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
2024年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着眼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创新驱动,决定发展速度和质量。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化带动了劳动资料创新、劳动对象创新。创新驱动就是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创造新的供给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产业逻辑,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新质生产力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产生,并反过来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构建起先进的生产力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产业链条,这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前提,而且是衡量是否发展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尺。
(三)数字赋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四)绿色低碳,展现先进生产力方向。绿色低碳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进步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的兴起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赛道,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二、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近年来国有企业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创新能力总体有待提高;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上还有差距;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高等等。因此需要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发力,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以及基础前沿领域前瞻性技术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打造共性技术平台;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动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分红等手段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培养等。
3.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通过设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4.加快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加速推广工业互联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产品展示及培训操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化管控及运维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等。
(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于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产出之间的比率,其提高意味着一定比例的生产要素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成果。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实施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好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家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等。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模式等。
3.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对接;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拓展以及向高端迈进;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升营销数字化水平等。
4.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推进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
(三)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释放生态效益。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国有企业要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主动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1.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制定完善能源节约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开展节能减排对标达标活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等。
2.推进清洁生产改造。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方案实施;建立清洁生产长效机制;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
4.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及推广应用;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
5.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发布企业生态环境信息等。
三、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党的XX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表明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此,国有企业应立足主责主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仅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在当前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理解和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这不仅是对国有企业的战略要求,也是对其创新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意味着国有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面对国内外市场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国有企业应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既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响应,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次,国有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例如,可以建立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此外,国有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确保创新活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国有企业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总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将能够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生产活动效率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劳动力素质提升对于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一概念涵盖了生产函数变化率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技术革新、劳动力技能提高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化等。在劳动力素质改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从而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内部培养机制不仅能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人力资源优势。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或者投入资源进行自主研发,以实现技术创新和升级。这些努力将直接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生产函数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组织形式或引入新的生产设备等方式来实现。例如,采用精益生产方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或者更新生产线,引入更为高效的机械设备,这些都是提高生产函数效率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企业在主责主业上聚焦,从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组织方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这样的综合施策,企业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加快培育新动能。在2024年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调研报告中,我们强调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仅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且要鼓励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建设,提高侵权成本,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动力。此外,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我们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期待加快培育和壮大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国有企业在新产业领域的优化、强化和扩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快塑造新优势。在这场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我们正致力于推进一项宏伟的计划--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与之并驾齐驱的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这不仅是对现有工业体系的一次深刻革新,更是对未来竞争力的一次战略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那些专注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企业,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产业发展的未来。为了支持这些企业的成长与壮大,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保障,确保它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同时,我们也在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这是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它将使我国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正在加快塑造我国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正如古人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我们正是在磨砺自己的"利器",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快激发新活力。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征途上,我们已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提质增效,稳中求进。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国企高质量发展,更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内生动力。如同砥砺前行的航船,我们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效发挥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展道路的自信。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这一步步坚定的改革步伐,让我们在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正如"滴水穿石",我们以坚韧不拔的决心,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国有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我们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企业的内生动力,使其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更彰显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综上所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并持续推动着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为国有经济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经营。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效率主要体现在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能;和谐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持续主要是指环境保护事业需长久为之,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经营,我们应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资源节约型、集约式复合型开发方针,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上一篇:老年人防诈骗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1
下一篇:信访工作调研报告