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45/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政治上有了盼头和奔头,工作上就有劲头和干头,生活上也就有了想头和甜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5月15日晴

结束了五天的"三解三促"驻点调研,一切又回到了日常的工作轨道。这两天,参加会议、处理事务、会办工作,一件件事情接踵而来,紧张、忙碌而又充实。

今天一上午,我都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相关工作事宜。会议一结束,工作人员就告诉我,宿迁论坛里有一篇网帖,对我"三解三促" 第四篇民情日记中一张照片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与顾士学老人聊天的照片是PS过的。我心里一阵纳闷,这次驻点调研既没带摄像师,也没带摄影师, 照片都是由办公室小温抓拍的,为什么网友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回到办公室,打开帖子一看,原来是因为我身旁刷了石灰的车厘子树干恰巧与我裤子边缘重叠在一起,颜色上的差异容易引起错觉。虽然大部分网友为我正名、叫屈,但这件事还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这位网友善意责问的背后,实际就是对我们的不信任,对干部作风的拷问,更是对转变作风的渴盼。这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看着这篇网帖,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驻点调研的那几天。进村亮相的"高调"、随机走访的感触、依依惜别的不舍 从屠园古山河社区到界集杜墩村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再一次浮现眼前、涌上心头,尤其是一派祥和中的少数不和谐始终盘旋脑海,让我心绪难平。

想到有的集中居住区楼顶防雨盖缺失多日,60多岁的老人向基层干部反映多次却仍未得到解决,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我在想,如果我们把集中居住区的安置房当成商品房来建,把群众当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来处理, 把问题超前考虑到、解决好,还会不会有老百姓口有怨言、心存不满?

想到本应差楼层配大车库、好楼层配小车库,但由于基层干部的工作失误分配错了,导致部分抽签入住的居民有意见、生抱怨,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我们的"小失误",往往给群众带来的是"大困难"!如果我们对涉及百姓利益的事情更加过细一点,对涉及民计民生的事情更加过实一点,对涉及到各类政策的落实更加慎重一点,还会不会出现这种无谓的"失误"和"疏漏"?

想到基层卫生室因为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出现缺药两个多月,村里患病的老百姓只能到更远的乡里甚至城里去拿药,我的心里就无法平静。如果相关部门搞清楚抓工作到底是为了部门工作方便,还是为了基层方便、群众方便, 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会不会只想到自己的"方便", 而忽略了百姓的"不便"?

想到有的群众想找我反映情况,但个别基层干部生怕矛盾暴露,层层设卡, 欺上瞒下,明目张胆地阻挠,我的心里就更无法平静。如果各级干部都能始终心里装着百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自觉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决策选择的第一信号,把老百姓的期盼作为谋求发展的第一原则,把老百姓的要求作为诸事决断的第一准则,还会不会做出这种"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的事情来?......

这些不足看似是工作上的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作风上的大问题。一想起这些,我便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果不把"小疾"当回事,讳疾忌医,听之任

之,"小疾"就会拖成"大病",甚至变异、传染,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实际在上面。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瞒着压着"、"掖着藏着",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四风"问题开刀,向顽习、积习、固习、陋习宣战,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坚决"动手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真正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各类"四风"问题原形毕露、失去空间!

这次调研期间,有不少村邻的举动让我倍感温暖。在杜墩村,有老乡悄悄给我送来了几斤自己抓的龙虾;在古山河小区,老乡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巴不得你们来,经常来。俗话说,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只要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 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种庄稼有农忙农闲,抓作风没有旺季淡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驻村调研手记:走进基层 感受责任

时任南通市组织部部长 韩立明

(2011年)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多云转睛

今天是我下基层驻村调研的第一天,目的地是挂钩联系点--海安县曲塘镇刘圩村。车进刘圩界内,放眼望去,规划有序的工厂连成一片、居住小区楼房成排,田里的水稻正茁壮成长,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新农村画卷。

在村书记引导下,我们直接来到村民郭恒林的家中。闪亮的铝合金门窗, 齐全的家用电器,楼上楼下洁净宽敞的房间但听老郭介绍,他家的生活水平在有120户村民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当中只属中等。

短暂停留后,我们随即来到位于村创业园区内的双弘纺织、江苏海建进行走访。两家公司的老板都是土生土长的刘圩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均有数十年的历史,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兴办纺织、机械等10余家相关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2700多人。在纺机轰鸣声中,双弘纺织董事长、支部书记杨广泽自豪地介绍,公司职工收入已连续五年平均增长15%以上,连续3年3项主要指标在全国棉行业中列50强。在这一无丰富矿产资源、二无相关配套产业的苏中农村,江苏海建能够发展为中国建材机械制造20强、中国水泥机械龙头企业,并成为德国、丹麦等多家知名公司的重要合作生产基地,实属不易。我真诚向企业负责人老顾提出"精、专、特、外"的发展建议,希望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走高科技、特色化发展之路。

从村创业园区出来,我们信步走进刘圩农民公园。这是村书记专门到苏南学习后筹资建设的。公园内亭台楼阁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叠石假山与蜿蜒小径呼应成景,水上舞台、篮球场、兵乓球室、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器材、卡拉OK等一应俱全。一位在此休闲的老汉自豪地告诉我:"现在村里办了很多工厂,子女可以边打工边照顾家庭。前年村里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篮球队,每天晚上还有集体健身操。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亚于城里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近,南通市委正组织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这项工作事关农村现代化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装满了粮囤、填饱了肚子的农民群众还有

哪些期盼?他们还需要解决哪些困难?带着这些疑虑,我特地在刘圩村公共服务中心组织了一个小型座谈会。

"现在我也是刘圩村的'村民'。谢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座谈,你们不要有顾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可别让我空手而归啊!"听了我的开场白,大家露出了愉悦轻松的笑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他们纷纷表示, 现在的幸福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村里的"领头人"。面对我提出的怎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党和政府还有哪些期盼和要求、对村干部工作是否满意、对加强基层党组织有何意见建议等问题,大家摆事实、说道理,真诚地诉说心里话,并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干部工作运行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