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调研文章汇编-10篇(第2/4页)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改革开放XX年来,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和繁荣。但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诸如高房价、拥堵、资源竞争等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波回归乡村的热潮。正是这一批热切回归乡土的城市精英,催生了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探索。
一、新时代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
关于乡村振兴问题,首先应该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细节的刻画。通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布局美的五美乡村发展模式。然而仅仅是看得见的五美,并不足以支撑起乡村振兴的未来。于是,有了城里人住乡下的"共享农屋",乡村研学基地,景村融合发展等新形式的探索。可以预见,未来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让年轻人愿意留下,小孩得到优质教育,老人享受舒适医疗,"宜居、宜学、宜商、宜游、宜闲"的美丽乡村。
二、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任何事业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近几年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外流已经成为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缺乡土治理人才。农村缺少有能力、有情怀、讲奉献的领头人。目前,农民普遍对村(社)一级干部感到不满意。有反映能力差办不了事的,有反映私心重服不了众,有些村级党组织搞家族化权利缺少监督等等,真正能苦干实干,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搞发展的村干部可谓凤毛麟角。二是年轻人返乡难。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就学后都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创业,乡村对他们而言缺少吸引力。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好,教育医疗水平低,娱乐休闲没地方去等等都成了年轻人返乡的障碍。缺少年轻人的农村,就缺少激情和活力。三是人才留不住。乡村振兴最终靠的是人才,而各行业的精英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很难在乡土扎根,造成了乡村事业因循守旧,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
(二)任何事业的发展重要的保障条件是钱。新农村建设缺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再上台阶的难点问题。一方面是日常乡村治理运行需要经费。规范运行需要村干部在岗在职,让村民随时能找到人办事,难事随时能有干部帮助解决,村一级干部要放弃自身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发展事业。目前除了由政府承担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外,一般村干部仍然按照误工补贴的形式进行弥补,没能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村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据了解,很多开展过美丽村庄建设的村,因为前期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都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上污水处理、道路、绿化、路灯等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环境保洁等开支,乡村振兴急需大量的资金保障。其次是百姓增收难。老百姓不富,村庄建设的再好,也只是表面文章。而留守农村的多是低学历和老、病、弱、残。如何让这些人增收过上好日子,更应该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内在问题。
(三)任何事业的发展关键的方向盘是制度。有完善规范的制度才能引导乡村振兴走向正轨快车道。一是乡村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一方面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是自上而下的,镇、村一级按照上级部署,忙于落实各项工作,缺少主动谋划工作的空间和动力。因此,跟风应付,照搬照抄的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特色亮点越来越少。政策不接地气,落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污水治理,上级要求全面铺开,但有些村庄连新农村建设都没开展,就盲目跟进,造成了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现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存在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因为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议事和执行制度,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些发展项目因个别原因,受制于土地流转、征用难而搁置。二是乡村规划滞后。村庄规划调整程序较为随意,不够严谨。农村干部普遍缺少规划知识和长期规划的视野,但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却有较大的主导权,因此造成了规划滞后、片面、短见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乡村的优质发展。三是要素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建房需求增加,而国土部门指标分配以人均用地面积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控制,造成土地指标理论上充足,实际紧缺的问题。乡村建设的用地保障已经成为一大制约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乡村振兴应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周边集镇为节点,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区域化统筹发展,做强核心集聚人气,特色产业引领点上出彩的发展格局。
(一)规划先行,提高规划前瞻性,严肃规划调整程序。一是要有区域观,跳出一镇、一村的范畴,从实际出发,根据交通、地域便利性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文旅配套等做好区域性的概念规划,再根据区域规划实施各镇、村的规划,从规划层面防止要素浪费和重复投资的问题。二是规划方案调整应实行责任倒查,规划评审意见要对本次规划在有效期内负责,杜绝一把手出意见,专家评审走过场的现象。村庄规划局部调整程序也应进行专家评审和报批,防止出现随意变更规划的情况。
(二)抓住中心镇建设的牛鼻子,引领区域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乡村发展均需要有一个核心城镇为依托。区域化集群发展也需要有一个中心城镇为龙头。近几年实施的小城镇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集聚人气和引领带动的效果。中心城镇要成为乡村生活的核心区,满足群众生活、娱乐、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通过中心镇的建设发展,织成辐射周边的乡村生活服务网络。一是需要集中资金统筹区域内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节约公共资源。二是扶持做大做强,对中心城镇建设进行要素保障和政策倾斜。三是在中心城镇发展集体经济物业,实现人口集聚,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四是建设物流服务中心,改善乡村物资供应。五是加快中心城镇交通建设,实现镇、村XX分钟生活圈,城、镇一小时交通圈。让城镇真正成为乡村对外交通的中转站。六是创新教育、医疗模式,让乡村真正留得住人。老年人关注身体,孩子关注教育。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抓住机遇,对接城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探索发展互联网教育和医疗产业。让乡村也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优质资源。
(三)规范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程序,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实质性作用。一方面党支部议事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事前商议,事中参与,事后评议的全过程议事制度,提高代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议事执行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对个别无理阻挠人员,应有强制性措施,防止发生决而不行的情况。二是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要广泛听取民意,顺应群众需求,继续探索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即让群众有地方发表意见,也让合理的意见能纳入政策实施。探索乡贤议事制度,让在外的能人、知识分子也参与到村庄建设和发展中来。也可借此拓宽村干部选人视野,发现一批好干部。
(四)发展乡村产业基地。一是发掘资源,开发乡村景区,通过景、村融合发展,带动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化的扶贫开发项目,扶持特色产业带头人,从而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XX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XX深厚的政治关怀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所察所看、所思所想,都是国之大者,对于我们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振兴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榆林不仅是能源大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发展一二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郝家桥村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集体荣誉称号,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发生深刻改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山地苹果、设施农业、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探索了"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郝家桥的模式经验可以复制,我们能以郝家桥村为脱贫样板,打造更多的乡村振兴楷模。这就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按照"稳粮、强畜、优菜、扩果、兴药"思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马铃薯、羊子、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和红枣、山地苹果、核桃、沙棘、海棠果等特色林果业。
振兴人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积极落实基础教育改革,保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养机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就是要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辍学,切断教育差距带来的代际贫困传递。各地要制定人才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激活农村创新活力。同时,要注重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选派优秀同志到基层任职,一方面,带头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另一方面,带领农民积极适应现代电商销售的现状,拓宽现有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振兴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文化"一词概念广泛,包含法律道德、习俗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坚持走文化强国之路,发挥文化自信的灵魂作用。具体说,一方面,就是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留下来的各种宝贵文化资源,这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振兴生态。曾经的高西沟村荒芜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上个世纪XX年代起,高西沟人开始了征山治水运动,在实践中摸索出"三三制"治理模式,并与时俱进创新为"三二一"模式。将一个地表破碎、土地贫瘠的秃山沟治理成如今"梯田层层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的"陕北小江南"。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考察时说:"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争取打造更多的生态治理样板,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振兴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我们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持续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当下各级政府亟待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人",农村"空壳"现象不容忽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亟待加强。二是缺"钱",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缺"规划"。一家一户的农业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四是缺"观念",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思想仍然存在。五是缺"便利",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资源相对匮乏落后。
组织灵魂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最核心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力量。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制度,选出一批有信仰、有理想、有事业、有激情、有境界的"五有"新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二是以待遇吸引人。提高村干部待遇,畅通职业上升渠道,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其他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三是以感情留住人。优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进一步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四是以制度管理人。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五是以考核激励人。完善村干部管理考核制度,让村干部得到社会认同,以此增强村级班子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村庄园林化。把乡村按园林化的标准来设计打造,融合乡村旅游业,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品质,打造产业化高品质乡村生活。一是规划在先。探索由区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现代因素与传统农村因素相融合,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农耕文明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让人彷如置身小桥流水、郁郁葱葱的景观园林中。二是因地制宜。遵守因地制宜原则,立足自身发展水平、文化、人文、历史等资源,将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三是产业融合。借鉴博山区和尚房村的例子,通过"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成功打造红叶柿岩景区,不但实现了村庄园林化,也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住宅别墅化。即通过规划引导,有效规范农村房屋建设,让有条件的村庄直接跨越楼房阶段,实现别墅化住宅。一要留住"乡愁"。要充分尊重地域特色,对那些有文化、有品位、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旧院落、旧基地、古民居加以修缮保护、改造利用,留住"乡愁"。二要提升"硬件"。要全面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硬件,推进改水、改厨、改圈、改厕,以农村人居环境的"洁净美",提升乡村"吸引力"。三要注重"内外"。坚持不扩大宅基地面积前提和原则,探索向上向下找空间,新建或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层或多层的改善型乡村别墅,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外在"硬件"层次。
农田田园化。即把现代技术、设施、管理、人才以及金融、服务等现代元素注入农业,打造高效高质农业,让农田成为农业高效生态的田园。一是打造高标准农田。加大投资改善农田土质,建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农田。深入推广粮食种植"十统一"模式,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优化农田建设。通过改田成景、改田连水、改田连片,将荒地变为农田,用农田连接村落、优化农田布局。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向高标准农田聚集,打造农业采摘、农耕体验、旅游休闲"一条龙"的田园综合体。三是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改地成景、改头换面、改田连村,盘活利用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形成乡村独特风景地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
经济集体化。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是探索农村经济"集体化"。探索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组建集体经济公司,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董事长一人兼,村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事长一人兼,深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实现公司"无风险经营"。严格依法管理,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三是实现农民增收"结构化"。通过加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引导更多的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环境生态化。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科学布局,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解决好"乡村怎么建"的问题,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一是实施五化工程,解决农村形象问题。开展农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程,一体化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提升农村形象。二是实施雨污分离,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在农村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合理有效的排污系统,解决农村污水直排的问题,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生活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池进行集中处理,有效防止水源地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实施分类处理,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探索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有机物,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实施生物质气化技术,解决农村秸秆、柴草、谷壳等有机废弃物垃圾。实施蚯蚓堆肥处理技术,对有机固体废物作进一步消化处理。实施厌氧发酵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沼气,循环利用。四是加大植被覆盖,提升农村生态质量。将"美在家庭"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合理规划院内、院外、巷道、主干道、连村路景观植被,加大植被覆盖面积,打造"室内有花,院外有绿,巷道有景,一村一品"的农村人居环境。
生活文明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要推动乡村生活文明化,一是保社会治安稳定。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发智慧乡村、人脸识别等数据工程,实施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保证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二是强农村网络布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村级配送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抓农村乡风文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实施一村一墓,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遏制陈规陋习,让乡村吹满文明风。四是谋互联智慧乡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确保水、电、暖"三通",客运、物流、外卖服务"三达",改善乡村医疗、养老、教育条件,增加休闲、体育、娱乐、金融等配套设施,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五是优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乡村社会价值体系和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乡村建设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新旗帜。今年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总书记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XX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如何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顺应大势中探索出一条山区县的乡村振兴路子,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一、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情况
XX作为传统山区农业大县,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县工作的基本盘。为此,历届县委、政府始终遵从国家战略和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立足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之以恒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着力基础先行,持之以恒提升特色产业质效。农村最大的短板在基础,农业缺水、运输缺路一直是制约XX三农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向,持续实施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三个大会战,全县乡村道路硬化率达到了XX%,产业道路建到了产业基地,农村运输难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新建永定桥水库,左右干渠基本贯通,解决了上半县富庄、前域、九襄、唐家等地产业发展缺水的情况,下半县中高山地区采取新建蓄水池、山坪塘等方式逐步破解用水瓶颈,全县新增、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XX"十大特色产业,从种植、管护到销售政府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全县发展特色产业XX万亩。
二是着力环境整治,持之以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域广、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厕所、垃圾、污水等生活设施投入产出比不高,建设较为滞后。为此,结合两次灾后重建,集中规划建设了三强、同心、松坪等一批重建新村、产业新村,配套完善公共厕所、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近年来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体系基本建立,一户一策厕所革命普及率达到XX%,沿河、沿路、沿聚居点区域集中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全域推广"全民义务清扫日"活动。全县共建成"绿美新村"XX个,建成市级以上"四好村"XX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是着力融合发展,持之以恒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受制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农民增收渠道比较有限。为破解群众增收难题,采取一产接二产连三产融合发展途径,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建设食品加工园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一方面就地取材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另一方面新增就业岗位解决务工问题。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花果经济、体验经济,持续举办梨花节、樱桃采摘节、花椒采摘节等,积极培育民宿产业等新业态,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目前XX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XX亿元,每年接待各类游客超过XX万人次,旅游收入达XX亿元。
四是着力品牌创建,持之以恒增强产品溢价能力。特色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在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过程,品牌成为了重要的溢价因素。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品牌创建,XX红区域公共品牌成功申报,XX花椒、XX坛子肉、XX花椒油、XX雪梨、中华樱桃成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获得"三品一标"XX个,XX花椒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目录,品牌价值达XX亿元。随着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化,"XX造""XX产"的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幅提升,XX花椒定价成为全国红花椒价格的主要参考,XX蒜薹价格指数登上央视,影响全国蒜薹价格。群众也在品牌溢价中获得更多收益。
五是着力乡风文明,持之以恒振兴群众精神风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XX县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晴雨表,充分发挥其先导和引擎作用,在农村,立足各村地域、历史、民风民俗等实际,打造了花海果乡、申沟桃园等本土文化精品,建设社区书屋XX个,农家书屋XX个,并持续做好打造和提升服务。对农户,做到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建立道德红蓝黑榜,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XX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XX余场次,覆盖XX余万人次。
二、XX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中央首个"一号文件"中,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进行了细致部署,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为XX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分析,XX的乡村振兴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
一是有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站在国家层面,党中央提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一号文件还就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作出部署安排。近期,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顶层设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乡村振兴工作正式铺开,在新机遇面前XX这样的三农大县必将大有可为。站在省市层面,XX作为农业大省,省委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在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清华书记指出要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紧补齐现代农业支撑性短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美丽XX?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吹响了全省乡村振兴总动员,省委点到的每一项重大部署在XX都能找到落脚点,也为XX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市委高度重视、关心关注XX乡村振兴工作,明确指示支持XX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并要求XX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大胆创新,力争要探索出一条山区县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县委对"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政策、资金、项目将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XX的乡村振兴必将大有作为。
二是有多年厚积的振兴条件。XX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年均日照时数XX小时,年均气温XX℃,全年无霜期达XX天,光热丰富、土壤肥沃,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近年在新村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发展、环线打造、示范创建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工作经验,一些成功案例历经时间考验,已经固化成可复制、可推广的"XX经验",避免了在全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弯路。此外,通过连续举办全省乡村振兴峰会、全省农民增收现场会、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等,打响了XX品牌,擦亮了XX三农工作金字招牌,这些都为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符合XX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加强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调查研究
下一篇: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