统计体系,建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监管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重视金融科技,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前

沿技术重塑业务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流程再造、服务模式优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的科技体系向外输出相关技术成果

和赋能经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经营,共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运行体系,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进数字人民币在消费支付、社会民生、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五、精准施策,营造优良金融发展环境

金融业的良性运转依赖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只有努力打造公平、诚信、法治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环境,金融才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

1、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依托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改革,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改革任务,复制一批外省金融改革经验。如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浙江、江

西等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广西跨境金融改革等。

2、研究出台鼓励金融机构立足X、服务X的激励机制

通过财政存款等资源配给,及奖金激励、名誉支持等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立足X、服务X。同时,围绕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构建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信贷机制。

3、打造良性的竞争环境

从监管政策、税收、补贴等方面入手,全面清理、修订、完善相关鼓励政策、竞争政策,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4、建立促进金融发展与防控风险相协调的监管机制

一方面,针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监管工具等方面薄弱的情况,加快地方金融立法,建立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相协调的综合监管模式;稳妥推进监管改革,如探索复制北京"监管沙盒"的试点经验,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科技建设,提升监管效率和覆盖面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业新模式、新技术、新需求的深入研究,深刻把握区域金融创新特点和方向,不断完善监管模式,营造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环境。

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方面,针对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更新等堵点难点问题,专门研究解决。另一方面,严格规范信用约束机

制,完善信用主体权益保护。

以"四个融合"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网络

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指明了方向。X是国家X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近年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了X脱贫攻坚的"X样本"。同时,我们坚持"四个融合",主动探索、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X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一、以落实"四个不摘"为总要求,坚持组织保障有机融合

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我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将其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实现两项工作"一盘棋、一体化"推进。

1、在领导体制上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

简单地撤销并转。我们在成立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部的基础上,

又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均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统筹日常工作,定期调度督导。2020年以来,县委召开的26次常委会议有11次研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在帮扶力量上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了一大批敢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为确保这支队伍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继续下沉县乡村主体、县直单位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联"三支力量",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促进乡村振兴。当前,全县共有133家县直单位"结对"帮扶、954名干部常年"驻村"帮扶、26903名党员干部"结亲"帮扶。

3、在工作机制上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脱贫攻坚的一整套有效机制办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我们将其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并不断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事项跟踪办理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2020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6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解决各类问题1264个。

二、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坚持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产业升级

是实现两项工作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我们始终以发展农业特色

产业为抓手,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特色化

巩固柑橘、茶叶、蔬菜、烟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土鸡、香猪、中蜂等特色养殖,培育以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指引下,发挥各地特色,制定阶段性的产业规划,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全县柑橘、茶叶产业村分别达到150个、117个,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18万亩;土鸡养殖规模达到5000万羽、香猪5万头、中蜂8万多群。

2、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招引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品改提质,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发展后劲。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66家,拥有湘佳股份、杨氏果业、正大集团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3、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财政优先保障、金融优先服务农业产业,继续在每村设

立村级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基金,对发展种养业的农户进行奖励。

进一步推动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五年来,全县累计拨付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基金4亿多元。

三、以生态文明为结合点,坚持绿色发展有机融合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键在于继续坚持绿色减贫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持续擦亮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的县"名片。

1、保护绿色生态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重点水域治污治岸治渔,抓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幸福农家"创建,守护好X的绿水青山。全年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91.8%,空气质量改善率全省第五,饮用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2、发展绿色经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打造以富博科技为基地的电子

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以愿景科技、X航天磁电为中心的新材

料产业园,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7%。

3、倡导绿色生活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积极引导群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目前,全县共建成文明卫生村312个、生态村306个。

四、以乡村治理为着力点,坚持党建引领有机融合

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都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为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X是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我们把"两联两包"(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作为开展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努力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贡献"X经验"。

1、坚持"五个融合",重设组织架构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坚持村区、片区、屋场融合,党小组组长、片区长、屋场长融合,在职党员、兼职党员、无职党员融合,党务、政务、村务融合,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五个融合",对原有行政村的区划旧格局、管理旧模式实行改革,进行区划重整、组织重构,

每村科学划分片区,片区建立屋场,以屋场形成微治理单元,实

现管理服务全覆盖。

2、聚焦"六个促进",明确治理任务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视角,结合实际明确治理任务,发挥群众主动作用,广泛吸纳各方资源,在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调处矛盾纠纷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发力,全力实现"六个促进",即促进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整治、促进安全稳定、促进政务便民、促进民生改善,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以教育发展为例,仅

2020年就整合各类资金1.995亿元,建设项目37个,X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X省教育强县。

3、建立"六项制度",夯实工作保障

探索建立"六项制度",即联系服务制度、屋场协商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考核激励制度,不断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推动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成立近千支"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各村、各社区参与联防联控,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在全县建立了最严密的防控网络。自2020年2月2日以来,全县无一例新增确诊病例,实现了3例输入性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二代病例"零发生,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X阵地"。

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网络

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站位,强化执行,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工作新格局,谱写乡村振兴X新篇章,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一、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防止返贫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保持扶贫政策持续稳定。把握5年政策过渡期,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防止"一摘了之"。稳定提高兜底保障救助类政策,

延续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

性政策,调整优化金融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稳岗就业等发展类政策,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认真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每年明确1个示范乡镇、1-2个重点帮扶乡镇、一批重点帮扶村,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提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加大监测帮扶力度。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聚

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动态清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发现返贫致贫隐患苗头,提前落实预防性措施;出现返贫致贫,及时核实原因,给予精准帮扶。要保持机构队伍总体稳定,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防范化解扶贫领域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扶

贫小额信贷风险管控,积极稳妥防范逾期不良风险,根据国家新的金融助农政策,做好过渡期内的小额信贷工作。加强村级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规范发电收益的分配使用,促进村级光伏发电

项目规范运行、持续发挥效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抓

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试点工作,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规范处置权,公开监督权,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

二、扛牢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始终把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细抓好。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

牙齿"的硬措施,坚决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67.57万亩耕地、57.24万亩基本农田的底线。规范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重点抓好涔天河灌区X段、上坝灌区改造建设,加快干渠、支渠沿线耕地开垦、改造进度,确保今年新增耕地800亩以上、全县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继续抓好"治理抛荒三年行动",从严

从实落实遏制抛荒十条,及时严格兑现奖惩,精准落实惠农保耕补贴政策,推动粮食生产稳中有进。积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对外出务工或不愿耕种而抛荒的耕地,及时组织代耕代种、托管服务或协调流转,确保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确保不出现一亩一丘田抛荒现象。

坚决提升产能质量。稳定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

能力,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抓

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做好水利工程,充分利用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等资源发展旱杂粮生产,确保旱涝保收,稳产高效。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办点工作责任制,扎实做好万亩、千亩、百亩办点示范,带动粮食生产扩面提质。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运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机械化水平,降低种粮成本。聚力推广良种良法,扩大优质稻生产,精耕细作,提升粮食品质。

三、强化要素保障,稳定市场供给

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抓好产业规划、土地流转、主体培育、育苗供应、技术培训和示范点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持续恢复生猪养殖产业,抓好温氏、永

邦、X现代农业集团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做实现代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不断做强提升龙头牵引能力。引导鼓励温氏、永邦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带动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帮助散小养户及时完成栏舍改造、技术升级、恢复生产,补栏增养;支持鼓励发展绿色规模养殖,稳定提升养殖规模,确保年内生猪出栏72万头以上,稳定猪肉供应市场。

优化粮油果蔬供给。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作用,摸清

粮油、果蔬产业产量、品质等问题,筛选出适宜推广的优质、高

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示范推广一批优势粮油果蔬绿色高效生

产技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升粮油果蔬等农产品供给质量。

畅通现代供销体系。引进农产品外贸企业、进出口专业平台

运营团队,做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永州配送中心功能,抓好X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中农批冷链永州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切实打造"内外贸一体化"的果蔬供应销售出口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出口基地认定,加快组建"农餐、农超、农淘、农工"四大产销网络,推动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畅通产销物流主动脉、完善毛细血管微循环。

四、打造特色品牌,推进产品融合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品牌发展理念,建好全产业链。围绕"一核两轴六带"

县域空间布局,以农业优势产业为主线,以重大技术推广为牵引,加强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推动"一谷(优质水稻)一果蔬(脐橙、蔬菜)一茶(油茶)"等优势粮油果蔬产业升级。围绕建好农业全产业链,依托永州职业农民学院教学科研和县内农技推广资源,

实施"基层人才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创新联结合作社、种

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机制,培育打造一批融产销加于一体的本乡本土小微现代农业企业,推动农业增长动力加速转换、农业经济结构优化重组。重点围绕打造"天下谷源"、"道州脐橙红"等特色品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着力破除天下谷源卖不出好粮、湘南油海产不出好油、X果蔬穿他人马甲的窘境。

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打造文生旅精品路线。X最大的特色就

是文生旅资源、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天下谷源、理学圣地等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是X高质量发展希望之所在、乡村振兴源动力之所在、融合发展关键支撑之所在。坚定不移地打造好潇水、濂溪、洑水等三条文生旅精品线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人引进来、把农产品卖出去。抢抓建党100周年契机,加强与各方有效对接,选择石马神、豪福、禾塘、葫芦岩、水南浮桥等重要节点进行保护性开发,抓好红军民俗购物街项目、长征营站、研学基地,扎实做好4A级景区创建工作,打响全国著名党建研学旅游目的地品牌。抓好濂溪一脉乡村旅游示范片建设,启动濂溪故里5A景区创建,联合周氏后裔,精心筹办好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暨"濂溪溯源·道州论

道"高峰论坛,全面擦亮"理学圣地"文旅品牌。用好用活"天

下谷源"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寿雁稻作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引进央企、国企等大型国有企业,用EPO模式打造稻作文化产业园。积极对接东升公司、跃进公司,打造原东升机械厂"大三线"军工建设陈列馆,把仙子脚镇建成军工小镇。用好用活社会资本,激活月岩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打造休闲度假康养圣地。充分依托何绍基故里、道州古城墙等人文景点,以东洲、西洲、五洲、两河口四大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为重要节点,加快实施东洲河坝建设,布局沿河万亩产业带,开展乡村建设,打造万亩特色产业带、千里田园风光长廊、百村振兴示范区。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建好农业产业基金。建立X农业产业基

金,通过政府注资增信,撬动社会资金支持X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X农产品种源种子、肥料饲料、配套设施和培育、种养、釆收、加工、销售等全生产过程标准化、可追溯、数字化、冷链化发展,提升X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X优势产业全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解决有优品无优价、有市场无品牌、有品牌无营销的问题。

五、围绕宜居宜室,建设现代农业

围绕"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定位,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规划好、建设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农村。

做好村庄规划。坚持按照"因地制宜、修正提升"原则,加

快完成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三种类型"多规合

一"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完善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形有魂的新农村。加强规划实施管控,实行农村建房规划许可及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建新拆旧"规定,控制建房规模。注重培育和提升村庄风貌,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修建,有序推进村村通自来水、通网络、通天然气。

打造振兴亮点。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的"一核

两轴六带"县域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引领全市的乡村振兴品牌亮点。逐次分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既注重面上全域整体推进落地,更要突出示范带动、亮点打造;既要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质,也要抓好乡村建设和产业品牌创建。扎实推进潇水、濂溪、洑水文生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巩固提升"濂溪一脉"乡村振兴示范片和"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全域推进梅花忠诚小镇、清塘爱莲小镇、寿雁谷源小镇、仙子脚军工小镇、祥霖铺脐橙小镇、白马渡移民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提升6个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每年打造2-3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点,抓实月岩康养、灰鹅、水稻、脐橙、蔬菜等专项示范园区建设;严格对标中央、省、市要求,突出本地特色亮点和创建导向,制定好发展规划,重整治、抓建设、创品牌、引企业、建农场、搞合作社,示范带动全域有序推进。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自主建设2-3个乡村振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