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6/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所谓"新",最直接的表现是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相应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发展中国家参与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治理多极化趋势明显。变革之中冲突加剧,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许多国家内顾倾向明显,甚至重拾冷战思维。世纪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进程,全球生产和贸易面临变局,金融和宏观经济治理进入未知领域,经济领域的竞争延伸至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各领域,战争、能源危机等极端风险逐步从隐性走向显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必须清醒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总体上看"顺风顺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新发展阶段,我们不但要破除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拦路虎",还要全力应对有可能"逆风逆水"的一段航程,必然会面对全新的风险与挑战。

所谓"新",最大的变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科学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对科技革命引发的变革契机,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质的突破,用好了就能催生新的发展动能,用不好就可能为未知风险的累积和蔓延提供"温床"。比如,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能力,但如何有效防范金融科技形成的新风险、如何把握使用新科技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可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两分法",不能无视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也必须对那些扑面而来的未知风险保持警惕。

所谓"新",最显著的特征是风险的系统化、全球化蔓延态势凸显。纵观新世纪以来,点上风险系统化、局部危机全球化的态势愈发明显。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跨度之大、叠加效应之强、破坏性之猛烈都前所未有。特别是疫情席卷了整个人类世界,对社会治理、生产组织、利益分配、政治格局、创新方向乃至思想理论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新情况新趋势,都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简言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个"新",就难以深刻理解新时代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难以在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的世界中谋求稳定的发展,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难以高质量制定政策、高水平执行政策,甚至有可能在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制造出新的风险。

二、消除模糊认识,处理好重大平衡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科学研判发展机遇与挑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防风险"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正是预见到了重大风险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力和破坏力。

党中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知模糊问题,特别是对"统筹"方法论的认识不足。这可能造成政策出台上的"挤碰头"、执行上的紊乱和不到位,也可能出现因短期暂时波动而影响长期战略实施等现象。比如,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虽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表面上的"易爆点",但形成风险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彻底解决,新的风险点就会层出不穷;对一些已经暴露的风险点的成因、特征和演化趋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做不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很可能造成"小病不治成大病,漏眼不塞大堤崩"的后果;对一些风险的关联性认识不深,目光只停留一时一域,缺乏大局意识、系统观念,在操作上容易引发次生风险这些问题不解决,风险势必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下葫芦浮起瓢",工作上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却抓不到根子。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好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此指导实践。

--明确价值原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处于作出重大抉择的紧要关头,如何考量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只要坚持从这个价值原点出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厘清逻辑框架。"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始终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发展是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从长期看,发展和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一般经济学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学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这是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实践中形成的深刻认识,也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然逻辑。

明确了价值原点,厘清了逻辑框架,还要认识和处理好一些重大平衡关系。例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会损失资源配置

效率,丧失经济活力,出现政府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会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失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争论贯穿百年、经久不衰。西方国家认识这一重大关系的"钟摆"在政府与市场两端反复摇摆,一朝碰壁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就会"摆荡"回另一端。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提出"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效弥补了西方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认识上的缺陷,也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论提供了重大理论指引。当前人们高度关注的经济结构失衡、地方债务高企、各领域政策"挤碰头"等,从根子上梳理,都源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是因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协同发力不到位。必须要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扬长避短、有机结合,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在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不断化解前期风险、不累积新的风险,也更有余地余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情况。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