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31篇(第5/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8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7分钟

XX设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与对策建议

1.XX设施农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3+X"农业工程的持续实施和各项政策支持下,XX省设施农业得到全面快速发展,2020年综合产值达1048.48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面积产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全省设施农业面积362万亩、产量1260万吨,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31.6%和51.8%。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21万亩、产量803万吨,居全国第14位;设施食用菌面积12万亩、产量126万吨,居全国第12位;设施西甜瓜面积59万亩,产量178万吨;设施水果面积67万亩,产量153万吨;设施花卉3万亩。

1.2.区域特色优势明显,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在设施类型分布上,陕北以日光温室为主,约占当地设施总面积的70%;陕南三市以大拱棚为主,约占当地设施总面积的90%;关中日光温室和大拱棚并重,在当地占比分别为33%和67%。在作物类型分布上,陕北以设施瓜菜为主,果菜类蔬菜生产优势明显;陕南以设施食用菌和叶菜类蔬菜生产为主;关中东部设施西甜瓜和时令水果尤为突出,关中西部以设施蔬菜为主。在生产经营规模上,不同作物对经营主体的要求不同,同类经营主体按生产占地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设施食用菌-设施瓜菜-设施水果。

1.3.设施装备和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效益显著

设施建造标准和质量不断提高,宜机化新型棚体推广步伐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趋势明显,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应用迅速推开,数字化、智能化扩大示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速,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专业化、工厂化育苗普及率大幅提升,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多膜覆盖等先进实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物联网、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综合效益突出,2020年全省设施农业综合产值较2015年末增长41.4%,以占同类经济作物12%的规模实现了46%的产值,为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3000多元,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达320多万人,超过百万贫困人口因此脱贫致富。

2.典型模式剖析

2.1.农户自主生产模式

1)商南县食用菌家庭经营"113"模式。1户建设1亩左右大棚,生产1万~1.5万袋香菇,年收益3万元左右。这种家庭生产规模在陕南极为普遍,群众称之为"113"模式,即1亩地1万袋净收益3万元。经调查,农户加工1袋香菇成品菌棒成本3~3.5元,1万~1.5万袋投入3万~5万元,家家户户都能投资的起,自家劳动力也能管护,还不耽误种庄稼,一举多得,非常合适。

2)千阳县设施蔬菜家庭经营"35"模式。1个家庭种植3亩左右设施蔬菜,年收益5万元左右。这种家庭经营模式的优点是,自己生产管理、产品自己销售,自主性强、见效较快、形式灵活。缺点是,农户独立经营,投资较大、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制约较大,群众自我承担市场风险,但总体是乐观可行的。

3)大荔县大棚冬枣家庭经营"八亩地"模式。1个家庭经营8亩左右大棚冬枣,年收益20万~30万元;若是同样规模采取日光温室种植冬枣,年收益超过40万元。大棚(钢架、棉被、棚膜)1亩投资约5万元,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膜、卷帘机)1亩投资约10万元。这种家庭经营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大,收益好,持续时间较长,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2.2.家庭农场生产模式

家庭农场规模因作物而异,一般规模10~50亩,生产以家庭劳动力和少量雇佣长期工为主,以农忙季雇佣短期临时劳动力为辅。

1)商州区阳光食用菌家庭农场模式。商州区阳光家庭农场建设大棚114个,占地50亩,投入110万元。年生产香菇50万袋,毛收入95万元。生产长期用工20人,采菇期雇临工60余人,年雇工费25万元,年地租及棚体维护等20万元,总支出45万元,净收益50万元,利润与支出相当。经营主体认为,规模缩小一半,利润率更高。

2)榆阳区设施瓜菜田园家庭农场模式。榆阳区田园瓜菜农场,种植大棚西瓜10亩,日常管理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农忙时雇临工3~4人,一季瓜毛收入10万元,雇工等开支3万元,净收益7万元。西瓜收获后再种植一茬蔬菜,收益3万~5万元,年总收益超过10万元,农户很满意。

2.3.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

合作社生产规模中等,一般生产面积100~300亩,经营形式以"合作社+农户"为主。

1)食用菌"百万袋"发展模式。商州区以村为单元,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生产菌棒100万袋,社员约100户,户均1万袋,实行"七统一分"经营管理方式。即合作社集中统一建大棚100亩左右,统一采购木屑,统一粉碎,统一装袋灭菌,统一菌种点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出菇管理。这种模式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不成规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降低了群众生产经营风险,稳定提高了菇农收益。

2)设施蔬菜"一园一品"模式。千阳县冉家沟合作社和兴平丰泽园合作社大致相同,设施蔬菜作为全村主导产业,推行"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建设标准化大棚100~200亩,年产蔬菜100万~200万t,年产值150万~300万元,户均管理3亩棚、收益4万元。合作社按照"一园一品"的思路,以叶菜类蔬菜生产为主,实行统一耕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或分棚管理的"四统一分"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有统有分,责任清楚,收益公平,菜农无风险,合作社经营持续稳定,真正实现了双赢。

3)设施水果"农旅融合"模式。大荔县小坡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服务模式,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由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向社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培训、仓储冷链和销售服务等,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务,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建设物流园、交易市场、贮藏冷库、电子商务平台、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举办冬枣"开园节""采摘节"等田园体验活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合作社共有成员480户,种植冬枣1.5万亩,年总收入1.2亿元,户均收入25万元。

2.4.龙头企业产业园发展模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