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31篇(第6/46页)
产业园生产规模较大,食用菌一般在3万m2以上,设施瓜菜一般500亩以上,投资巨大、收益宏观、风险较大。适宜"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元经营或一二三产融合模式。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商州区润科农业投资公司推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采取企业建厂、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入股、农民就近务工的生产经营形式。绣球菌工厂占地106亩,总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1800万袋的绣球菌工厂化生产车间3.6万m2,每年可以加工绣球菌3600吨,销售收入7200万元,全区100多个村集体、4000多贫困户用扶贫和贴息贷款等资金入股,200余人在厂就业。公司年收益1500多万元,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享受3万元分红,农户每年可享受2250元分红,产业工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元左右,实现一个产业,四方受益。
2)设施蔬菜"绿丰源产销一体化"模式。宝鸡绿丰源现代农业园区是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是集瓜果蔬菜生产、冷链储运、产品营销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品种丰富,茬口安排多样,休闲采摘长年不断。该园区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设施蔬菜瓜果基地、生态餐厅、农耕文化广场、储藏冷库等,总占地1300多亩,在宝鸡市设立蔬菜直营店50个,是典型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园区推行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农超对接和产销直营,配套休闲观光、自助采摘、餐饮旅游等业态,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业附加值。
3)设施水果"生产环节承包管理"模式。大荔硕农农业开发公司将园区117座大棚冬枣承包给农户,企业推行农技服务一站式、金融服务一站式、农资服务一站式、销售服务一站式的"四个一站式服务",农户负责生产和设施维护,收益农户与公司三七分成。202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其中农户总收益204万元,68户承包户户均收益3万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公司劳动力成本低,经营风险小,农户积极性高、管理责任心强,实现农企双赢。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产业,前期投入大。近年来,政府实施"千亿级设施农业工程"虽有政策支持,但资金量较小、补助标准较低,设施农业发展有所减缓;一批设施简陋、配套较差的老旧基地设施亟待改造升级;市县财政投入差异较大,多数县区没有财政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及配套设备没有完全纳入农机补贴目录;设施农业用地、用电、用气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贷款难度大;设施农业保险范围小、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亟待完善。
4.2产业规模偏小,设施装备和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以设施蔬菜为例,XX省设施规模不足山东的1/3、河北的1/2;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占蔬菜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29%和40%,占比较低;冬春反季节蔬菜不能满足自给,仍有约150万吨缺口。机械化、自动化应用率较低,除卷帘机、旋耕机普及应用外,起垄机、覆膜机等应用率不足40%,滴灌应用率不足70%,秧苗移栽机、轨道运输车、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等应用率更低,智能化管理处于试验阶段。基层技术人才缺乏、能力不足,技术指导不力,生产水平不高,蔬菜单产低,单产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
3.3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管理跟不上,经营效益差
生产经营主体存在重规模、轻质量、人才匮乏、生产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经营主体经营效益差异明显,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大但自身实力弱,贪大求洋,依赖财政支持,离开财政资金支持寸步难行;二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后,维持传统雇工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生产技术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问题多;三是生产无标准、产品无特色、质量不高端、品牌无影响,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运营艰难。
3.4冷链加工和市场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全省共有冷库和气调库4800多个,冷藏总存量约320万吨,占不到果蔬总产量的10%,冷储量和冷链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流通环节损耗率、冷链运输率分别为25%、20%,与发达国家的5%和95%差距巨大。蔬菜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量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销售网络不健全,品牌不强。企业经营与农户生产关联性不紧密,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企业、合作社功能性作用发挥不充分,带动效果有限。
5.对策建议
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之路,依靠科技,提高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推进转型升级,统筹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5.1.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政策配套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设施农业财政专项,保持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和金融信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发改、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政策,向设施农业园区倾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基地水、电、路及其他生产必备设施。优化项目支持方向,重点支持种苗繁育、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老旧园区设施改造和规模较大园区一二三产融合等。发挥信贷担保公司、地方融资担保基金等平台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稳步推进设施农业保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降低经营主体意外损失风险。细化设施农业用地、用电、用气等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2.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经营
宏观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促进区域设施农业延展。微观上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提质增效",促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就全省产业布局上,围绕五大板块,推进集群化发展,陕北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果菜类蔬菜,陕南重点发展以拱棚为主的设施食用菌和叶菜类蔬菜,关中东部重点发展以设施水果为主的设施农业,关中中部重点围绕大中城市供给发展多样化设施农业,关中西部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打造区域品牌,做亮区域特色。就经营主体规模而言,要结合自身实力、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和管理能力等,借鉴上述典型模式,建设适度规模基地,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路。
上一篇:2023年调研报告-15篇
下一篇:某市县级工会经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