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第2/3页)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XX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正处于提质升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一些困难和矛盾也亟待解决。
(一)旅游特色不够鲜明。一是功能单一。缺乏大型旅游景区作支撑,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游客市场的调查深度不够,乡村旅游产品雷同、业态单一,对外地游客缺乏强有力的吸引力。从旅游产品供给来看,大部分景区景点仅能承担观光、餐饮等初级功能,广大游客钟爱的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教育、健身等高级功能未能充分挖掘,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较少,难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二是开发不够。从旅游业态来看,以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居多,挖掘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相对较少,对"卍"字灯俗、XX小曲、河西宝卷等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不足,乡村旅游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度不高,仅有的几个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也因为规模体量小、展示方法不丰富而难以吸引本地游客、留住外地游客。三是吸引力不足。从旅游效益来看,除了XXX村的石林景区和"卍"字灯城,XX乡滑雪场收费外,其他旅游景区均为免费开放景区,旅游市场流量少,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吸引专业团队打造、社会资本的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
(二)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一是意愿偏低。由于农业种植效益低,本地旅游又受季节影响经营时间偏短,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开阔眼界,中老年留守人员受文化程度制约参与能力有限,加之长期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观念思维落后,对乡村旅游认知模糊,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耕作模式,投身于乡村旅游的意愿较低。调研显示: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人数仅为330人,占村总人口的2.8%。二是能力较弱。当前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以本地市民及周边村民为主,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接待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欠缺,厨艺技能和服务质量不高,饮食卫生安全、商品销售技能、旅游商品生产和导游接待礼仪等方面知识或技能匮乏,乡村旅游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民。三是疫情影响。近年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住宿和旅游遭受巨大冲击,原本脆弱的乡村旅游更是雪上加霜,游客锐减,资源闲置,收入下滑,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受影响。
(三)文旅融合存在短板。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景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服务设施仍显不足,公共交通不便利,无线网络覆盖少。乡村旅游点多面广,配套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有难度,部分经营户缺乏资金支持,无法扩大投资、提升服务能力。二是专业人才少。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低,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十分缺乏,乡村文化挖掘和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推广人才严重不足。调研显示: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村干部研修的分别占57%和43%。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虽已出台《X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但景点布局分散,旅游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尚没有形成有市场认识可度较高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旅游点之间不能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宣传力度不大、营销手段不足,景区景点知名度、美誉度不高,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调研显示:认为旅游资源旺季不足淡季闲置的占86%,有历史无挖掘的占57%。以口口相传和线下方式作为旅游媒体推介主要方式的占86%。
四、对策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这两大机遇,突出规划设计、基础建设、质量提升、资源整合等工作重点,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全县旅游产业最活跃的业态和最重要的增长极。
(一)规划引领,凸显乡村旅游特色。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规划。聘请专业团队、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设计乡村旅游功能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XX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文旅振兴乡村发展规划,实现乡村旅游规划与X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总体规划,尤其要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增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有序性。二是造实景。引导旅游乡村和项目业主认真分析研究旅游业发展趋势及游客市场,进一步明晰景区景点的功能定位,并依据资源禀赋、游客需求,把握好"土气、老气、生气、朝气",配套建设完善的旅游休闲设施,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展主题鲜明的旅游活动,力求把乡村旅游的体验表现在便捷舒适的环境设施中,把乡村文化的特色体现在节会和活动项目上,把民俗传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旅游记忆中,以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吸引旅客。坚持以文塑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配套完善,增强旅游发展后劲。一是增强产业吸引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排出建设时序,优先配套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站、汽车维修点等配套设施,根据需要在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通旅游班线,切实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吸引劳动力回流,提高农民积极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加强与高校合作或旅游发展先进市县经验交流,做好农村旅游知识培训,培育新型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对从业人员进行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礼仪礼貌、餐饮服务、消防安保等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提高经营效益。教育引导经营业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接待、停车、服务等设施,绿化美化周边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商品研发力度,重点开发一批民间手工艺品、优质土特产品、特色食品,使其转化为旅游商品;支持乡村旅游示范村设立旅游商品展销店,开办旅游商品网店,扩大乡村旅游消费。
(三)资源整合,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一是提高旅游含"金"量。在不违背国家投资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农业开发、乡村振兴等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绣花"功夫,打造升级一批有文化内涵、生态优势、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并植入文化元素,利用服饰、音乐、雕塑、绘画、剪纸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壮大乡村旅游队伍。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及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旅游业务、经营管理、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乡村旅游规划、乡村风貌设计、建筑设计和乡村旅游管理方面人才,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三是扩大宣传效果。利用新兴媒体重点推介乡村特色活动,拍摄微视频、微电影,全方位展示乡村资源和面貌;积极融入全省微游甘肃特开设"跟着地名游陇原"专栏,实施好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不断扩大XX县"永远昌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互联网、智慧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旅游推介有帮助的企业或业主给予扶持或奖励;依据时令节气,策划和举办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邀请社会名人开展大型节庆活动等,实现"以节促游、以节富民",激活乡村旅游市场,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上一篇: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